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赵镇,前人留下两样老物件,一是亭子,二是故事。赵镇的后人们,为此津津乐道,也为此感到自豪。
先来见识一下赵镇的亭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赵镇人开始在路边修建亭子,相隔三里五里就会有一个亭子,而且积习成俗,沿袭了几百年。这亭子不仅可以供过路人和田畈忙活的人歇脚乘凉,躲避风雨;还具有地理地标的功用,方便人们指点方位,辨明远近,寻找地点或目标。
其实,这亭子并非人们常见的那种亭子,平常的亭子都是具有观赏性的,用几根柱子托着一个飞檐翘角的穹顶,周边无遮无栏,无墙无壁,只能避雨不能挡风。赵镇的路边亭子却有三面墙,空着一面当门口,开有一个窗,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小屋子。说它是亭子,还不如说更像是一座没有神像的小庙。
就近走进一个亭子,里面通常会有一张石桌,几个石凳,可这个亭子,原有的石桌凳不翼而飞,这东西无腿,不会自己跑掉,要赖只能赖偷磨贼了,别人不会这么笨,也不会这么坏的。可怜来此光顾的客官们,只能捡几块石头席地而坐了。
有闲心的客官抬头四顾,但见墙上张贴着村规民约、**公告和一些小广告。一张用红纸黑字写的表扬信,表扬某村某人拾金不昧的好风格,此致感谢!另一张用白纸红字写的,看起来有点像初夜贞洁的象征,不知算是揭发还是诬陷的匿名大字报。说某村某男人和同村某女人有奸情,实在有伤风化,让人都来看笑话。
墙上还有一些涂鸦之作,只见大字套小字,小字见缝插针,把所有墙面挤得密密实实,字迹五花八门各异,格式横七竖八不等。想必是这些乘凉歇脚的人们,随便捡起一块石头,或者用一截一头烧焦的树枝,就可以来一场即兴创作,肆意发挥,一展文才。
根据字迹的不同,从字堆里找出完整的句子,发现有抄录名人名言和诗词的;有愤世嫉俗慷慨悲歌的;还有舒发情怀寄言志向的;既有咬牙切齿泄怨恨的;也有赌咒发誓表爱情的;等等。套用一下红楼梦里的句子,可谓:一壁荒唐言,百般世人心,尽在其中。原来这简陋的小屋子,几乎抵得上一个信息量颇大的传媒体系,具有现代媒体的功能。
看完了亭子,再来讲故事。赵镇方言,故事不叫故事,叫大话,讲故事叫做说大话。其实,亭子的由来,就在赵镇的这个大话里,只是一个是前因,一个是后果。
赵镇是我的外婆处,我的童年和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婆家度过,所以,我往往以赵镇人自居。我和很多赵镇的孩子们一样,都是听着“忠犬亭”的故事长大的。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叫来喜的狗,孩子们就把故事的名称说成“来喜狗”了。我的外公外婆给我讲过,舅舅也讲给我听过。其他的孩子们,大约也都多次听过来喜狗的大话,不仅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了。三五个年龄不等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说起了来喜狗的大话,大家轮流着讲,轮流着听。先讲来喜如何舍身救主,还保住了一大袋银钱,再讲主人怎样感恩戴德,给狗树碑造亭……。总之,听来喜狗的故事,几乎就是我们这些学龄前孩子们接受的第一堂启蒙课。
夏天的晚上,我们在门前的葡萄架下乘凉,外婆点燃了一束艾草驱蚊,闻着浓浓的艾草燃烧的烟味,我偎依在外婆的怀里,央求外婆给我讲来喜狗的大话。
从前,已经说不清是哪一朝哪一代的事了,反正,这是真事,就发生在我们赵镇,讲得就是我们的一个老祖宗。
这老祖宗一家,靠做小本生意为生。家里养了一条狗,叫作来喜,这狗通人性,知是非,是条难得的好狗。
那一年,主人要做笔大生意,家里本钱不够,就以借贷的法子筹齐了本钱,把银钱装在袋子里,牢牢地捆在身上出门。正逢乱世,地面上不太平,到处都在闹土匪,出门在外的人,个个提心吊胆。来喜一路相送,依依不舍,主人几次挥手让它回去,这狗还是悄悄地尾随跟着,送了一程又一程,显得很不放心的样子。
