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正是天地万物休养生息之时。虞城经过这段时间的恢复,也多了几分人气。街道上穿着棉衣的民众,络绎不绝。很多虞民都在传言,今日的虞城,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在最近这几天,城内增添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更让虞民对这件大事深信不疑。
纶邑东面的十里开外,有一片宽阔的平地,一望无垠。一座高大的祭台,早就已经搭建完成。九层高的台阶,象征夏后氏九五至尊的地位。
祭台最高处摆了一方香案,上面三牲完备,六畜齐全。台阶下面,有虞氏、有鬲氏、有仍氏、斟灌氏、斟鄩氏五路大军,整齐排列。乍眼望去,黑压压一片,有万众之多。
三十五年前,寒浞灭夏后相之战,那姒姓十二氏之中,除了部分氏族归顺寒浞得以保全,大部分皆被寒军剿灭。而得以逃亡的残存势力便散布各地,储蓄力量。
五氏之中,斟灌氏和斟鄩氏本就出身于十二氏族,自然希望恢复夏王朝的统治。有仍氏和有虞氏乃夏后氏姻亲,也是鼎力相助少康。有鬲氏的首领鬲伯对寒浞早就不满,欲起兵伐之,现在又有夏少康在前领头,亦举族支持。
寒浞55年,冬,夏少康正式与伯糜缔结盟约,建立复国军向大寒王朝宣战。
战鼓雷鸣之声,震动寒空,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犹如浩荡之威化为复仇的利刃。这一刻,夏少康终于拥有同寒浞分庭抗礼的实力。三十五年来,他每一天都背负着国破家亡的耻辱。这种切肤之痛,让他从未真正地安眠。他站在祭台中间,微微闭上了双眼。
台下的万千将士,眼看建功立业的时机就要来临,无不激动万分。夏少康左侧站着长子夏杼,还有大臣伯糜和有仍氏、有虞氏、有鬲氏三族首领。右边是以凌云子为首的六大派,以及本部的文臣武将。
夏少康道:“凌云子道长,吉时已到,请开始。”
凌云子走到香案旁边,将案上的龟壳拿在手里,然后从袖中掏出匕首,在龟壳中间钻出一小指粗细的孔洞,放在火焰上烧烤。众人的神情一阵紧绷,仿佛都在隐隐期待着什么。
不到半会,龟壳上面出现了一道裂纹,线路却是有些凌乱。凌云子不露声色,手掌在龟壳上抚摸一下。转眼之间,裂纹竟一分为九,成龙形之状。那道人又将龟壳递到夏少康的面前,笑道:“此卦大吉,这九道横纹象征天下九州。伐寒之战,大夏当兴。”
夏少康接过龟壳,双手将其高高举起,面对台下的万千将士大喊道:“天佑大夏,伐寒必胜!”这恢宏呐喊之声足以震撼天地,众生听之无不沸腾,众生闻之无不颤动。千万将士高举兵器,群情激扬,浩浩之威睥睨天下。祭台之上的各路首领,以及六大派弟子、众文臣武将,亦是信心十足。
夏少康侧过头,望向一个年迈的老臣,道:“崇开,宣读讨贼檄文。”
崇开走到祭台边上,从袖中取出一方帛书,缓缓展开,诵读道: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我大夏王朝自帝禹开国以来,内修明政,外攘夷狄,天下安定,四海归一。
奈何贼子寒浞,窃取大夏神器,屠杀子民,陷害忠义,妄图以夏臣而代夏政,荒淫无道,人神共愤。
乾坤崩殂,天道不存。在此非常之时,是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大禹遗脉夏后少康,生性纯良,广施德政,乃天下之仁主。
今夏后氏一族,欲复大禹之功绩。尽起天下忠勇之士,兴仁义之兵,拨乱反正,讨伐贼子,扶正乾坤,以图社稷安定,天下清明。”
夏少康点燃三炷香,跪在地上俯身三拜,向先祖祷告,而后起身,面向群臣士卒。凌云子期盼已久的伐寒大业,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这老道轻抚颔下长髯,面上也露出一抹微笑。
“臣虞思参见主公。”虞伯当先朝着夏少康跪了下去。
下一刻,各路诸伯,万千将士,行动一体,同时下跪,向夏少康俯首称臣。伯糜与六派诸人,亦向夏少康躬身长揖。
“众卿免礼。”夏少康话音高昂,一股高高在上的王威自然显现。
夏后氏起兵,人心大振。天下的局势因此改变,世人仍旧没有遗忘大禹的功绩。夏少康以大禹之名,振臂高呼,终使四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