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四句偈因为朗朗上口,好记易懂,所以佛教里,不但佛陀在经典上留下许多四句偈作为我们修身的指南,历代祖师大德也作了许多四句偈,让佛子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四第一偈、饭前偈、回向偈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句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需要一个融古汇今,与时俱进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无碍,尤其佛光会员肩负重大的使命,更需要有一个行诸各地皆能应用自如的修持准则,因此拟定了“佛光会员四句偈”,以下逐一解说其意义。
一、慈悲喜舍遍法界
佛教的百千法门之中,发心最为重要,发心吃饭,饭会吃得特别香甜;发心睡觉,醒来时会觉得全身特别舒畅;发心扫地,会将地扫得很干净;发心写字,字也会写得很欢喜。在佛门的修持里,更有所谓的“四无量心”,就是要我们发无量的慈心、无量的悲心、无量的喜心和无量的舍心。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悲是每一个修行人对世间众生应有的态度。古代高僧大德们,像智岩的躬处疠坊、智舜的割耳救鸡、高庵的看病如己、僧群的护鸭绝饮……等等,他们悲悯苍生疾苦,泽及异类旁生,不但为时人所崇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了慈悲的最佳典范。俗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阿弥陀佛慈悲接引众生,往生极乐;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寻声救苦,所以中国民间都把家里最好的位置让给它们,并且不时上香供养,礼拜称名。
至于喜舍,更是佛子们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因为世间上没有比欢喜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偈颂譬喻,示教利喜,使大家踊跃欢喜,依教奉行;维摩诘大士善巧说法,让天女满载法喜而归,不再耽溺世俗之乐;佛寺将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供奉在山门口,好让信徒香客见之心喜;僧团设立悦众一职,妥善统理庶务,以使大众欢喜。古圣先贤甚且如此,我们薄地凡夫更应仿效追随,口出善言,身行恭敬,随手服务,随心祝福。
度生有我,度生的慈悲心就发不起来;喜舍着相,喜舍的功德就大不起来。佛光会员应该学习无条件地给人安乐,无条件地为人济苦,无条件地给人欢喜,无条件地为人奉献,能如此将自己的发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做人处事必定圆满成功。
二、惜福结缘利人天
由于业缘所感,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能享有的福报有一定数,如果恣意滥用,折福损德,将会加速告罄,这就好比我们在银行的存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不一样,如果挥金如土,入不敷出,账目上就会出现赤字,唯有懂得爱惜钱财,方能不虞匮乏。
所谓“积福莫如惜福好”,爱惜福报,才会更有福报。近几年来,由于物质极端发达,养成人类滥买滥用的习惯,终于天灾人祸频起,满目疮痍的地球开始大力反扑了。此时正是大家自我觉醒的时刻,举凡一张纸、一支笔、一滴清水、一片菜叶……我们都必须好好珍惜,不要再轻易浪费有限的福报了!
除了惜福,我们更应该积极结缘。广结善缘是世间最美好的一件事,因为善缘如水,能稀释恶因,减少罪业;善缘如油,能润滑善因,助成好事。社会上有些人左右逢源,有些人却惹人讨厌;有些人孤独寂寞,有些人却受人欢迎,这都要看我们平常是否与人广结善缘。
广结善缘的方法很多,财物上的周转济助、语言上的鼓励安慰、技术上的教导帮忙、知识上的传授布施,乃至一个点头、一抹微笑、一句问好、一瓣心香等等都能为我们广结善缘。
总之,宇宙万法互有关联,佛光会员若能珍惜福报,广结善缘,必能得助多利,成就美事,普利众生,圆满菩提。
三、禅净戒行平等忍
现代人的修行,不是参禅,就是念佛,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禅净双修。其实禅净二门,殊途同归,永明延寿禅师在《禅净四料简》中说得好:“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佛光会员如果能在日用中禅净双修,定慧等持,必定能促进生活美满,人际和谐。
佛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无论参禅习定或念佛修净,百千法门都应该以持戒为根本的修行。汽车依照交通规则,火车循着轨道而走,就能保障人车安全,同样地,我们遵守戒律就能维护身心清净,不违过失。监狱里面的刑犯,哪一个不是犯了五戒——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而身陷囹圄,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做到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侵犯他人的财物、不侵犯他人的名节、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不吸食毒品烟酒而侵犯自、他身体,我们的人生必定幸福美满,我们的社会必定安和乐利。此外,佛教的戒律如八关斋戒,旨在让在家信众体会淡泊的修道生活;菩萨戒以持律、修善、度众为内容,从更积极的方面来发挥戒律的自由精神。总之,如果大家都能持守净戒,当下就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何须远求佛国净土?平等是佛教最殊胜的教义之一。这个世界之所以纷扰不安,不外是因为男女不平等、种族不平等、智愚不平等、老少不平等、贫富不平等、权势不平等……佛陀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外在的世界或许有诸多不平等的地方,但是我们内在的佛性却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果人人都能从根本上认识众生平等的真谛,以平等心来接引十方,则世界和平将指日可待。
《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耐不但是世间最大的力量,也是一种无上的智慧。佛教将忍分为三种层次:第一是生忍,也就是对生存条件的认识,进而具备处理的力量;第二是法忍,就是对宇宙诸法的了解,从而当下承担,转化心境的作用;第三是无生法忍,就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不生不灭,进而自由自在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的世界观。
四、惭愧感恩大愿心
人间最好的美德就是惭愧、感恩及愿心。
所谓惭愧,惭者惭己,愧者愧他,惭者经常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发心不够、慈悲不够、能力不够;愧者,时时感到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朋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社会。人有惭愧,才懂得奋发图强;人有惭愧,才懂得力争上游,所以《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懂得感恩图报的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经云:“菩萨发心度众,常念国家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因为没有国家覆护,我们如何生存?没有父母养育,我们哪有今天?没有师长教诲,我们的慧命安在?没有士、农、工、商,我们哪有衣、食、住、行?举凡一切众生,哪一个不在助长我们的生存?古德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也懂跪乳,如人佛子,怎能不知感恩图报?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世间所有的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凭借愿心来成就功业?宇宙中一切的诸佛菩萨,哪一个不是依照愿心来圆满菩提?愿心是方向、动力,佛光会员应以广大的愿力来熟土严生。
《金刚经》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功德还要来得大。希望各位都能从实践佛光会员四句偈中,感受到佛法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