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000000167

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

扬州的治所从来不是固定的。

作为禹划分的九州之一,扬州的存在由来已久,但作为拥有监察权和行政权的区域之一,是从两汉时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扬州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治所。

州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天下局势的动荡,扬州的治所也往复多变,先后有历阳(今安徽和县)、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建康等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轮流坐,换的比衣服都勤快,但扬州都是以建康为治所,极少改变。

可是不知因何缘故,楚国建国之后,先将建康改名金陵,且将扬州的州治划在了远离金陵的吴县。

“迁州治?”

顾允吃了一惊,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身子挺的笔直,道:“微之何出此言?”

徐佑没有做声,眼睛却盯着鲍熙,有些话他不方便说,由鲍熙来说会更加的妥当。鲍熙先是一愣,继而恍然,震惊溢于言表,道:“不错,主上确实要迁州治!”

顾允比两人的思路慢一点,还是没有想明白,脸上带着迷惑,道:“吴县作为扬州州治已经七十余年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水陆两路通畅无碍,历任刺史引水筑塘,开垦良田,又引来四方商旅辐辏,百货所集,雄富冠绝天下,实在是作为州治的不二之选。还有,迁州治也非那么容易,主上并不昏庸,岂会看不到个中的难处,行此孟浪之举?”

见徐鲍不置可否,显然不同意他的看法,腾的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断然道:“若是刚立国时迁州治还有可能,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人牵扯到吴县的繁华里去?上至朝中,下至州郡,从华门到庶族,这些人都得仰仗着吴县来谋求货殖之利,主上想要迁,也得衡量利弊,问策朝野,反对者必然众多。况且,我看不到当下有迁州治的必要……”

“柳权!”

“嗯?”顾允望着鲍熙,道:“这与柳使君有什么关联?”

鲍熙心中已经将所有的事梳理了一遍,回答顾允的问题显得笃定许多,道:“柳权很受主上的信任!”

失势的柳权不需要尊重,所以私底下直呼姓名也无关紧要。顾允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口中重复了鲍熙的话,道:“主上的信任……”

“柳权虽然出身柳氏,但在家族中一向默默无闻,跟中书令柳宁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后来还是主上慧眼独具,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柳权一步步拔擢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可以说君恩独重,无出其右。”鲍熙摇了摇头,似乎在叹息柳权的愚蠢,道:“可是,柳权是如何报答主上的信任呢?”

顾允走到榻前,缓缓的坐了下来,凝神思考鲍熙的话,渐渐的觉得有些道理。鲍熙看了眼徐佑,决定还是当他的面点明了好,因为看徐佑的神色,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些,道:“柳权此次对郭氏动手,很可能得到了太子的授意,这是主上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给他加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职,调回了京城。也是因为此事,主上对扬州上下已经不太放心,州治迁回金陵,既能消弱柳权在扬州的影响,也能更进一步的掌控扬州……比起这些,迁州治可能遇到的难处,就不再是难处了。”

响鼓不用重锤,话说到这里,顾允要是再懵懵懂懂,就辜负了顾氏寄予的厚望,他默然半响,神色变幻不定,末了突然笑了起来,道:“帝王心术,果然莫测!要不是先生一语惊醒,我还如在梦中。”

鲍熙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他自诩谋略过人,比徐佑早知道竟陵王要遥领扬州刺史,也感觉到皇帝另有图谋,所以刚才和徐佑同时阻止顾允上表反对。但终究是后知后觉,经过徐佑提醒才彻底想明白其中暗藏的一切。

输给何濡,他能接受,毕竟像何濡那样的怪人,可能数十年才出一个,输了不丢人。可输给徐佑这个没有经历过多少世事的少年,实在让他颜面无光,也暗自警惕。

徐佑终于开口,道:“鲍主簿,我有一事不明,还望指教一二。”

鲍熙不敢托大,道:“指教谈不上,请郎君直言。”

“我朝为什么将吴县定为扬州州治?要论地势、人口和重要性,金陵比吴县好上百倍。”徐佑心中不解,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楚国不乏才智之士,不信会看不到这一点。

