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美好的梦
大家来到了司机停车的小山头上,一齐走到棵棵马尾松、美国松下,呼呼地喘着气。
权素雯从汽车的后面储备箱内又取出了水果、饮料,叫大家边吃边喝边谈。
许烜说,“你买的东西,到妈家不是给她了吗?”
洪如刚说,“那是昨晚素雯专门为大娘和你弟家的小侄子、小侄女买的,而这些是留我们自己玩累了享受的。”
杨师傅说,“你两人花得太多了,还送我那么多呢!”
洪如刚说,“该俺俩花,我俩不是都拿‘铆铬’吗,这月花了,下月又领了,你们呢,变几个钱可不容易呀!”
“现在不比从前了,洪如通家养了五只大花猪,许烜家还喂养了几百只什么赖兔,这些东西一出手就是几百几千元呀;我家喂了三头大黄牛,一头就值七八百元呢!”徐祥敏微笑着告诉洪如刚。
权素雯说,“难得大家都能早日富起来!”
林传杰说,“我正准备资金筹建鸡舍,叫老婆孩子在家搞养殖,我准备当打工仔去了。”
“那不行,养殖需要技术和科学,你不在家那哪儿成呀!”洪如刚说。
林传杰又说,“咱老婆文化可不低,她比我行!”
杨师傅问许烜,“听说你当了‘头雁’,打算怎么带着你那里的百姓飞呀?”
权素雯几人都笑,“杨师傅说话幽默,有乐趣。”
许烜微笑着面对杨师傅,正沉思着不知如何回答。
徐祥敏和洪如通争着替许烜回答:
“他呀,可捞着村官了,这会刚选上村长,他的宏伟蓝图就制定好了,他初步打算先让百户养殖专业户扩大规模,再上新台阶;让河东三个自然小村土地在国土局的支持下,,全部搞成沿山梯田,搞规模化绿色种植,科学管理,引黑龙潭、山窝水库里的水上山,学习西方农场,建成自动化的新型的节水灌溉枢纽工程。
“他呀,还打算让山村土地里种植的玉米亩产过千斤,小麦过千斤,让春富村种白杨三百亩;东临村种晚秋黄梨二百亩;让彭河村种植新型良种柚桃三百亩…..
“他呀,还打算让河东三个村的老百姓,明年三分之一住楼房,后年全部住楼房,三到五年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杨师傅连连点头夸这个徒弟:
“有出息,有出息,人人都像你这种有远大的理想,中国人都能早日摆脱贫困面貌,早日实现伟大的梦想了!”然后又嘱咐他,“别光顾为老百姓操劳,可要注意身体啊!”
洪如通说,“我俩每晚搭档造表,写规划,设远景,可再忙还得练上一二个小时的功夫。”
杨师傅说,“不管是工作还是习武都不要过当。”
大家都劝杨师傅可别老呆在家里,有空常到我们这几家串串门。
几人又谈到洪如刚两人的话题。
洪如刚告诉大家,中国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但这对企业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特别是对国有中小型的和集体的企业更是如此。供销社的经营靠计划经营的支柱看来是不行了,她必须面对市场,开展和个体私营进行平等竞争,否则就没有出路。小小的苹果乡,在这个小山头上,如吕氏的熔炼石英厂,桃晶硅制品厂,玻璃制品厂,陈氏冷冻厂,李氏纸板包装厂等等,个体经营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计划供应也已放开,私人也可以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煤炭;个人也可开商店,搞批发;逢集时,街上的百货,土杂,棉布,针纺品各种商品五花八门。过去是靠供销社供应商品,现在人们离了供销社,什么商品都能买得到。近期供销社的职工的工资已发不齐全了,供销社的账目上亏损早已经出现五位数了。
经济体制的改革,冲击了企业,可肥了个体和承包者。私人自办的小工厂,成本低,耗资少,流程手续简单,易于管理,时间不长,厂老板就发了横财;个体承包者如渠岭果园的职工们,他们承包的果园,一年就挣了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远远超过他们好几年的工资。
这些人笑开颜,企业人愁眉展。
洪如刚又说他们一家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式,正在千方百计采取应对措施:三女儿,二女儿在星期天到集上去卖饮料,茶水,自己解决上学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洪如刚和权素雯两人自己利用下班时间和休假日,积极扩大家庭副业,把养鸡和养长毛兔的规模扩大;还要到河堤拾边地,开荒种菜园,节约花销等等,采取各种措施抗衡家庭生活将要出现的困难局面。
许烜和杨师傅夸洪如刚两人有远见,有驾御当今生活节奏变化的能力。
这一行的七八个人都围着洪如刚,像听报告似的,大家都有同感:就当前形式,人人必须跟上改革步伐,于时俱进。
许烜站到马尾松林外的一块高红石上,指着远处让杨师傅、林传杰他们欣赏,说:
看那一望无际的鲁南丘陵、平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工厂的烟筒林立,村庄、城镇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
再看那陇海大地苍松翠柏,江河渠道网络相连;可以想象,那雄伟的东方码头,正装卸着出口和进口的大量物资,那长龙样的快速列车正行驶在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上。
听,那阵阵铿锵雄壮的马达声,是驻军某团的坦克正在马陵山下进行军事演习,又听到天空中传来沉重而有节奏的隆隆的飞机声,那是附近某机场的大型客机刚刚起飞,满载着乘客飞向远方…….
啊,伟大的祖国啊!
你迈着矫健的步伐,蒸蒸日上!
你是东方的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刘启明也爬到一块高红石山,一手掐腰,一手挥舞,配合着许烜的感叹,进行着诗朗诵。
许烜望着洪如刚,突然灵机一动,好似想起了什么,他从上衣的挎包里拿出了洪如刚临搬家时送给他的口琴,用包着口琴的白手帕擦了擦,一吹一吸地吹起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洪如刚和权素霞,洪如通都和伴着口琴的旋律,唱了起来: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