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300000011

10 马严君玲 从上海灰姑娘到美国一夜成名

从落地生根到落叶归根,以一部描写上海往事的《落叶归根》在美国卖销一百多万册,净赚七十多万美金。随后全球不同文学的版本陆续出版,马严君玲一夜间从一位名医生成为名作家,在主流社会有了话语权。

一双“巫婆”的眼

第一次见马严君玲被她一双“巫婆”的眼睛吓得半死,如果在夜间,我一定以为见到了武打小说里的女教主。她坐下时,正面对着阳光,一双深邃而俨然洞察一切的大眼令我想起十多年前,我在空军医院工作时,给飞行员做纤维内窥镜,那带着灯光的镜头顺着食管进入胃部低层,看到人体器官的真实功能,这不是一般人能洞察的。

我与她有着太多共同语言,都是弃医从文,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叹世事悲凉。不同的是:她的学业完成于英国,她在美国找到了终生幸福。

作者与马严君玲在家中探讨作家话语权问题。

我们从她的身世谈到了名人作家的话语权问题,虽然中西文化有着质的差异,我们不苛求相同的哲学,但求相通的心灵。

她的家像一艘船,泊于岸边,落日余晖,浪漫得如一幅中国水彩画。

我不知道世间有多少的爱可以重来,但她对故乡的爱却是她一生的铃响,有时我们坐在命运的河边,河流不是因为结局才流淌,它流淌的是一段过程。

我想她人生就是这样,她等待的只是一段过程。

采访她的第二天清早,她要启程去英国住两三个月,她在英国有一所大宅,她希望我能在英国与她重聚。

回中国后我认真拜读了她的中文版《落叶归根》,她说她翻译成中文比写一部新书难多了。我则非常痛心地非常遗憾她将一部好的英文版本翻译成不太地道的中文书,她用语言讲述这段故事时比这本中文书表达得要好上千倍,那是同一个故事下不同的两个版本。

我想她的《落叶归根》能在美国一炮打红,源自于张艺谋的电影在西方走红一样的道理,目前美国家长们需要一部这样的书,需要一个遥远的真实的灰姑娘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所以很多家长把这本书买来给孩子们读。

她在英国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深深感慨命运让我把一段久远的、传奇女人的故事带回了中国。

马严君玲家的客厅一角。

灰姑娘的故事

说实话,如果这本书一开始是在中国出版,未必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因为在中国,在马严君玲的童年,像她这样的灰姑娘实在太多。中国读者也许会这么想:不管怎么样,这位灰姑娘生在殷实之家,这个家庭不可能把她卖到人贩子手上,不可能把她裹在一条破席子里,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把她扔到一条小巷子的冰冷的石板小路上……在那个年代,在天津的租界,满大街是挥舞着刺刀和荷枪实弹的日本人,就在芦沟桥事变的这一年,她出生了。

“我出生三天后,母亲开始头痛发烧,她的体温高达华氏103度,而且持续不降。她嘴唇干得流血。渐渐地,她的头脑不清楚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母亲是患了产褥热,那时候尚未有盘尼西林或其他抗生素,这个诊断无异于死亡判决书。”她的亲生母亲年仅30岁就去世了,母亲离去时对她的“姑爸爸”(姑妈)说:“我的这个女儿我还没见着,求‘姑爸爸’多多照顾她。”这是书中描写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牵动多少女儿心。

马严君玲的母亲生下她三天后因产褥热而离世。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买了这本书送给母亲,她说马严君玲的坎坷人生际遇对她母亲会有特别意义。

坐在她家松软的布艺沙发上,她谈起她5岁时第一天上学的情景,从这一天的经历里,我看到了这位灰姑娘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勇敢,为什么会成就她的今天。因为学校离家有一段距离,她的父亲或是她的一个什么亲人叫了一辆人力车把她送到学校,她的父亲在租界是有一定威望的人。放学的时候,没有人来接她。在这样的年月,能上学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同学们都欢声笑语的,只有她一个人显得像失群的大雁。在学校的门口,早就有一辆辆的洋车停在那里,不停地响着喇叭声,用这种喇叭声来昭示着这个战云密布的世界,也用这种声音来传输着只有能坐上洋车的人才有的一种温情。她在盼望着、焦急地等待着,学校门口的喧嚣远去了,天也渐渐地黑了下来。她的脑子里在想:父亲在干什么呀,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还没有回来吗?自从她的亲生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娶回来一个“绝色佳人”,比前妻要漂亮得多。马严君玲没办法,只好背着书包往回走,可这么小的年纪,她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走回自己的家。她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总觉得每一条街都是一样的,她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不过,她没有因此而惊慌、因此而伤心害怕。她来到一家餐馆,正好这家餐馆的主人的女儿和她差不多大。这个女孩说:“你是不是肚子饿呀?”她摇了摇头,女孩甚至想请她吃饭,但一看她穿着制服,也不像是没有饭吃的人。马严君玲闻着餐馆里的饭菜香,她还真有些肚子饿了。但这时候,她心里的悲哀和恐惧已盖过了一切。正在她无计可施的时候,她看到了柜台上的一部电话,正是这部电话才使她想起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她能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还是她和哥哥在玩一种游戏的时候,正是这次游戏,使她记住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很快,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那一头,父亲淡淡地说:“你在哪?”直到现在,她都不敢想像,假如没有那次游戏,没有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她会不会就在那天傍晚走失而成为另一番的人生呢?

