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600000004

稀粥南北味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可惜我辈才疏学浅,暂无从考证稀粥的历史。只能从自己幼年至今喝粥的经历,体察到稀粥这玩意儿,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而始终长盛不衰的种种魅力。甚至可以绝不夸张地说,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有顺便喝出来的许多陈规和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所谓泡饭,其实最简单不过,就是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了,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所以吃起来很香。一般用来作早餐,或是夏季的晚饭。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板,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对于江南一带的人来说,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我的外婆住在杭嘉湖平原的一个小镇上,那是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所以外婆家爱喝白米粥,而且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甜丝丝的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母亲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白米粥的环境下长大,自然是极爱喝粥甚至是嗜粥如命的。她自称粥罐——每日不过一小碗米饭的量,而喝粥却能一口气吃上三大碗。只要外婆一来杭州小住,往日匆匆忙忙炮制的杭式方便快餐泡饭,就立即被外婆改换成天底下顶顶温柔的白米粥。外婆每天很早就起床烧粥,烧好了粥再去买菜;下午早早地就开始烧粥,烧好了粥再去烧菜。于是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因此喝粥就有些单调。粥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别无选择,我的喝粥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那个时候,想必稀粥尚未成为我生活的某种需要,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而每当我对喝粥稍有不满时,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

小孩真是不懂事了,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还不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

舅舅补充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于是我就从粥碗上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的外婆。外婆喝粥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我想外婆并不是穷人,她这样喝粥样子可不太好看。那么难道外公家的产业真是这样喝粥喝出来的吗?人如果一辈子都喝粥,是不是就会有很多很多钱呢?看来粥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然而,外婆的白米粥却和我少女时代的梦,一同扔在了江南。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有顽皮男生,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体温弄得“高烧”了,批下条子来,就为骗一碗大米粥喝,是相互间公开的秘密。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便在后院的菜园子里,种过些豌豆。豌豆成熟时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只是碍于面子,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豌豆糖粥是关于粥的记忆中比较幸福的一回。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大米粥毕竟不可多得。南方人的“大米情结”,不得不在窝头苞米面发糕小米饭之间渐渐淡忘或暂时压抑。万般无奈中,却慢慢发现,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惟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子粥和小米粥。

最初弄懂“大子”这三字,很费了一番口舌。后来才知道,所谓大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温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时间越长,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

大子粥的口感与大米粥很不相同。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子粥最关键的是,必须在子下锅的同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比一般的小豆绿豆要大得多,紫色粉色白色还有带花纹的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比之大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又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北方的妇女用其作为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我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的儿子时,就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一餐每一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摈弃了远方白米粥的梦想,进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米粥的情境;我无可依傍惟有依傍来自大地的慰藉,我用纯洁的白色换回了收获季节遍地的金黄。至今我依然崇敬小米粥,很多年前它就化作了我闯荡世界的精气。

然而,白色和金色的粥,并未穷尽我关于稀粥的故事。

喝小米粥的日子过去很多年以后,我和父母去广东老家探亲,在广州小住几日,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以其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别具风味的种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自己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

鱼生粥其味鲜美无比。其粥入口便化,回味无穷;其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蛇羹野味,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生鱼粥或鸡丝粥。

从新会老家回到广州,因为等机票,全家三口人住在父亲的亲戚家中。那家有个姑娘,比我略小几岁,名叫阿嫦。阿嫦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为我们煲粥,作为第二天的早餐。她有一只陶罐,口窄底深,形状就像一只水壶。她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上适量的水,再把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便放心地去睡。据说后半夜炉火渐渐复燃,粥罐里的米自然就被焖个透烂。到早晨起床,只需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作料——真正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就煲好了。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圆才肯作罢,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

广东之行使我大开稀粥眼界,从此由白而黄的稀粥“初级阶段”,跃入五彩缤纷的“中级阶段”。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那时再重读《红楼梦》,才确信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原来真有悠远的粥文化。

便尝试喝八宝莲子粥,喝红枣紫米粥,喝腊八粥,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最近去湖南,在娄底那个地方的涟源钢铁厂食堂,就喝到一种据说是“舂”出来的米粥。粥已近糊状,但极有韧性,糊而刁,稠而光洁,闻其香甜,便知其本色。

却有几位外国朋友,一听稀粥,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吃的就是稀粥,并且永远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我想我们并非是天生就热爱粥的。如果有人探究粥的渊源、粥的延伸、粥的本质,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贫穷。粮食的匮乏加之人口众多,结果就产生稀粥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食物,覆盖了大江南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喝几千年。

如今我们已不会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喝粥,也不会因为没有钱买粮而喝粥,我们喝粥是因为祖先遗传的粥的基因。粥的基因是否同人体血脂的黏液质形成有关?为什么一个喝粥民族就有些如同稀粥一般黏黏糊糊、汤汤水水的脾性?以此为缺口,研究生命科学的学者们便会找到重大突破也说不定。

可作为主妇的我,如今却很少熬粥。我们家不熬粥的原因很简单,我想许多家庭逐渐淡化了粥,也是出于同一个原因:没有时间。粥是贫穷的产物,也是时间的产物。粮食和资金勉强具备,但如果不具备时间,同样也喝不成粥。我们的早餐早已代之以面包和袋奶,晚餐有面条,还有偷工减料的食粥奥秘——回归泡饭。

