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闹事
大宋乾德二年 六月十六(公元964年)
几天过去了,赵匡胤依旧没有对王继勋做出处罚。
汴梁城里议论纷纷,许多年青的士子都按捺不住了,他们每天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不少人都想去皇宫门前请愿,希望赵匡胤能严厉的处置王继勋。
百姓们大多敢怒不敢言,只是悄悄的在私下里谈论这件事,对大宋朝廷也十分的不满。
全聚德的后院,杜大雷,李继隆,崔道述正在听庞旭汇报汴梁城里的动向。
“砰!”
杜大雷一拳砸在大树的树干上面,树枝剧烈的摇晃起来。
“哼,赵匡胤想干什么?他还想包庇这个畜生吗?这样的人渣,就应该活剐了他!”
李继隆期期艾艾的说道:“哥哥,你这样说官家可不太妥当啊。可别让外人听到了,那样会惹祸的。”
杜大雷继续开喷:“我怕他个鸟!别把老子惹急了,不然我就不给赵大军械了,让他干瞪眼!”
崔道述劝解道:“老杜,你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我看赵匡胤根本就不想收拾王继勋,所以一直在拖着。他肯定是想等舆论平息之后,再悄悄的把王继勋放了。”
杜大雷愤愤不平:“他想的倒美,老子决不答应。如果他把王继勋放了,老子就亲自去宰了这个畜生!”
李继隆跟着嚷嚷:“哥哥,算我一个!我肯定跟你去!”
崔道述有些无奈:“小李子,你就别跟着起哄了,如果我们杀了王继勋,我们到时就跑回南方去了,什么事情都不会有。那你李家怎么办?你就不为家族考虑考虑?”
李继隆傻了,低头沉思起来。
庞旭若有所思的说道:“干掉王继勋不是什么难事,可是我们这么多人,而且处在大宋的京城,离海边太远了,我们可怎么跑啊?难道汴梁城里的产业都不要了吗?”
“那也不能让这个畜生活下去,东西和钱财不要就不要了,只要我们的人跑出去就行。”杜大雷说道。
崔道述面色有些凝重:“老杜,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要从长计议,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杜大雷摇摇头:“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不然每天我都睡不好觉。大家都想想办法,不能让王继勋逍遥法外。”
崔道述说道:“我们必须要借助舆论的力量,庞旭,你派人去收买汴梁城里的混混,让他们多花些钱财,让混混在汴梁城散布消息,说皇帝不会处罚王继勋,还会让他继续当官,依旧在禁军中出任都指挥使。”
杜大雷一拍大腿:“这个办法好!不过让我们的人收买混混后,立即就出汴梁城,直接回江南去。不能让赵匡胤抓住我们的把柄。”
崔道述赞叹道:“老杜,你很不错啊,都学会动脑子了,不容易,不容易啊!”
杜大雷大言不惭:“那是,当年我谍战剧可是没少看啊!散布点消息出去,还不是小菜一碟?”
李继隆说道:“哥哥,我家里也有不少闲人,让他们也跟着去吧?”
杜大雷摇摇头:“不行,你家的人太显眼了,不能让他们去。我们不能把你的家族牵扯进这件事情里,你就不要插手了。”
李继隆有些不以为然:“没事吧,如果不做点什么,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崔道述坚定的说道:“绝对不行,你不能给你父亲惹祸。去年他刚刚贬官,你再惹怒了皇帝,你家会倒大霉的。赵普可不是省油的灯,他正想找机会收拾你们李家呢,你可不能冲动啊。”
杜大雷也跟着帮腔:“对对,你父亲和赵光义是一伙的,就是赵普的眼中钉肉中刺,不能给他收拾你家的机会。你小子就老老实实的,别弄出什么幺蛾子啊!”
李继隆很感动:“行行,我听二位哥哥的,绝对不给家里惹祸。”
--------------------
----------------------
-----------------
两天后,汴梁城里舆论汹汹,士子们都按捺不住了,他们成群结伙的聚集起来,往皇宫的大门汇聚而去。
开封府和皇城司一直在盯着这些读书人,他们立即派人去开封府衙和皇宫去禀报。
赵光义接到消息之后,立即发布命令,让开封府的所有人集合,立即率领他们往皇宫进发。
通往皇宫的御街挤满了围观的吃瓜群众,他们见到开封府的大队人马气势汹汹的过来,都纷纷闪避,让出了一条道来。
赵光义骑在马上,心里十分的担忧。但愿不要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才好,不然皇兄肯定饶不了自己。那样赵普肯定会落井下石,绝对不会放弃削弱自己实力的机会。
人群中有人大叫起来:“府尹大人,什么时候杀了王继勋啊?”
