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净土中的生活是安乐的生活,一切都能随其所需、随心所欲。因为过去曾与人结缘、播种,所以在净土中的生活,一切资源都会自然而来。每天在真理中过着欢喜的生活,在禅悦中过着轻安自在的生活,在智慧般若海中享受快乐幸福。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2
世间的人,每天心灵上的负担真是沉重,国家、社会、家庭、夫妻、子女、朋友,都是心里的负担!假如能够放下,就是清凉世界。
——《星云说偈》
3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与人计较、比较,心中充满猜疑、愤恨,整天被贪嗔愚痴或烦恼忧伤所系缚,就像生活在地狱里那么痛苦不堪。如果我们能够时时保持一颗明净的心、开阔胸怀、包容一切,使心念趋向正道,当下就是活在天堂里。成佛希贤,端赖一心;堕落轮回,系乎一念。一念之间,圣凡立现。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宇宙》
4
有句话说,心中有佛,人人皆佛;心中有鬼,处处皆鬼。创造心里的净土世界,提高内心的生产质量,是很重要的。
——《人间佛教系列·缘起与还灭·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5
人人都能具备一颗平等包容的佛心,时时施予慈悲喜舍,那么净土便无处不在了。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从天堂到地狱》
6
心灵净化之方:
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不外“欢喜”,故用欢喜心来做事,无不成就。
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不外“结缘”,故用结缘观来待人,无不成全。
世界最持久的东西不外“忍耐”,故用忍耐力来处众,无不成效。
世界最坚固的行为不外“愿力”,故用愿力行来工作,无不成事。
——《佛教丛书·艺文·星云法语》
7
有的人虽然着重在每日拜佛多少、念佛多少,但是内心净化了没有,他可不管。很多拜佛、念佛几十年的人,心里的贪嗔烦恼、自私怨毒比别人更多。所以,真正的修行要能内外一如,形式、精神同等重要。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生活与修持》
8
“心灵净化运动”就是要美化心灵,点亮我们心灵的灯光,清除我们心灵的污垢,建设我们心灵真、善、美的净土。心里能够净化,世界自然能美化,自然能呈现清净、祥和的气氛。
——《星云法语·如何美化人生》
9
有很多的人,只是想到深山里居住,找一些信徒来供养自己,让自己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别人沉沦在苦海里面,自己逃跑了,自私自利怎能得度呢?一个修道者不能太自私,“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这是菩萨发心。
——《星云说偈》
李萧锟 绘
星云语录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与人计较、比较,心中充满猜疑、愤恨整天被贪嗔愚痴或烦恼忧伤所系缚,就像生活在地狱里那么痛苦不堪。如果我们能够时时保持一颗明净的心、开阔胸怀、包容一切,使心念趋向正道,当下就是活在天堂里。
10
一般人在事业上要精进向上、要有毅力,若常常闹情绪,常常灰心,没有勇往向前的气概,当然就不具备升迁的条件。我们要往生佛国,也一样要具备发久远的菩提道心,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星云法语·升迁的条件》
11
一个人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像出尘隐士一样逍遥自在,喜欢山居无忙碌世事,又没有人情的烦恼困扰,这种悠闲日子,不是人人过得了的。很多人没有定力,隐遁深山还不是与草木同腐朽?自己心地不用功,不要说隐遁深山,就算住在天堂,住在极乐世界里,不念佛、念法、念僧也是没有用的。
——《星云说偈》
12
人生需要寻找依靠,阿弥陀佛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任何佛菩萨都可以做我们生命的依靠。所以,信仰能使我们在虚幻的世相上建立安稳的依靠。
——《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生活·生活与信仰》
13
世间上虚空最大,因为它能包容万物,因此我们要像虚空能容纳异己、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和谐相处,那必定是一个净土的世界。
——《星云说偈》
14
