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要培其根,植德要培其心;
植量要培其广,植福要培其劳。
【提要】
“培植”,有栽种培育、培养、扶植之意。栽植树木,要注重根部的培植,做人也应追本溯源,不忘根本,才会懂得珍惜、感恩;如果一个人能以求取功名的心追求道德,必能时时善护自己的心念,那么道德与人格就能像花朵散发着高贵、芳香的气息,一个人有着高尚的人格、道德,必然处处受人尊敬。《佛光菜根谭》云:“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所以往往无法成就大器。”必须靠自己努力耕耘,累积福德因缘,未来才能欢喜收成!
【正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今中外,对人才的培植,莫不同等重视。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就是以培植之道来造就人才。但是何为“培植之道”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植树要培其根。树高千丈不离根,如果根部腐烂了,养分无法吸收,就不可能有花繁叶茂的树,所以浇灌树木的枝叶,不如从根部好好培植,不可因其隐于地下而忽视;只要根不坏,荒地也能开花。植物的“根”,好比佛教常讲的“因”果;在世间,一切都是由根本发展出来的,所以做人要“立定脚跟”,解决问题要“探究根本”,生命也要“追溯本源”。有根,才能开花结果;无根,就如浮萍,难以安身立命。
第二,植德要培其心。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所以古代的仁人君子,都很重视心性的修养。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正如花开千层不离心。《六祖坛经》也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心念好好善护,行为才能在正轨上发展,所以要培植道德之花,必定要从心灵上着手,出言吐语才会芬芳远播。
第三,植量要培其广。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有的人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其实,“与众分食”才是滋味无穷。《老子》譬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一种心量;而佛菩萨也有“心如空虚,量周沙界”的宽宏,正因为心里有无量的众生,才得以圆满成就菩萨道。所以,稻穗、花海广大成片,才能令人赏心悦目;人的生命经验要传承,也要有教人的胸怀雅量,才能广被天下。
第四,植福要培其劳。一个人的福德因缘,不是上天平白赐予,也不是父母师长爱护就能成就。华丽之屋起于一砖,锦绣之衣织于一缕,成就必须靠自己,所谓自己种自己收。植福,就像开发田地一样,需要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有收成;唯有经过自己努力付出,才能体会、珍惜。
国家的文化要优良,社会的制度要健全,都需要用心培植;甚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基因是可以通过培植而改变的。凡事只要我们肯用心培植,未来就有无可限量的希望。
因此“培植之道”有四点:
一、植树要培其根。
二、植德要培其心。
三、植量要培其广。
四、植福要培其劳。
【思考】
1.培植之道有哪四点?
2.如何培植道德之花?
3.简述培植心量的方法。
4.试述一则胼手胝足,努力付出而成功的案例。
【延伸阅读】最好的供养
若问世间何最美,面上笑容欢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