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纳(Ernst—Ludwig Kirchner 1880—1938)
德国画家。出生于阿沙芬堡。1901—1905年在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学习建筑。1905年成为“桥社”的创建人之一。1906年为“桥社”撰写组织纲领。1911年迁居柏林,并成为现代绘画教育学院创办人之一。1914—1915年当兵,经受了战争给予他的沉重伤害。1916年在疗养院治疗。一生游历过许多国家和地方,曾在莫里茨堡湖、波希米亚、波罗的海费马恩岛、瑞士等地居住。1931年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1938年在瑞士达沃斯自杀。
基希纳创作了许多充满紧张、刺激、令人激动的绘画,作品倾向抽象。他强调感情上的解放与形式上的自由,并谋求达到创造性的和谐与一致,认为这是绘画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地方。基希纳力图在自身中寻找创作资源,他把对人物、风景和城市的印象,连同自己心灵的直觉与理解在内,以移动的手法把一个个形象串联起来,组成另一个形象,并在不断延绵中加以节奏感和不协调的强烈对照,使作品非理性化。他创作了近两千幅版画作品,这对于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以及对北欧版画的复兴,都有过非同寻常的贡献。主要作品有《德累斯顿皮纳广场》、《坐着的人和黑人雕塑》、《费马恩岛的姑娘》、《米勒夫妇》、《哈勒的动物园》、《科恩斯塔姆的头像》、《塔努斯的汽车路》、《打开的房门前的苗条姑娘》、《农民的午餐》以及《两个牧人》和《女骑士》等。(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