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无人敢动,董方卓怒道:“休要被他迷惑,老夫的五千大军埋伏在城外,谁也无法同老夫作对!”
轩辕洵笑道:“那分明便是孤的军队!御卫军听令,将叛贼拿下!”众甲士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向羽“嗖”的一声跃到张继面前,就地擒拿,喝道:“大胆逆贼,敢冒犯天威!”
胡逍也夺过甲士手中的兵刃,胁住李值,道:“尔等还等什么?莫非同这逆贼是一党?”众甲士这才窸窸窣窣将先前董方卓“劝退”的党羽捉拿。
董方卓似乎是没料到会变成这般局面,眼神中充满万千愁绪,他忽的道:“轩辕洵,你可别高兴得太早,城外的五千人马若是没有及时得到我的消息,他们不久后就会攻入京都!”
群臣本就是墙头草,听得此话一下子又议论纷纷。轩辕洵笑道:“荒唐,城外的兵马,是孤的兵马,又怎会听命于你呢?”
宫门外一名内侍忽的跑进来,慌慌张张道:“陛……陛下,城外发现大批人马,似……似乎想攻入城中。”
轩辕洵手一挥,道:“来得正好,董太师,孤便让你看看,这至尊之位究竟是该如何坐的!”
他随即踏步出了宫门,众臣也随了他前去,董方卓和他的党羽也被押在后面相随。
一路来到城台上,一眼望下去,果真见下面人头涌动。轩辕洵高声道:“下面的,是何处的兵马?”
为首的一名将领道:“末将中州济柳城主将,受董太师所调前来!”
轩辕洵道:“尔等可是要率军入城么?”
那将领道:“末将只是谨遵董太师之命……”“放肆!”
轩辕洵忽的呵斥道,“你是听董太师的,还是听孤的?”
那将领道:“陛下恕罪,末将奉的是天家之命,自然是听命于陛下。”
轩辕洵侧目看向董方卓,却见其已是满脸通红,轩辕洵又道:“尔等便驻扎在城外,无孤的调令,不可踏入洛城一步。”
那部将惶恐道:“末将遵命!”董方卓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精心策划多时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他哭丧着嗓子道:“轩辕洵,莫非,你已筹划了多时?”
轩辕洵笑道:“孤当年被你迁出洛城,只是因孤年少才浅,后来边教主寻得替身,助孤逃出软禁之地,孤的确是谋划多时,才敢回来。”
董方卓又问道:“这么说,那边疆兵马,你都是早有暗通。”
轩辕洵笑道:“董太师,你还是不明白,天下,自始至终,便是孤的。”
董方卓眼中充满麻木,轩辕洵见他仍是不信,又道:“你当年将孤迁出王都,用的理由是什么?”
董方卓望着他,沉默不语,轩辕洵又道:“你用的是替孤监国这个理由,那么你可便将自己引入绝境之中了。”
他接着道:“即便是你安插心腹于朝中,也是无济于事,朝中群臣中,忠义之士的确便是只有那么几位,你打压他们,再借机将他们赶出朝堂,这的确是良策,不过在孤看来,你也不过就是个权臣罢了,若要是论治国政治,你可就如同稚童那般了。”
董方卓怒道:“你……”
下面的话终究还是说不出来。轩辕洵在他耳边细声说道:“董太师,你行这些事借的便是孤的名号,可如今你以为势力壮大,想来反孤,天下万民,只会将你当做逆贼罢了。”
董方卓似如梦初醒般,张大嘴巴,却是说不出话来了。轩辕洵手一挥,道:“将董方卓一干人等关押起来!众卿随孤平乱有功,回到长乐宫中,孤自当论功行赏!”
长乐宫中,群臣站定。
轩辕洵道:“孤被逆贼所胁,被迫出宫六年,今日终是得以亲自执掌大权!”
胡逍道:“陛下以真龙之躯亲临,董方卓那厮又岂是对手?”轩辕洵道:“胡大帅为董方卓打压多年,真是辛苦了。”
胡逍道:“董方卓多行不义,臣只不过是行分内之事罢了。”
轩辕洵忽的高声道:“胡逍听封!”胡逍道:“臣在!”轩辕洵道:“胡逍护孤平叛有功,今封为华夏国四州主帅,总领全国兵马!”胡逍道:“臣谢陛下隆恩!”
轩辕洵又道:“边砚辰听封!”边砚辰道:“臣在!”轩辕洵道:“边砚辰今封为华夏国太师,协同孤处理朝政!”边砚辰道:“臣遵旨!”
轩辕洵又转头对向羽道:“阿羽,此事你出力极大,你要何奖赏,尽可对孤说来。”
向羽拱手道:“华夏王言重了,我乃大楚人士,怎可在华夏国为官。”
轩辕洵知道他碍于西楚皇族的身份,不愿在华夏国为官因此也就不再逼他。
又听得向羽道:“华夏王,我有一事想问。”
轩辕洵道:“但说无妨!”
