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广因失道误期,愤急自刭,军士不及抢救,相率举哀。就是远近居民,闻广自尽,亦皆垂涕。广生平待士有恩,行军无犯,故兵民相率畏怀,无论识广与否,莫不感泣。广从弟李蔡,才能远出广下,反得从征有功,封乐安侯,迁拜丞相。广独拼死百战,未沐侯封。尝与术士王朔谈及,朔问广有无滥杀情事?广沉吟半晌,方答说道:“我从前为陇西太守,尝诱杀降羌八百余人,至今尚觉追悔,莫非为了此事,有伤阴骘么?”王朔道:“祸莫大于杀已降,将军不得封侯,确是为此。”就是杀霸陵尉亦属不合。广叹息不已,至是竟刭身绝域,裹尸南归。有子三人,长名当户,次名椒,又次名敢,皆为郎官。当户蚤死,椒出为代郡太守,亦先广病殁,独敢方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发代郡。见前回。去病出塞二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相遇,交战数次,统得胜仗,擒住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虏将虏官等八十三人,俘获无算。左贤王遁去,遂封狼居胥山,禅姑衍山,登临瀚海,乃班师回朝。武帝大悦,复增封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李敢亦加封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卫青功不及去病,未得益封,惟特置大司马官职,令青与去病二人兼任。赵食其失道当斩,赎为庶人。这次大举两军,杀获胡虏,共计得八九万名,汉军亦伤亡数万,丧失马匹至十万有余。功不补患。
同类推荐
何博士备论
该书对战国至五代的兴废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寻求历史借鉴。它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明“穴研斋”抄本,下同),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合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正确的谋略。认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有高明的战略策略,所以战胜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对“智”在战胜中的作用,作了多方面的论证: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因而推崇韩信、曹操 “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用“谋夫策士”组成自己的智囊,东汉末孙坚所以“功业不就”就是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而致。它还提出君将要和谐,应赋予将领机断指挥之权,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