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韩、魏三国对战秦、楚之盟,中原再次陷入混战。
赵雍没有卷入中原纷争,也没有做出五伐中山的命令。赵雍为了扩大胡服骑射的功效,在赵国推行胡服令。
赵雍本以为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会引发一场强烈的地震。然,赵国臣民很温顺接受了胡服,也没有引发流血牺牲事件。
赵雍看着胡服令在全国畅通无阻的推行,心里面总算松了一口气。
几年前,赵雍为了寻找富国强兵之策,引领赵国走向强盛之邦。赵雍在肥义、楼缓、仇液等拥有胡人血统的外族大臣的支持下,打破中原诸侯推行的礼制,在朝堂推行胡服骑射。赵国自上而下推行胡服骑射,臣民也上行下效,不再排斥胡服。
赵雍推行胡服之后,攻伐中山,西取河西北地,北击林胡,并插手秦国内政。赵国对外战事,无一败绩。赵国臣民见着胡服骑射取得显著的功效,无不拥护赵雍的胡服令。
胡服骑射,也成为富国强兵的代名词;胡服骑射又一次让赵雍名声大噪,扬名诸侯。
这日,赵雍与司马望族、屠彝和穆涧以骑射为乐。
一名宦者走了进来,“君上,相邦、左司寇、右司寇求见。”
“喊他们进来。”赵雍拉开大弓,往眼前的目标射了一箭。
穆涧见君上命中靶心,迎合道:“君上,好箭法。”
赵雍看了看靶心上的箭矢,还是觉得差强人意,“寡人的箭术,还是比不过司马望族。”
司马望族也不谦虚,坦然地笑道:“谢君上夸赞。”
穆涧瞪了一下司马望族,吐了吐舌头,挖苦道:“望族,圣人有云,做人要谦虚。”
司马望族展开双手,无辜地说道:“我还不够谦虚?”
肥义、李兑、田不礼走了过来,行礼道:“臣,参见君上。”
“不必多礼。”赵雍看着三人,笑道:“你们来了,是否也给寡人露一手。”
肥义答道:“君上箭术出神入化,我们是不能比之。”
田不礼也道:“君上,我的箭术是上不了台面的。”
李兑忙道:“君上,我可不擅长骑射。臣还是不丢人了。”
赵雍笑道:“肥义,你说的话,寡人爱听。”
说完,赵雍又射出一箭。三人见了,击掌道:“好箭法。”
赵雍将弓交给宦者,与众人席地而坐。
赵雍眼神快速扫视三人,问道:“你们来见寡人,不是为了看寡人箭术。”
肥义率先道:“君上,出事了。”
赵雍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宛如掉入冰窖,声音颤抖道:“寡人的胡服政令出了问题?”
肥义摇了摇头,答道:“胡服令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赵雍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问道:“胡服令没有问题。那么中原战事有结果了。秦国对战韩、魏,谁输谁赢了。”
肥义眸色宁静地答道:“秦国赢,韩、魏输。”
“你说什么。”赵雍得知这个消息,满脸惊愕,“秦国击败了韩、魏。”
李兑回道:“秦锐士和魏武卒对战,秦惨胜,魏惨败。魏国蒲反、封陵、阳晋落入秦国手中。”
赵雍吸了一口冷气,“魏武卒再不济也不会输得这么惨吧!”
肥义接话道:“此战是秦国历经动乱,东出函谷的第一战。此战的胜负,无论对秦国,还是对魏国来说何其重要。秦国势在必出,魏国势在必守。秦、魏攻伐,谁赢了,就会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秦国输了就是动摇秦王的威信。秦王是绝不会输的。”
司马望族问道:“魏武卒是魏王重新精心打造的精锐。魏国两次攻楚,魏武卒的英姿,活跃在战场之上。魏武卒对战秦锐士,为何会落得如此惨败。难道是魏武卒,抵不过秦锐士。”
“非魏武卒,抵不过秦锐士。实乃,魏国的精锐在征伐楚国。”田不礼答道:“秦国攻伐魏国,出兵突然。魏王虽调兵遣将抵御秦国,但魏国精锐深陷楚地,不能回调支援战场。秦国方能攻破魏国,占领蒲反、封陵、阳晋等地。秦国虽然赢了,但也付出了沉重地代价。秦国攻伐魏国,也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赵雍问道:“韩国的战况如何。”
肥义道:“韩国的损失稍微少些,只丢了武遂。”
李兑神情凝重道:“君上,秦国攻破了韩魏,就会威胁到三晋,也会助长秦人的的气焰。我们要不要出兵援助韩、魏,压制秦国。秦国东出函谷,也会威胁到我们攻伐中山、开拓胡疆的大业。”
赵雍沉思少许,问道:“肥义、田不礼,此事,你怎么看。”
肥义答道:“秦国攻破韩、魏,那是因为秦国趁着韩、魏精锐远在楚地。韩、魏精锐归国,支援战场。秦国之力是不能突破韩、魏。臣认为,秦国交给韩、魏阻挡足矣。我们要做的就是推行胡服令,扩大胡服功效。他日,中原大变之时,我们灭中山,开拓胡疆。”
田不礼道:“君上,臣也认为,秦国不足为虑。我们行胡服,推骑射,灭中山,开拓胡疆的政令不能更改。秦国就交给韩、魏去对付。”
李兑急色道:“秦国攻破韩、魏,足以证明秦国国力恢复到了秦武王时代。我们要及早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秦国带来的隐患,我们不能小觑。”
