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饭说"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清朝中叶就有《靠天吃饭图》的碑(2),民国初年,状元陆润庠(3)先生也画过一张:一个大"天"字,末一笔的尖端有一位老头子靠着,捧了碗在吃饭。这图曾经石印,信天派或嗜奇派,也许还有收藏的。
而大家也确是实行着这学说,和图不同者,只是没有碗捧而已。这学说总算存在着一半。
前一月,我们曾经听到过嚷着"旱象已成",现在是梅雨天,连雨了十几日,是每年必有的常事,又并无飓风暴雨,却又到处发现水灾了。植树节(4)所种的几株树,也不足以挽回天意。"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的唐虞之世(5),去今已远,靠天而竟至于不能吃饭,大约为信天派所不及料的罢。到底还是做给俗人读的《幼学琼林》(6)聪明,曰:"轻清者上浮而为天","轻清"而又"上浮",怎么一个"靠"法。
古时候的真话,到现在就有些变成谎话。大约是西洋人说的罢,世界上穷人有份的,只有日光空气和水。这在现在的上海就不适用,卖心卖力的被一天关到夜,他就晒不着日光,吸不到好空气;装不起自来水的,也喝不到干净水。报上往往说:"近来天时不正,疾病盛行",这岂只是"天时不正"之故,"天何言哉"(7),它默默地被冤枉了。
但是,"天"下去就要做不了"人",沙漠中的居民为了一塘水,争夺起来比我们这里的才子争夺爱人还激烈,他们要拚命,决不肯做一首"阿呀诗"就了事。洋大人斯坦因(8)博士,不是从甘肃敦煌的沙里掘去了许多古董么?那地方原是繁盛之区,靠天的结果,却被天风吹了沙埋没了。为制造将来的古董起见,靠天确也是一种好方法,但为活人计,却是不大值得的。
一到这里,就不免要说征服自然了,但现在谈不到,"带住"可也。
七月一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署名姜珂。
(2)《靠天吃饭图》的碑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有这样的碑,并附有清嘉庆癸酉(1813)魏祥的一篇文章,其中说:"余襄工五台,得此石拓,语虽近俚,实有理趣......今重刊一石,作《靠天论》,以与天下吃饭者共质之。"(3)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同治时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
(4)植树节一九三○年,国民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
(5)"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语见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唐虞之世,指我国上古传说中的尧(陶唐氏)、舜(有虞氏)时代。儒家典籍中常把它作为太平盛世的典范。
(6)《幼学琼林》参看本卷第52页注(7)。该书的首二句为:"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7)"天何言哉"孔丘的话,见《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8)斯坦因(MAStein,1862-1943)英国考古学家。他曾在一九○七年、一九一四年先后从甘肃敦煌千佛洞等处盗走我国大量古代文物。敦煌,汉唐时代我国与中亚和欧洲交通线上的重镇,是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