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码头是旧金山最负盛名的观光地区。漫步渔人码头,凝望静静停泊水中的渔船,驻足观看渔人们工作、补网,并聆听海上的歌声,就像回到了广州的珠江岸边,如此充满岭南风情。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San Francisco is the Fisherman's 520yd.com in the morning,hearing the fishermen sing,watching them mending their nets,starting their boat,reminded me similar scenes by the Pearl River.
最早看到“渔人码头”这四个字,是在广州的丽江花园。那是一个大型住宅区里面的一个餐厅的名字,为这“渔人码头”四个字我还写过一组诗。达了美国,旧金山的朋友带着我在“渔人码头”上转悠,颇有一番“又一村”的感触。
“渔人码头”是旧金山最负盛名的观光地区,除滨水地区可从事各种海上活动之外,还可品尝美味的海鲜,并浏览许多好玩的地方。例如Coit Tower、Cable Car总站,39号码头的各种独特精致小店以及可爱的海狮,海事博物馆,罐头工厂(The Canary)和巧克力工厂(Chirardelli Square),因“The Rock”电影而名噪一时的Alcatraz恶魔岛,以及腊像馆,等等。也可远眺金门大桥。
渔人码头的历史很悠久。在美国的历史文献中,对它的溯源有13种说法,故事版本也有十多个。据说1853年,Henry Meigg在Powell街附近建造了约1600英尺的码头,做木材进出日生意。当时这个码头叫做Meiggs Whalf,后来他被债主追债跑到南美州,于1877年死于秘鲁。而自码头开始以来,廉价酒吧与餐馆,便很快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竞争激烈。
“电脑算命”、“一分钟快像”落户在发达的美国,别有一份情调。
早期渔人码头多为意大利移民的天下,他们凭着捕鱼的好身手,使渔人码头成为整个旧金山渔贩和餐馆的水产供应站。1960年以来,渔业逐渐没落,旅游业兴起,故变成旅游景点。70年代捕鱼船队有300艘渔船,现在大约剩140艘左右,而正常作业的船只也只有1/3。渔港被围在商业中心和博物馆之间,是餐馆区的后盾。现在的渔人码头虽已有很大的变化,但仍保持地中海沿海地区特有的风情和气氛。
也许是生长于沿海地区的缘故,渔人码头对我而言是那样熟悉,如同回到故乡。不知是乡情作怪,还是环境触动,我总认为这里充满岭南风情。在广州的现代历史中,有着一代又一代“渔人”生活。他们祖祖辈辈在船上荡漾,就像渔人码头最早的缔造者一样,能自己造船,能预测风雨。特别是当你漫步渔人码头,凝望静静停泊水中的渔船,驻足观看渔人们工作、补网,并聆听海上的歌声,就像回到了广州的珠江岸边,一切的“渔人”劳作都那样相似。
追溯渔人码头的“渔人”,说法也很多。据说1850年,淘金梦不成的意大利船员,组成旧金山最早的捕鱼船队。他们自己造船,造出他们记忆中的意大利帆船,并将他们的守护神名字,漆在船的外壳。渔人们本身也和他们造的船一样多姿多彩,他们看天吃饭,虽然没有收音机听气象报告,但他们知道如何由自然现象判别潮汐。他们天赋的好歌喉发出威尔第的咏叹调,在有雾的海上,响彻海湾的歌声,使他们知道彼此的位置,你看不见海上有船,但你知道,船在哪儿!第二代的Monterey-type渔船使用引擎,引擎虽小功劳却不小,有引擎的渔船因为能跑得更远更久,不但增加了出海的日数,也增加了可观的渔获量。直到今天,Monterey式的渔船,仍占船队中的一部分,他们像古董车一样,与第三代商业渔船并排停泊在码头内。目前的第三代渔船,是柴油动力的大型拖网渔船,备有双向无线电话及声纳探测器。
所有这一切,与广州传统的渔家生活相似。广州的渔船人家在政府的关怀下上了岸,住上新房,改变了人生,改变了命运。环境也时过境迁,可惜政府当时没有把这一景观保留下来当作历史纪念。
来往于美国的渔人码头,我有一种惆怅,或许是乡愁所牵,或许是时代变迁给人带来的感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袭扰而来,颇有一份触动。
人们都很热,而她却很冷,她身穿太空羽绒服,头戴防寒棉织帽,笑容永远不萦,她在推销一种人生哲学。
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等候,在中国的小商品市场随处可见,而在异国,却有一份触动。
近两年,纹身在美国年轻人中非常流行,随处可见这样的形体艺术。我曾亲眼目睹一些少女在乳房、**上纹上心上人喜爱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