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000000136

第一百四十三章 英雄末路

却说李重进本是郭威的外甥,舅舅称帝以后,他不可能不想皇位。柴荣就算了,他是舅舅的内侄,舅舅爱屋及乌,内侄甚于外甥。可是赵匡胤算什么东西?一个稍有战功、刚刚露头、乳臭未干的暴发户!趁着朝中无人,从孤儿寡妇手里抢东西的无耻小人! 因此,李重进无论如何都没法说服自己为赵匡胤工作。大丈夫顶天立地,说反就反。

李重进瞄上了李筠。作为同龄人,李筠是什么货色他可比赵匡胤了解得太多。没有什么试探,他直接派人和李筠结盟。

赵匡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下决心要把泽州城攻破。于是下旨重赏三军,不惜一切代价攻进泽州城!

这时候殿前司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站了出来,率几十个敢死军冒着箭雨仰攻泽州城头。史称“箭如雨下,飞矢贯臂,而全义拔镞进战,”终于攻上了泽州城头。

这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场面最乱最危险的时候,皇帝本人也一跃而起,跟着敢死队冲了进去。

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当时赵匡胤的心情,亲历杀场十余年,从来没有这样惊心动魄过!往日为别人卖命,就算战死了,自己的妻儿家小也有人照料;这时候贵为天子,失败了求为匹夫而不可得!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怎一个屈辱了得?

而这也是李筠的想法,城破之后,迎接赵匡胤的是一团熊熊大火,李筠像当年的李守贞那样,投身火海,绝不偷生!无论如何,他敢做敢当,用生命给自己的造反行为买单!

大火映红了胜利者的笑脸,这是赵匡胤登极之后的第一个胜利;同时,远在扬州的李重进的命运,也随着这团大火被确定了。

攻破泽州,逼死李筠,赵匡胤面前的天地豁然开朗。这时他可以从容地给这次平叛的行动来个妥善的收尾了,那就是继续进兵潞州,彻底扫平李筠的势力。

但是在这之前,他还得先处理一个意外的收获——北汉的宰相卫融。

倒霉的卫融,以堂堂的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因为李筠和北汉的监军大人卢赞见面就掐,刘钧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大宰相派过来做调节人。可谁知道赵匡胤来得这么快。

这时赵匡胤的心情极好,他像闲聊一样问了卫融一句废话:“听说你赞同刘钧帮着李筠造反来对付我,为什么?”

卫融笑了笑,这还用问吗?他的回答非常无奈:“我一家数十口都在太原,怎能不竭力效忠刘钧?愿陛下杀我,不然,有机会我一定逃回太原,决不会为陛下效力。”

赵匡胤大怒,以铁挞击其首,血流披面。卫融大呼:“臣得死所矣!”这时赵匡胤突然醒悟,停下了手,说:“此忠臣也”。于是给卫融敷『药』治伤,然后联络北汉,要以卫融交换以前李筠送到北汉的原潞州监军。但是北汉没有回应,很可能该监军已经被刘钧给杀了。最后赵匡胤留下了卫融,给了他一个太府卿官做。

赵匡胤不杀卫融,反而优遇的消息传了出去,举国一片庆幸,包括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也包括赵匡胤一方已经对他背叛不忠的臣子们。

先说李守节,赵匡胤继续北上,刚刚到达潞州李守节就出降了,再没有动过一刀一枪。赵匡胤不仅赦免了他,还封他为单州团练使,并且免掉了当年泽州、潞州的租赋,让北疆迅速平定。这样不仅军事上再没有反叛,就连民心也一下子对新兴的宋朝彻底归顺。

仅仅一个多月,赵匡胤就胜利凯旋了。回到开封,他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宽恕。比如先朝的大臣李毂,他在这段时间收了李筠的五十万贯钱,证据确凿,都成内应了。这样的背叛不要说在五代十国,放在哪一个朝代都会人头落地。可是赵匡胤一笑了之,不予理会。其他的像中书舍人赵逢侍,跟随出征,可是根本就不看好赵匡胤,自己从马上掉下来,说脚脖子崴了,一定要脱离队伍。事后赵匡胤更加理都不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细举。人,起码要懂事。想想看,权门如市,你有权了大家都来,没权了大家都散,天经地义。同样的道理,你的皇帝当好了,都巴不得来巴结你,怎么还会背叛?所以,强求每一个人从心里往外臣服你,是件非常无聊的事。

