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00000426

四二三 宫乱

朱高炽在后方留守,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勉之,世子多疾”。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4]

次子朱高煦并没有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并不死心,反而将这种仁慈视为软弱表现,因此变本加厉的。

成祖北征那西蒙古,京师依旧是朱高炽主持,一切都是秩序井然的。

前线忽然送来了密报,朱高炽看罢,顿时脸色大变了。

他立时组织杨荣,杨士奇,杨溥三杨准备善后事宜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

可是,为了防止那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只好先秘不发丧。

大殿里,朱高炽心如火烧,自知自己此次面临巨大凶险了,两个兄弟都不是易于之辈,此次是他们绝不会放弃的机会,因此朱高炽还是加强了防备的,调来了锦衣卫指挥使鹏展,和那大量的侍卫以防不测了。

夜深了,四处安静下来,连殿里的不少的太监宫女都开始微微的打瞌睡了、。

四处静谧无垠,都是那黑云蔓延,星斗缓缓舒展自己的容颜,而朱高炽却是睡不着了。

一道黑影,接着有一道黑影窜上了那朱高炽的进出大殿,那里是他的栖身之所。

两道黑影迅速下沉,从大殿中央的房顶打穿了石板,径直下落了。

那是使用了绵绵的阴劲,打穿如此厚的石板,竟然是无声无息的,

两人出现在了那朱高炽的面前,却是朱高煦和朱高燧齐至了。

朱高炽都是以为他们从天而降的,外围的侍卫和锦衣卫竟然是无用的摆设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对这位大哥习惯太熟悉,哪里会设防,哪里会加岗,他们都是了如指掌的。

因此,他们冷森森的落下了大片的水晶结界,阻止外面的人进来,同时一起扑向了朱高炽了。

朱高炽大呼出声,可是无用,当时那侍卫们都是进不来的。

那时从屏风后穿出了那指挥使鹏展,一时拦住了他们,缓解了攻势。

当时,朱高炽按下了墙壁上的开关,于是进了密道,向地宫里转移了。

随后墙壁的暗门合拢,他进了幽暗的地宫了。

那时当初他身为太子监国时,秘密修建,以备后用的,不曾想今日就派上用场了。

朱高炽很是肥胖,行动不便,此时却是自己走在了那地宫中,很是不便了。

前面是一处石室,那里是地宫中央,从那里就可以回到了那文华殿,就此出了那两个弟弟包围圈,就此调集人马围剿他们了。

可是,那里却是传来了一声冷笑,却是朱允炆到了。

朱高炽说道:‘是你?’朱允炆说道:“是我,三哥,你想不到吧?”

朱高炽强作镇定,说道:‘你想做什么?“朱允炆说道:”三哥一向博闻强记,心思机敏,善于谋断,看来今天微微惊骇了,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呢?令我看低了你!’

朱高炽说道:‘你是和朱高煦他们一路的?“

朱允炆说道:‘我和他们不是一路的,可是目的却是一致的!‘

朱高炽说道:‘这多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那靖难之役的!“

朱允炆说道:‘你若与我易地而处,你也是忘不掉了,你别看你平素里很淡定了,可是遇到危急时刻,你比别人都未必好过,只不过你涵养好,掩饰的得体罢了,是不是三哥?“

朱高炽觉得这个兄弟很可怕,竟然可以洞穿人心,其实那是蒙心之术造成了。

本来的朱允炆似乎已经死了,幻做了了这心思缜密的,狠辣刁钻的朱允炆了。

朱允炆说道:‘你们父子夺我王位,我可以理解,毕竟是成王败寇,弱肉强食,我们可以把这笔账搁置一边,可是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该做如何的解释,他们都是怎么死的?我的部族就那么令你们父子深恶痛绝,非要斩尽杀绝吗?你说是不是,三哥?“

朱高炽无言以对,失去了平素的淡定自若了。

朱允炆夸夸其谈,也是没了那种儒雅的文人气质了:“三哥,其实我很不好过,我不喜欢同室操戈,相煎何太急,可是,宫廷,政治,官场,利益至上,都是不讲什么感情的,我现在懂了,可是已经迟了。想当初你父在街头装疯卖傻,就有人提议说是燕王故作疯癫,恐怕其志不小了,而且我还信以为实,错放你们几个质子,导致了后来的变乱了,我真是太仁慈了!“