堪堪走了五里地,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主人走到那片小树林边时,一下窜出两个劫匪,手持明晃晃的尖刀,一前一后堵住了去路。这主人吓得腿脚发软,他早听说过这伙土匪极其凶残,最近几起劫案,不仅抢走了钱,连命也没留下。意识到求饶是没有用的,差不多已经绝望。那土匪也懒得和你废话,拿刀就扎,主人慌乱中躲了一下,不想那刀割断了钱袋的带子。土匪一伸手抓住了主人的衣领,一边举起刀子再扎过来,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尾随而至的来喜狗狂叫着扑上来,一口咬向那只举刀的手,这刀就扎偏了。主人奋力一挣,跌滚下一道高坎,爬起来狂奔逃命。
主人慌不择路一直跑,越过一道山谷,又翻过山梁,直跑得筋疲力尽瘫软在地时,这才意识到,自己总算捡回一条小命了。待缓过劲来,惊魂甫定地回到家,想想钱已落到了歹人手中,自此欠下了一屁股债,今后这日子该怎么过,不觉失声痛哭道,“一份家当都没了,留下这条烂命有什么用,还不如被土匪一刀杀死了好!”一家人也都跟着他落泪。
两天后,这家人才想起,来喜狗一直没回家。主人对妻子说了来喜在他万分危急时,冲上来救他的经过,说:“这狗肯定已经被土匪扎死了。”
他妻子说:“原来是来喜救了你,要不,那就人财两失了。你一定要去找到它,好好挖个坑给埋了,免得暴尸荒野。”
于是,主人就扛了把锄头去找,就在出事地点不远处,找到了早已死去的来喜,只见它缩成一团。主人发现这狗身上中了至少五六刀,刀刀都是致命伤,心疼得直落泪。他就近挖了个坑,去拉来喜入坑。发现来喜四肢抱在一起,身下有什么东西,把它翻过身来,一眼看见来喜抱着的是自家的钱袋。他的心狂跳起来,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待镇定下来,打开袋子,里面的银钱一文没少。他跪地抚着来喜嚎啕痛哭起来。“来喜啊,你不光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一家,这袋子钱,是你拿命换来的啊……!”
这之后,主人靠了这一袋失而复得的钱当资本,勤勉经商,生意越做越大,挣得了一份丰厚的家业,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而且他为人诚恳厚道,经常接济穷人,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他想到今日的好光景,全得之于他家的那只来喜狗,为了感念来喜的救命之恩,保家之德,并表彰它的忠勇无畏,他决定为来喜树碑造亭。他买来石料,请来工匠,就在来喜遇难那个地方的路边,建造起一只飞檐翘角的凉亭,亭子里面立起一块青石大碑。碑面上刻写“忠犬来喜之位”六个大字,旁边用小字写了纪念文,记述来喜的事迹和功德,让南来北往的过路人都能看见,以期广为传颂,表示世代不忘感恩。
小时候,我一边听着外婆给我说大话,一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来喜是一条怎么样的狗,是狼狗吗,还是土狗;它长什么样,有多大;它是黑的还是白的,或者是黄的花的;它是公狗还是母狗?
到长大一点的时候,又会问,为什么会有土匪?这坏人是哪儿来的?来喜的主人是做什么生意的?他的那袋子银钱到底有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问个没完。外婆也不尽能回答得上来,总说,你自己想,或者说,到你长大了,自己会明白的。
有一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狗,见到所有的狗,不管是从门前跑过的,还是趴在谁家院里打盹的,抑或是三三两两四处觅食的,看哪只狗都像是来喜的样子。我追在狗屁股后面跑,要看个仔细,哪只更接近想像中的来喜。
外婆说,“这孩子听大话听痴了,傻了!”
舅舅更是拿来喜取笑我,逗我玩。他站在门外叫我绰号说:“外甥狗,快来看,这狗像极了来喜呀!”
