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00000002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如果一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读过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是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样的文章,人们通常就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拥护那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应当反对的东西。这才会是生气勃勃的好文章。

——摘自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写作导引

也许你文采斐然,也许你激情洋溢,也许你精于构思,也许你联想丰富,也许你拥有丰富的材料……这些固然都非常可贵,然而对于议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鲜明的观点。

古代文论家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对于议论文,这个“片言”就是论点。它是全篇的魂,没有它,你的文采,你的激情,你的联想,你的材料,都是无皮之羽,无纲之目,纵然很漂亮,纵然很精致,却毫无价值和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写议论文?就因为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为什么要读你的文章?就是想要看看你对某一个问题的意见是什么。因此,我们必须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判断明确,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荀子的《劝学(节选)》,开宗明义地摆出全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获得教养的途径》则明确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作者都针对有关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

观点鲜明,就是要加强写作议论文的针对性,让自己的立论贴近现实。俗话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议论文的观点,如果没有现实意义,文章就失却了生命力,观点也无所谓鲜明。如何才能贴近现实?一要明确自己写文章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帮助提高什么思想认识。这样,议论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讲深讲透道理,这才谈得上观点鲜明。例如《论“友谊”》:如果针对某些人误以“酒肉之交”、“哥儿们义气”为友谊,作文就要谈“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帮助他们理解友谊的性质;如果某些人不懂得建立友谊的目的和重要性,因而性格孤僻、内向,独来独往,作文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谈友谊的价值,讲清“为什么要建立友谊”;针对渴望友谊而不得,为此伤心苦恼的人,作文就该回答“怎么办”才能获得友谊,从方法和途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如果客观实际需要,也可就以上三方面综合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二要研究客观实际,分析读者心理。决定论题,确定观点,都要认真研究客观实际,把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比较重要的却常为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作为论题,确定观点。确立读者意识,分析客观实际是保证观点贴近现实而且鲜明的重要方法。三要认真分析命题或供给的材料或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联系自我,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来立论。总之,对论题或话题或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议论的背景,不同的观点,议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才是鲜明的观点。

观点鲜明,还要在行文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做到观点与材料一致,中心论点突出。《劝学(节选)》在提出观点之后,先通过一组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素质的形成和品性的养成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又通过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所具有的意义,接着又通过几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学习应该有的态度和方法。通篇紧扣住“学习”这个话题和“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不旁逸斜出。一般来说,在确定全文的观点之后,可以把这一观点当做“果”,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3个“因”,形成三组“因果复句”;再以“因”为分论点,选择与其一致的事例或名言作为论据,并作分析;再接下去运用假设“如果不这样”,从反面论述全文观点;最后,结论或照应开头提出希望或号召,或总结上文,突出强调中心论点。

观点鲜明,还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用语恰当,扼要简明,明白易懂。一般情况,最好能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把它放在开头、结尾等比较突出的位置,以使读者容易把握。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观点表达的形象和含蓄,但形象不是虚无,含蓄不是含混;形象含蓄的前提是能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想,如果让人难以领会,不知所云,不明所以,即使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

题目一:我的读书故事

这道题目要求写出自己课外阅读的经历和独特感悟,尤其是直接由读书引发的,或者与读书有关的感人的事迹。“读书”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写作内容的空间很大。同学们应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富有个性的、富有趣味的读书经历去描述。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三点: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写关于“读书”的故事,突出“我的故事”,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实;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读书现象,选择新鲜生动的事例,给人启发;三是注意“故事”的特点,要有情节,要有点曲折波澜,有点细节描写,写清楚“经历”的过程。当然,还得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真正让人感到有趣味,有价值。

题目二:苦乐之境人自知

本题要求就读书的“苦境”或“乐境”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观念认为,读书要“苦”,苦读方能出真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著名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戒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把学校奖给他的一枚金质奖章拿到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但问题也有它的另一面。读书也是一种快乐的追求。读书本身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吗?对美的意境的追求,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得到美的思想的启迪,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另外,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就是“强壮”自己的过程,同样是美的,是快乐的。只是别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境地。若真的陷入那种境地,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苦读”了。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盲目的苦读。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题目三:取字就是陶冶自己

这道题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是阅读,二是推敲,三是写作。

对阅读的要求较为简单,就是翻检工具书,选出你喜欢的词语;推敲就是琢磨所选词语的含义是否符合自己的特性、期待、追求;写作就是写出为自己选字的过程和原因。

人的字不是随便选的,它有一定的讲究,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做的。古人取字有这些讲究:

1.名与字有取其意义上相关的。如岳飞,字鹏举,意为大鹏振翅高飞,立志高远。

2.名和字有取其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如宋代名相曾公亮,字明仲,其名“亮”与字“明”意义相同,立德明志,表其光明正大的胸襟。

