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顾一方大致明白了格律诗起承转合是怎么一回儿事,邵青阳便开始给她讲解格律诗的形式,这个倒是简单,也是顾一方自己去看教材,就能看懂的部分。
以形式而言,格律诗,共四联八句,每一联有两句。每一句的字数,或是五个字,或是七个字,即所谓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而这四联八句,每一联都有特定称谓,以人的头项部位来比喻,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就是头部、脸面,颔是下巴,颈就是脖子,那尾联,大约就是传说中的脖子以下部分。
以人身喻诗,于是,这看诗,也就犹如看人,看各种各样的人,看人是什么样的脸面,什么样的气概,什么样气韵,什么样的穿着打扮,继而体会诗作所传之意,诗者性情品貌,甚至更可一窥其人当时的处境际遇。
听着邵青阳娓娓道来,顾一方又是觉得新奇无比,四联八句,一联两句,这些都能从书上看到,但看诗如看人,这些又是书上见所未见的说法,而这个说法生动之极,瞬间就让顾一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邵青阳又给她略略讲解了一下,每一联的修辞要求。
“修辞手法和修辞规则,回头多看一些例子,就能明白了。把律诗的篇幅截掉一半,便是绝句,因此绝句又叫截句,学诗入门,首选七言绝句。”讲完格律诗的形式,邵青阳总结了一下,又开始要引入下一个话题。
顾一方看了一下第二张纸片,除了列有形式之外,邵青阳在“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上分别圈写了“首选”“次选”。
再抬眼瞄了一下对面挂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顾一方很是好奇,剩下的十五分钟,邵青阳是要怎么讲完这声与韵。
“声指声调,也就是大家最头痛的平仄,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填字游戏。入门之所以首选七言绝句,是因为七言绝句,篇幅短,修辞要求不高,平仄相对容易,五言虽然比七言每句少两个字,但平仄难度却是提高了一倍。”从这里开始,邵青阳所说的话,开始有点像天书了。
接过邵青阳递过来的第三张纸签,上面分别写了四组平仄格式。
每一句中第二、第四、第六个字都有被圈出来,邵青阳示意她把纸签翻过来,只见后面写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着这句话,邵青阳开始解释:“这个说的是七言格律诗规则,一三五不论,是说每一句中,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二四六分明,是说每一句中,第二、四、六个字必须符合平仄。”
顾一方略略有些晕了,忍不住问道:“邵老师,我还是不太懂平仄是什么……。”
邵青阳沉吟道:“平仄是一种古声调,我们现在用的是拼音,拼音里的一二三四声是一种现代声调,当然拼音里面还有不标声调的字,不标声调的字,常见于一些拟声词。
在古代,字的声调也是四种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仄里平声,平声以外的三种声调,就是平仄里的仄声。”
顾一方微微叹口气,这平仄听起来倒是简单,但鬼知道古声调是怎么读的,现在回想起来,每次看那些教写诗词的教程,就是到了这一步,感觉难如登天,她有些沮丧地问道:“我有些想起来了,书上好像有提过什么阴平阳平和现代拼音的对应关系,但是……好像又不是完全对应得起来,我每次都是越看越糊涂。”
邵青阳笑道:“想要不糊涂,就要简单粗暴些,但是老师也希望你记住,简单粗暴的方式,只是为了帮助你在入门时,能尽快理解和运用,这种方式,实际上存在着相当的错误率。需要你在作诗的过程中,自己去使用一些工具书、平仄软件来检验调整,同时做一个经验累积。”
有了前一次对“转承启合”简单粗暴的传授体验,顾一方不禁好奇起来,邵青阳究竟能用什么样简单粗暴的说辞,让自己在短时间里就能学会运用平仄,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多少时间内消化。毕竟刚才说格律诗形式时,虽然是听懂了个大概,但回头还是要再看上一两遍,才能掌握消化。
另一方面,顾一方又担心自己的理解力不够,会超过原定的计划教学时间,这脸可就丢大了,就在这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下,她听邵青阳缓缓道:“简单粗暴来说,拼音里的一、二声是平声,拼音里的三、四声、以及不标声调的轻声,都是仄声。”邵青阳说罢,身子微微往后靠,等待着顾一方的反应。
拼音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和不标声的是仄声……,就这么简单?
顾一方完全不敢相信,她原本担心着自己五分钟内来不来得及懂,现在就这么秒懂了,简直难以置信,她记得书上,虽然也有扯到汉语拼音,但是写得超级复杂,很难看懂。
邵青阳看着她变化莫测的表情,不禁莞尔一笑道:“你看的书当然是不会这么写,因为这个归类有一定的错误率,比如说‘国家’的‘国’字,在拼音里是第二声,按这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归类,应该是平声,但其实是仄声。”
听邵青阳这么一说,顾一方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惶恐道:“那……我是不是要去找一些什么书来背?”
邵青阳微微摇了摇头道:“你用银海话念念看。”
顾一方试着用银海话念了一下‘国’字,突然发现用银海话来念这个字,是没有声调的,而且发音相当短促,心中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国’字是仄声。
邵青阳见她有所领悟,露出欣慰地神色道:“这就是南方人的优势,吴语系、闽语系、粤语系的方言,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古声调。旧体诗词发展到现代,是否要用普通话为主的今声调,去替换掉平上去入的古声调,尚在争议中的。以一个老师的立场,我当然是希望学生两种声调都会,但也不希望学生因为过于纠结声调问题,而失去了作诗的乐趣。”
顾一方心中也明白,无论怎么说,自然是“古声调”要高级些,于是,她硬着头皮道:“邵老师,我会……尽量用古声调的。”
邵青阳突然坐正了身子,略有些严肃道:“无妨,你可以先用今声去写,如果还有余力,再改成古声也不迟,一般也就一两字之差。一方,教你写诗,是因为你对诗词有兴趣,也有诗心,以后,有什么痛快的,不痛快的事,都可以在诗词中抒发出来。在我看来,你是一个上进的学生,相信对你来说,愁苦只会是一时的,老师教你诗词,也是希望等你走出来后,还能保有一份初衷,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