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尼姑梦感救蛇
李云清治病救人
诗曰:
残酷莫比八国侵,丧尽天良失人伦;
横扫人类遍地骨,残血流淌灌大地。
留下恶魔溴万年,留下英魂活人间。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李云清母亲病死在荒山野岭上,李云清悲痛欲绝的哭声伴着满天的飞雪混在一起,她已经晕了过去。这时候,一位老尼姑刚好从这里经过。
为什么荒山野岭上会有一位老尼姑出现呢?原来,那天,天刚刚蒙蒙亮,在这荒山野岭附近的一家小酒店的门前。酒店的掌柜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于是就叫店小二打开门,原来,门外是一个老尼姑,慈眉善目的。可是做生意的可不得意这个,还没开张呢,居然就有人来化缘。原想打发她走,可是还没开口,老尼姑先说话了。她先行了个佛礼:阿弥陀佛!然后缓缓道来:我不是来化缘的,我是住在那座山上武当山尼姑庵的住持。大家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隐约的看见附近的山上笼罩在晨雾中的一座庙宇。她又继续说了下去:我昨天晚上在打坐的时候,有个生灵来找我,让我救救它的孩子,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我很清晰的感应到它就在这里。老尼姑说得很慢,语音也并不刺耳,但是大家都毫无原由的出了一身冷汗,即使在刚刚升起的太阳光的笼罩下也没有暖的感觉。“带大师四处去看看”掌柜吩咐店小二。店小二带着尼姑在饭店里四处的走了走,最后,来到了关蛇的鱼缸的前面。“我想就是它了”大家向鱼缸看去,天,意想不到的情景。有一条关在鱼缸里的大蛇,应该是昨天晚上吧,它下了一窝蛋。不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它把那些蛋堆成一个金字塔形,自己就盘在那蛋堆成的金字塔外。它吐着鲜红的信子,警惕的盯着每一个接近它和它孩子的人。老尼姑说:“多少钱,我要买下它。” 于是老尼姑把蛇买下,她顺着山路向上走,大概走了有一半的路程。说来也怪,刚刚还恶狠狠的盯着大家的蛇这会就象只温顺的小猫,任老尼姑的摆布。老尼姑把蛇放到一边的草丛里,又把蛋拿出来,按原来的形状堆好。这时,那条蛇马上爬了过去,盘在那些蛋上,向老尼姑点着头,甩着尾巴,向老尼姑表示感谢。老尼姑继续向前走,忽然间看到了一对母女昏倒在这荒山上,她用手摸了摸女人的额头,这个女人四十多岁,但是已经冰冷了,再也无回天之力了。接着她又用手摸了摸小女孩的额头,发现还有一点余温,这个女孩十一二岁左右。老尼姑将她救过来,知道她的遭遇后,被她的遭遇感动了,便收她为弟子。她因感谢老尼姑的救命之恩,因此也对老尼姑十分顺从孝顺,老尼姑也因感其遭遇,又见她聪明,因此也将自己终生所学都传给了她。
“再往后,李云清一直跟随着老尼姑练习武术,在李云清十六岁那一年,老尼姑在练魔功的时候,让她把没有练成的顶峰魔功继续练出来,她经过了三年的苦练,终于练成了一套魔道顶峰魔功。这个功法十分了得,能骑马上阵杀敌,又能飞离开马取上将之首,于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如同探囊取物。李云清十九岁那一年,她在练就了顶峰魔功之后,老尼姑让她下山去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是李云清下山去流落江湖,卖艺为生,她到了京城,遇见了你们的爷爷,你们的爷爷就把他和我遇到大难的事说给了武当女侠李云清听,李云清就去找奸臣张一波报仇,她杀了张一波、张军辉父子俩,然后就救了你们的妈妈。”孙小花故事讲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了。孩子们听得非常感动,他们问道:“那么武当女侠后来怎么样?”孙小花说道:“后来呀······”
好了,孙小花给孩子们讲故事之事我们先放下暂且不提,我们现在说说李云清把孙氏父女送回老家,并且帮他们建房买地后就离开了。那么李云清要去哪里呢?李云清没有辜负老尼姑对她的期望: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大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爆发了以百日维新103天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只顾打仗,所以使地方的经济十分萧条。特别是当时又在山东西部运河沿岸连年发生灾害,不是旱灾,就是疾病流传横行,致使整个西部大地,平民百姓都在旱灾和疾病横行的肆孼中,贫苦的百姓,饭都吃不上,又哪里能有钱治病,所以都是得病而无钱治,只有睁着眼倍受疾病的煎熬而无奈的挨到死。由于疾病和饥饿遍地横行,官府视为平常,一味的视而不见,一味的不管百姓的死活,任凭饥饿疾病横行流传蔓延,致使整个西部大地,平民百姓都挣扎在死亡的水深火热之中,致使村村户户,民不聊生,尸骨遍地,村落里四处可闻生者哭死者的断肠之声。
而在此时,李云清在山东西部行医。各位还记得吗?李云清下山前,老尼姑送她一本《万能解药》的书。李云清在武当山八年练武,老尼姑教会她很多草药治病的秘方,八年当中,李云清懂得了上万种草药治病的方法。期间便自寻草药四处免费给人治病,经她免费治好的病人,青壮年男子就有三千多人。但在治病中,李云清渐渐发现,她虽然给人治好了病,从病魔的死亡线上把他们拉了回来,但救不了他们的饥饿,他们忍饥受饿,最终被饿死的结局,始终无法用医术来挽回。李云清在给百姓治病中,看到官府中的官吏,由于在103天混战中,都养成了对百姓的死活不问不闻,甚至有的地方官吏,又利用自己善玩手段,趁着混乱来压榨欺压百姓,那样子就要榨干百姓的最后一滴血,因此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苦难遍地,令李云清闻之十分气愤。
