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封书笺里,描述了宁宗皇上最近颁下的一道御旨诏书。职方司人员压根儿就没敢写节略,干脆原封不动地照抄了过来。
圣旨的大意就是三个字:卸,停,封。
上谕。枢密左使李璧交卸一应差遣,出枢密院为敷文阁直学士。
上谕。礼部尚书曾从龙,礼部侍郎邓友龙等人卸任待命,参与和谈的礼部各官分别左迁静江府、江州、信州等地为观察使、团练使等职。
上谕。宋金合约中有关议事堂、突火炮、蒙古事务等条款暂停筹备,待朝廷再议再行。
上谕。停开监国体制。
上谕。即日起封闭咨善堂,各翊善、赞读、直讲、说书教授等人复归原职。
……
在这道旨意的后面,是无相亲笔所书,对发生在嘉定二年八月这场“嘉定上书”风波前前后后的详细描述分析,体现了这个特务头子的细腻用心。
旨意不长,通篇仅两百余字,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荣王,但没有一样事不是指向荣王或与荣王有重大关联的!
在看到旨意的前几条时,赵洵还只是感到惊讶与气恼,不过在看到最后一条时,他却被宁宗给气乐了。
看见了没,宁宗他老人家这不但是要收回自己的监国权柄,甚至连去咨善堂读书悔过的机会都不肯给了呢!
好浓冽的天家威仪哈……
在无相列出的那一长串名单上扫了一眼之后,赵洵已经想明白了宁宗颁下这道圣旨的前因后果,甚至连上书大臣们列出的诸多罪状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无非还是老一套罢了。诚如前日宁宗和老燕王在御花园中所说,自己在南宋朝堂中的根基还是太浅,依附大臣不多,故此一旦发生联章弹劾这种事情,连个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
可就算能找到这样一批大臣又怎么样?发展下去无非还是党争而已!
穿越至今,赵洵已经对整个南宋的官僚政治体系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各种复杂的关系循例仪轨制度纠缠在一起,最为繁琐的典章制度反而排在坐议行决的最末位置,盘根错节沉疴难愈,整个国家的运转完全依赖于立国数百年的巨大惯性,而不是一个廉洁高效的管理体系,自己若是没有手段去改变这一切也就罢了,再无可能颠倒去将就它!
正是存下了这样的理念,主政之后的赵洵才一直与朝中诸大臣若即若离,彼此冷眼相看,他自做自己想做的事,大臣们自去抱团取暖,并且通过两年前的易储之争等几次事件做过短暂的交手,互有胜负,随后就逐渐形成了如今这般谁也不睬谁的局面。
这次大臣们群起直攻,算是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反击良机,不得不说在党争这种事情上,他们的嗅觉一向都很灵敏,奏章一上终于触动了宁宗的雷霆之怒,但有所劾,无有不准!
这怒火当然是冲着赵洵发的,原因何在,几个当事人都是心知肚明。
当日御花园里一席谈话,宁宗自觉已经把朝政要务的诸般关节都给赵洵讲了一个遍,而这孩子也确实聪秀颖悟,一点就透,不愧是天子赵家的嫡系传人。本以为他会从此成熟起来,安生听从长辈安排迎娶一位王妃,此后在朝政事务上大有所为,哪知一转眼又找不到他的人了,连个招呼也不打就私出了临安!
这下子不要说是宁宗,就连老燕王也动了真怒,心想这倒霉孩子是不管不行了,还真以为自己长大了翅膀熟了就可以违拗当今圣上的意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怎么成!所以对于宁宗的圣裁,老燕王是一百个赞成,且看那匹脱了疆的野马接到旨意后怕是不怕,还不得立马乖乖返回临安低头认错!
所以,如果不是赵洵要护送元哥和使团北返,而是继续留在临安的话,这场偌大的上书风波原本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轻易就能被赵洵化解,只要去宁宗面前服个软就成,该争取的还是能争取到。
但是眼下,即将进入北金疆界的赵洵在看到诏书之后,反应仍是出奇的平静,在短暂的紧张之后又迅速淡定下来,将无相手书的密函凑在灯台上一火焚之,接下来写了一封信后便上床安然入睡,大有一幅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也或许是他对于今日的局面早已有所预料,先就布置下了一些应手。
第三天下午,北金议和使团一行人渡过淮河到达颖州地界。
一下船,恭候多时的颖州方面人马立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大吹大擂地闹腾了起来,颖州招讨使及手下文武官员个个笑容满面,从接客席棚里盛服出迎,并由招讨使亲手向张天纲及两位副使送上一杯落船喜酒,一方面给他们接风,另一方面自然就是祝贺议和成功了。
在接到签署合约的消息之后,据传当朝赵王千岁已是接连几天跟人不笑不说话了,但凡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议和”二字,更是笑得见眉不见眼,不管什么事情都好说话了。底下这些官员闻知此情,又有哪个敢不凑趣?眼见议和使团一路返回中都,各处的盛情款待不必说了,小小的接风场面都是小可,其它各种花样还在后头哩,使团里这些人但凡眼勤手快一点,不难致个富家翁。
对于颖州招讨使而言,他甚至还要比其它各地官员表现得更加勤谨巴结一些,非如此不足以向赵王表达输诚效忠之意,尤其是近期,赵王已经逐步挽回了襄阳战役失利的影响,稳定了朝中政局之后就开始下手清理整顿北金各路的地方派系人马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还不赶紧表忠心,更待何时?
