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门口有一条小河,那年代工业不发达,河水很干净。大人们洗衣服,洗菜都在河里,饮用水全靠院子里的小井。
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顶小桥,桥面也就能容纳一辆三轮车通过,桥的一头连接着大马路,另一头是深深的小巷。
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全家只有一台收音机,晚上按时听断评书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大人们没事就是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家常。那时哪家有红白喜事算是非常重大的事了,总会有很多人围观,也总会在后面谈论唠叨。
有一天,因为那天我不上课,那时还没实行双休,所以我记得应该是星期天。
一大早,跑出家门,却只见远处小桥附近围着一大群人,还不断有人朝那方向拥去。我这人不喜欢往人堆里面挤,只是远远的看着,只见人堆里有个红色的背影却感觉异常耀眼,我们那时人们穿着很淡雅,只有结婚时新娘才会穿着大红的衣服,平时几乎看不到有人穿着红色衣服上街的。
“呜呜呜、呜呜呜”远远的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只见人群往两边散了开来,两个人抬着担架,后面一群人哭喊着抢了出来,原来那是死人出殡啊!
过了小桥,马路边早已停好了殡仪馆接尸的车子。那时候殡仪馆车子还是很简陋,三轮汽车,驾驶员和担架人坐在驾驶室,后面用绿色油布封闭的车厢里,一侧是长方形的铁皮棺材,另一侧是一排长条椅。
担架抬到车前,驾驶员拉开了靠近车尾的棺材箱,把尸体从后面塞了进去,这时家属也停止了哭声,几个家属坐在了边上长椅上,抚摸着棺材,无声地呜呜低泣,车子走了,人群散了,红衣人也不知了去向。
散开的人群各自走了回去,人群中隔壁阿姨和婆婆还不停的在说着“可怜啊,这么年轻啊!”“是啊,原来的喜事变成了丧事,真惨!”我大致听出了这家人的事。
原来,那家人住在巷子的尽头,家里二个女儿,大女儿二十几岁,到了成家的年龄。
大女儿长得不错,平时看中的人很多,经常有人介绍,父母呢就指望可以让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所以千挑万拣。谁知道那女儿瞒着父母自己交了个男朋友,已经交往了好几年,两人感情很深,这不前几天叫了父母上门谈亲事了。
父母眼见女儿也长大了,既然两个孩子都你情我愿,父母也就没有反对,但是结婚的基本配置还是要有的。那时候结婚并没有想现在那样要求南方要房子车子,那时流行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十六条腿“大床、衣橱、八仙桌、五斗橱”。可惜的是男孩人虽然很好,家里兄弟姐妹五人家里条件实在太差了,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配置。
为此一向恩爱的小两口,争吵了好几次,女孩长得漂亮又爱面子,跟男孩说哪怕借,也要凑足四大件。无奈男方父母实在因为孩子太多,不敢借(第一个孩子借钱结婚,后面几个怎么办啊!)。眼看着办事的日子渐渐临近,男方家迟迟不见东西,女孩与男孩大吵了一场,一气之下居然回家穿上准备结婚用的大红衣服喝了农药走了。
“大红衣服”难道那红色背影是她,许是一口怨气没有散尽,终究不舍离去,回来看看伤心的父母吧!可惜的是好好的两家人家,瞬间喜事变成了丧事,姑娘一路走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