却在这时,有一个病人,因为感激李云清为他一家人治好了病,而无钱报答,便将祖传的一本书送给了李云清。李云清得了此书一看,见这本书上尽记载着一些剪纸为马,扎纸成人,撒豆成兵的秘法。于是李云清十分高兴,认为可以用此书上之法来抗击官府官兵,来救苦救难,来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她便找了落第秀才赵三多,日夜教他攻读此书,按照此书上说的来演练技法,而学得精通其道,深明其法,并立刻将她行医救下来的三千多正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而生死难卜的青壮年男子集合起来,编成组织,准备有朝一日一声令下,一齐起来首先砸官府,开粮仓,放粮救民,一起起来造官府的反,要率领百姓打出一个没有饥饿的天下来。却由于叛徒告密,一些起义的首要人物也相继被抓,于是起义不得不提前仓促举行。
李云清在山东设拳厂、练拳术等方式组织群众。参加者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1898年10月,在李云清、赵三多、阎书勤等人领导下,梅花拳(民间秘密武术团体)聚众六千多人,在山东冠县梨园屯攻打教堂,远近震动,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这是李云清首次以义和拳的名义发动的反教会武装斗争。义和拳组织之名,实始于此。此后,“李云清、赵三多为统领,啸聚数千人,蔓延十余县,声威大振,风鹤频惊”(《冠县志》)。其他一些地方的群众反教会斗争组织(如大刀会)也打出义和拳的旗号。在山东西部运河沿岸的外国教堂密集地区,义和拳的声势最大,其中在茌平县设立拳厂的就有八百多处。仅半年多的时间,义和拳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全省大部分地区。
1899年,李云清、朱红灯率领义和拳在山东西部和西北部进行反洋教斗争,附近各县纷纷响应。义和团的反帝烈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烧起来的。“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后迅速发展到直隶(今河北)、河南、山西、内蒙、东三省等地。尤以京津一带声势浩大。义和团是由分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梅花拳和大刀会等发展起来的,1899年下半年后逐渐形成统一的名称。义和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组织和统一的领导机构,参加者以青少年为多,但他们纪律性强,“传单一出,千人立聚”。有很强的战斗力。
义和团的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1900年6月,李云清带领义和团在得到慈禧太后的招抚和默许后,大量涌入北京。 他们在北京习拳练武,赶制武器,烧毁教堂,惩罚贪官污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灭洋、反帝”活动.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共2000余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以及爱国官兵的阻击,于26日败退回天津“租界”。但是,另一批侵略军却在6月17日攻占了大沽炮台,然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部分清军也在义和团影响下参加了天津保卫战。7月14日,天津失陷.但是,李云清带领义和团歼灭侵略者1000多名,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8月4日,八国联军2万人再次向北京进攻,8月14日攻陷北京。到年底,八国联军出动十几万兵力,侵占了保定、正定、井陉,最后侵占了东三省。侵略军所到之处,焚杀淫掠,无恶不作。尤其是沙俄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海兰泡位于瑷珲县对岸,7月16日,3000多中国人被沙俄侵略军杀害在这里。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岸精奇里江(即结雅河)以南。7月17日,7000余名中国人被沙俄侵略军杀害。
在义和团运动的强大压力和八国联军的炮火威逼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但是,1900年8月以后,撤退至京、津郊区和广大直隶农村的义和团战士,坚持反帝斗争,仍以各种形式不断袭击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时,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抱着只要帝国主义愿意维持清朝统治,任何苛刻条件都可以接受的卖国方针,一再令奕?、李鸿章不惜一切代价求和,不能拖延时间,以免危及清朝统治。12月底,帝国主义方面抛出了所谓“议和大纲”12条,西太后忙下令“应即照允”。
