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线战事】
朝廷委派的北方面军统帅王晏权率军以山东兖州为出发基地,向徐州北面重镇滕县攻击前进。由于滕县基本上是在徐州的正北方,直线距离不超过200里,庞勋深知此地绝不可丢,所以派出重兵反击。双方经过数次拉锯战,最终北军败退,退守兖州。
朝廷嫌王晏权作战不力,以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替为北军统帅。曹翔指挥军队再次发起攻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队推进至腾县、沛县、丰县、萧县一带。
为解除徐州北面威胁,庞勋亲自带30000名精兵,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击溃了进攻丰县的官军,然后调转头,准备进击腾县附近的官军。此时曹翔正在围攻腾县,听说丰县官军已经溃散,立即退保兖州,丢弃的营帐、粮草不计其数。庞勋击溃了北线官军,命人捣毁了官军营帐,并将其遗弃的粮草运回徐州,大肆庆贺胜利。
【南线战事】
南线的战事是从庞勋的部将李圆率2000人进攻泗州开始的。泗州守将李雅在得知徐州陷落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士兵加固城防、布置守备器材与物质,由于其布置得当,泗州城防抵挡住了叛军的第一波攻击。李雅有勇有谋,并没有一味消极防守,而是找准时机不断出城袭扰敌人,叛军被迫退却。后来,叛军陆续获得徐州方面数万士兵的增援,再次攻城,结果泗州守军经过殊死抵抗,守住了城池。见攻城损失太大,叛军只好对泗州城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
泗州是苏北重镇,水陆交通发达,系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冲,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唐朝末年,这里是京杭运河的咽喉要地,皇家漕运的粮饷皆在此中转。也就是说,控制了泗州,就控制住了京杭运河的中枢,就掐断了唐帝国的漕运。因此,叛军对泗州是志在必得,而官军对泗州又是志在必守。
在数万叛军的围困下,泗州城内的粮食也将吃光,箭矢等物资也即将耗尽,如果不能及时救援,形势已经岌岌可危。面对这个局面,南线官军统帅戴可师沉不住气了,他决定救援泗州。
由于泗州在淮河北岸,戴可师的策略是先渡过淮河,然后占领淮河与运河的河口要地都梁城,再依托都梁城向泗州前进,与泗州城内守军配合,伺机击破围城的叛军。
清晨,戴可师率领30000官军渡过淮河,并攻击前进,叛军节节抵抗,先后放弃了淮河北岸的各守备阵地。傍晚,官军已经将都梁城包围,一切都进展顺利。次日早晨,官军开始攻城,等官军又是架设云梯登城头、又是用冲车撞城门,却发现叛军早已在昨夜弃城逃跑了,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
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获得这个战略要地,戴可师率领的官军欣喜若狂,认为叛军已经不堪一击。但他们不知道,有一双眼睛从官军渡过淮河开始就一直在注视着他们,并目送着他们一步步走进了圈套,这个人就是叛军大将王弘立。
这天碰巧天降大雾,十几米远就看不见人,官军进入城池以后没有做任何防守措施,也更谈不上摆好战斗队形了。就在立足未稳之际,叛军将领王弘立率领数万军队走小路突然赶到,纵兵袭击,官军猝不及防,大败。官军将士有的被叛军杀死、有的跳入淮河被水淹死,有的干脆弃械投降……战斗结束后,淮河里到处都飘着尸体,南线官军统帅戴可师及30000官军全军覆没,戴可师及所属将校的首级被割下,送往徐州。
至此,南线官军只剩下了泗州一座孤城,其机动兵团灰飞烟灭。
戴可师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他采取的步步为营、攻击前进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也许有人会说他错在进入都梁城后没有做任何防范措施,才遭到偷袭,只是这一个错误,而且恰恰被叛军及时抓住了,最终酿成了身死军灭的结局,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细节决定成败。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失败原因。
那深层次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是战机,是作战时机的把握出了问题。事实证明,叛军白白地丢给他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池,而又立刻用数万军队偷袭,这显然是先拿一座空城做诱饵,待官军进城后立足未稳、疏于防备时再进行攻击,而这个攻击的时间节点就是战机。战机就是敌人最虚弱、最无助而我方已做好充分准备的那个时间节点,打个比方:射箭时,先拈弓搭箭,再把弓弦拉满,而最后瞄准目标,松开弓弦把箭射出的那一瞬间就是战机。两千多年前的兵圣孙武早就告诉了大家把握战机的精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