“从那一天开始,我就知道要自己保护自己。因为,对于我来说,是不会有别人来保护我的。”

我看着她的眼睛,我觉得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心里还有点不安。而这件刻骨铭心的往事,她并没有渲染进书里。

“姑爸爸”是马严君玲的姑妈,她一生未婚,庄严而高贵,总爱穿深色调的真丝旗袍,192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上海女子银行,直到1953年退休,银行仍持续赢利,并在南京路480号盖了一座六层高的银行大楼。“姑爸爸”对马严君玲一生影响甚深。

在日本人快要打响第一枪的时候,她们举家来到了上海。在父亲眼里那一个美似天仙的女人对她而言,所表现的是另一面。她在书里描述了继母如何痛打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而她的父亲、爷爷、“姑爸爸”又都不敢站出来阻止后娘的暴行。这时候,她用颤抖的嗓音破声喊道:“别再打她了,她才那么小。”这一声怒吼是她对后母残暴的抗议,是对父亲重男轻女的不满。当她向后母抗争的时候,她的家已住在上海市霞飞路。而现在,她在上海霞飞路还有一幢房子。

“那幢房子还在吗?”

“还在,我把它租出去了。”

“每年还回去吗?”

“回去,回去了才没有乡愁。”

乡愁是什么?是一种痛感。她在她的书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到星期天的下午,父亲和继母就会在楼下喊:“领你们下星期的车钱吧,下楼来拿。”每当听到他们的喊声,她就会被一种痉挛的痛感攫住,因为她是没有车钱的,而她的哥哥姐姐们是都有车钱的。于是,她早出晚归地走在同一条路上,沉湎在自己想像的仙境中。她喜欢编故事,故事里的她本是个小公主,被强行抛入了这个残酷的上海家庭,只要她品行优秀而且学习努力,那么有一天她的亲生母亲就会从云端飞下来救她,把她接到迷人的美丽城堡里。

这个美丽的城堡现在就是她美国的家。

当她13岁的时候,她在香港上学读书,父亲把男孩子都送到英国念书。暑假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拿了第一名。父亲的名字就被登在报纸上。有一天,他父亲在电梯里碰上董建华的父亲,董建华的父亲为他有一个聪明的女儿而羡慕她的父亲。当她说到这件事时,她的脸上现出笑容。书里书外,这就是她整个童年时代的故事,正是这不幸的往事,才使她日积月累,写成了《落叶归根》一书。

头上扎着绸带忧怨地站立着的的马严君玲与她的兄弟姐妹们在天津。

每个小女孩都是公主

马严君玲与她的六位兄弟姐妹在上海。

我想,马严君玲的家庭和西方的家庭是有一种映照的,正是这种映照,使她的书风靡西方。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需要的只是粮食,至于是否平等,还谈不到。在西方,平等的观念比中国强多了,每个小女孩都是公主。反过来说,正因为不是每个小女孩都是公主,所以这本书才这么畅销。马严君玲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落叶归根》1997年在英国出版后,连续两年高踞《泰晤士报》新书畅销排行榜之首,先后被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荷兰文、葡萄牙文、希腊文、日文等二十余种文字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还把她的故事拍成纪录片,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则把《落叶归根》拍成迷你影集。中文版为严君玲亲手所撰,犹如听她亲口娓娓道来,令读者感到分外震撼、感动。扉页上介绍这本书说:马严君玲是中国历史洪流中的灰姑娘,出身富豪之家,因出身不久生母亡故,从小饱受继母及姊弟的歧视与凌辱,在无休止的恐惧与孤独中成长。但她坚毅乐观、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终于在英国成就了自我,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找到了幸福。这本书出来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还给马严君玲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她要把这本书送给她自己的母亲,因为她知道马严君玲坎坷的人生际遇对她母亲会有特别的意义。这本书一问世,读者好评如潮,下面是几则重要书评——

马严君玲的父母与爷爷。

我整整两夜不眠不休地读着这本书,我的心为马严君玲所叙述的可怕童年而犹如针刺。落叶归根是一出强有力的心理戏剧,叙述一名固执的小女孩对抗最缺乏仁慈的对手,也就是她的家人。我至今仍为马严君玲的回忆录而激荡不已。怎么会有一个小孩,能够承担如此的残酷?……为什么我们想要属于一个家庭的归属感,就像空气一般不可或缺呢?

