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团长级别甚高,这个团又是中央各党派、机关联合派出的团体,当地各领导机关都极尊重极热情。代表团除去学习和作准备工作,还参加数不清的宴会,晚会,招待会。这一天饭后看部队文工团的演出,古旺元在节目单上看见在导演和舞台监督的职务下印着老战友郑大宏的名字。他装作上厕所去了后台。一进后台,看到一个穿军装的人迎面走来,他就打听:“劳驾同志……”那人定睛看了看他,叫道:“咦,你不是小古吗?怎么到这里来了?”古旺元才认出是另一位老战友朱铁铮。古旺元问:“我是随工作团来的。”正说着有个戴眼镜的走了过来,朱铁铮就喊住那人说:“顾菊楼你看这是谁?”顾菊楼看了一眼,马上把古旺元的手紧紧握住。哎呀哎呀的叫了半天,马上说:“你在这等着,我去找他们。”因为这些战友已多半担任了领导,至少也是导演,编剧,不需要上台演出。顾菊楼一招就来了五六个人,大家围着古旺元连说带笑。郑大宏说:“你来得正巧,老朱在进藏部队当宣传科长,是出差来重庆的,你晚来两天就碰不到他了。”老朱把他在重庆的住址,电话写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撕下来交给古旺元说:“我还得有几天才走,你有空给我打个电话,我去看你。老战友了,见次面不容易。”顾菊楼提议说:“时间还早,咱们跟小古找个地方聚会一下。庆祝重逢!”大家便一窝风般全冲出了剧场,古旺元有心进剧场请个假,一想到穆老表和张念本难看的脸色,想到看了脸色还不一定准假,就没有去,但跟大家说一定在散场前回来。
同类推荐
琵琶记
《琵琶记》 元?高明作。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办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平妖传
《平妖传》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叫我如何不执著:姜琍敏散文选
人生不过百,常作千年忧。而一切忧烦,莫不是因欲而起。饮食、男女、财富、地位,无不可欲,无不可忧。即便一切都满足了,那最大的忧烦——谁也无法长生不死之现实,又来啃咬我们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一点儿欢乐了。说到底,我们的一切痛苦,一切烦恼,皆糸这万劫不变之大敌:死亡在作怪呀。怕死,是一切生命的本能,贪生,也就成了一切生物迈不过去的一道深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