我回敬舅舅说:“狗娘舅,你又来骗我!”但双脚还是控制不住地跑出去看。
我的“外甥狗”的绰号倒与来喜无关,也不是舅舅给起的,最先是外婆家的邻居们这样叫我。人见我总爱跟在舅舅的屁股后面转,甩都甩不掉,活脱是舅舅身后的一条小尾巴。又是个人来疯,整天呜哇叫着在门里门外跑,哪哪都有我。于是邻居们编了词打趣,“外甥狗,看门口,不让人,门前过,倒叫人,往回走。”我心里不乐意,但又无法堵别人的嘴。后来见外婆和舅舅有时也这样叫我,只好勉强接受了这个不雅的昵称。只是舅舅叫我外甥狗时,我总要回敬一声狗娘舅。每当这时候,外婆总在旁边笑,还念叨说,“亲不亲,舅甥情,打断骨头连着筋。”满脸的慈爱。那时我七八岁,而我的舅舅,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
“外婆,我不想来喜死,来喜是条多好的狗呀!”
“来喜是为了救主人,为了保护那袋子钱才死的,它死得值呀!”
“坏人拿刀子扎它,它为什么不跑呀?”
“它不能跑,它要跑的话,那袋子钱就被人抢走了,它是一只忠犬!”
“它可以用嘴叼着钱袋子跑呀!”
外婆笑着说:“狗都是直性子,实心眼,认死理,哪像你个机灵的小狗呀!”
外婆想想又说:“再说,它已经跑不动了,在救主人逃走时就挨了刀了。”
“外婆,石碑怎么不见了?我到亭子看过,没有石碑呀!”
外婆说:“这亭子也不是原来的亭子,原来的亭子很好看,年代久远,那亭子倒塌了。石碑吗,被一个大笨贼背走了。”
我仰脸望着夜空里闪砾的星星,思绪沉入无边无际的遐想。
可怜的来喜,它怎么那么傻呀,坏人拿刀扎它,它死死抱住钱袋子不放。要是它为了保命而丢了钱袋,也不会有人怪它的吧?没有保住钱袋,不该是它的错,它拿身体挡刀,救了主人,已经尽力了。其实,来喜并不明白那袋钱,对主人一家的意义。它不知道,用它的生命换回的,是主人一家日后的生计,以及再后来的富贵生活。它只知道,它是只顾家的好狗,不能让别人拿走自家的东西。就像外婆说的那样,它是个直性子,死心眼,它不会去变通,取巧,不会权衡利弊。也许,这就是一只好狗的本质和品性吧。
我宁愿来喜还活着,我愿意看到来喜养好了伤,像别的那些狗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和同伴们欢天喜地地玩耍,看守家门,家人要出去,或从外面回来,它巴结着迎来送往。至于失去了钱袋的主人,就只好让他们苦度日月了,那年月,过苦日子的人不在少数,只要能活着,就算不错……况且,主人再穷,没有哪只狗会嫌弃的,来喜更不是一只嫌贫爱富的狗。
过去,我们这边不会有身材高大,性格凶猛的犬种。旧社会百姓生活水平低,物质匮乏,连人都吃不饱。像狼犬,一般很少见,普通人家养不起;像獒犬,它们生活在藏区草原上,南方这边基本上没有;更不可能有来自国外的猛犬。来喜最大的可能是只本地狗,也就是学名叫作中华田园犬的,身单力薄,个子矮小的土狗。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发觉故事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遗落了一个从未曾公开过的真相,给我留下无限的猜想。它像是有魔力似的吸引着我,让我锲而不舍地追根溯源,寻求答案。
重新审视当年的那个劫案现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伙既要钱也要命的强盗,并非来喜付出生命,就能保得住钱的。但来喜是如何做到,在自己被乱刀扎死后,还能守住那只钱袋不被人抢走?这实在是一个超出它的能力所及,看似绝难完成的任务。这如果不是一个奇迹,就是一个荒谬。
来喜用身体挡住土匪的尖刀,掩护主人脱身逃走。恼羞成怒的土匪,丧心病狂地用刀朝来喜猛扎猛刺。来喜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故事的场景就此定格。(直到几天后主人找到它)再接下来都发生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案发现场只有来喜和那两个凶手,来喜死无对证,凶手又不知所踪,答案去哪儿寻找?