“未曾度者要须船”,还没有登彼岸,需要靠船,就是需要靠佛法。如何从苦的娑婆世界,到快乐的极乐世界;如何从迷妄的世间,到觉悟的世间;如何从虚假的人事,慢慢到真实的世界,这就必须靠佛法的船筏。
——《星云说偈》
15
世界日益混乱,处在混乱的环境中,我们如何不迷乱?有了佛心,以佛心看世间,人人都是佛,世间就是佛国净土。
——《星云法语·净化心灵》
16
佛教虽然教我们修持生天的三福行,但并不是叫我们都厌弃人间,遁逃到天堂。我们在人间修行,经过天道而成佛证果,也不必在天堂。事实上,天堂虽然比人间享福千万倍,但是天道的众生只知耽逸于快乐,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到福尽堕落,只有懊悔空叹,乐极生悲了。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从天堂到地狱》
17
天堂、地狱在哪里?天堂在人间,地狱也在人间。现在有的人住在高楼大厦,有冷气、冰箱、汽车、电视等舒适的享受,这不就是天堂吗?许多贫苦的地方,脏乱、阴暗、潮湿,这不就是人间的地狱吗?天堂、地狱在我们的心里。早上起床,心里无忧无虑,到公园去运动、慢跑、享受新鲜空气,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但是,回到家里,饭桌上一坐,吃的东西不合口味,筷子一掼,碗一推,生气了,起嗔恨心,那不就是地狱吗?
——《六祖坛经讲话·决疑品》
18
天堂、地狱有什么不同?只要肯容忍、帮助人,那就是天堂。反之,自私、执着、计较,那就是地狱。
——《星云说偈》
19
古德说:“口中吃得清和味,心里常思佛土居。”假如我们能安分守己,粗茶淡饭、粗布衣单也可以说是富贵的生活。心里面常常欢喜在净土佛国,那思想境界就更加高远了。
——《星云说偈》
20
常听人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事实上,真正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故心常犯过失。外在境界无绝对的好坏,心净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所以找寻心的一片净土很重要!
——《名人证言录序·把心找回来》
21
我们早晨出门,知道晚上要到哪里,同样地,我们总要知道将来到哪里。当然,最好是预备到西方极乐世界。“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大家百年之后到哪里去呢?为什么不早一点准备好自己要去的地方呢?
——《星云说偈》
22
为什么要追求极乐净土,因为:
(1)黑暗需要光明。(2)苦难需要安慰。
(3)战争需要和平。(4)动荡需要安稳。
(5)贫穷需要富足。(6)短暂需要永恒。
(7)烦恼需要解脱。(8)生死需要得救。
(9)染着需要净化。(10)差别需要平等。
——《开示》
23
自私自利的人,常处地狱中;
服务他人的人,身在天堂里。
——《星云日记》
24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
修“净”,首须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净土。
——《佛光菜根谭》
25
修习正见,是到达真理之路;
护持正法,是开启佛国之钥。
——《佛光菜根谭》
26
怀抱“爱心”来对待世上一切,世界会更美丽;
怀抱“喜心”来观看世间所有,娑婆会变净土。
——《佛光菜根谭》
27
交友以无嗔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
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佛光菜根谭》
28
功名富贵转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
世间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净土。
——《佛光菜根谭》
29
心真,则大地皆清净;心善,则行事皆顺畅;
心美,则众生皆可爱;心诚,则天下皆平坦。
——《佛光菜根谭》
30
找到自己,能寻回生命的本质;
扩大自己,能延长生命的价值;
升华自己,能体会生命的自在;
圆满自己,能觉悟生命的真谛。
这就是净土。
——《佛光菜根谭》
31
处处与人计较,猜疑愤恨,心中充满贪嗔痴,就是地狱;
念念行戒定慧,慷慨布施,心中充满真善美,就是天堂。
——《佛光菜根谭》
32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
这就是净土了。
——《佛光菜根谭》
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
星云大师的成就,不能归功于机运;他的“志业”,不只是宗教;他的影响,更不局限于台湾。他的贡献早已跨越宗教,超越台湾,飞越时空。
——经济学家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