司马望族插话道:“秦国历经动乱,国力大损。此战,秦国虽攻破韩、魏,占领了韩、魏的城池。但秦国之力,还不足以威胁到韩、魏。我们不能因为秦国,就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田不礼也道:“齐、韩、魏对战秦、楚之盟,不相伯仲。任何一方都不能消灭另一方。我们冒然卷入中原战事,就难以脱身。”
“寡人就是不想卷入中原之事,才选择置身事外。我们也不能因为秦国攻占了韩、魏几座城池就方寸大乱,更改国策。韩王仓和魏王嗣不是昏庸之君,秦国交给他们去应对。”赵雍调整自己的气息,又道:“秦国东出函谷第一战虽然赢得了胜利,但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秦国之力,不足以攻灭韩、魏。”
肥义答道:“韩、魏之势,不可小觑。秦国刚历经动乱,招惹韩、魏,不是明智之举。再加上,齐、韩、魏,三国同盟。秦国攻伐韩、魏也是得罪齐国。秦国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挑战三国。此战,秦国赢了,便会适可而止。”
穆涧插话道:“秦国咄咄逼人又会如何。”
司马望族道:“秦国嘟嘟逼人,继续攻打韩、魏,就会遭到韩、魏的反击。秦国真的与韩、魏交手。谁输谁赢,不好定论。”
田不礼道:“秦国攻伐韩、魏,一是为了立威;二是为了巩固秦、楚之盟;三是为了转移秦国内部矛盾,证明秦王稷是上天挑选的君王。秦国达到目的就会收手。秦国不会愚蠢地扩大战事,更不会因为楚国得罪中原诸侯。”
屠彝快步走了过来,行礼道:“君上,有书信。”
赵雍接过书信,看了看,笑道:“这个好消息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肥义问道:“君上是什么好消息。”
赵雍笑道:“秦、韩、魏三国议和了。”
“议和。”田不礼惊道:“秦国攻破韩、魏,占领魏国的蒲反、封陵、阳晋。占领了韩国的武遂。秦国怎会与韩、魏议和。”
司马望族答道:“秦国选择议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秦国在攻伐韩、魏的过程之中,损失惨重。秦国害怕韩、魏反攻,进而陷入战争的泥潭。秦国议和就是为了脱离战事,与韩、魏保持友好。”
“不错。寡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赵雍将书信传给众人观看,“若非秦国忌惮韩、魏之力。秦国岂会将攻占的疆土,无条件的归还给韩、魏。”
穆涧问道:“秦国打了又议和,并归还占领的疆土。这不是秦人的风格。”
“秦人有风骨。韩、魏也是有骨气的。”肥义答道:“秦国打赢了韩、魏,但磨灭不了韩、魏的斗志。韩王仓、魏王嗣被秦国击败,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秦国不主动归还疆土,与之议和。等待秦国的将会是更大的战事。秦国历经动乱,伤了元气,自然是不敢与韩、魏全面开战。”
田不礼道:“韩、魏为了迎战秦国,调回在楚地的将士。齐国见秦国出手,又无韩、魏援助。齐、楚缔结和平。今,秦国归还韩、魏疆土。齐、韩、魏三国在临晋会盟。中原战事告一段落,天下又将和平了。”
李兑也道:“天下和平,我们就不能攻灭中山,开拓胡疆。”
“短暂的和平与安宁,只是为了迎接更剧烈的暴风雨。”赵雍唇角含笑,“楚王将太子横送去秦国为质,那是国耻。楚王心高气傲,必会向秦国洗刷耻辱。”
“秦国和韩、魏交手,认识到了韩魏的实力,也会重新调整战略。楚国不仅是中原诸侯的敌人,也是秦国的敌人。”
李兑问道:“君上的意思是说天下不会走向和平,反而还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
肥义摇头道:“诸侯刚历经大战,需要休养生息。此次和平来之不易,岂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臣相信,这次和平至少有三五年的光景。”
田不礼也道:“秦、楚之盟虽然脆弱,但也是制衡齐、韩、魏三国最有效的方式。秦、楚背盟就会遭到齐、韩、魏三国的打击。”
肥义也道:“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论是秦、楚之盟,还是齐、韩、魏三国同盟,双方都会维持几年。臣也认为,天下应该出现短暂的和平。数年之内,天下不会大乱。”
赵雍神情散漫地问道:“秦国与楚国背盟,加入齐、韩、魏三国,天下又会如何。”
“楚国将会对战齐、韩、魏、秦四国。”肥义惊道:“那岂不是...不可能,不可能。”
“楚国之势太大,对中原诸侯虎视眈眈,对秦国也是垂涎三尺。楚国是秦国和中原诸侯共同的敌人。”李兑击掌道:“楚国对战四国,第三次中原大战在所难免。”
田不礼猛然间吸了一口气,吞了几口唾沫,“诸侯合纵攻楚,天下将会大乱。”
“寡人相信,不出几个月,天下将会大乱。诸位,我们也要做好准备。”赵雍眸色之中绽放光芒,语调坚定,“第三次中原会战之日,就是天下大乱之时。也是我们五伐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