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部营地,
蜿蜒潺潺的小河之畔,水草丰美的大地上散布着无数穹帐如朵朵盛开的白花,给人以圣洁而空灵的感觉,成群的牛羊在牧人悠扬的歌谣声中撒蹄欢跑,时隔数年,再一次来到罗夫诺,眼前见到的景象不由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乌拉部的大变样。
当年的乌拉部人丁凋零、备受欺压,面临着被左贤王领地内几大部族竞相侵吞的生死危机,仅仅是靠着左贤王休屠的一丝怜悯才勉强在夹缝中生存,但如果不是突然到来的战争,乌拉部的消亡终究只是迟早的问题。
正是这场与罗马的战争意外改变了乌拉部的命运,在这场战争中匈奴军队伤亡达15万人之多,其中损失最惨重的莫过于那些以为可以轻易取胜、利欲熏心之下争先恐后参战的大部族,不少大部族甚至是一战而族民死伤殆尽,陷入绝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乌拉部自然也是损失不小,接受征召的族民回来的不过十之三四,但由于出丁不多,相较而言,乌拉部无疑反而是幸运逃过了大劫。
而与此同时,那些大部族却是欲哭无泪。原本他们想的是极力排挤并且压缩这些小部族出兵的份额,这样一来,战利品的分配就轮不到后者,而一旦失去争取战利品这个财货来源,对于这些弱小的部族来说就和扼杀了他们重新强大起来的希望,如此,长久下去,这些积贫积弱的小部族就只能选择屈服。
可惜,战争的结果却犹如一柄重锤,重重敲打在这些打得好盘算的大部族脸上,打得他们是血泪齐流、满地找牙!参战的青壮族民死伤大半,充作军粮的牲畜也尽数耗尽,可换来的却是毫无收益的一纸合约,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大部族们不禁哀号欲绝。
丁口和牲畜,全都丢光败尽,没有什么可以比这更令生活在草原上的部族绝望的事情了。于是,一俟单于下令大军解散,各个部族立刻是五内俱焚地赶回营地、丢下兵器,开始默默地舔起伤口来,对外界事物再无任何兴趣,那些大部族也不例外。
而这时,乌拉部却有了大动作,乌拉部不仅骑兵四出,大肆招揽那些部落被彻底打散或是被摧毁因而无家可归的牧户,而且还派出使者前往周边的几个小部族,希望能够与他们合并,这些小部族都和乌拉部一样,无依无靠,不同的是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这些小部族没有像乌拉部那样保留实力,而是派出了所有族中的青壮孤注一掷希冀着分得战利品以便使部落独立生存下去,可是没想到……已然陷入绝望的他们没想到乌拉部竟在此时伸出了援手,没有太多犹豫,这些小部族都自愿加入到了乌拉部之中。
通过这些手段,短短半年时间,乌拉部居然从一个人口千余的小部族一跃成为拥有五六千人口、上千青壮的中等部族,消息传到那些大部族耳中,顿时让后者在不可思议之余生出了强烈警惕之心。
五六千人、上千青壮的部族,这在经历了战事、普遍萧条的左贤王领内已经可以算是一股势力了,甚至落入了休屠的眼中,再要想吞并已经是不可能了,那些大部族都是大为后悔,没有早些动用强硬的方式,竟然让一个蝼蚁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长成了枭狼!
不过,也仅仅只是震惊和一丝后悔而已,在详细搜集了一些信息得知乌拉部竟是用牲畜、粮食换来那些牧户和部族的加入,并且几乎换来的都是女人和老人之后,那些大部族的反应陡然间由忌惮、警惕变成了嘲笑和讥讽。
原因很简单,他们认定乌拉部的族长一定是疯了,不然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哪次战争之后,草原上不会有部族残破,牧户散落可是除了一些大部族会趁机接纳孩子、青壮和少量年轻女人之外,其他部落为什么不去放着大好的机会不去扩充人口呢?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草原上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供养人口的能力有限。
经历战争,哪个部落不会损失几百的青壮,多出上千孤儿、老人和寡妇?部族内存留的物资供应这些人尚且不足,哪里还有富余去吸纳外面的人,更何况那些散落的牧户之中大多都是没有用处的女人和老人,收下他们除了多出无数吃饭的嘴毫无价值。
正因为如此,即使看着那些流离失所的散落牧户最终因为饥饿或是寒冷死去,其余部族也是无动于衷,不是他们残忍冷血,而是他们没有选择,让外人死还是让自己人死,任谁也不会给出第二种答案。
然而,乌拉部做的却恰恰是这种愚蠢的事情,故而那些大部族们都是暗自嘲笑,他们认定乌拉部一定是不甘心被吞并,因而不惜拿出全部储备来吸纳人口,试图以此来换取独立!可是凭小小的乌拉部又能有多少储备呢?大部族族长们心中冷笑,等到储备耗尽,他们倒要看看,乌拉部还靠什么来留住那些人,还有,没有了储备,恐怕不用外人再去动手,乌拉部自己恐怕就全饿死了。
想着这般,那些大部族们纷纷停止了动作,原本他们打算向休屠施压,遏制乌拉部的举动,而现在,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多余的,与其可能引得休屠不快,不如冷眼旁观,等着乌拉部自己败落。
然而事实,真如这些大部族所料想的那样吗?