这两点对我们完成本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选字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个性和精神追求,有托名言志的意思。姓名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却往往代表了某一个人的全部社会文化信息。名如其人,并不是夸张。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毛**”三个字是如雷贯耳,再熟悉不过了。“**”,字“润之”,名与字互参,有“润**方”之意。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听来,大气磅礴,抱负非凡。这种感觉其实并非是单从名字的表面意义中得来,还与毛**一生救国救民的革命实践有密切关系。“名”与“字”在这里是统一的。还有些名字是让人们厌恶的,被历史唾弃的。比如汪精卫,这个名字起得原本是很不错的,以中国古代传说中衔石填海的精卫鸟命名,寓有革命到底、坚贞如一之意,又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但是这个名字的主人在中华民族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居然厚颜无耻地卖身投敌,成为千古罪人,活生生糟蹋了这个好名字。到现在为止,也没听说谁愿意取名叫精卫的。这就像秦桧的后人哀叹“令人至今愧姓秦”一样。由此可见,一个人光名字起得好还远远不够,名字与做人应是一体的。一个名字的分量与一个人的作为、人格、品德密切相关,名如其人,才是至善至美之境。

3.名和字还有取其意义上相反的。如朱熹,字元晦,南宋教育家、理学大师,“熹”义即天亮、光明;“晦”义为夜晚、昏暗。名与字恰成反义。

另外,古人取字,通常是一名一字,但个别的也有一人数字的;古人取字,常在字前(或字后)加“伯、仲、叔、季”等表示排行次第。对这些只作一般性了解就够了。

示例:

名二子说

苏 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汝免矣。

译文:

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子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是惟独这轼(车前横木)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虽然如此,要是去掉这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

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苏洵的文章阐明了苏轼、苏辙两个名字的含义,说明了苏轼兄弟的不同性格,对他们的一生作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出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深切了解,以及伴之而来的希望和担心。

喝彩与诊断

一、点评示例

读书的苦与乐

江苏 朱 玲

从小读书至今,已是十年有余。十多年来,我尝尽了读书的苦与乐,更清楚地认识到读书犹如尝一枚青橄榄,初入口中苦涩无比,待得细细品尝之后,才知是苦中有甜,甜蕴其中;清香无比,回味无穷。

点评栏

读书的感受,也是议论的观点,鲜明而活泼。

读书苦,大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读书是苦的。且不说古时候的人为了读书而“凿壁偷光”甚至“悬梁刺股”,说不定还要惊叹一声:“读书苦也!”就是今天,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我们读书人更是有我们读书人的苦处。

为了读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娱乐机会。为了读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快乐假期。为了读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那许多原本属于我们的歌声与笑声。

先论读书苦,从读者实际出发,抓住读者心理论述,让人觉得亲切,有很强的感染力。

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可读书就得考试。读书有了收获,考试得了高分,自然乐不可支,可又有谁知道这快乐背后的苦痛。这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做过多少习题呀!每天清早,是我们读书人起得最早。45分钟的课一节接一节地上,晚上还得自习至繁星满天。工人一天才工作8小时,我们读书人一天得学习多少个小时啊!这其中的苦,正如那刚刚放进自己嘴里的青橄榄,岂是旁人能够体味得到的?

的确,读书是苦的,太多的知识要学,太多的习题要做,太多的试卷要考。可是,当我们取得了好成绩,说实在的,那一份苦痛也就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份“物有所值”的快感。这也正是那枚青橄榄在苦中带来的甜。

“可是”一转,自然转向“读书乐”的论述,自然,简明。

因此,更值得肯定的是,读书更多的是快乐,而不仅仅是苦痛。或者可以说,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快乐在后。梁任公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而我们读书人的工作就是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有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之时,那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诚然,读书并不是为了分数,我们也并不提倡为装门面而读书,那是自欺欺人。那么,当你与别人唇枪舌剑,因为一句话而使别人哑口无言时;当你与别人侃侃而谈,渊博的学识令人倾倒时,你是否会感到知识的重要,读书的快乐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读书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去计较那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一点点苦痛,而看不到读书随之而来的快乐呢?刚进口的青橄榄是苦涩的,而后的清甜香味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读书的乐处也正在于此呀!

谈读书乐,先引名言,再谈体会,既是自己体会,也是同学们的体验,真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总评】 这是一篇写得很有气势的议论文。作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辩证地论述了读书的苦与乐,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深入浅出阐述了读书之苦与读书之乐的相互转化关系。真是侃侃而谈,合情合理。这篇议论文还有一个精彩的结论段。作者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结合自己的感受,以一句反问,一句比喻,说明了读书的乐处妙处,这正是上文论述的自然结果,更是作者真切的读书之得,“读书的乐处也正在于此呀!”喜形于色,是作者领悟真谛后的心声。这样的结尾必定会深深感染读者,让读者回味无穷。

谈 名 字

中国人的名字向来比较有意思。

点评栏

名字凝聚着长辈浓浓的亲情和微妙的心态。盼子心急,望孙心切,取名这种最能释放急切心情的事情历来受到长辈们的重视。在第三代还未出世之前,他们就戴着老花眼镜,翻着字典词典精心选择,而且大多是构思一个男孩的姓名——好像一个好的男孩名字会带来个白胖孙子似的。等到“开宝”后得知是孙女,那他们便带着几许怃然,几许无奈,自认“押错了宝”,随便丢下个“秀”、“芬”之类的大众化的名字了事。

听妈妈讲,我在她肚子里时,开明的爸爸早给我想好了,单名一个“苗”字,这个名字虽然算不上华丽,但我十分喜欢——一则写来简单,二则读来上口,三则几乎没有重名。“苗”字意思也好,草字头下一个“田”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田间辛勤的劳动者和丰硕的庄稼,让人无疑有一种丰收在望的期盼。

