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的心思从那太湖转回来,回到了那十二龙族的困龙劫上来了。
黄勃不解的是,为什么困龙劫施与那海天幻境,事先却无人知悉,而融伯那样的高手为什么唯独派他们六个出来呢?
黄勃和张西陵参详后,还是不解之极。
黄勃暗想。也许这困龙劫的秘密就在十二龙族里,看来会不会和清明上河图有关呢?
黄勃又去关注清明上河图了。
自从上次他们见过那大高手范兴龙后,就很少见到真龙一族了。
范兴龙似乎也是人间蒸发了,不知所踪了。
那日黄勃在洛阳闲游,身边没带两女了,自己在洛阳闲逛了一圈。
直到暮色四合,四周微微的下雨,才想起已经是张灯时分了。
于是黄勃回转,路过了那祥云巷,却看到十几个江湖人物窜进了一家豪宅。
那宅子的主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了,院里的独楼很是乍眼。
黄勃随着他们进了那豪宅里,那里人影绰绰,全部集结与阁楼之下。
黄勃不知道那是十二生肖的人物,都是江湖散灵道的人,此次是为了那清明上河图而来的。
黄勃侧耳细听,那里面传出来一声娇叱,说道:“你们十二个赶来我这里罗唣,真是不知死活的!“
那些人依仗着人多势众,不可一时,哼哼冷笑,为首的说道:‘你识相的话,就交出清明上河图,不然是的话,我们十二兄弟就不客气!“里面的姑娘却是不屑一顾,说道:’是吗?“
十二人围住了阁楼,对里面的姑娘施加了十二种族念力。
十二生肖来自于远古时期,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念力来自于那天拓教,那是天拓教的旁支,一个地灵一般的分坛。
十二生肖的念力很是诡异,如同那神龟吟哦,龙吟虎啸,又似厉鬼嚎哭,竹箫低沉演奏,委婉动听、、
他们的念力更像是密宗的心法,专以那迷音惑人了、
阁楼上的姑娘也是毫不畏惧,十分的淡定自若。
忽闻两道凄厉的鸣叫传来,却是漠北双鹰到了。
那啾啾的鸟鸣却是十分的 惊心动魄,十二生肖最怕鹰族了,于是四下奔逃。
黄勃想不到,这漠北双鹰竟然是这里的人的属下。
这里的主人却是那大元蒙古帝国的最后的公主,黄菲颜了。
黄菲颜深深感受了亡国,和即将亡国的凄楚了。
她蒙古族灭亡了二十多个国度,消灭了那里的所有割据势力,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帝国了。
可是,时隔不足百年,帝国迅速走向了分裂和灭亡的前兆了。
令饱读诗书的黄菲颜瞬间想起了贾谊的过秦论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元帝国比之秦始皇稍强,毕竟是几十年了,可是帝国面临的危局,却和秦末起义时极其相似。
四处烽烟遍地,到处 凌乱的杀戮和诸侯王遍地,从西到东,都是难以剿灭的,而且愈演愈烈的。
耳边响起了那句古语:‘楚虽三户能亡秦,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停下,从来都是有自己的车辙,一路走下去,从不回头。留下只有那声声叹息。
元蒙的历史是短暂而辉煌的,却已是十分灿烂夺目的。
历史辉煌的国度是悲哀的,历史苍白的国人是幸运的,这点黄菲颜十分的深有体会了。
想那籍籍无名的一些西域小国,存活历史很长,绵延数百年,可是遇到外敌就是投降,因此没收到过战火的煎熬,和打击,百姓生活也是快乐的,无比的欣慰的日子,令人艳羡。
可是,元蒙的历史却微显浩瀚而博大,疆域之广是举世未有的、
北起西伯利亚高原,南抵南海之滨,西起多瑙河畔,东至高丽之侧。
气势恢宏是无可比拟的,然而他们逃不过一个致命的结,就是文化太弱势了,
弱势到,如果想统治高文化的汉族人,必须借助那些汉人的书,汉人的治国方略。
偏偏可悲的是,汉人的儒家治国方略出了偏差,被人断章取义,阉割自己的文化背景,除掉精髓,改头换面之下,成了君权神授的,天人合一的迷信之道,成了亡国的根源。
但是这样是无法之下的抉择,忽必烈想急于在中华九州利于不败之地,唯有借助汉人一途可走;
蒙古人的文化,是野蛮而好战的,无比的低级,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文化是深邃而诡谲的,你若接受了他的主张,就等于接受了他的全盘,就算有瑕疵,也要全盘吃下去;这就是蒙元混到今天的最大死结了。、