朱高炽回忆起了当初的一幕幕,越是历历在目,如鲠在喉,呆呆不语了。

朱允炆最后爆发了那瞬间的攻势,那是那魔抓钻心的凌厉攻势了。

朱高炽不及防御,身侧转出了那美女明星华,和他朱允炆对攻了。

朱允炆冷笑道:‘明星华,你为何拦我?“

明星华说道:‘你来的不是时候?“

朱允炆说道:‘以前我是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还饶过你,今天是你自找的,别怪我辣手无情了!“】

朱允炆霎时间似乎长出三头六臂的幻象,瞬间攻势翻了好几倍,令明星华防不胜防了。此时明心华,明云华,和锦衣卫将军林铮齐至,一时落下了,拦住了朱允炆了。

明心华喝道:‘允炆,你该醒醒了!‘

朱允炆一看到那明心华和自己作对,顿时触动了旧日情伤,越发的发狂猛攻了。

当初朱允炆初入那海韵丰都,却偶遇那明心华的惊世绝艳,于是心生爱慕之意。

于是他去求那摩天鬼王,祈求恢复一月的容颜,以求亲近明心华之身、。

那时,摩天鬼王答应了,帮他恢复一月容颜了,但是他要为奴三十年,以作答谢了

朱允炆衡量再三,还是答允了,于是结合摩天鬼王的巫蛊之术,恢复了右边脸的平滑俊秀,一时倒是潇洒倜傥的,于是去和明心华私会,明心华其实也是春心荡漾的,于是和朱允炆一拍即合了。

一月后,两人欢爱未尽,可是朱允炆的容貌就要恢复原状了,只好回去了海韵丰都,抛下了明心华了。

因此才有了不久前,明心华的苦苦追寻时,她的哀怨愁苦之心绪了。,

今日,却是遇到了明家三姐妹的围攻,顿时由爱生恨,很是疯狂的进攻了。

瞬间,朱允炆落下了疯狂血雨的绝技,到处是黑暗的血雨,滴滴洒落,厉害无比了

诸人不敌,迅速掩护朱高炽后撤,进了那中央位置,退出了那地宫,外面是鹏展布置的侍卫,都是精明强干的武功卓绝的高手,于是他们护着朱高炽开始向大殿转移了。

朱允炆如同疯了一般,辉煌天雨再次下落,比适才的威势更胜,金黄色的雨露如瀑布般播散,四处飞旋了。

侍卫中不少人中了血雨,和那金色雨露,顿时受挫,非死即伤,惨叫声不绝于耳,四下里混乱不堪了。

黄勃此时才是出手了,因为他们才堪堪看到那几人的踪迹了。

混乱之下,黄勃使出了那惊天的狂冥战法,和那无上的念力功法,致使朱允炆脑海中出现 幻象了。

那是自己和明心华欢爱缠绵的场景,和自己风华正茂,与祖父嬉戏游玩秦淮河的场景。

顿时令他魔性大减,同时遭遇到了来自黄勃的修罗战袍的功力洗礼了。

当时,朱允炆全身劲力澎湃,皆为受到了蒙心之术,而激发本身潜能所致的。

适才的运功,已经消耗尽了他的全身能量,已经算是强弩之末了、

此时遭遇了修罗战袍的洗礼,大感不支,哀嚎一阵,化作的黑烟缓缓飞散了。

诸人都是唏嘘不已的,京师之乱缓缓安定下来,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永乐帝之死,这时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到达北京。他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他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并派大太监王贵通去南京任镇守。次日,他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因反对第三次远征蒙古而在当年四月被永乐帝囚禁。九月七日他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同一天,他采纳夏元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他重新命夏元吉和另一名被贬的官员吴中分别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洪熙帝以这些行动开始取消或调整他父亲的行政政策。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最后,在他死前的一个月,洪熙帝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据说此举是夏元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转移出来的策略的部分行动而强烈要求的。洪熙帝自他登基时起,显然已有此意;这时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洪熙帝对先帝侵略性的北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另外他还关心维持北方首都的费用,这项费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政府部门难以应付。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洪武帝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然而皇帝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此外,他的继承者宣德帝并未参与这一计划,宣德帝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政策不那么讨厌。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终年47岁。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对朱高炽突然死亡的原因有种种猜测:雷击、中毒,甚至过度纵欲。后一种猜测的根据可能是,在他死前几天,皇帝严惩翰林李时勉,因为他上奏提出批评,其中一条是他在服永乐帝之丧时与其妃子有性关系。但是一名大太监报告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考虑到皇帝的肥胖和足疾,这种说法更为可信。