——恩美(《喜福会》作者)

才华横溢、令人信服,而且永远难忘。以变化中的20世纪中国为背景,所写成的令人心碎的现代灰姑娘故事,是传记体裁的极致。

——郑念(《上海生与死》作者)

一个可怕却吸引人的家族历史故事……一个关于包容,以及包容所强求的代价的故事……让人难以释手。

——《伦敦每日电讯报》

写作与话语实际是权力问题。虽然这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权利”,但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把它当作权力来操作的。这在我对马严君玲的采访和交往中得到了印证,并从中发掘了更为深刻的故事内涵。

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美国,马严君玲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她的作品一炮打响,她的人气直线攀升。

《落叶归根》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卖到一百多万册,稿费七十多万美元。出乎作者的意料,书的读者多数是儿童,英国甚至将此书列为教科书,给学生看,以此陶冶、教育学生。她的作品彻底征服了西方的读者而成为名著。

马严君玲写作之前已做了几十年的医生,她的目光诊视过无数人的疾病,她给患者看病时,目光就是药,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亲切,她救过、医治好过许多病人。在她做医生的日子里,她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想把自己童年故事写成书。开始从事写作时,总是写了好几页,写不出来。她那时候并不明白写书实在跟感情太接近了。直等到她的父母告别人世后,她第二次再开始鼓起勇气写,情形就不一样了,非但不是写不出来,相反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像她的目光一样一泻千里。小说写到十多万字的时候,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马严君玲的脑海里形成了。她决定不做医生了!退休,专门从事写作。这个决定是她人生的重大决定,可作出这个决定她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做医生一年有五十多万美元的收入。而她写书还是一个未知数,出她写的书的出版社根本就没有。可她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我写的话,就算我过世后,这本书还会存在下去。

的确是这样,好的作品可以延续一个人的生命。

她很幸运,英国一家很大的出版社,一个著名的出版人同意出版她的《落叶归根》。她对出版人说,我非常感激你出版这本书。出版人说:你的书卖不了几本,你又不是著名作家,我们出版你的书,纯粹是支持你,为你弃医从文的勇气所打动,你是一个名医,作出你的决定就是一种力量。他说:如果我们可以卖掉3000本,就非常高兴了。没有人知道哪一本书会成功。连一个著名的出版人也把握不了。

图为马严君玲《落叶归根》一书的中文版封面,在美国该书的英文版行销一百多万册,净赚七十多万美元。

然而,她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孩子,孩子的父母纷纷给她写信,发电子邮件,祝贺她,与她聊天谈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说给她听。

马严君玲与美国孩子们的距离拉近了,她经常到孩子们当中演讲。她说美国的孩子可以说是世界上非常可爱的孩子,他们真实,他们非常想学习中国的文化。她是孩子们眼中的偶像。孩子们出现在她的目光中,她的目光就成了明媚的阳光。

童年是《落叶归根》的灵魂,孩子是她作品中的灵魂。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的灰姑娘”。它是一本童年之书,落叶之书,心灵之书,高尚之书……

源于中国哲学与文化

马严君玲身在美国,她想告诉华人——不要以为所有的东西只是西方的才好,我们中国文化有许多伟大的地方。她通过写中国家庭孩子的生活,来阐述人类共同的人性。她的作品正好切合了时代的需要。她说到自己写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书,把中国的文化、历史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介绍给他们,让西方读者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灿烂。她写第一本书《落叶归根》时的目的就是希望世界上的小孩对自己的父母有感激之心。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爱她的父母,世上有许多倒霉的孩子需要关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平等,例如说家里有几个孩子,如果其他人都有一个苹果,而其中一个孩子没有,这对这个孩子是不公平的和打击很大的。

从医生到名作家,马严君玲走过一段心路历程。

第一本书的成功使她乘胜追击很快完成了《中国灰姑娘》。她写第二本书是有感而发的,她了解许多西方孩子向她倾诉的童年痛苦——在家中遭受父母的残忍虐待。《中国灰姑娘》也是写马严君玲童年的事,写得很细,写到她14岁。许多出版商争相给她五十多万美元的稿酬要出版她的书。可她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她把所有的稿费都捐赠给大学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中国人能了解外国人,希望外国人能了解中国人。她写的第三本书是《守株待兔》,同样是把中国的孔夫子、庄子、佛教、阴阳风水介绍给西方,发行量很大。她写的第四本书是《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则将“图穷匕见”、“破釜沉舟”、“九牛一毛”等许多中国成语故事,介绍给美国读者。马严君玲说:除了希望让非华裔孩子了解中国文化,也希望在美国出生或长大的华人孩子,也能接触属于自己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马严君玲的写作功底得益于她从小在孤独中一个人认真读了许多书。她小时候一有时间就在看书。对于她来说,一本书并不是一叠纸头,一本书就是一个作家的头脑、一个作家的心,感情放在那里,能与你谈话。她觉得可惜的是许多在西方生活的中国人也看不起中国文化,她为此很愤怒、遗憾,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成名后的马严君玲是美国woman的封面人物。

