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之死八百里加急传至京城,朝廷上下无不哀痛,朱棣更是心痛如刀绞,愧恨万分,心想朱能至死也没有负他,而自己竟亲手毒杀了他。想起过往之事,不由得泪如泉涌,模糊了双眼。
他的脑中闪现出当年那终身难忘的一役:靖难之役的第二年,建文帝亲封的兵马大元帅耿炳文兵败于朱棣,建文帝改任大将军盛庸为帅,铁铉为副帅,发兵二十万讨伐朱棣叛军。
朱棣此时刚刚大败耿炳文,全军上下士气正盛,兵力日益强大,正是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之时。
而盛庸更是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此番建文帝竟然任用盛庸为帅,朱棣大喜不已,仰天长笑:“天助我也,大事成矣!”
朱棣亲率十多万大军与盛庸大军展开交战,双方大战数个时辰,战场之上尸横遍野。朱棣奋勇当先,骑在战马上,冲杀在敌阵当中,手中的利剑锋利无比,所到之处敌兵无不丧命于剑下。
朱棣正杀得兴起,突然瞥见敌军当中一人骑在红棕色战马上,身披红色披风,身穿银色盔甲,一见便是往日的手下败将——敌军统帅盛庸。
朱棣心想着擒贼先擒王,若是能将盛庸活捉或是斩杀于敌阵中,敌军将不战自败,朱棣不去多想,拍了下马背,“驾”的一声,纵马直逼向盛庸,大喝道:“盛庸老儿,拿命来。”
那盛庸见是朱棣杀来,也冲杀了过去。双方主帅战了十余回合,盛庸渐呈败迹,再招架了几回合,已是难以应付,盛庸当即的调转马头回头逃去,大喊:“朱棣逆贼要杀本帅,来人,快给本帅拦住了他。”自己拍着马背狂奔着逃命。
朱棣见状哈哈大笑道:“盛庸老儿,原来你也是胆小怕死的鼠辈。”他那里肯错过这生擒盛庸的机会,当下策马紧追不舍。
朱棣紧追着盛庸,突然半道上迎面冲来一骑,马背上的一员将军手持长剑刺向朱棣。
朱棣忙以剑挡去,两柄利剑相交在一起,竟然是谁也占不了便宜。朱棣惊问:“你是何人,报上名来。”
那将军道:“你燕庶人听好了,本将军乃是朝廷的兵部侍郎,皇上亲封的讨贼副元帅铁铉。”
朱棣惊道:“你就是铁铉?好,果然有两下子。本王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手中的剑更锋利些。”当下使出全力于剑上。
铁铉也拼了全力相抗,二人相持了好一会,都是汗水流满了额头。
这时朱棣身后冲出来一员大将赶来相助朱棣,正是他的心腹爱将朱能,朱能从侧面杀向铁铉。
铁铉见状忙撤回手中的剑,人跟着向后飞起,夺过另一匹马骑着逃开,口里大声说道:“燕庶人,有胆的单枪匹马与我对战,以二对一算甚么本事?”说罢狠狠的拍打着马背加快速度奔跑。
朱棣在后面紧追,道:“你道本王还怕了你不成,有胆的便停了下来,与本王拼个你死我活。”
铁铉只是拍马狂奔,不理会朱棣的言语。
朱棣在后紧追,大声道:“铁铉,原来你也是怕死之辈,哈,哈。”
二人一前一后的纵马狂奔了十数里路,此时已奔行至一峡谷小道,道宽不足七尺,朱棣大笑道:“铁铉,看你还能往哪跑?还不快下马来与本王较个高下?”
铁铉继续朝前奔行了好一会,朱棣也跟着追入小道之内。这时,铁铉突然止住马步,回身大声道:“朱棣,如今你孤身一人在此,还不赶紧的下马投降?”
朱棣笑道:“铁铉,该投降的人是你,你、我便在此比个高下。”
铁铉大笑道:“本将军才不会与你逞甚么匹夫之勇,你且回头看看你的身后。”
朱棣惊得忙回头去看,见峡谷小道路口处一人骑在马上正是敌方主帅盛庸,盛庸的身后是数不清的大军。朱棣惊得一身冷汗,暗道:“完了,本王中了铁铉和盛庸的奸计了,我命休矣。”
铁铉拍了三下掌声,他的身后又杀出来数不尽的将士,将朱棣前后堵住。
两头的将士步步紧缩包围,朱棣跃下马来,朝着盛庸这边的将士杀去,只求能杀开一条血路。
但对方的人数数之不尽,哪里冲杀得出去,不一会,他手中的剑沾满了鲜血,那是敌兵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朱棣纵是英勇无敌,但在这峡谷小道内却无法施展开自己的本事,敌兵杀了前面一批,后面一批又立马补上来,朱棣累得是大汗淋漓。
若不是建文帝早已下了旨意,令只可生擒,不得取朱棣的性命,不然盛庸、铁铉大军只需万箭齐发,朱棣再是武功通天也要万箭穿心而亡。
朱棣眼见要战至筋疲力尽而被生擒,突然听得一声大喊:“谁敢伤我家王爷?”这一声犹如晴天霹雳,叫得盛庸大军是胆寒不已。只见一人骑着战马从盛庸大军的后方杀来,他身后跟随着数百名骑兵。
这一来盛庸大军暂时慌乱,向两边避开飞驰而来的战马。那为首大声喊话之人已冲到朱棣身旁,朱棣见到他激动地道:“朱能,你终于赶来了。”
