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娅上学一波三折,关山海的事业此时遇到的更是惊涛骇浪。只是因为男人,尤其是在生意场上混的男人,从不愿意人前(哪怕是父母妻子)倾诉苦衷,苏娅才对丈夫的难言之隐一无所知。
去年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带动建材贸易也热火朝天,可广州的建材贸易因各自为战,难于管理,一片混乱,市里早就下决心,却一时难以根本改观。关山海瞅准时机,廉价租赁到一块闲置的地皮,向市里申请兴建规模宠大的“山海建材商贸城”。市里审阅过批件,当即拍板,可行。
关山海立马斥巨资3000万,破土动工。
如今已近一年,“山海城”几经坎坷,竣工在即。却遇上边“宏观调控”政策,银根紧缩,房地产市场骤然降温,建材业也跟着萧条。“山海城”发布的招租招商启事,犹如大海里撒尿无声无息,无人问津。关总经理迁怒于市场推广部经理策划不到位,一连撤换两名,自己逐字逐句推敲广告词,反应仍然微乎其微。关山海看起来仍从容若定,不失大老板风度,内心却不免焦虑,3000万巨资绝大部分系银行贷款,若不能立竿见影,拖不起呐。
大兴土木的同时,关山海还与美籍华人詹姆斯·刘合作经营着一家期货公司。期货当时在中国还算新生事物,临时培训的期货经纪人,自己尚吃不透期货的奥妙,自然更无法让别人明白,因此大多数人持好奇的观望态度,不敢冒昧涉足其间,加之上边对期货始终谨慎,不全面撒手放开,期货市场的经营状况远远不像经营者们所预料的那么乐观。关山海以他对金融业的天生敏感,坚信期货的前景无可估量,目前股票市场低迷,人们一旦尝到期货的甜头,定然会挟巨资争先恐后挤入期货市场。关山海看准了这一点,却不声张,想着坐在总裁宝座上的詹姆斯·刘,不日将分得一杯比他更大的羹,他心里像堵着一块大石头。期货公司虽然是在詹姆斯·刘首倡之下鼓捣起来的,但没有他关山海在广州方方面面的背景关系,假洋鬼子根本就别想在此站稳脚跟,他凭什么要大模大样拿大头?思量再三,关山海决定甩开詹姆斯·刘,把期货公司并入“山海集团”,以他的经验和悟性,他已有充分把握驾驭期货运作。
有意无意,自然生出重重矛盾,无法一一化解。
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詹姆斯·刘,对人鬼之间的种种伎俩看得明明白白,可在广州他根本斗不过关山海,只好饮恨出局。临去没让关山海坐拣便宜,带走举足轻重的大客户,撤回连通纽约的期货交易线,留下的似乎只是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这事发生在苏娅考试之后,苏娅等通知心切,居然一点也没察觉关山海已处于进退维谷之间。
当然,谁也不会看透关总经理心里拨拉的算盘。关山海永远不会手足无措,就像自信的棋士,即使车马炮卒全无,在你擒住他的老将之前,大军压境,他依然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完这盘必输无疑的棋。
关山海必须死死抓住期货不放手,否则,“山海集团”可能会立刻崩盘。
他冷静地收拾起期货残局,重组人马,在拿回营业执照之前,就大胆打出了“山海期货经纪咨询有限公司”的旗号。为此他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慷慨激昂的演说,不仅令手下士卒兴奋莫名,连应邀前来的“老记”们也颔首称奇,不惜炮制大块文章为其喝彩助威。
期货经纪四面出击,见缝就钻。一位初入此道的经纪人拉客无门,甚至不惜拉来老爸的退休养老金,充作自己的业绩。
没有期货交易线,关山海暗中笼络住“广大期货经纪公司”副总钱晓兄,借鸡生蛋。
同时,密锣紧鼓地疏通北京,搭线纽约,争取“山海期货”合理合法。
公司的事千头万绪,关山海仍没忘记为苏娅操心。他有一个大男人原则:谁与苏娅过不去,也就是冒犯他关山海!关某哪能任人捏拿,连摸也不是随便就可以摸的。
开学典礼上,苏娅心情激荡,如同在风中飞舞的国旗。从这一刻开始,即使她明天被打回广州,她也算做过一回大学生了。
广州。关山海打电话至B医院,说:“苏娅情绪不佳,前天回西鹅老家,至今未能恢复,望领导能予体恤,再宽限几日。”
与此同时上午10时,B医院政治处的两位军官奉命来到白云山苏娅家中。
关山海故意让来访者在客厅空坐一会儿,把已经一丝不苟的头发梳了又梳,慢条斯理打上一根多少有些自负意味的领带,然后从从容容,坐到客人对面,拿起茶几上的烟,“抽吗?”
客人一个摇头,一个摆手。
关山海点点头,自个儿拈出一支,抽将起来,问:
“二位是为苏娅而来的吧?”
“是。”客人甲啜一口茶,说:“关先生你是明白人。”
客人乙与关山海较熟,说:“老关,我们不过是履行公事罢了。”
关山海见来访者客气,也就换上一副笑脸,让保姆撤掉“君山毛尖”换上“花旗参茶”,说:“二位有话尽管说。”
客人甲说:“苏娅在转业未办手续之前擅自上北京读书,领导不高兴呵。”
关山海说:“我们做事,要让每个人都高兴,难呐。”
客人乙点头称是。
客人甲传达了领导的指示:若苏娅知错就改,主动返回工作岗位,院方可以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后果自负。
关山海甚觉好笑,说:“苏娅一回来便什么事都没有了,这不明摆着只是让苏娅不上学吗?”
客人乙临去叮嘱关山海:此事须谨慎,弄得太僵,不仅对苏娅没好处,对他老关说不定也有妨碍。“山海集团”毕竟还打着军区某群团组织的招牌。
正在这时,上级致电询问:不予苏娅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苏娅自找的。
她思忖此事迟早会闹上北京,就自己先写好一份说明材料,递交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