开头点题,简洁。

提出分论点一,并进行阐述,然后联系自我的名字议论,自然而亲切。

名字寄托着父母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有的期望孩子做有道德的人,于是取名仁、容、德、贤、良、正、清、义、诚、直等等;有的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博学多才,于是取名颖、灵、睿、哲、慧、学、思、文、书、勤等等;有的期望孩子身体健康、姿容俊美,于是取名俊、健、帅、伟、雄、姿、媚、婉、丽、美等等;有的期望孩子生活富足、事业有成,于是取名达、耀、兴、荣、华、旺、盈、丰、昌、盛等等;有的期望孩子自立自强、功成名就,于是取名毅、刚、强、衡、韧、恒、坚、力、志、意等等。

提出分论点二,列举常见的名字加以阐述,运用排比手法,有说服力。

名字承载着文化传统和思想。古人的名字很有讲究,自幼得有个乳名,供亲师叫,以示喜爱;平辈中又以字相称,以示尊重;自称则用名,以示自谦;肚子里有点墨水时再给自己添个号,以示志趣和性格,例如“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少陵野老”……而近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些人注重的不是组字的精巧,而是其内在的含义,“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他主张旧中国要革命,“革命”译英为revolution,而“lution”正是“鲁迅”的谐音。到了当代,人们追求的是美的意境,女孩的名字一般则为“竹秀”、“云飘”、“梦境”……而男孩的名字则富含哲思,一个个欲展鸿图的样子。

提出分论点三,列举古今名人的名号进行阐述,材料丰富,说理充分。

关于名字的学问还深得很呢!才疏学浅的我,也只好就此打住。

结尾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简洁,亲切。

【总评】

本文论述了名字凝聚着长辈浓浓的亲情和微妙的心态,寄托着父母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承载着文化传统和思想,这种发散思维的角度恰当,并且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文中有我”,切合题意。开头和结尾很简洁,入题快,收束自然,不拖泥带水,不矫揉造作,令人耳目一新。“总—分—总”加中间主体部分并列的结构,明晰,完整,语言注重口语化,读起来比较有亲和力。

二、点评尝试

书生生活

江苏 胡若愚

书生生活无疑是最快乐的。

点评栏

夜深人静时,伴着柔和的灯光,手中香茗一杯,妙书一卷,拨一盏心灯,读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美,读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概,读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读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激情,读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直教人想徜徉于词人的诗心之中,英雄的魂魄之间。这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一次次情感的旅程,一次次快乐的享受。

难道不是吗?一天的学习之后,独居小室,或卧或坐,信手拈出精神食粮,蜷缩在床头或座椅中,和老子骑着青牛出关,讨论“道”和“德”的真谛;和庄周一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御风而行作逍遥游;和太史公研读那“无韵之离骚”的精深;和曹文轩在草房子相会,感受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凄美……

疲惫的身心顿时轻松,沉浸在另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真可谓快乐的享受啊!

书生的快乐,不仅在于知识的增加,更多的还在于喜爱书中纯净辽阔的精神世界。

老子“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超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荡涤了胸中的杂质,梳理了浮躁的心灵。这是灵魂的升华,人格的陶冶。看看,在《道德经》中,我们学到处世的超脱;在《诫子训》中,我们学到为人的淡泊;在《正气歌》中,我们学到人格的正直……这些收获无一不是快乐的享受。

书中的淡泊温厚充实了我成长的心智,书中的犀利深刻拭亮了我懵懂的双眼,书中的慷慨激昂鼓起了我向前的风帆,而智者的睿语让我不断警醒自己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走出坦荡,走出正气。感受着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深邃精妙,这是对思想的磨砺。清醒、深刻,而又快乐地磨砺着。

书生生活,为何不是最快乐的生活呢?

书生生活,为何不是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呢?

【总评】

名字在心不在碑

那一年游开封,在堂堂“开封府”大门右侧的亭子里,矗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一份名单,一共一百八十三人。在北宋时代,从建隆元年至崇宁四年的一百四十多年里,他们是坐镇首都的历任开封知府。

大家的目光在石碑上逡巡,却唯独没发现包拯的名字。这时,导游指着石碑上第三排名字中间的一片空白,说:“这是第九十三任开封知府包拯。”

点评栏

这片空白,因为磨得油黑发亮,所以虽然无字,在斑驳的碑面上反而更加突出了。

为什么历任开封知府中,独独包拯的名字被人磨掉?有人问:“是不是因为包拯开罪权贵太多,仇人出于泄愤,有意把包公的名字凿去了?”