但是,无论对谁宽大,都不包括李重进。赵匡胤坐在都城开封的皇宫里,目光越过无数的山河社稷,森冷地盯向了李重进所在的扬州。桀骜不驯的李重进,军功显赫的李重进,忠于柴荣的李重进,都不会再让赵匡胤心软。

几天之后,赵匡胤发出诏书,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克日即行。

这命令一经颁布,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重进的命运。大家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的石敬瑭这些人的兴亡起源吗?对,就是让节度使搬家。节度使一但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立即就会在路上遭到灭亡。

但是让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赵匡胤紧跟着又发出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陈思诲带丹书铁券去扬州抚劳李重进,表示朝廷对他隆重的尊敬以及永远的爱戴。

李重进哭笑不得,事情比较反常。赵匡胤,你到底是要讨好我,还是想修理我?思前想后,他觉得这是个标准的大坑,跳进去就别想再活着出来。李重进本来就不服气赵匡胤当皇帝,丹书铁券有什么用?比如说这个家就是我姥姥的,你抢去后却说给我一间房子,难道我还谢谢你不成?你给我滚开才对!于是李重进公然把陈思诲扣留,开始修城练兵,他要跟赵匡胤大干一场。

决战的时候到了。李重进寻求所有可能的帮助。他给南唐的皇帝李璟写信,要求李璟看在过去和赵匡胤苦大仇深的分上出兵助战。可万万没有料到,李璟现在每日里寻章摘句,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把密信送到开封,让赵匡胤成了最后的收信人。

李重进暴跳如雷,开始疑神疑鬼,结果适得其反,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里带着几个亲信从扬州跳城墙逃到开封,向赵匡胤告急。这下李重进疯了,他怀疑每一个人,把平时对自己不那么亲切的几十个将官突然抓了起来,不问情由,一古脑都砍了脑袋。

杀完了人,李重进松了口气,省心了,这下子应该没有叛徒了。结果真正省心的是赵匡胤,时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漫不经心地说:李重进仗江淮之险,缮修孤堡,尽采守势。既无恩信,复伤士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其亡必也!

9月20日,赵匡胤下令削夺李重进所有官职爵位,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赵普认为以原后周将士攻后周贵戚不妥,劝太祖自行。

10月21日,赵匡胤再次亲征。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轻视李重进的战场能力,调石守信、王审奇、李处耘等亲信大将一同出征。

但是历史证明,这都是多余的了,战斗力离不开凝聚力,李重进已经人心离散,再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当年11月11日,赵匡胤亲临扬州城下,扬州城随即陷落。纵横沙场,所向无敌的李重进,没有让敌人付出大量鲜血的代价,其失败比李筠还要颓唐。

扬州城里,迎接赵匡胤的是另一场熊熊大火,刚烈的李重进同样选择了葬身火海。历史证明,英雄真的只可远观,没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挥刀杀敌英勇潇洒,可是你永远看不到他狼狈的尸体。

李重进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李重进在后周的时候,是长公主的儿子,身份显赫,所以仕途也非常平顺,是禁军的统领,但是赵匡胤登基之后自然不可能让李重进继续担任禁军统领的职位,所以便找了一个人来代替李重进。将李重进调动到淮南。一向位高权重的李重进自然受不了这样的调动,所以怂恿李筠起兵,但是李筠起兵遭到沉重的打击,当年四月便以失败告终。但是李重进仍然不死心,蛰伏了几个月之后,再次起兵造反。