此人正是朱能,朱能边战边道:“末将救驾来迟,让王爷受惊了。”
朱棣见重现生机,精神陡增,仰天长啸一声,道:“好,你、我二人并肩作战,杀他个痛痛快快。”二人并排杀敌,互相守护着,战斗力顿时增强。盛庸大军被杀得连连后退。
这时铁铉这边的大军已杀到朱棣和朱能等数百名燕军的身后。
朱棣命数百骑燕军纵马冲向铁铉这边的大军。铁铉军纷纷慌乱退后。
铁铉命后方的将士持盾上前,以五人为一组层层的组成盾牌铁墙,硬是将小道的路堵住了,躲在盾牌后面的铁铉军乘机以长枪刺往燕军的战马胸前部位。战马被长枪刺中,痛得两只前脚离地而起,将马背上的燕军掀翻在地,战马受了伤,痛的往后连退,又将摔在地上的燕军给活活踩死。
战不到半个时辰,几百名燕军已阵亡过半。
朱棣心灰意冷地道:“看来本王是活不过今日了,只是连累了朱将军和这些忠勇的将士们。”
朱能道:“王爷莫要灰心丧气,朱能随王爷多年,历经了多少次生死,每次还不都是绝境逢生?这是因为王爷鸿福齐天,自有上天保佑,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张玉将军的人马在末将的后面赶来,相信再坚持一会,他的大军便会赶来救援。”
朱棣听到张玉正率大军赶来,心中略安,求生的本能激发他无穷的力量,他的利剑冲破了敌军一组又一组的盾墙,但始终还是杀不出去。
又战了半个多时辰,几百名燕军和战马已尽数阵亡,只剩下朱棣和朱能二人在拼死搏杀。
朱能被射中了几箭,身上的血不停的流着。他不敢拔去身上的箭,只要一拔血将会流得更多,自己死得会更快。
朱棣身上没有中一箭,这都是全赖建文帝旨意的功劳。但此时他已累得近乎虚脱了。
朱能拼死强撑着杀敌,两眼直冒金花,依稀中见一敌兵手持大刀向朱棣的背后砍去。
朱能本能的一手拉开了朱棣,自己挺身以身体挡住了朱棣,那把刀砍中了朱能的背部,嵌入到肉里,只痛得他冷汗直冒,精神反而振作了点。他拔下大刀奋力将偷袭之敌兵砍死,又连砍了数名敌兵。
也便在这时,呐喊声响起,有人大声叫道:“王爷,属下张玉救驾来迟。”
朱棣和朱能听到是张玉的声音,振奋不已,求生欲更增,张玉既然赶来相救,那便能脱此险境。
张玉乃是燕王朱棣手底下的头号战将,此人身经百战二十余年,英勇无比,武功高强,实力不亚于朱棣。当年他追随太祖皇帝剿灭元朝余孽,曾以一己之力力敌敌军百多位将士,手中的长枪如毒蛇般连连刺死敌军五员勇将,而自己却是丝毫无损。
张玉此时已冲破盛庸大军的围堵,杀到朱棣身旁保护。他虽然已年近五旬,但精神烁烁,双目如炬,骁勇不减当年。他手中的长枪横冲直撞,直杀得铁铉的盾牌阵法乱了章法,尾随张玉身后的数千援军也跟随着冲进了包围圈。
朱棣大喜道:“张玉,你终于赶来了,快先把朱能救出去,他伤得太重了,得马上医治才行,本王还撑得住。”
张玉见朱棣只是过于疲劳,幸未受伤,而朱能此时却是奄奄一息,血流不止,当下不容多想,上前抱起朱能上了战马与朱能同骑而坐,对朱棣道:“王爷,张玉先救了朱能出去,再回来救您,您一定要坚持到我回来。”命所率将士拼死保护好王爷,自己策马一路杀开血路。
张玉虽然武艺超群,枪法卓绝,但盛庸大军层层包围着,待他终于冲杀出包围,一骑逃出时,身上亦受了不少外伤。
张玉将朱能交给随行军医照顾医治,随即又匆匆的快马杀回来营救朱棣。
又是一阵冲杀,待他再一次与朱棣会合,身上又多了几支箭和刀伤。他奋不顾身,领着剩下不足千人将士护着朱棣,又是拼着命的杀开一条血路来,终于冲破了敌军包围圈,将朱棣救出,而随行的援兵此时已不足百人。
铁铉眼见着张玉如此骁勇,将朱棣从包围圈中救出,暗自佩服不已,却为朱棣的逃脱恨恨难平。
张玉这一战来回的冲杀,耗尽了力气,又受伤极重,流血过多,坚持到燕军营地时,终于虚脱倒下,军医虽然医术了得,却也无回天之力,一代名将张玉虽然战无不胜,最终还是倒在战场之上。
此战朱棣痛失张玉,而另一战将朱能也因此战而落得背部受了重伤,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从此饱受伤病之痛的折磨。
往事历历在目,朱能没有战死在沙场之上,而死于自己之手,朱棣此刻是悔恨万分,恨自己是个十足的忘恩负义之人,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而枉杀忠心于己的手足之臣。
朱能既死,已是事实。朱棣只好颁下圣旨,厚葬朱能,追封为东平王,谥号“武烈”,令全国斋戒三日,其后代嫡传子孙世代承袭爵位,赐免死金牌一枚于其长子。唯此而已,朱棣心才稍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