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足,富贵随缘;读书明理,名利由他;
助人修德,报偿无关;行善为人,利害不计。
【提要】
俗话说“知足常乐”,知道满足而不贪不求,生活简朴,欢喜快乐,更甚财富。读书可以让人明白事理、变化气质和具备造福社会的能力,但是,如果只为求名求利,一旦不如预期,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因此,读书以明理为重,不在乎名利,就能觉得快乐。帮助别人、促成好事是美德,可以为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但如果想以得到回报为目的,美意就变了调,快乐也就不见了,所以,行善不去计算利益得失,便能得到真实的快乐。
【正文】
快乐处处求,快乐在哪里?快乐在金钱爱情里?快乐在青春貌美里?快乐在荣华富贵里?快乐在权势名位里?其实,生活中能够知足、明理、助人、行善,当下就是快乐的人生。有四点说明:
第一,生活知足,富贵随缘。生活里,怎样才能得到欢喜、安然?满足非常重要。满足就是富贵,你不满足,即使万贯家财,只能称为是富贵的穷人;你很知足,哪怕是粗茶淡饭,也是精神丰实的富人。台湾的客家人,当他们吃过饭之后,你问:“吃饱了没有?”他说:“我足了。”意思就是吃饱了。人懂得满足很重要,你不满足,即使餐餐都是山珍海味也没有用;现在我足了,我很满足,实在很欢喜、很快乐。所以,生活里满足很重要,满足带来的欢喜快乐,比富贵更好。
第二,读书明理,名利由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变化气质,是为了通情达理,是为了学做圣贤事,是为了造福人群大众,读书不能没有正确的观念。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出名,有的人是为了求利,甚至希望名利双收。万一既无名,也没有利,就觉得读书没有价值,所以读书明理,比名利重要。
第三,助人修德,报偿无关。做人“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贵”;有德者,是非不能扰其心,故为人要有品德,就如做事要有品质。如何修德?对人少一点侵犯,多一点爱护,则德日隆;以淡泊为师,自然可以养德;以恕己之心恕人,必然进德;有过能悔,然后就能增长福德;助成好事,知恩报恩,都是增品进德的最佳途径。此外,贫以无求为德,富以能施为德;能够助人修德而不求报偿,更能圆成自己的德行。
第四,行善为人,利害不计。行善是佛性的开发,是善美人性的显扬。做人要广结善缘,要乐善好施;行善结缘,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宽阔,命运才会更平坦。所以,平时不管士农工商、政经文教等各行各业,都要抱着为大众、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的心,尽己所能地行善为人。只要有益于全民大众,一己的利害得失不足计较;能有积德结缘的人生观,才是幸福的根源。
人生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评估;金钱以外,必定另有其意义与功德,如欢喜快乐,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拥有快乐的人生?有四点:
一、生活知足,富贵随缘。
二、读书明理,名利由他。
三、助人修德,报偿无关。
四、行善为人,利害不计。
【思考】
1.如何拥有快乐的人生?
2.试述三个读书的目的。
3.何谓福德?如何修德?
4.请分享一则乐善好施的温馨故事。
【延伸阅读】改过向善
得失前缘定,祸福非眼前;
化恶而为善,火焰出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