中国的评论家和观众已经习惯于用所谓的“历史知识”来审视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结果发现处处都有差错。其实,大量的“历史知识”往往是在“历史”幌子下的伪造和误传,而艺术虚构却因为触及到了人类心灵的共同逻辑,反而比“历史”更真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反复强调的诗比历史更真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惜,即使在最自由的审美领域,那种记忆性知识也剥夺了中国观众的自由,这真是一个文化悲剧……我要说,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记忆各不相同,传记可以自由地在三者之间进行选择取舍;而传奇作品又与传记作品完全不同,更可以由民众和作者自由创造,例如诸葛亮、关羽、包公就是传奇式人物,他们的后代怎么可以根据什么“历史记载”与历代民间艺术家打官司?霍元甲先生有幸成为中国近代绝无仅有的传奇式人物进入文艺作品,而且不是“娱乐性传奇人物”(如电视剧中的纪晓岚),而是“精神性传奇人物”,实在是霍家的造化,令万家羡慕。如果反而要以艺术等同于历史的观点起诉,让霍元甲先生退缩成档案人物,则只能为他一叹了。
……有的学者反复论证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错了地方,因为赤壁之战是在另一个地方打的。我设想,如果这个信息倒转回去,被诸葛亮、周瑜听到了,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还是我们换一个地方打吧,因为那首词比那个仗重要,苏东坡比我们重要。”
这不是容忍苏东坡的错误,而是承认“创造”这个概念所引领的是另一个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