还有一件让招讨使心中不安的事情,为了此事这些天来他简直就没怎么睡好过。
前日汝阳郡主从颖州过境去了南国,招讨使闻报后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回过神来就把前来报信的德安水城巡察使聂儿骂了个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没奈何间赶紧向中都赵王府通传了此消息。幸好的是,得知爱女无恙并且还有汪先生陪伴在侧,赵王并没有降下什么怒火,只吩咐他密切关注郡主消息,一有机会立刻派兵护送郡主返回中都。
今天在使团里拜见了郡主真人,招讨使可算是出了一口大气,也没敢多事张扬,让家人将郡主接进颖州招讨府,由府上亲眷专门照料伺候,吩咐自己的夫人小姐加倍地陪上小心,说不定抽冷子还能跟郡主套个近乎认个表亲姐妹啥的,而他自己则出面招呼使团一行人。
赵洵与张天纲无心在路上耽误时间,与接待官员们虚应一下故事,都是督促使团加紧赶路。对于一些私下里的交易馈赠,二人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轻轻放过了,毕竟出使南宋一趟不易,大家伙儿为大金国吃了不少辛苦,小小的叨惠一下也未尝不可。
连日无话。
这一天日落之前,使团终于赶到了北金大兴府辖区,九龙山脚下。此处建有一座磐宁宫,作为金国皇室谒陵的行宫,常年有百余金兵守护于此。在这里歇宿一晚,明天下午即可进入中都。
各处安顿下来之后,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谈论着这次回去中都,须得怎生消遣一番才能缓得过这个乏劲儿。
谢怀远作为使团的护卫统领,照常布置安排了行宫周边的安全警戒,并与河间府派来的河北东路兵马同知商讨明日的交接事宜。
这位兵马同知带领手下两百名军兵,将郡主鸾驾从河间府一直护送到了大兴府,过了今晚,明日晨间自有该管中都路大兴府的都总管另行派兵来到磐宁宫,从兵马同知手里接过护送之责,甚至赵王府中也会派出亲卫军队共同扈从,故此兵马同知就可以交卸这个职责了。
北金军队的换防时间一般是在凌晨寅时之前,那时大多数人仍在梦中,便于军队悄无声息地完成交接工作,等到天亮时众人醒来,已是置身于另一支部队的保护之下了。兵马同知带领军队走得早,故此先提前跟谢上人拜别。
谢怀远拉着同知的手说了不少客气话,又道是郡主和汪先生都对河北东路都总管府派来的这支军队甚为满意,回去后定会向赵王如实禀报,一番话说得兵马同知心花怒放。跟着谢怀远又说起汪先生陪同郡主游山去了,否则倒可以去驾前磕个头辞行一下的。
兵马同知甚是惋惜,临别之时若是能得郡主亲口褒奖几句,那岂非是天大的荣耀。既是谢上人没说,他也没敢建议等郡主回来后再去磕头,当下喏喏而退。
原来此时赵洵正带着元哥和李莫愁二人在附近一座山间小瀑布处赏玩山景,晚间都不一定会回去行宫,就在此地住上一晚也是难说的事情,谢怀远自不会告诉兵马同知这个事情。
十几名下人已在这座瀑布脚下搭起了一座简易帐幕,摆上酒水果蔬等物伺候主子享用,又支起了铜锅炭炉等物,用于涮煮烤炙从山间捕获来的各色新鲜野味。
赵洵三人射猎垂钓,玩儿得很是尽兴。赵洵还打算教元哥游泳,却发现对方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水性功底,还是很标准的蛙式,只是缺乏练习而已。
见他们两个在水里玩得不亦乐乎,李莫愁笑了又笑,犹豫再三终于也忍不住换上水靠加入其中。
感谢鲜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