明仁宗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但是也有七个妃嫔为他殉葬。明宣宗朱瞻基有十个妃嫔殉葬。有个叫郭爱的嫔女,入宫还不到一个月,可能连朱瞻基的面都没见过,也被列入殉葬名单,死前,她含泪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凄婉哀怨,令人不忍卒读。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临死时,才口占遗命,下旨取消了这种惨绝人寰的嫔妃殉葬制度。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有人对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明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

历史盛赞洪熙帝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明仁宗朱高炽过早的死亡阻碍了洪熙帝去实现一切目标,但尽管如此,他留下来的遗产仍是一清二楚的。除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活动外,他对儒家的政治理想——一个道德上坚毅的皇帝采纳学识渊博的大臣们的忠告统治天下——也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他十分信任翰林学士,把他们提升到负有很大责任和有很大权力的职位上。这使人回忆起他的堂兄弟,即倒霉的建文帝来,但以后几代皇帝却没有把这个先例维持下去。可是,内阁的三杨领导在他死后的若干年中继续保持稳定;而内阁虽然有某些缺点,在维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洪熙之治经历了明代政府的重点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阶段。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他仅凭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如果让这位明仁宗接着干下去,相信大明帝国一定能够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年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明史?卷八?本纪第八》: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平?”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平。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

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九月癸酉,交阯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阯。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

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始命近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阯。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平乐、浔州蛮。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壬辰,朝臣予告归省者赐钞有差,著为令。己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辛丑,颁将军印于诸边将。戊申,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丙辰,耕耤田。丙寅,太宗神主祔太庙。是月,南京地屡震。三月壬申,前光禄署丞权谨以孝行擢文华殿大学士。丁丑,求直言。戊子,隆平饥,户部请以官麦贷之。帝曰:“即振之,何贷为。”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

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庚寅,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平、大同边。辛卯,参将安平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阯。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帝览毕,即用玺付外行之。顾士奇曰:“今可语部臣矣。”设北京行都察院。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戊午,如天寿山,谒长陵。己未,还宫。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明代皇帝朱元璋给后代定的辈分排行是按“木火土金水”顺序,他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并且他给26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此外,朱元璋又规定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木为顺序依次循环。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等。但是朱元璋只想到了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却未想到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明代始终是父子相生,祖孙相克,如朱棣和他儿子朱高炽是按照木生火,顺应五行相生,但是和孙子朱瞻基是木克土,为五行相克。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朱高炽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胡名人黄景昉称他“实无疾骤崩”。

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便“无疾骤崩”,其中必有缘由。但《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炽因何暴卒已成历史之谜,多年来人们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朱高炽之贪欲好色人所共知,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仁宗看了奏折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直至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在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阴症”之说出自朱高炽时一太监之口,应当有一定的可信度。当时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对此,《明史?罗汝敬传》中曾有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由此看来,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身亡。

但也有学者通过对蛛丝马迹的考察,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炽生性温厚仁慈,嗜欲享乐,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满。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却与其父相反,他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朱棣在世时,朱高炽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为此不顾亲情。洪熙元年(1425年)3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4月14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5月13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也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他有人们难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奉诏而来的海涛,于6月3日抵达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此后,林铮辞了官位,和那明云华去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去了。

而那明心华却是孤独到老,专心修武了。

明星华却是利欲熏心,最后那朱高炽未及一年,就驾鹤西游了,令明心华也是心生顿悟,就此淡泊名利了。

同类推荐
  • 帝仙剑神

    帝仙剑神

    一个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灵魂,从一出生便是废材,受尽凌辱,难道和前世一样只是这样的活着。母亲的慈爱令他下定决心,父亲的‘狠心’令他痛恨,可在你走之后是什么?剑中元神,世界至尊,帝仙传说,手持天执,傲世苍穹,她与相伴。实在是抱歉,由于第一次写所以有很多自己也糊涂的地方,还望大家海涵。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会慢慢的改进的,还有一些妖兽的他或者它的称呼也会慢慢的改变,还望谅解接着支持……
  • 剑啸九霄

    剑啸九霄

    爱恨交织千年,终于圆满落幕,谁知,这不是另一个开始?新书《穿越之狼族再起》已经开始上传,穿越至异世变身狼人的少年在新的大陆血泪拼搏史,中国YY小说版金刚狼掀起异世风暴,敬请关注~!
  • 逆运乞丐

    逆运乞丐

    【每天一更,在凌晨一点或晚上九点到十点,望各位能支持,交流群:74016212】乞丐,一个被人称为最底层的职业;而身为乞丐的人则被人唤作最低贱的存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职业,一个人,却带着‘乞丐’一路飞扬,流传于各界,‘乞丐’二字更成了‘热血沸腾’的代名词。看一个乞丐如何带领乞丐们走上高峰,如此开发自身潜能,从而巧妙地运用精神?走上高峰?再而逆天改运?一切尽在‘逆运乞丐’!!!
  • 没有意义的练手作