因为从小在旧上海长大的缘故,马严君玲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她说自己如果在80年前出生,就没有机会上大学,念医学,做医生。她跨越了中西,跨越了1949年前后的中国。从医到文,又是两方面的跨越。旧上海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对马严君玲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的童年除了不幸,还有大的收获——她从爷爷身上得到了一种哲学的熏陶。她爷爷学问大,经常读《史记》、《易经》等书,他认为中国文化就在这几本书上。

马严君玲有一种深深的旧上海情结。她现在每年都回上海去,在《落叶归根》里描写的那个上海房子还在。许多海外的读者因读了她的作品也到上海去看那个旧房子。

马严君玲现在开始写她的第五本书,也是关于中国1940~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四个小孩在上海的故事……

对她的采访意犹未尽。我从《落叶归根》想到她的精神——叶曾经在树上,到了落叶的时候,它完成了风雨飘摇的历程,现在回到大地上,回到根的家’。

落叶归根,多么具有中国的人情味。她生活在美国有如中国山水诗画一样的家中,而根早已扎进遥远故乡的土地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穿成七个反派哥哥的团宠后,我把病娇男主弄哭了

    穿成七个反派哥哥的团宠后,我把病娇男主弄哭了

    【1v1双洁 团宠 病娇 穿书】现代中医大佬穿进一本叫《病娇男主杀疯了》的网文里,成了患有心疾的五岁炮灰小萝莉。小萝莉虽然身娇体弱,却被七个逆天狂拽的反派哥哥们团宠。什么镇国将军、腹黑首辅、皇商首富、武林盟主、五谷先生、机关大师、第一神厨……自家哥哥们实在太优秀,可惜在原文里却被那病娇男主团灭!为救哥哥们,彤宝决定先下手为强!汤里下毒?某男主:彤宝心疼我,给我煲汤。买通杀手?某男主:彤宝心疼我,特意请人护我!爬床抹喉?某男主:彤宝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嫁我?彤宝:你踏马到底脑补了什么??病娇男主微微一笑,将国玺放在彤宝面前:“乖,叫一声夫君,命都给你。”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重生之开局亲吻校草

    重生之开局亲吻校草

    女主穿越到学生时期,因为前世的遗憾,这次凭着前世的记忆,一定要得到校草
  • 风之时救赎

    风之时救赎

    那年夏天的风,我很喜欢,吹走我的不堪,也带走了我最后的希望。校园霸凌之外产生的爱情,在青春年华,绝望,孤独,无助,你会是我最后的光吗?
  • 这个女帝不可教

    这个女帝不可教

    一觉醒来成了皇帝的女儿?!三个月成了皇帝?!美男不能碰?!不干了不干了,这皇帝谁爱当谁当!“皇上,您不能这样啊!”
  • 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

    亿万年前,至尊龙族神秘消失,一度统御妖兽界的妖凰族也在一夜之间没落,妖兽界处于混战时代,毁灭世界性的神秘力量重新复燃,而此时的人类世界却一片歌舞升平,浑然不觉危险的来临。公元纪年,平行世界的大唐帝国境内,一道隐雷降落到一名少年的身上,本应该遵循祖制考取功名的他却酷爱武道与剑道,一本家传的神秘剑谱最终让他家破人亡,从此浪迹江湖,走上一条追逐武道巅峰的道路,一步步踏进那个不为人知的神秘世界......………………………………………………………………新书《浮世剑圣》已经上传并成功签约。
  • 神炼大周

    神炼大周

    十国纷争,群魔乱舞,妖孽纵横,许瑜穿越豫章,附身少年,执神印,施道法,展开一段披荆斩棘,艰难挣扎的求生之旅。
  • 迟到很久的婚礼

    迟到很久的婚礼

    此小说为言情小说。他以郑树民与石佳慧的爱情为主线,以高卫国与谭宝成升官与发财为副线。它赞美忠贞不渝的爱情,它唾弃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升官与发财的目的。
  • 鬼墓谜团

    鬼墓谜团

    近期一场失踪案件再次进入警方视线,牵引出一场诡异盗墓事件,追溯三十年前,二十年,十年前事情竟如此巧合还有另有预谋?且看,鬼墓谜团带给你的不一样的精彩故事!完本悬疑作品《盗墓:从龙王鬼墓开始》《诡魅死亡失踪案件》《幽冥诡冢》精彩继续,请多多支持!(想看番外,请关注楠楠微信公众号:楠枫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