从前期的蒙人励精图治,从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到后来的逐渐回归了野蛮之态,对于汉人的压榨日趋激烈,巧取豪夺十分严重,土地荒芜,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很是凌乱的宿命了。
与其说是被汉人文化同化,到不如说是被汉人死去的先哲们同化了,被那些封建帝王的死灵们同化了,同化到了那封建帝王的末世潮水中去了,潮水没有分别,都是灭忘的潮水了。
蒙人是悲哀的,汉人更是悲哀的。
蒙人的悲哀是亡国了,可是灭亡的不是文化,因为他们的文化原本是不多的,游牧民族的文化本就是些图腾,放马模样,饮食男女之类的粗浅文化罢了。
汉人的文化却是空前的毁灭了,从最初的孔孟之道,百家争鸣,何等辉煌,乐府诗词,唐诗宋词,元曲,可是过了元曲,又剩下什么呢?也许只剩下如何阉割自己的文化,令自己闭关自守了吧。
黄菲颜看到了历史的悲悯之心,声声叹息,令人扼腕痛惜。
一切源于社会的实践 的导向上的偏差,从董仲舒那时就错了,一错再错,不能及时矫正,修订治国策略,导致了前朝灭亡,后国随即的悲剧了。其实换的只是国名,本质是换汤不换药的。
自元以后,汉人恐怕要卑怯的活着,奴化的活着,想龟壳里的家伙们活着。
因为他们被蒙人愚化了百年,最后的精气神被吸干了,最后的冲击力恐怕被榨干了。
生下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壳子,徒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罢了。
汉人的悲哀是无以复加的,难以形容的,伤国之痛是没法弥合的,
他们本质上再不会相信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越演越烈。
世上的理论家有很多,实践家也很多,可是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就是少之又少了。
不然世界是混乱的,不可预测的,法家,道家,儒家都曾在历史上辉煌过。
可是,法家偏激,导致国祚很短,不可取了。
道家无为而治,却是太过深奥而且见效很慢,如百年数人般痛苦漫长、
儒家却是以愚民为主要治国策略,所以见效很快,统治者就非常迷恋的,所以才一朝一朝的延续下去、
从汉,到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都是如此,可是结果都是一般无二的。
毁灭,毁灭,毁灭。
历史的车辙里,战火的风烟中,凌乱的驼铃声,慢慢侵蚀的朝堂庙宇里,迅速垮塌的帝国大厦里,加之那微微苦痛的伤国之恨,混着咀嚼过的苦果之味,唯有一起咽下去吧。
黄菲颜不觉喟叹不已了。
文人的最大悲哀,就是割除自己的理想理念,去适应另一种族的文化背景,为其服务。
如今的汉人就是如此的痛苦的实现着自己所谓的抱负,却早已经是变味的苦衷了,
汉人文化被割除了动力,自己的动力之源,蒙人为此付出了亡国的代价,不可避免的。
一切都是历史的宿命,历史的绵延所致、
历史是公道的,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
蒙古人在中华呆了近百年,算是很风光的,可是最后背负的就是伤国之痛了。,
历史在奋进中狂飙,在掘进中狂飙,没人愿意被历史遗忘,就算割除自己的理念,也是无法的事情、
所以,无数的文人回去修书立说,却是社会的悲哀了、
文人本是该以文治天下的,可是他去修书立说,说明社会不再需要他了,这是社会得病的征兆。
而且是病入膏肓的症候,是蒙古人的切肤之痛了。
如今社会,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为元蒙服务的人才、
那些人才都被蒙古人赶到了汉人一边,成了那里的军师,将军,门客,甚至是间谍,战士,江湖侠士、
因此元蒙被孤立了,焉能不败了?
黄菲颜仰天长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