    没有意义的练手作

    屑作者俗套人妖恋练手作一个作者也不知道在写什么的玩意
  • 天地重渡

    天地重渡

    本书立意向经典致敬!QQ读者交流群:228936263。努力写出心中故事,给读者最好的作品。穿越异世,身怀密宝,人生开挂,探尽天下之秘!劫难临天地,重渡亦枉然?横眉冷怒斩敌寇,机关算尽破阴谋。踏破苍穹寻挚爱,乾坤颠倒天地渡!命运无常多劫难,造化弄人戏红尘。相思勿忘情难了,斩仙绝道心无悔!努力写不一样的玄幻,生死由它去,拂袖揽清风。
热门推荐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醉锦年 跨越时空之恋

    醉锦年 跨越时空之恋

    正在宋朝的男主角突然收到了现代的电话,只问了几句话便立马断联了,他在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到底还能不能回到现代。
  • 掠过的时光

    掠过的时光

    “十七八岁的我给不了你什么 但可以给你一颗我赤诚爱你的心”“我不需要你所谓的物质 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什么也阻止不了我们”
  • 逍遥天鹏

    逍遥天鹏

    她问他:“若有来生,你还会爱我吗?”他答到:“生生世世,我娶你为妻!!”她在他怀中死去,他化身修罗,成天下通敌,只为为她复仇!!这一世,她为主,他为奴,他们相爱;这一世,他为人,她为妖,禁忌之恋;这一世,他为树,她为草,彼此守护;这一世,他为人,她为人,长相厮守……
  • 家中有只宝

    家中有只宝

    两个人的相遇是老天爷的命中注定,也是一场十几年前的预谋,只因十五年前的匆匆一面。两个女孩子却冥冥之中走到了一起,老天给的缘分。
  • 带着药箱穿红楼,我林黛玉只想苟命!

    带着药箱穿红楼,我林黛玉只想苟命!

    现代女医生穿越到林黛玉身上,众人发现这个林姑娘突然不一样了,她能将人的肚子剖开再缝补好,还能把濒死的老头从阎王手里抢回来,就连桀骜的凶兽都听从她的指令匍匐在脚下。人人都知道那个濒死的老头是太上皇,只有她不知道。老头说:“谁要是敢吓着她,孤就砍了谁的头。”众人吓得全体噤声。老头又对北静王说:“孤看她更像孤的孩子,是你配不上她。”北静王急了: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 岁月荒凉,我陪你流浪

    岁月荒凉,我陪你流浪

    当时间没有尽头当岁月不再荒凉那时的我们 要一起去流浪
  • 大楚逍遥公子

    大楚逍遥公子

    一枚神秘的玉佩带着男主穿越到了异世,在这里有着倾城倾国的柳姑娘还有着与玉佩身世有关的慕林婉,且看男主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山村老尸之荒村怨灵

    山村老尸之荒村怨灵

    几个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同时做着一个恐怖的梦,梦里梦见一个穿着一身红色衣服的女人。红衣女人的双眼被挖,舌头被割。后来他们发现自己的噩梦可能和某个山村的古宅有关,便一同前往探寻究竟。当天晚上就在那里遇到了恐怖的一幕,这一幕让他们永生难忘。从那个古宅回来后,他们当中的三个人全部遇害,死相恐怖诡异。有人被拔掉舌头,有人挖掉自己的双眼,还有人出车祸被撞断双腿。让警察觉得诡异的是,他们的舌头,眼睛以及双腿全部失踪了。剩下来的三个人的命运又该如何?进去本书,让老陈为你们讲述一段发生在八十年前的民国悲剧。
  • 桃花一路开

    桃花一路开

    每一段爱情都是一朵娇艳的蔷薇,从等待开放到有缘人采撷,一路绽放芬芳,绽放美好。面对爱情,远微格外小心,但命运总喜欢给她开玩笑——丫头,乖乖到我怀里来,我已经等你很久了。男甲一脸坏笑的召唤。喂,女人不知道我还没有同意分手吗?男丙不甘的提醒。知道我早就暗恋你,所以最好乖乖就范。男丁撂下狠话似打酱油飘过。女人,你可不可以对我主动些?男乙一脸冰霜。喂,没人能拒绝本帅哥的,所以,你还是识相一些。男戊笑的很自信。流年不利,犯桃花。远微表示,纠结的选择中……鸭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