义和团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但是,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继续扩大侵略的过程中,李云清带领义和团始终坚持战斗,高举“扫清灭洋”的旗帜,继续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统治者进行斗争直到1902年。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无比巨大的革命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崩溃。
义和团运动传入东北地区并很快开展起来。当时,盛京地区的洋人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几座教堂之内。当年6月30日,以李云清等人为首的盛京义和团数百名,为铲除洋人,高喊着“洋鬼子快投降”的口号,包围了大东门外的英国教堂,而教堂的洋教士们则从窗口向义和团开枪射击。枪声激怒了义和团,他们奋勇冲锋攻占教堂,随后付之一炬,接着又将洋人开办的教会医院、讲书堂、大北门外的一天主教堂等处统统烧掉。最后,只有南关法长期以来,直隶人民也不断反抗教会的欺压,参加斗争的群众相当广泛。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竖旗起义后,直鲁交界地区和直隶南部很快出现了义和团的活动,不时攻打教堂。
义和团兴起以后,提出了许多反帝口号,如“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和“兴清灭教”、“洋人可灭”等等。在斗争过程中,义和团也张贴过反清的揭帖,如“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等。
义和团以宗教和军事合一为其组织形式。基层单位是坛(或称厂、炉、场、团),各坛人数不等,多至百人以上,少则五十人或二十五人。几个或十几个坛组成总坛(总团)。各总坛之间互相独立,不相统属.作战时分编为哨、班,一哨有五十至一百人,负责人称哨长(或队长、百长),哨下分班,每班十人,设班长(或称十长)。就其总体来说,义和团是一个没有统一领导和指挥机构的松散组织,主要靠揭帖聚会,有事时“传单一出,千人立聚”,事毕即散。青年妇女也有类似组织,名为红灯照,蓝灯照等。她们一般担任勤务工作,有时也参加战斗。
义和团的总坛首领称老师或老祖师,各坛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大师兄平时掌管坛内各种事务,战时负责领队和指挥作战.山东地区的义和团有总办、统领、打探、巡营、前敌、催阵及分编哨队各名目。有的义和团还有大元帅、副元帅、大先锋、军师、总管粮台等称谓.其中总办、统领一般由有威望的教师担任;前敌、催阵由勇敢能战者充当(作战时他们骑马当先,往来督战)。义和团主要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并有少量鸟枪、抬枪、抬炮等火器。
山东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李云清率团民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10月中旬,李云清指挥义和团击退数百名清军骑兵的进攻,后又进至距平原县城仅十八里的森罗殿。不久,李云清率众冲出重围,转至茌平。同年11月,赵三多及本明和尚被清军游击马金叙部逮捕,后在济南遇害。此后,鲁西北地区的义和团在李云清等领导下继续进行斗争。
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清廷决心把山东义和团镇压下去。1899年12月6日,派工部右侍郎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统兵前往镇压。12月25日,袁世凯统率装备精良的七千名武卫右军到达济南。他见山东“民情强悍”,义和团民“所在多有”,便“分布队伍逐处弹压”.至1900年夏初,“各处拳厂,均已撤闭”,有的“潜匿僻壤,私相演授”。王立言等首领相继牺牲,幸存的团民在阎书勤等领导下,或转为秘密活动,或进入直隶继续坚持斗争。
1900年义和团正式被敌人挖刨解散,当时团员一半被杀,现在活着的义和团首领李云清想到此时就很痛心啊。
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赵三多等英雄人物精神永驻,丰碑长存,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承认,在中国除了软弱可欺的统治阶级之外,还存在着不畏强暴、敢于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广大人民群众。正是这种亿万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迫使它们放弃直接瓜分中国的罪恶企图,实行“以华治华”,即采取扶持和利用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其在华代理人的政策。但是,不管帝国主义如何变换侵略手法,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已经证明,中华民族是永远不可征服的。
李云清领导组织的义和团运动彻底被敌人挖刨解散了,毕竟义和团能否东山再起,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