我丝毫没有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有的努力,只是对事实真相的一种求索和澄清。
我设置了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看看能否寻找到正确答案。
一,来喜不惧死亡,誓死保护钱袋的行为,震慑或者感动了土匪。于是土匪天良发现,放下屠刀,不敢,也不忍心再抢走钱。
答:显然不是,他们是恶魔,连杀人都不眨眼,何况对待一只狗呢!他们铁石心肠,连人性都没有,何来天良!
二,土匪没有留意到钱袋子的存在,那只先前背在主人身上,后来又掉落地上,最后被来喜藏在身下的钱袋。土匪只是因为粗心和疏忽,从而与一大笔钱失之交臂。
答:不可能,土匪为什么杀人,为的不就是夺取不义之财吗?杀人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抢夺财物的手段,财物才是他们作案的目的和动力。他们不可能对那只钱袋视而不见。主人能够侥幸逃命,不只是因为来喜舍命相救,也许更是因为那只钱袋子还在他们的脚下,土匪这才停止追杀。别说来喜抱住钱袋不放,就算来喜把钱吞下肚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剖开它的肚子,把钱抢走。
三,现场出现过第三方,也就是说,除了土匪和来喜这两方之外,还可能出现过一种神秘的力量,帮助了来喜。比如,是来喜宁死不屈的决心,感动了神灵,神灵使出“障眼术”,不让土匪看见那只钱袋,所以钱才没被抢走。
答:无稽之谈,这不是神话或童话,是一宗确实发生过的真实案例。要是真有神灵,为什么不在来喜惨遭屠戮时出手相救呢?现场是否出现过第三方先不去说,但绝不会是神灵或鬼怪来帮助过来喜 。
所有的可能都排除了,现在,只剩下一种情况了,那就是现场确实出现过,除土匪和来喜之外的第三方。我终于意识到,这有可能出现的第三方,就是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不速之客的突然出现,改变了案情的走向,最终造成了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
常言道“蝉螳捕蝉,黄雀在后”。生在乱世,人人自危,你要是害人,结果必为人所害。况且,杀人抢劫,这是一种高危职业。干这一行的人,有时凶如猛虎,有时也如过街老鼠。痛恨他们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和被他们伤害过的仇家,还有和他们争夺地盘、争夺利益的同行,更有奉命剿灭他们的官兵,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死对头。至于出现在本案现场的,作为不速之客的第三方,到底会是谁呢,这已经无关重要了。因为不管他们是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来者不可能是土匪的盟友,而是他们的敌人。
让我们再看案发现场。对决的双方实力悬殊,一方面是穷凶极恶的土匪,另一方面是身受重伤,犹自抱着钱袋不放的来喜狗。这是一幕惨烈得让人不忍卒睹、不敢去想像的场景。土匪马上就要得逞,那只钱袋就在他们伸手可及之处。
就在这时,神秘的不速之客突然介入,就如同一阵旋风刮来。于是,现场的情势瞬间出现逆转,作为捕猎者的劫匪,马上变成了猎物。他们来不及夺得唾手可得的财物,就仓皇逃命去了。
追捕者的眼里只有他们的猎物,无暇多看一眼倒在血泊中的那只狗,更没去理会那只压在狗身下的,同样沾满鲜血的钱袋。
现场一下子寂静下来,只剩下来喜狗了,它快流干了身上的血。它最后看了一眼变得朦胧的天地,在把眼睛闭上的时候,它糊模的意识里,只有一个执念,它相信它的主人一定会回来,会从它的身上找到这只袋子的。
它用自己最后的姿态,给世人设置了一道谜,保守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它的家人才能解开……
来喜的故事伴随我长大,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童年的故事还没有忘怀。特别是那条叫来喜的狗,成了我的心结,一个未曾谋面过的,忠勇仗义的朋友,在异乡孤寂的长夜里,像故人一样悄然入梦来。
我是一名民俗调研工作者。在远离家乡的西南边陲采风,领略和感受,见证和记录多姿多彩的,异乡民俗风情,常年很少回家,心里却常常牵挂着家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