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造福人间,佛教倡导菩萨道自度度人的六度万行,第一善事就是布施。一般人以为布施,只是布施财富,其实做一点善事救济人,那是初学,高深一点的,还要知道布施佛法真理、布施无畏。不过,一般大家都不能体会,只晓得财布施的救济,所以在佛门里,慈善事业好做,文化和教育的事业,虽然也都是布施,但是比较难做。
佛教的慈善事业,早在印度佛陀时代就已经开始。如前文提到,最初在舍卫城,佛弟子兴建浴室、探视病者、供给医药等;像给孤独长者、频婆娑罗王、毗舍佉夫人布施精舍、讲堂,乃至后世的阿育王,设立无遮大会、药藏库、福德舍,供给旅人及贫病者药品、食物等。这些都是佛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先驱。
到了中国,佛教的高僧大德们依循佛陀教化,修行慈善、服务社会:设立义学、植树造林、凿井施水、修桥铺路、施粥施棺、急难救助、长生库、无尽藏院、悲田养病坊等,举凡能利益众生的教法,都是菩萨道的实践,也把人间佛教推动到社会大众中。
过去历代大德的善举,不胜枚举。而当代人间佛教的慈善事业,在辛亥革命前后,也随着佛教革新思想的开展,发展出济世利生的慈善活动来关怀人间。每次发生各种水灾、旱灾之后,各地寺院虽然也受到重创,但僧信全力恢复寺院之余,也开办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在多难之秋,佛教除了赈济灾民、救护伤兵、急难救助,创设佛教医院,成立僧伽救护队,前往战地救护伤兵,协助掩埋死者,为受难者启建法会等等,人间佛教对社会的关怀层面之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民初以来,有许多居士佛教的组织,如汉口的佛教正信会、上海的净业社,成都、重庆、河南的佛学社,以及上海、北京、天津、长沙的佛教居士林等。在国家天灾战乱不断时,也都有人相继挺身而出,如熊希龄、狄葆贤、王一亭、李尘白、高鹤年、江味农、吴璧华、康寄遥、朱庆澜,以及后来的赵朴初长者等,这许多救苦救难的人间菩萨,大家共体时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许多寺院在国家战乱的时候,把寺院提供出来,让驻兵及难民居住,这不就是行大布施吗?
回忆我在栖霞律学院读书时期,栖霞山做过一件伟大的事情。大概是在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时,寺里曾经收容过二十万名难民。当时,还是营长的抗日英雄廖耀湘,也藏身在难民群中。栖霞山的僧众帮他化装易容,顺利地抵达大后方,继续保家卫国,他后来做到新六军的军长。佛教对国家社会能说没有贡献吗?那一次的难民收容,听说家师志开上人出力最多,后来家师能可以在栖霞山被授记为监院,接着担任住持,应该与此事有极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