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年中学生活是在上海市六女中度过的。初高中两大阶段,我很幸运地摊到了两个好老师——或许是我的偏科,我记住的全都只是语文老师。
初中阶段记住的是施老师,男的。现在想起来,他那时大概只有三十多岁,但我们却觉得他已经很老很老的了。一定是因为他的不修边幅,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他那骨骼分明的长脸庞,好像总是胡子拉碴的,高高的身材,略有点佝偻,总令我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我们都爱听他的语文课。印象中我们只要一见他进入课堂就精神振奋。有一天他教我们读选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讲到范进中举后走火人魔那一段,他从讲台的一侧走到另一侧,两手击掌,边走边学着范进的模样喊着“我中举了!我中举了!”走到讲台正中时,竟然也把他的布鞋甩脱了一只!用“声情并茂”、甚至用“激情澎湃”来形容他上课时的风采,我到现在也不认为过。他的名字叫施亚东,据我所知,他后来做到了格致中学的校长。
读到高二时,我们班来了一位女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也该有三四十岁了。她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逼令我们上课时不得使用方言,否则就毫不客气地让那位用上海话回答问题的大姑娘站立着直到下课铃响。她每个学期都会让我们做十来次作文,大大小小的题目五花八门。有意思的是,但凡比较大一点的作文题,她在让我们完成的同时,自己也会写上一篇,然后在为我们作评讲时,把她自己的那篇给我们朗读一遍。她的文章用她的语音语调读将起来,真是好听极了,我记得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地,好似在屏息听着一场音乐会。她的名字极美,叫夏吟秋,我后来知道,她在教我们时,正担任着黄浦区的语文学会会长。
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永久的。在我自己也站上了讲台之后,我发现我的讲课风格里有着施老师的影子——同样也是感情投入,观点鲜明,拔直了嗓门甚至挥动起臂膀,只不过从来没脱过鞋而已;我在教余爱好写作,特别是执教影视专业的“影视文学创作与改编”之后,当即动手将自己的小说一个个地改成了影视剧,这,自然也是秉承了夏老师当年的“亲自下水”精神。我永不会忘记我中学时代的这两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