“不是。”导游讲述真实的来历,原来“包公的名字是被抚摸掉的,是被历朝历代的游人百姓抚摸掉的”。据说,这块开封府题名记碑的原碑,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原碑上面的“包拯”,就已经被宋代的百姓抚摸出了深深的指痕,远在南宋时期,就曾有人记述:“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公(包拯卒后,朝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姓名常为人所指,指痕甚深。”如今,“开封府”的这块仿碑,将古人的指痕如实复制下来了。而今天的游人百姓,又将新鲜的指痕一层一层地覆盖上去,将这处凹痕磨得更新,磨得更深。

悠悠九百年,手指犹如潮汐一般,那一阵阵一遍遍无以数计的深情的触摸,饱含着人们对不畏权势而秉公执法的包拯的无限景仰。我们的思绪一下子穿透了岁月的壁垒,贯通了古今。是的,名字在心不在碑,为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着他。

【总评】

个性展示

一、个性立意

立意示范: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示例一: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胧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某丙……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说,我真的不敢说。毋庸置疑,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动的心理特征,这才得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样的文化生活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汉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与人文关怀,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也愈走愈远。它所造成的决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与真正深刻隽永人文天堂的破灭,是更多单纯美好情感的流离失所。与之对立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观点的滋生和所谓大众文化的蔓延,实则是缺少文学涵养的低俗和对通俗文化的无端膜拜。

——选自《何处散发弄扁舟》

示例二: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着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

——选自《跟时代一起改变》

评价:

作文题至少包含着两个方面:(1)要求同学们了解社会,当然也应包括社会的大众***分。所以,大众文化进入校园,让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来了解社会,对我们产生有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应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实现一个目标,大众文化进入校园,对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决不能轻视。示例一,紧扣“诗意”这一话题,对当今的流行文化进行深刻的辨析和反思,从而对物质丰富而“诗意缺失”的当代生活作出清醒的质疑和批判,从而深情呼唤古典精神的回归。示例二,作者面对文明精神的衰落,严肃而旗帜鲜明地提出“改变自己”。有趣的是,文章的三个层次,竟是上海前三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向大海”、“杂”、“忙”)串联而成,巧妙!这里选的是此文的结尾部分。

我来立意:

1.

2.

自我评价:

二、个性写作

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皆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既可指人的名与字,也可指姓名,还可以指事物的名称与名号。一个名字让我们浮想联翩,它是一种文化,背后往往有复杂的故事,丰富的学问。但名字终归是名字,只是符号。在善于包装的社会,我们不能被华美的名字欺骗而认识不到其真相,我们更不能为了私利而用假名或者美名去欺骗别人。

请以“名字断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抄袭。

点拨:

题型是“材料 命题”式的命题作文,材料与后面的命题是一种提示关系,对后面的命题有开拓思路的作用。“以‘名字断想’为题目”和“以‘名字断想’为话题”,两种说法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命题作文,题目不能改动;后者是话题作文,可以自拟题目。

“断想”,意为片段的感想。感想,就是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

“名字”人人熟悉,有话可说,写作空间很大。可实写,也可虚写;可写姓名,也可写笔名、绰号、网名、族名、国名、商品名、物名等;可以正面写,追溯名字的由来,探究名字蕴含的丰富内涵,编织取名、改名的能给人启迪的故事,肯定名字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还可以反面写,揭露徒有虚名、名不副实的现象,讽刺冒名顶替、重名轻实的做法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紧扣现实,贴近真自我,表达真体验。

例文一:

名字断想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朱隆基

如果把网络比喻成一个盛大的化装舞会,网名则是网民的一张遮蔽真我的面具;如果把网络比喻成一个绚丽的川剧舞台,网名则是网民自由多变的脸谱。网名以其纷繁复杂而又令人赏心悦目的方式,反映出网民们不同的才气、性格和思想。

好的名字,反映出一个人的才气。

我有一兄,网名“常春藤”,较之吾师的网名“老枯藤”,自然多了几分年轻人的积极向上与朝气蓬勃。初看此名,似乎是“美国常春藤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和哥伦比亚等八所大学的合称,而后一想似乎又像是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里“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的“青春的常青藤”。能想出这样一网名的人想必不是泛泛之辈,其人才气,可见一斑。

好的名字,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

有一次遇到一个网名叫“爱因偏袒”的人,第一感觉还以为他是个自不量力的物理爱好者自诩为“爱因斯坦”呢。后来才看明白,想想他也许是对自己的处境不甚满意,颇有些牢骚,不过从他能如此幽默取名来看,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还有一长辈,名曰“别无所求”,了解他的人都佩服他有宽广的胸襟,自然有很多人愿意与他结交。网名透示性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

好的名字,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

有个朋友,网名拟的非常不错,叫“凤舞丹青”。以女性独有的优雅形象“凤”开头,以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词句结尾,中间一个“舞”字栩栩如生。让人一看,感觉她即使不是一代女中豪杰,至少也是一方才女,其高远的志向、清丽脱俗的网名让人颔首称许。又有一朋友,名唤“寒江雪”,难道他就是柳宗元笔下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让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他所表达的超脱与清高的境界。只有了解了彼此的思想与追求,才能成为朋友,而网名就成了展示思想的一个小小的窗口。

纵观当今网络,我们也发现有些人起的网名实在不敢恭维。

有的网名,格调低下,以丑为美,如“采花大盗”、“气得你发疯”等;有的网名,侮辱他人,嘲弄社会,如“你是狗屎”、“**是我哥”等;有的网名,色情泛滥,低级下流,不堪入目。分析这些人起名的心态和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类:思想不健康,意识有问题;热衷恶作剧,搞笑过了头;巴望一“名”惊人,靠歪名哗众取宠。

网名起得新颖、别致、有趣、耐看,别人会欣赏你,亲近你;网名起得低俗、下流、侮辱他人、嘲弄社会,别人会鄙视你,谴责你。

如果你上网,希望你为自己取一个高雅的网名。

总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颇具说理力量的议论文。作者能敏锐地从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生活中选材,以自己上网接触到的网名为例,解读网名所蕴涵的才华、性格和思想,抨击低俗网名,对其种类和取名动机条分缕析,切合题意,观点深刻,内容充实,体现了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表达上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语言通畅,句式灵活。

例文二:

名字断想

亲爱的妹妹:

你过得好吗?