乌拉部营地正中的大帐内,族长乌鲁正双腿盘坐于一张矮胡桌后眼帘低垂,似乎在思虑着什么,太阳穴处不断微微颤动的青筋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乌鲁当然无法平静,因为就在他的面前,坐着另一个人,而正是那个人的到来逼得他不得不做出抉择,一个关系到他自己还有整个乌拉部生死的抉择。
“乌拉族长,还是不肯下决心吗?难道真的要等到我罗马常胜之师杀到,玉石同焚吗?”
大帐内,沉寂良久,直到一个语气隐含冷厉的声音响起,额间生汗的乌鲁才猛地惊醒过来,他抬起头,看向面前那人,嗫嚅道:“马格斯阁下,罗马大军真的会来吗?”
原来,坐在乌鲁面前的正是马格斯,这几年休战期间,他一直隐藏身份于商队之中,往来边境榷场,为帝国刺探重要军情及各种有价值的消息,而除此之外,在这条隐秘战略施行的过程中,他还负有一项单独的机密使命,那就是与一些匈奴部族接触,建立联系,尝试说服他们投向帝国。
而他此时来到乌拉部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大战在即,帝国的反击需要一个完美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着落在乌拉部的身上。
前面说到,乌拉部趁着战后吸纳大量散落牧户扩充实力从而壮大起来,而那些大部族以为乌拉部实力有限,这样做必然是迟早沦于败落的下场,可是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乌拉部不仅没有败落,反而愈发兴盛起来,大量的女人生育,使乌拉部一下子进入到了丁口增加的爆发期,而原本的孩童也已经长大,乌拉部竟是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困难时期,迎来了曙光。
那些大部族们后悔莫及,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乌拉部从哪搞来的粮食和物资,维持那么多人口的生存,熬过最艰难的时期。
他们想不通很正常,因为他们绝不会想到乌拉部靠的并非是自己的力量,而是一直以来,不断秘密接受着罗马的援助,正是有罗马源源不断输送的物资,乌拉部才能底气十足地发展壮大。
罗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去帮助一个匈奴部族,之所以乌拉部会列入罗马的亲善名单,自然是因为几年前的那一战,正是乌鲁的及时提醒让马格斯侥幸逃过匈奴人的捕杀,将匈奴人想要发动突袭战的宝贵情报带了回去,才使得罗马不至于措手不及。
正是这无心插柳的举动让乌鲁得到了罗马的友谊,而与他相熟的马格斯也顺理成章成为双方联络的主事人,几年下来,乌拉部与帝国的联系已经十分紧密,因而马格斯在接到任务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乌拉部。
于是,他亲自赶来,就是为了向乌鲁陈述利害,让他率领部族投向罗马。敢于这么做,马格斯自然是有十足的把握。
除去乌拉部这些年与罗马之间的联系不谈,马格斯相信乌鲁的内心对匈奴根本没有太多的归属感,乌拉部原本就是一个被匈奴征服的南罗斯人与匈奴人混血之后形成的部族看,臣服于匈奴只是单纯因为匈奴人的刀锋比他们更锋锐,如果没有匈奴军队的威胁,单是这些年遭受的欺压也足以让乌拉部背叛了。
马格斯很清楚,想让乌鲁痛下决心欠缺的只是适当的压力,因而此次他轻身赶来,开门见山,首先就向乌鲁透露了帝国即将发起对匈奴的战争,接着道明来意,再之后,马格斯便不再多说一句,只是静静端坐等待。
而刚刚开口说出那句话,是因为马格斯看出乌鲁已经到了思考的关键时刻,而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推他一把,否则犹豫反复,他可以等但帝国的大军却不能再等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鲁终于开始下了决心。
马格斯微微一笑,用无比自信的语气说道:“乌鲁族长,我马格斯是什么样的人,您应该清楚,而推我一人及一国,您也应该对罗马的承诺有绝对的信心。我可以向您保证,乌拉部的投靠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帝国愿意对所有不愿屈服于匈奴人强权和暴力之下的部族伸出橄榄枝,你们会得到最妥善的保护和安置,而条件就只有一个,你们需要作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乌鲁死死盯着马格斯的眼睛,最终,一声轻叹,乌鲁微微低下头道:“我乌拉部愿成为罗马的属民,不知依马格斯阁下的意思,我们应该何时动身?”
尘埃落定,面上却毫无异色的马格斯眼神一闪,断然道:“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动身,帝国将派遣军队于途中接应,乌鲁族长尽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