李重进之乱除了葬送了李重进一家之外,并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李重进作为郭威外甥,显然不甘心在宋朝当官,就跟项羽不可能在刘邦手下当官一样。他们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宋太祖是个十分有志气的皇帝,公元的一天早晨,文武大臣都一个个汇报自己的工作,接着退到殿外。走到最后的是后周老宰相范质,他现在仍是宰相。当范质快要走出殿门时,送太祖突然传话,范老爱卿,请稍稍留步,朕有一事与你相商。听到传话,范质转过身走回到殿上,重新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

原来,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和皇帝坐着说话。人们常说宰相是一人之下,万民之上的官儿,就是皇帝对宰相也是很尊重,也得让礼三分。因此在上朝君臣议事的时候,宰相是可以坐着跟皇帝说话,而其他官员只能够站着。

范质坐下来以后,宋太祖递给他一份大臣汇报的奏折,范爱卿,你看这事如何解决才好?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宋太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宫走去。宰相范质看完奏折后,心里已经想好解决的方法,可是,左等不见皇帝出来,右等也不见皇帝出来,范质实在等不住了,就起身去找皇帝。这时,宋太祖走了出来,范质连忙坐下,可是回头一看,椅子没有了。原来,趁范质起身不注意时,身边的侍卫悄悄把椅子拿走了。

范质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站着和宋太祖说话。以后在上朝,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这一制度后来被各朝所沿用。这说明了宋太祖胸怀大志,要独揽大权。

看古装电视剧,宋朝官员的纱帽后面都有两个长翅,其发明人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

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严肃归严肃,跟朱元璋、朱棣相比,赵匡胤器量宽宏多了,从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王著,原先是后周世宗柴荣信任的臣子,由于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柴荣,应当严惩。赵匡胤说:“他喝醉了。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又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大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这位臣子只是被打落两颗牙齿还是幸运的,有位名叫张琼的武将可就倒霉了!后周时,张琼隶赵匡胤帐下,以骁勇闻,一次,张琼跟随赵匡胤率兵攻打寿春。当城上飞箭射向赵匡胤时,张琼以身挡住了飞箭,箭中张琼胯骨。由于箭射太深,很难拔出。张琼就喝了一大碗酒,令人破骨将箭拔出并刮骨疗伤。虽然鲜血流淌,但张琼神色自若。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

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受宠,张琼屡次折辱他们,二人恨之入骨。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汉卿告发张琼擅乘官马,畜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又诬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等时事。

太祖召张琼面讯,张琼不认罪,太祖大怒,令石汉卿用铁击其首,张琼被打的昏绝。宋太祖下令赐死张琼,随后很快听说张琼家无余财,只有奴仆三人,非常后悔。因此责备石汉卿:“你说张琼有奴仆部曲百人,在哪里呢?”太祖命优恤其家属,擢其兄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闲话叙过。却说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戏谈天下

    戏谈天下

    谈天谈地谈历史,谈谈那一位位杰出的人物,谈谈那一部部杰出的动漫作品,在这里,我会给大家全新的体验!秦始皇?武则天?项羽?还有更多!蔷薇少女?未来日记?寒蝉鸣泣之时?夏目友人帐?即将为大家展现!
  • 大宋燕王

    大宋燕王

    绍兴十一年,南宋君臣赐死岳飞,收缴张俊、韩世忠等武将兵权,宋金议和,断送了大宋收复北方领土的最后机会,在不远的将来只能在苟延残喘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此时,不知道自己身负特殊使命,被安排来到宋代的杨丛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却被冤进死狱,面对未知危险,看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囚犯到入仕为官,与赵构、秦桧等南宋君臣斗智斗勇,得陆游、辛弃疾等辅助,最终统御天下军马,挥剑北伐,逆改南宋天下!一统东方沃土,功成名就!
  • 后唐风云

    后唐风云

    本书就是描写从后唐武皇李克用,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至末帝李从珂的那段历史;亦即从公元856年到公元936年,从武皇李克用出生到末帝李从珂身死国灭的那段往事,历时80年。本书的定位是一部正史战争小说,资料来源于24史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本书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再现了后唐帝国那段尘封的往事。本书尤其采用了中国古典兵学中的兵法、阵法来诠释那一场场浴血厮杀背后的未战先算、正合奇胜、谋形造势、避实击虚,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思考与人生