自从上次为了你要改名字的事情我们吵了一架,你生着气回到学校,这么久了,你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我打给你,你又不接。什么时候你才会不生气了呢?

你说你的名字不好听,而且不认识你的人一听你的名字,会误以为你是男孩。我可以理解你的这种心情,但是只要你看得开一点,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好不好听也只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给你取这个名字,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后才定下来的。起初,我和妈妈也考虑到你说的情况,但是,我想我妹妹应该像男孩子一样坚强、活泼、自主,相信妹妹会不拘这一小节,相信你有更远大的志向,你会让你的名字响彻校园,将来响彻中国,甚至世界。所以,名字,现在对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听说过“微尘”的故事吗?“微尘”本来微不足道,但现在却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名词。最初是青岛一位市民在爱心捐款后留下“微尘”的化名,久而久之,人们敬仰微尘,学习微尘,一个一个“微尘”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于是“微尘”成了一群有爱心的人的共同名字。这个名字也许并不好听,也很卑微,但却温暖人心,因为它代表着一群热心公益事业者水晶般的心。

你渐渐长大了,懂的知识也多了,对于一些事情,你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不想逼你去接受我的观念,并按我的看法去做,我只是想问你,改了名字之后,你会变得更有魅力,学习成绩更好,生活自理能力更强吗?不会的,改了之后,你还是你,只不过别人叫你时,换了几个音节而已。既然如此,改名字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名字,不能影响你什么,能影响你的是你的思想。你看,你对名字的看法是有偏差的,我希望在以后,你对事物的看法能公正一些,理性一点。

记得李白,是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和动人的诗篇打动了我们。

记得孔明,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和超人的智慧震撼了我们。

记得鲁迅,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和犀利的文笔警醒了我们。

记得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好听,而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和人品对我们影响很大。因此,你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为你的名字增添光彩,而不必太在意名字是否好听。

祝你能天天开心,学习进步!

爱你的姐姐

年×月×日

总评:

该篇习作选用书信体,以第二人称的叙事说理方式,通过语重心长地劝说妹妹不要过于看重名字的消极因素,而应该用自己的努力为名字增添光彩,阐释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决定前途和命运的不是名字,而是自己的努力的道理。作者将自己对名字的“断想”寓于对妹妹推心置腹的劝说中,表达出自己的许多真实体验和感受,切合题意,贴近自我。

虽然是书信,但同样可以看出作者的说理技巧和文采。文章选用“微尘”和历史名人等事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善于运用排比、引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此外,作者能充分进入角色,字里行间透露出姐姐对妹妹真挚的关心爱护之情,这也增添了文章的亮色。

我来写作

写作示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在1997年的一次演讲中曾对同学们说:“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展和创造。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

“读书”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写作内容的空间很大,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故事,可以写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或感受,也可以展示未来的读书生活,文体很自由。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住“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能够把自己摆进去,或者从自我的角度来谈“读书”,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实;二是所写内容要体现谢冕教授谈话中包含的指向:人需要读书,发展和创造需要有思考的读书;三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读书现象,或选取新鲜生动的事例,或抒发新鲜独到的见解,不可以在浅层上泛泛而谈。

拟题参考:《书之曲》、《流泪的阅读》、《词香沁心田》、《追求读书品位》、《坚守自己的阅读》。

自我评价:

美文橱窗

读书的心理历程

杨新雨

人的一生会做无数个梦,绝大多数的梦都会消逝得无影无踪,而有的梦却可以终生不忘,成为一种特别的心理记忆。比如我儿时的一个梦,那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梦见自己身处在一个似乎连窗户也没有的屋子里,四壁全摞满了书,并且高高地一直顶到天花板。我被告知,这些书都是让我读的,要全部读完,要一辈子不停地读……我在恐怖中醒过来,养母听到我的叫声,也惊醒了,急忙地问我怎么了,我忘记当时说了句什么,养母就安慰我说,不怕不怕,我娃娃还小哩。

后来长大一些,真的就读许多书,但并不是在某种压力下,而是自愿甚至是贪婪地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书。如今想来,那时候所能读到的书,并没有多少好书,能找到的书也有限,但那却是一个真正渴望读书的年龄。书打开了新的窗口,世界竟是如此广阔,而生活竟可以是如此美好。

上了中学,更将课本与作业都不当回事了,课外书反客为主,上课的时候也看,老师在上面讲,我则偷看课本下面压着的书。

青年时代,读书的兴趣仍然浓厚,但同时也有了“自觉”的意识,比如努力学习、奋斗进取之类的意识。这自觉与努力,便在心境里使另一种东西也逐渐相伴而滋长起来,那就是负累的感觉,青春的精神负累!我似乎已经有了辽远的目光,觉得人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艰巨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将是一个久远的负重而行的历程。

