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900000013

卷十三 书八首

【上韩丞相书】

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従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者,但差胜于今,粗可以养生遗老者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赀,得六七千钱,诚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譬如豫章橘柚,非老人所种也。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恣睢漫漶,以伤害王民也。今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士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四月二十三日,将仕郎、守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纂苏洵,惶恐再拜上书昭文相公执事:洵本布衣书生,才无所长,相公不察而辱收之,使与百执事之末,平居思所以仰报盛德而不获其所。今者先帝新弃万国,天子始亲政事,当海内倾耳侧目之秋,而相公实为社稷柱石莫先之臣,有百世不磨之功,伏惟相公将何以处之?古者天子即位,天下之政必有所不及安席而先行之者。盖汉昭即位,休息百役,与天下更始。故其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泽下布于海内。窃惟当今之事,天下之所谓最急,而天子之所宜先行者,辄敢以告于左右。窃见先帝以俭德临天下,在位四十余年,而宫室游观无所增加,帏簿器皿弊陋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臣下,而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以累其盛明。故洵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窃闻顷者癸酉赦书既出,郡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民之有钱者,皆莫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剑,驱之以笞棰,为国结怨,仅而得之者。小民无知,不知与国同忧,方且狼顾而不宁。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复下,计今不过秋冬之间,海内必将骚然,有不自聊赖之人。窃惟先帝平昔之所以爱惜百姓者如此其深,而其所以检身节俭者如此其至也,推其平生之心而计其既没之意,则其不欲以山陵重困天下,亦已明矣。而臣下乃独为此过当逾礼之费,以拂戾其平生之意,窃所不取也。且使今府库之中,财用有余,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子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人。况夫空虚无有,一金以上非取于民则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然议者必将以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之葬,于人情有所不顺。洵亦以为不然。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则是过也。不废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矣。子思曰:“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也,而外是者则略之。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于太山。故曰:莫若建薄葬之议,上以遂先帝恭俭之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元不臣之讥,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之安。洵窃观古者厚葬之由,未有非其时君之不达,欲以金玉厚其亲于地下,而其臣下不能禁止,僶俛而従之者。未有如今日之事,太后至明,天子至圣,而有司信近世之礼,而遂为之者,是可深惜也。且夫相公既已立不世之功矣,而何爱一时之劳而无所建明?洵恐世之清议,将有任其责者。如曰诏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矣。盖唐太宗之葬高祖也,欲为九丈之坟,而用汉氏长陵之制,百事务従丰厚,及群臣建议以为不可,于是改従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夫君子之为政,与其坐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不胜区区之心,敢辄以告。惟恕其狂易之诛,幸甚幸甚!不宣,洵惶恐再拜。

【与梅圣俞书】

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圣俞自思,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今齿日益老,尚安能使达官贵人复弄其文墨,以穷其所不知邪?且以永叔之言与夫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召仆而试之,盖其心尚有所未信,此尤不可苟进以求其荣利也。昨适有病,遂以此辞。然恐无以答朝廷之恩,因为《上皇帝书》一通以进,盖以自解其不至之罪而已。不知圣俞当见之否?冬寒,千万加爱。

【答雷太简书】

太简足下:前月辱书,承谕朝廷将有召命,且教以东行应诏。旋属郡有符,亦以此见遣。承命自笑,恐不足以当,遂以病辞,不果行。计太简亦已知之。仆已老矣,固非求仕者,亦非固求不仕者。自以闲居田野之中,鱼稻蔬笋之资,足以养生自乐,俯仰世俗之间,窃观当世之太平。其文章议论,亦可以自足于一世。何苦乃以衰病之身,委曲以就有司之权衡,以自取轻笑哉!然此可为太简道,不可与流俗人言也。向者《权书》、《衡论》、《几策》,皆仆闲居之所为。其间虽多言今世之事,亦不自求出之于世,乃欧阳永叔以为可进而进之。苟朝廷以为其言之可信,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一日仓卒之言,又何足信邪。恐复不信,只以为笑。久居闲处,终岁幸无事。昨为州郡所发遣,徒益不乐尔。杨旻至今未归,未得所惠书。岁晚,京师寒甚,惟多爱。

【与杨节推书】

洵白:节推足下,往者见托以先丈之埋铭,示之以程生之《行状》。洵于子之先君,耳目未尝相接,未尝辄交谈笑之欢。夫古之人所为志夫其人者,知其平生,而闵其不幸以死,悲其后世之无闻,此铭之所为作也。然而不幸而不知其为人,而有人焉告之以其可铭之实,则亦不得不铭。此则铭亦可以信《行状》而作者也。今余不幸而不获知子之先君,所恃以作铭者,正在其《行状》耳。而《状》又不可信,嗟夫难哉!然余伤夫人子之惜其先君无闻于后,以请于我。我既已许之,而又拒之,则无以恤乎其心。是以不敢遂已,而卒铭其墓。凡子之所欲使子之先君不朽者,兹亦足以不负子矣,谨录以进如左。然又恐子不信《行状》之不可用也,故又具列于后。凡《行状》之所云皆虚浮不实之事,是以不备论,论其可指之迹。《行状》曰:“公有子美琳,公之死由哭美琳而恸以卒。”夫子夏哭子,止于丧明,而曾子讥之。而况以杀其身,此何可言哉。余不爱夫吾言,恐其伤子先君之风。《行状》曰:“公戒诸子,无如乡人父母在而出分。”夫子之乡人,谁非子之兄与子之舅甥者,而余何忍言之。而况不至于皆然,则余又何敢言之。此铭之所以不取于《行状》者有以也,子其无以为怪。洵白。