    思考与人生

    故事是一个很有哲理性思想道理,善良有一种做人内在美,这种美不是争执,孔家中几个孩儿中最小最为宠爱的是孔融,孔融天性善良和谐,没有邪念,思想品德高尚,从小就立志成才之本。受益为孔子儒家学思想感染,也就是有对做人的道德和仁德之分,做人要讲道理,除恶从善,为人民做善事的基业。“人之初,性本善。” 都是有很深刻的说法,善良创造人类文明的建设,它塑造了人类起初是很古朴的文化,也是自然的朴实,善良,纯洁,对人要友善,对人与人之间,从善弃恶,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人道理是一样的,做人是以“礼德 ”来学做人,以“孝道”为“仁德志,” 孝敬父母,对朋友要讲信誉和友好往来,待人宽厚,除恶善待对英勇为国献躯立志才能成为有理想,理想是一个人从事在才华出众得到“威望”的人,有所作为的“贤人,”威望是积累的储积,积累毕生的付出努力创造终身智慧潜能才华
  • 吕布之戟指中原

    吕布之戟指中原

    简 介乱世三国时期:倘若吕布自白门楼没有殒命,曹操是否坐卧不安呢......倘若智者凤雏自来相助,天下将会生出何种变数......太史慈临终时那一声“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为每一位三国英雄的人生立下了注脚。乱世风云变幻,无人可以预测,天将变,地趋裂,于风口浪尖处挺出:一柄如蛟龙出海杀人无数的上古神器方天画戟。一骑疾如雷电渡水如平地的赤兔神驹。一位头顶束发紫金冠,身披西川锦绣百花战袍,擐兽面吞头唐猊铠甲,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宝带,腰挎呲铁宝刀,弓箭随身,如天神下凡的三国第一战神---吕布。
热门推荐
  • 莽荒至尊行

    莽荒至尊行

    莽莽大荒异兽横行,人族蜗居一地,与天斗与兽斗,还要与人斗。经历无数纪元发展终能占据一方,一个偏居一偶的少年为了部落的生存励志成为强者,当一步步成长后才发现真正的天地更为壮阔,毅然走向远方。带着希望与梦,带着自己的伙伴一路前行。
  • 寻仙创世

    寻仙创世

    少年!上车,一起去领略仙侠的世界
  •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宇宙海盗集团和黑暗帝国两个主要的黑暗势力集团的战争即将打响!海盗四魔将,黑暗五魔将,汪氏家族,陈氏家族,汪氏家族,李氏家族,杨氏家族等家族即将在各大星球展开激烈的激战,争夺宇宙霸权。
  • 小师大徒鹿烨前传

    小师大徒鹿烨前传

    鹿烨在七年级与杨晓冉以及和同学们发生的故事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武破苍穹

    武破苍穹

    遭亲人毒手,沦为废人,但却磨练出了过人心性和睿智的头脑;当他得到不世功法认可,再度踏上修炼道路后,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世界里,将实力与智慧完美融合;身世之谜,功法之谜,大陆之谜,飞升之谜,随着这些谜团一一被他解开,他一步步踏上了王者的巅峰,但却要面临最后的抉择。。。“我为废人时,便是废人中的另类,任何想要算计我的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为天才后,更是天才中的另类,整个大陆将随着我的脚步而震颤!”——吕秋实语。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丞千之佑

    丞千之佑

    十年前,她在云梦山中与他初遇。十年后,只因一言之约,入朝为相。故人相见,却不能相识。伴身三载,而一世倾慕,你,可知我心。往事已矣,错过一次,我,怎可一错再错。
  • 仙戮之剑

    仙戮之剑

    四大域的纷争交错,且看少年如何从一位孤儿成长为无敌剑神。
  • 在异世大陆奋斗的我

    在异世大陆奋斗的我

    陈墨因被系统救助而穿越到异世大陆,为了求生只好在异世到处打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