虹色的云在眼前渐渐消退,年轻的迷幻的心总被激醒,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反差又诱使心灵向内转,莫名的愁烦乃至巨大的悲剧感袭上心头。

然而从书中找到相适的情感并得到抚慰是容易的,得到抚慰的心仍然充满力量,仍然如鼓满的风帆,毕竟生命还未充分展开,未来仍然神秘而激动人心,还有那无限的奋斗的渴望,那么,书仍然是导师与良友。

胸中总像蓄着火,却是发不出光与焰的闷火,还有仅止于胸中激荡的风暴。

似乎也曾经奋斗过,但懒怠与迟滞的情形更多,如今反而不明白,如果没有懒怠与迟滞,是不是真的更好,奋斗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的能够明白什么是所谓人生的正确或高尚的方向吗?

生命无声无息地逝去,无限的心灵历程无法记述,而且越来越无法追寻,它们如青烟一样散去,无迹无痕。终于,眼前也不再有新鲜的世界,虽然生活永不停歇地变幻出各种花样,从根本上说,一切都已不再有新意,我们可以用经验读懂一切,可以在一切新形式中看到旧的套路与根基。

功利的思想越来越不可避免,终于需要利用书给予的知识乃至感情来为生存服务了,以文学为职业不就是这样一个最功利的例证吗?书终于成了工具,并不想这样,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于是勤奋成了被赞扬的行为,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写书。

而勤奋其实就是一种源于功利心的自我强迫,强迫就不会是自然的事,也就不会是愉快的事,可能,也不会是于他人有价值的事。

大概只是因为曾经有过的纯净的读书心灵为基础,也是惯性,才使得人能在读书时不至于总带着功利心。于是我觉得,业余的只是缘于爱好的读书才更是真正的读书。不过在如今也不尽然了,既然读书成了被整个社会所赞扬的事,那么,读书也就成了一种时尚。总之,如今要找到纯净的事物是很难的。

通过读书,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空白,发现了许多需要精修的方面,但是觉得力不从心了。拿起了努力的架势,却又总在偷懒,常常无所用心地长时间地看着那些在自己的议论中很不屑的电视内容,包括那些无数的矫情作态的智商很低的电视剧。

听说有一位大学者,也许是钱钟书,说他将可看的书都看过了,实在找不到可看的了,就只好看字典之类的书,这真是大学者。相比之下,我的所谓读书简直就不必提起。但就像不干活的人反而总爱说累一样,我读书不怎么样,却想要说对于书的负累感,我甚至很愚蠢地想更进一步地说,对于民族和国家,可不可以说也有着文化的负累呢?所谓书,所谓文化,都日益异化,正如机器从人的工具异化为人的束缚一样,书也成了人的束缚。我们的民族拥有过于玄妙、繁复、琐碎的文化,于是崇尚简明的异族,在近代反而战胜了有泱泱之众的汉民族,而重视实证与实用的西方文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体文化。

书给人们以聪明智慧,也给人们以糊涂与忧烦,而这忧烦恐怕也并不都是可以当做宝贝的所谓千古情怀,或按如今的说法是所谓人文精神的财富。我们的繁复无比的文化,仍然在叠加着,发酵变质着,堆积如莽昆仑,我们要背不动了。

也许,对于我,儿时梦境中对书的那种恐怖是一种最真实的感觉,也许真的是预告了一种宿命。在长长的读书历程中,曾感到很多的愉悦和慰藉,而这也正是一种读书的麻木,正如生存的麻木一样。读书可以掩盖最真的感觉,在获得许多思想与感情的同时,另一些东西也必然地消失了,我们习惯于书给我们的引导,我们也失去了另外的可能,失去了另一种本真的人生。于是不由地又想起那句古谚语:“人生识字糊涂始。”或许,以糊涂始,也以糊涂终。

八面来风

1.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朱 熹

2.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3.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 晗

4. 当我读一本历史或者其他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国]莫洛亚

5. 读书好像是从井里打水。水打上来了,固然很好。但我们总要拿这水去干些什么。或浇园,或洗菜。我们从井里打出的水这才谈得上有价值可言。水若不用,你又不舍得就这样白白倒掉,那你总得拿个东西来装它吧。你这个满满的水桶难道还能再往井里打水吗?

6. 一个具有文化教养的人,他应具有优秀的思想和崇高的品德,比如互助、诚实、信任、能吃苦耐劳、救死扶伤,知道艰苦岁月,不随便挥霍钱财等。有教养的人还知道不耻下问,知道什么是人格与尊严,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做人与处世,更加知道活着的意义,而不糊里糊涂地度过一生。这些都是通过受教育所得出的结果。

高考T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全国高考卷Ⅱ作文题

优秀作文一:

读书·养气·做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小我们就理解这句话,可是,今年的4月23日——“读书日”,去书店购书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也以“没时间”“不习惯”为由,而更多的人却醉心于网上阅读,并自耀本人为新世纪青年,运用高科技知识的人。

殊不知,这竟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一本书,淡淡的文字、油墨的雅味、历史的感怀才是最令人心动的读书方式。