【与吴殿院书】

洵启:京师会遇,殊未及従容,属家有变故,仓遽西走,遂不得奉别,怏怅不可胜言也。向每见君侯,谈论辄尽欢。而在京师逾年,相见至少,诚恐宪官职重,是以不敢数数自通,然亦老懒不出之故。及今相去数千里,求复一见不可得也。曩曾议及故友史沆骨肉沦落荆楚间,慨然太息,有收恤之心。沆有兄经臣者,虽卧病而志气卓然,以豪杰称乡里,使得摄尺寸之柄,当不卤莽。常以为沆死而有经臣者在,或万一能有所雪,今不幸亦已死矣。追思沆平生孤直不遇,而经臣亦以刚见废,又皆以无后死。当其生时,举世莫不仇疾,惟君侯一人独为哀闵,而数年间兄弟相继沦丧,使仁人之心不克少施。呜呼!岂其命之穷薄至于此邪!经臣死,家无一人,后事所嘱办于朋友。今其家遗孤骨肉存者,独沆有弱女在襄州耳,君侯尚可以庇之,使无失所否?阻远未能一一,伏惟裁悉。不宣。洵白。

【谢赵司谏书】

洵启:向家居眉阳,以病懒不获问従者,常以为阁下之所在,声之所振,德之所加,士以千里为近,而洵独不能走二百里一至于门。纵不获罪,固以为君子之弃人矣。今年秋始见太守窦君京师,乃知阁下过听,猥以鄙陋上塞明诏。不知阁下何取于洵也。洵固无取,然私独喜,以为可辞于世者,其不以驰骛得明矣。洵不识阁下,然仰闻君子之风,常以私告于朋友。特恨其身之不肖,不得交于当世,以遍致阁下之美。所告者皆饥寒自谋不暇之人,虽告而无益。然犹以素不相识之故,得免于希势苟附之嫌,是其不识贤于识也。今世之所尚,相见则以数至门为勤,不相见则以数至书为忠。夫数至门者,虚礼无用,数至书者,虚词无观。得其无用与其无观而加喜,不得而怒,此与婴儿之好恶无异。今阁下举人而取于不相识之中,则其去世俗远矣。寓居雍丘,无故不至京师。詹望君子,日以复日。顷者朝廷猥以试校书郎见授,洵不能以老身复为州县之吏,然所以受者,嫌若有所过望耳。以阁下知我,故言及此,无怪。

【与孙叔静】

久承借示新文及累为访临,甚荷勤眷。文字已细观,甚善。必欲求所未至,如《中正论》引舜为证,此是时文之病。凡论但意立而理明,不必觅事应付。诚未思之。专此,不宣。洵白。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紫眸魔女:起源

    紫眸魔女:起源

    临死之人被魔女救了会怎么样,如果以失去心或者灵魂为代价才能活下来,该如何选择?显然,没有选择的权力。剑与魔法至上的席卡菲尔大陆,这是重获新生的青年士兵与一位紫眸少女的故事。
  • 其实我很是喜欢你

    其实我很是喜欢你

    ——“你从来都不信,其实我很是喜欢你。”——“无法诛之于口,其实我很是喜欢你。”
  • 彼岸花开,蹁跹舞裙摆

    彼岸花开,蹁跹舞裙摆

    传说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得相见,而有两个妖精守护着彼岸花,花妖曼珠和叶妖沙华。 他们一起守候彼岸花千余年,可是彼此从未见过面,因为彼岸花开开花的时候,就没有叶子,有叶子的时候花却败落了,花与叶从来就没有一起出现过。两个妖精想念着彼此,并且被这种痛苦深深地折磨着。终于有一天,他们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相见。因为花叶同时出现,曼珠沙华鲜艳的花被嫩绿的叶衬托着,开得分外妖娆。 这一幕惊动了天地万物,神灵自然也都知道了,最终将曼珠和沙华打入了轮回,并被规定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都会受轮回之苦。
  • 无聊的宇宙掌控者

    无聊的宇宙掌控者

    功法?我自己就有丹药?我有钱装备?我家卖的为什么?我自己设定的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点问题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黑无常送我的一百年

    黑无常送我的一百年

    穿越第一天就死的男主角你敢信?因为黑无常的一个技术性失误。张子琛的灵魂被迫要在人世间游荡,除了缉鬼使的捉拿,还不时与各路魔鬼蛇神的交手。在这其中,与白无常的相伴,张子琛体验着各种不一样的人生……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团宠女主
  • 末世重生之徒弟全大佬

    末世重生之徒弟全大佬

    重回末世之初的高守面对地狱难度的开局,直接选择不做人了,和丧尸拼疯狂、和变异兽拼凶猛、和变异植物争养分,和……妖气滔天黑悟空、吞食天地贪饕餮、罪罚人间冷杀魔、……这一世,高守要用爱的教育引导这些前世巨魔,来为劫难之中的人类文明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