向羽道:“不知董方卓党羽中的乔奉先可有捉拿到。”
轩辕洵望向胡逍,胡逍道:“那人估计是见形式不对,趁乱逃走了。”
边砚辰道:“启禀陛下,那人手中有武林神兵羲皇刀,身份绝不简单。”
轩辕洵道:“安思明何在!”
安思明先前见董方卓等人被擒,早已心有余悸,听到召唤,赶忙出来,道:“陛下,臣在!”
轩辕洵问道:“那乔奉先,究竟是何来历?”
安思明道:“启禀陛下,那乔奉先也是这几年才升上来的,臣同李值、张继二人交好,得知董方卓那厮的谋反计划,也大多是那人从中挑动,再由李、张二人献策给董方卓。”
向羽道:“那人武艺不弱,难道是将门世家?”
安思明道:“非也,那人也不知道是哪国人士,我也只是依稀听闻那人是江湖中某一门派中人。”
向羽问道:“是何门派?”
安思明道:“好像是叫什么……明……噢,便是叫明月楼了!”
轩辕洵在凤凰门六年,却也是不知“明月楼”是何门派,只听得他道:“边教主可知‘明月楼’是何门派么?”
边砚辰道:“陛下恕罪,臣着实不知!”
向羽心道:这“明月楼”当真是神秘门派,竟连宗帮主、边教主这等纵横江湖半世的老前辈都不知其来历!
又听得向羽道:“边教主,先前御敌时,晚辈掷给您的剑可否还给我。”
边砚辰笑道:“向少侠,是老夫忘了。”
说罢,赶忙将手中的伏血剑掷给向羽,他望着手中的羲皇刀,又问道:“这刀乃西楚战王之物,不知……”
向羽知道他这是在暗问自己羲皇刀是否也交给自己,心想:我手中已有伏血剑,免不得受到宵小之徒的觊觎,若是再执羲皇刀怕是守护不住。
他当即道:“边教主,这等神兵,还是交由您亲自保护较为稳妥。”
边砚辰微微摇摇头,心道:二十余年前,武林中人人欲垂涎此物,今日我得到,却觉此刀虽是神兵,但也终究不过是一件兵刃罢了,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着实是不值得!
他心神一颤,忽觉有股无法描述的遗憾之感,对着向羽道:“此神兵同向少侠颇有原因,还是由向少侠保管吧。”
向羽见他神色异常,不好再说什么,当即接过羲皇刀。
轩辕洵此时又开口道:“其余众卿,护驾有功,各领当月俸禄加倍!”群臣喜道:“谢陛下隆恩!”
轩辕洵道:“若无要事便退朝吧,胡大帅,边教主,向羽随孤入内殿相商要事!”
三人随着宦官来到内殿,胡逍当即道:“陛下,国中财政早已被董方卓等人弄得杂乱不堪,此刻给群臣加俸禄,怕是不妥。”
轩辕洵道:“胡大帅莫急,孤召你等三人前来,便是要商量此事!”胡逍问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轩辕洵道:“董方卓等头目虽除,但其党羽怕是远远不止这些人!阿羽京中治安还需你集合‘天易盟’众人后多加留心!”
向羽道:“好,我即刻去集合众人。”
边砚辰道:“陛下,群臣之中,怕是还有董方卓党羽的余孽。”
轩辕洵道:“不错,孤也是这般想的,边太师速率‘紫神教’教众,协同御卫军一同管理宫城守卫。”
边砚辰道:“陛下圣明,如此就算是御卫军中有人生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轩辕洵道:“边太师还需派人密切监视朝中手握实权的重臣,以防不测。”
边砚辰道:“臣遵旨!”
轩辕洵又道:“现在最令孤担心的是各城守军的动态,不知有多少是随风附和,又有多少是铁了心地要跟随董方卓的。胡大帅,如今唯有借调宁州兵马渗入其余三州中!”
胡逍道:“陛下圣明,一来有宁州兵马在侧,旁人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二来就算他们想谋反,陛下亲镇皇都,他们也断然没有理由起兵!”
轩辕洵又道:“我看董方卓当政期间实行的多项政策,都是无益于民,待到琐事处理完后,须得尽快制定新政。”
边砚辰和胡逍齐道:“陛下圣明,臣谨遵圣命!”
二人皆携旨离去,轩辕洵却留住了向羽,轩辕洵道:“阿羽,我思索良久,你父王之死必是受西楚党争影响,说不定连西楚王也是有意让他身死。”
向羽道:“不会的,我皇伯父再怎么说也是同我父王是亲兄弟,断然不会如此铁石心肠。”
轩辕洵摇摇头,道:“皇权之争,血腥万分,不如你替我领军,待到我平定内政,定是要出兵西楚、东燕,将当年‘九州之劫’所丢失的地方再度夺回!”
向羽心知轩辕洵是要让自己为他所用,心中极不愿意,当即道:“华夏王,我乃大楚皇族,实在是不便在华夏国任职。”说罢,当即拱手行礼,退出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