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党委当时研究的结果,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磨练和经验来看,当时的历史,正处于*****的中后期,因为受极左的思潮长期影响,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极左、并传统、固执、甚至僵化,现在看来,死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要求高吗?过分吗?两个孩子可以参加工作,18岁后兵团可以逐级向上级请示,能办则办,不能办给他家一个答复,他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第三条粮食问题,要求的那600斤粮食,对于我来看从哪还弄不到呢?再场院里扫一扫、划啦划啦都能给凑齐,何况每年被盗窃的粮食有几十吨了?
但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时建设兵团的领导层和中层干部,大部分都是从抗美援朝和部队转业复员的,他们多年受党的培养传统教育,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执行上级指示从不打折扣。在战场上流血牺牲都是如此,在和平年代更不走样。因为国家当时经济条件差粮食供应紧张,国家每年给兵团的上交任务都很繁重,兵团领导和广大兵团人为完成任务勒紧裤带,广泛开荒,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国家的粮食任务完成!这是何等的情怀呀!现在想起来,每年兵团生产那么多的小麦、水稻,而我们能吃上细粮算是奢侈的事儿了。那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啊!
如果现在的领导干部处理这些事情,肯定圆滑,圆满。那600斤粮食,跟哪个队领导打个招呼不能解决呢?知识青年生活没有油水儿,每年生产那么多的黄豆多加工点儿豆油不就完了吗?没有肉吃,用指标外的土地生产的粮食变现,拿去换点儿猪和猪肉不就完了吗?不用说现在的大的腐败分子,就是小的腐败分子!如果在兵团当官儿的话,都会肥的流油,脑满肠肥。处理老齐头这样的事情,双方都会满意还可能有个人情。真是时代不同了!
后来案子的发展出乎意料!老齐头家属背后可能有高人指点,她老伴儿带着五个孩子到公安局和县委上访啦!因为兵团的行政管理和治安管理是双重领导,有些事情也必须由公安局介入,所以案子又进入了更复杂、更高层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