“对啊,这样的畜生,还留着他做什么?”
许多人都跟着大喊起来,开封府的衙役呵斥了几句,却丝毫没有效果。
赵光义皱紧了眉头,这就是民意啊!王继勋虐杀女子,百姓们感同身受,如果有一天,轮到自己的家人怎么办?谁来给百姓们伸冤啊?
赵光义觉得很羞愧,他有些无颜面对这些百姓,只好低着头一言不发,催动马匹,往皇宫走去。
来到皇宫门前的广场,这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人。皇宫外面,大批的禁军士卒排成了阵列,擎着刀枪堵住了皇宫的大门。
几百个士子站在士卒面前,群情激愤的喊着口号,要求处死王继勋。
赵光义长叹一声:“哎,事情闹大了啊!皇兄说要善待这些读书人,他们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好言相劝了。”
赵光义下了马,吩咐几个衙役:“你们开出一条道路来,本官进去和这些士子谈谈。”
衙役们在前面开路,驱散了围观的百姓,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赵光义带着开封府的属官走进了人群,来到了士子们的面前。
士子们见到进来了一群官吏和衙役,都纷纷侧目,停止了喊叫。
赵光义问道:“你们谁是领头之人,出来说话。”
一个二十多岁的士子走出来,他身材很瘦弱,面色黧黑,一脸忿忿不平的模样。
“府尹大人,学生李景阳,给您见礼了。”
赵光义微微颔首:“你莫不是今科的状元?殿试时本官见过你。”
李景阳对赵光义深施一礼:“正是区区不才,学生想问府尹大人,官家为何还不处置王继勋?难道是因为官家想庇护这个恶徒?请府尹大人为我们释疑。”
“对,对,请府尹大人解释一下。”
“王继勋恶贯满盈,赶快明正典刑吧。”
“请官家正视民意,杀了王继勋!”
许多士子鼓噪起来,场面乱哄哄的,许多百姓也跟着叫嚷着。
赵光义暗自叹息,事情不好办了啊!这些年轻的士子要是闹起来,真让人头疼啊!
李景阳回身对大家说道:“诸位先不要喧哗,听府尹大人说说吧。”
人群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赵光义。
赵光义无奈的说道:“请诸位稍等片刻,本官这就进宫向官家进言。很快就给大家一个答复。”
李景阳对赵光义拱拱手:“那就劳烦府尹大人了,我们在此静候佳音。”
赵光义点点头,带着开封府的属官往皇宫大门走去。
禁军士卒让出一条道路来,让赵光义等人进去,然后马上就堵住了缺口。
赵光义走到皇宫大门前,见几个宦官正在紧张的往外面观看。
一个宦官问道:“府尹大人,外面情况怎么样了?”
赵光义说道:“是一些士子带着百姓们在请愿,想让官家尽快的处置王继勋。”
“那就请您赶快进宫吧,官家正在等外面的消息呢。”
于是几个宦官带着赵光义很快就来到了文德殿,赵匡胤正在和赵普,薛居正等人商量事情呢。
赵光义见礼后说道:“兄长,皇宫外面聚集了许多士子和百姓,如果处置不当,会闹出大乱子的。”
赵匡胤看了一眼赵普:“则平,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普思忖片刻,然后说道:“官家,如果想把这件事情平息下去,必须尽快做出一定的姿态来。比如说,让刑部和御史台马上审理案件,可以让士子和百姓派出代表去听审,尽快的处置王继勋。”
赵匡胤捋着胡须思考起来,眉心都拧成了一团。
众臣都不说话,静静的等赵匡胤做出决断。
过了片刻,赵匡胤问道:“光义,你可有什么提议?”
赵光义心里有些犯难,如果自己提议杀了王继勋吧,哥哥肯定不会高兴。如果不杀王继勋,外面的士子和百姓绝对会继续闹下去。大宋刚刚立国才几年,四周都是强敌。如果民心不稳,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这就难办了啊!
其实赵光义挺赞同赵普的办法,这件事情必须给百姓们一个交代。不过皇兄根本就不想杀了王继勋,不好办啊!
赵光义见大家都盯着自己,只好开口说道:“皇兄,臣弟认为,大宋的律法必须维护。王继勋罪大恶极,必须明正典刑。不然民心不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