晨曦霞光的草地旁,携一本诗歌或散文、唐诗、宋词,让历史的先行者指引我们前进的脚步。夕阳残照的落日楼头,携一本《童年》、《双城记》,俯看亭前花开花落,仰看天边云卷云舒。读书,需要的是一种平和淡然、心如止水的意境。

朱熹曾经说过:“气,理之依也。”理从何来呢?只有读书,古人、文人墨客往往把读书与养气结合起来,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确实如此。苏轼的豪放大气、放荡不羁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李白的飘逸洒脱,曹操的把酒临江、横槊赋诗是无数人倾慕的才情;毛**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无数人向往的豪迈。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伟人都是数年如一日用读书点化自己,用读书来养气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养气不仅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思考,只有思考方能成就一个人博大的胸襟,海阔天空、壁立千仞的大气。

生命就像一张永远旋转的老唱片。人生在世,恰若白驹过隙,用读书来照亮自己航行的前途,不要等到生命之路行驶到大半再回头,然后才发现航行的船只没有铁锚。阅读书籍,教会自己做人的道理,不要等到年老才想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然而道路的车辙已被时间抹平。

读书、养气、做人,让整个生命陷入一种激越的纯白,心灵变得无比明朗、透彻,让文明经典中的精神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向标,一路走来,蓦然回首,仍可看见岸边的荷塘清韵。

读好书,做好人,将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只有这样永恒才能够长存,天地才不会显得寂寞;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炎黄子孙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世界更和谐、完美。

我要读遍全世界的书,朋友,你呢?

总评:

读书需平和淡然、心如止水的意境。读书能点化自己。读书照亮自己的航行方向。这是本文的主旨,思路很清晰,有几个片段的语言也很棒。“养气”一段很有气势,可见考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只是整体的构思缺少新颖,有些地方的语言不够畅达。

优秀作文二:

我的读书岁月·我的歌

喜欢读书,这不知从何时开始,总之,捧起散发墨香的书籍,便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人生,带给你生命的感悟和梦的追寻。其中有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有离愁别绪、思乡情怀,有哲理思辨、笑傲风雪……

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古今中外,风云变迁,都留作一页页案牍尺书,给人以启示。一本书,或历久弥新,或初入手中,翻开总有一番收获,难怪陶潜安于乐琴书以消忧的生活!

走过北方的四合院,门楹的左右联有一对“读”“耕”遥相呼应,极具历史与人文气息。以读为乐,以耕为生,找寻心灵的港湾,安静休憩,大约可以略窥农人的心境吧。

花鸟楼台,伴月夜读书,拿起一本略略泛黄的书,轻轻地阅读,神交古人。尽管有网上可以阅读,有电子图书供君一阅,可终归少了书本里的一丝宁静与祥和,一些充实与欢乐。也许在闪烁的电脑屏幕前,你可以任意点击,阅读各色文章,也许你可以买几张光碟,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那一串串文字流过,可终究没有看书那么充实。

为了真心读本好书,我不遗余力,每每发现一本好书时,便像见到了未知的朋友,久久不能释卷。

读已见的书,如逢故友,读未见的书,如交新友。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阅读书?每当我到图书馆去读书,总能看到高尔基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格言,感觉真的很充实。可看到图书馆里仅有我和管理员二人,偌大的房间里,安静得有点异常,而我,一阵无奈之后,便进入了书的世界中,不知落日黄昏,在管理员的催促声中,才发现早已下班了。

爱上读书,很大程度上缘于那时的小人书,整页绘满图片,下面配有注释,我便知道了三只眼的杨二郎,长胡子的太上老君,那个被孙悟空打败了的哪吒……

岁月,悄悄地流过,孩提时的梦很难忘却,平时瞒着家人,租来整套的书,三言二拍、四大名著、金庸全集……都给我留下了印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透过那散发着脉脉书香的书本,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天空。

喜欢读书,这便是我的岁月,我的歌。

总评:

材料新颖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本文的结构并无过人之处,但所选事例很新,可见该考生视野很宽,阅读量很大,而且善于筛选信息。这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文章。

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条路。”

宋人辛弃疾感叹:“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民国元老于右任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

要求:请根据上面材料,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

上面材料,写了三个人的话,也表明了三个人的观点。哲学家的话,意思是,一条路,一端通向坡顶,一端伸向坡底,如果认定是上坡的路,你就会费力去攀登,尽管汗流浃背,最终爬上坡顶,到达新的境地;如果认为是下坡的路,你顺路而走,可能省力,但很快就陷入坡底。辛弃疾的感叹,是说人生或生活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与失败。于右任的对联是说我们要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事。这三则材料实际上比喻对待生活或人生的态度,要想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一要能正确全面看待生活,二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三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

思维魔方

材料:

“神奇老师”的道歉:他“旗下”的55名学生,33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考进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牌大学。他被学生称为“神奇老师”“心灵导师”。他就是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高三年级的班主任——王金战。1978年,16岁的王金战从农村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沂水中学,带上了他的第一批学生。2005年的“五一”节,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同学会。他当即从北京前往山东。因辗转调动,多年来他从未再见过他们。看着眼前的学生,王金战心里却很沉重。生活的艰辛、磨难,岁月的沧桑痕迹,明显地烙在学生们的脸上、手上。尤其一些女生,不过四十出头,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他突然觉得很心酸,很对不起他们。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以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如果现在,我再来教你们,我相信,你们每一个同学,都会比现在生活得更好,比现在更有出息。如果你们能让我为你们孩子做点什么的话,我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了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分析:

这则材料给人的思考与启发是多方面的。思考启发①:学生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凸显,教育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服务社会、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已成为许多学校主要的价值追求,教育有了更多的功利取向。在这种追求中,教育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者被包含在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之中。思考启发②: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核心是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丰富精神世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关键在于要有一批又一批师德高尚、人格优良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思考启发③:高考还是家长奉行的指挥大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愿,他们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发挥孩子潜能与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持欢迎态度,不过他们更关注新高考与招生方案:“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切还要以能否取得高考好成绩为重。”思考启发④:莫让青少年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目前,绝大部分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只要孩子按照家长们的要求去做,学习成绩优秀,家长对孩子基本是有求必应,这种溺爱倾向和“唯分数论”的思维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有专家建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起感恩家人、回报社会的理念,变“单元驱动力”为“多元驱动力”。

秀才吃豆馅馒头

从前有个秀才,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是写得老长。别人给他提意见,他也不理睬,反而说别人没本事。这件事情不久就传到他老婆耳朵里了。

有一天,这个秀才想吃豆沙馅馒头,他老婆就给他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馒头,秀才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里豆沙馅一定不少。可是熟了之后,他一口一口地吃了好久也没见豆沙馅的影子。这下可把秀才气坏了,拿了菜刀把馒头切了好几块,结果只找到几颗豆粒,他生气地把馒头往地下一摔。他老婆说:“这么大的馒头,只有这一点儿豆沙馅,你吃了生气。你的文章老长老长,里边也没有真货色,别人看了也生气,你知道吗?”从此,秀才写空洞文章的毛病改了不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幽冥记

    幽冥记

    用天地间神魔,仙妖,人冥六界三度为背景,以灵异为皮毛,玄幻为骨肉,情感为灵魂的长篇小说。深沉的底蕴经过离奇的铺垫,会让你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会如何慢慢展开。这里给诸位一点提示:看到绫心草也许会有一点恐怖,看到往生卷没准儿有些糊涂。但在正阳殿中藏着的秘密绝对是神秘莫测的!再往后?嘿嘿嘿!想在文字间看电影么?那就轻轻的打开第一页,之后会……
  • !高架桥我的男人

    !高架桥我的男人

    贫瘠的高三生活随便写写 名字全是身边朋友谐音改造 跟据真实事件大幅度改编
  • 能量传说

    能量传说

    一个拥有分子核心的少年,要在邪恶爪牙的势力下找到拯救时空黑洞的方法,他能否成空呢,快来看看吧。
  • 灵境 不安之书

    灵境 不安之书

    余辰年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女性,业余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在元宇宙里和残疾翻译家金晓宇共同创办了岛上图书馆,还有一些年轻的网友们也在这个超级图书馆内实现着自己不一般的人生理想,围绕着这个美丽的非同一般的图书馆,展开了一系列故事。在主人公碎碎念般的话语中,元宇宙里最好的小岛诞生了!人们像滑入现实世界的隧道一般,在虚拟时空内穿行,像蓝色的烟火般自由!现实世界里不安的人们,把悲伤留给了月亮!月光会带着人们去旅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像是卷入了一次内向的旅行。我们彻底地脱除了自己的存在,抓住了自己的阴影,光明终会来临!
  • 飞花逐月帝中仙

    飞花逐月帝中仙

    鸾镜朱颜犹胜君,天教我辈登青云。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LOL:这战队有亿点莽

    LOL:这战队有亿点莽

    祖安一哥许枫,无意间获得英雄联盟输赢系统,拿着系统白送的钱,好像可以白嫖一个战队啊,买下战队的许枫发现这个战队啥都不剩了,只剩一个辅助还是个妹子?而且自己好像没钱了。那就只能看看谁家的选手便宜吧,哎这个战队的上单好像被骂是个菜逼?应该很可以捡吧,捡回来,捡回来。这家的中单好像打架被禁赛了,应该可以白嫖吧,去问问。哎嘿,还有免费送上门的,要了!这还差一个教练啊,嗯?这个路人不错,带回去,带回去。从不插眼的菜逼上单,莽夫中单与一个才刚刚成年的打野,加上老板下次的ADC与妹子辅助,和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教练,这个战队,让人捉摸不透。
  • 重生之寻宝鼠

    重生之寻宝鼠

    胡峰穷困潦倒,妻子重病在床,女儿因没钱交学费一直停留在家。在给女儿买饭的途中竟然被车活活碾压至死。如此窝囊的死法,死后竟然还重生在一只老鼠身上。好在这老鼠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而是一只修真界万年不出的寻宝鼠。做人要有人样,做鼠也要有鼠样。且看胡峰怎么利用自己的寻宝能力,怎样利用自己父亲拼死给自己抢到的九天赏罚塔,一步步从一只老鼠,成长到掌控整个宇宙的强者。胡峰一直思念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胡峰能找到回去的路吗?
  • 英雄出世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