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印度东传中土后,逐渐形成各种本土化的发展,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文字的汉化,尤其今日更应该提倡语言文字的人间化。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借由语言文字,得以表达思想、沟通意见。虽然语言并不能究竟传达心声,所以禅宗主张不立语言文字,但,语言文字也是进入佛法核心的桥梁,是进入最后的修证阶段才能不立文字。
所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句话,给人欢喜;一句话,给人怨恨。你说,语言文字又怎么不重要呢?所以,佛教的弘传,还是需要靠语言文字。如《金刚经》说的,对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若受持四句偈,而为他人说法,可见佛法对语言文字的推崇。
像唐玄奘大师到印度求法,不带回来那么多的经典,怎么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历代《大藏经》的印行,如果没有那许多智慧的经典语句,又怎么能表达真理呢?
假如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讲话、沟通,就没有那么顺利,那么美好;如果没有文字,那许多文学、哲学的内容,又怎么能丰富起来呢?所以人间佛教的发展,光是在语言文字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可以说无与伦比;假如没有佛教的词句,中国人的讲话,必定不够表情达意;如果没有佛教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文史哲学,就没有办法形容得那么淋漓尽致。所以胡适之推崇中国禅门的语录,视为近代白话文的滥觞,白话文运动亦受到禅宗语录的影响。
鸠摩罗什寺
罗什寺塔,甘肃武威凉州
佛教东传以来,把佛陀对人间佛教各种真理的解释表达很多,例如:要我们明白四圣谛、十二因缘,要我们遵循八正道的行持,当然要用许多的语言文字来阐述。后来经过历代的高僧大德弘扬,特别是禅门祖师对于诸多文字的发展,影响很大,约略来估计,成语就不止千百条之上,名词、造句也不止千百条,还有生活之中的谚语、词汇等等,也是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