所以如今一旦喝粥,便喝得郑重其事,喝得不同凡响;要提前洗好小米配上黑米再加点红枣和莲子,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我似乎觉得下一代人,对稀粥已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了,你若问孩子晚饭想喝粥么,他准保回答:随便。

仔细想想孩子的话,你突然觉得所有这些关于稀粥的话题,其实都是无事生非。

同类推荐
  • 李白全集

    李白全集

    李白全集,(唐)李白著,系中国古代诗歌名著。
  •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写衡州官员张镒有一个外甥叫王宙,聪明英俊,张镒很喜欢他,经常说,等女儿倩娘和王宙都长大了后,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得到了父亲的许可,王宙和倩娘二人默默地相爱。
  • 纳兰性德词选

    纳兰性德词选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是清代最为杰出的词人。胡薇元《岁寒居词话》称他可与陈维崧、朱彝尊“鼎足词坛”,况周颐《惠风词话》称他为“国初第一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小学诗

    小学诗

    小学诗 ,是【清】谢泰阶所著的蒙学读物。
  • 梁启超诗词

    梁启超诗词

    梁启超诗词 ,【民国】梁启超著,系中国近代诗词名著。
热门推荐
  • 星道微尘

    星道微尘

    星空的浩瀚无,世人皆为尘埃。
  • 豪门欢:男人你输了

    豪门欢:男人你输了

    落晨轩:臭丫头,你在逃荒吗?撞到本少爷了知道吗?蓝心诺: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那年,他十二岁,她十岁,他把她强行带到家里让她做自己的妹妹,对她百般宠爱,呵护备至她原以为这是上天怜她,才赐给她一个这么好的哥哥却没想到,有一天,他竟然化身恶魔折了她的腿,毁了她的眼,将半死不活的她置之不理男人,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终于,她心底沉睡的猛兽苏醒,对他伸出利爪“女人,无论怎样,你永远都是我的女人”“可你不再是我的男人了,你输了”黑暗的地牢里,冷艳的笑容下,他和她?到底是谁输给了谁?
  • 颜枝行

    颜枝行

    巫颜就是桑枝的光亮。可再次相逢,巫颜却忘记了桑枝。没事,只要是巫颜,只要我记得“他”。天下再次大乱,巫颜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和上次一样的抉择。“抱歉了,桑枝,本来说好这次换我来爱你的……”最后两人又将是何结局,是前世再现,还是……?
  • 末世原则

    末世原则

    重生回末世前,林悠是报仇雪恨,还是重新起航?左眼下的那一滴泪痣,是会溅上鲜血,还是重归平静?(本文无cp)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半盏茶

    半盏茶

    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恨情缘。一场误会,让夏晓妍和恋人张杨天各一方。多年后,奉子成婚的夏晓妍离婚后,遇到了温柔体贴的李杨,夏晓妍选择了再婚。但是,在夏晓妍去领结婚证的路上,半路赶来拦截的张杨,却为爱,失去了命宝贵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杨拉着夏晓妍的手,轻轻的放在李杨的手上,看着夏晓妍,微弱的说:“许……许愿树说……说我……没有好好的……爱你,所以……它……又派了……派了一个人……来……来继续……爱你……”《若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那么、定是我贪恋那桃花的美,忘记了回头,再多看你一眼,才使得今生的、半世情缘。亦或是我,误折了那桃花枝,方应得这桃花劫,若有来世,可否记得,你我曾为过客。》
  • 开局逃荒:高冷世子又敲碗上门蹭饭了

    开局逃荒:高冷世子又敲碗上门蹭饭了

    【24K高质量女主 千亿物资 逃荒 真假爹爹】最佳营养师秦谷雨,一朝穿越成了带着失智娘亲去逃荒的烧火黑丫头。这个身份一看就知道活不过三集。秦谷雨摸了摸脖子上的玉葫芦,哼,想让她领盒饭,门儿都没有!狼后托孤,路救公主,世外桃源获兵器,小石谭镇造浮屠。千里逃荒,京城寻父,真假爹爹难分辨,娘亲梦醒觅良缘。靠着老天爷给的好运气,赚钱养家,一路开挂,连高冷世子都拜倒在她的围裙之下。秦谷雨觉得,有家人,有朋友,世界之大,不如开个连锁酒店,四海为家。高冷世子越陵川当当敲碗放下狠话:占了我的心,拴了我的胃,必须带我,才许走遍天下!
  • 苦难童年白手起家的青少年

    苦难童年白手起家的青少年

    这是一个朋友的真实经历,不是虚构。他买了几套房子一个商铺,用他的话说就是小时候住在风雨飘摇的危房里吓怕了,所以他总想多买几套房子,心理踏实。我认识他几年年,只了解他的为人,但不曾了解他悲惨的童年和发奋励志白手起家的青少年,一天喝酒时候他才全盘吐出他的半生经历,让我肃然起敬,更加钦佩他。此文没有字字珠玑妙笔生花的文笔,只有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今天我以第一人称把他写出来,只希望正在打拼或者正处在人生低谷、前途渺茫的你看过后他的经历后能励志人生,奋发图强。
  • 小野人们的千纸鹤

    小野人们的千纸鹤

    时光荏苒 再回首 夏天的风又一次吹向韶洲 曾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折的千纸鹤被收藏在那个秘密的小罐子里 又起风了……你们都还好吗
  • 神祇时代:我疯狂盗号

    神祇时代:我疯狂盗号

    千年前迈入神祇时代之后,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九年基础神祇义务教育,可是这个时代却存在着威胁,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最后将会化成一团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