鲍熙解释道:“先皇辅佐魏帝占据江东之后,江左七郡时有豪族起事,杀民夺财,攻府占县,为恶实多。扬州刺史兼领都督府诸军事,不管筹措粮草,还是用兵平乱,抑或稳定民心,吴县作州治要比远在数百里外的金陵更加合适。后来魏帝禅位,先皇登基,吴县已经发展成为扬州的根本重镇,轻易变动不得,所以这数十年延续下来,没人想过会迁移到金陵去。”

徐佑关于楚国的认知,大多继承于前主人的记忆,再加上跟何濡日夜相处听来的种种,但跟鲍熙这种土生土长的楚国人还是有区别的。像吴县作州治这件事,正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就像太阳在白天升起,月亮在晚上悬挂一样,自然也就不会去考虑迁移的事。

这就是思维定式的后果,徐佑胜在拥有两世为人的经验,没有将思维固定在一个点上,发散思考,跑的比鲍熙要快一点。

“多谢主簿解惑。”

鲍熙点点头,对徐佑的警惕心却变得淡了些。刚才的问题提醒了他,徐佑再怎么聪明,也是义兴徐氏教出来的子弟,尚武而不善文,不读书也不读史,眼光局限在一隅,对楚国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知不多,没必要太过小心。

真正需要小心的,是何濡!

“明府,这件事我们不要参与!”

反对固然不可,但支持更加的不行,干脆装聋作哑,鲍熙正色道:“迁不迁州治,是吴县需要认真面对的事,与钱塘无关。”

顾允固然忠君,但也不是迂腐的性子,接受了鲍熙的建议,叹道:“主上太急躁了,要整饬扬州,有的是温和的法子。迁州治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能那么轻易?一不小心,很可能伤到扬州的根骨,得不偿失!”

“不!飞卿反对竟陵王任扬州刺史的奏章还是要写,但言辞不要太激烈,列出来利弊和理由就足够了!”徐佑笑了笑,道:“至于迁州治,主上没有明诏,只是你我私底下的猜测,奏章里不要提及就是了!”

顾允再次愣住,看着徐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鲍熙眼中浮上怒色,斥道:“徐郎君,之前阻止的是你,现在鼓动的又是你,到底何去何从?君不闻言必行,行必果,如此反复无常,岂能让人信服?”

顾允阻止鲍熙继续说下去,道:“先生息怒,微之必然有他的见解,听完再发火不迟。”

鲍熙的官位卑微,但受顾允的父亲所托,既是顾允的谋主,也是他的师友,严厉起来训斥几句都属寻常。

顾允对徐佑眨了眨眼,仿佛回到了学堂,一个少年犯了错,另一个少年为他打掩护,偷偷摸摸的瞒着老师眉目传情。不知怎地,徐佑竟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是让他不要生气,别跟鲍熙计较。

徐佑当然没有生气,鲍熙担忧顾允的前程,发火属于正常反应。并且顾允这般说,其实是把他完全当成了自己人,这是好事!

“主簿有句话说的不对,迁州治只是主上的后招,也是你我的猜测,未必做得准。现下说的是扬州刺史的人选,竟陵王出任刺史,不仅仅跟吴县有关,而是牵扯到了整个扬州。钱塘县想要置身事外,不过是痴人说梦。若我所料不差,很快就会从吴县传来消息,有人要拉着飞卿一起上书朝廷……不单单是飞卿,扬州九郡一百多个县,全都躲不开这次上书。或许主上也在等着看下面人的反应,看看谁支持,谁反对!”

“有人拉着我上书?谁?”

“胡长史!”

在明玉山上时,何濡曾给徐佑仔细讲过扬州的几位大人物,柳权之外,说的最多的就是长史胡谨。

胡谨,字慎之,普通士族出身,家世不显,这样的人能从小吏慢慢爬到扬州长史的地位,必定有其特别之处。此人吏才不算太高,仅能管州城十里,学识也不算太好,文书通畅而已,品行更不是多么的出众,纳妾敛财的事没少干,但偏偏是他成为了扬州长史,算上柳权,十年来扬州换了三任刺史,唯有胡谨稳如磐石,一动不动。

徐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胡谨这个人,而是何濡点评他的一句话:十里才,文书通,爱财贪色,正是天下刺史们最喜欢的长史。

想明白了这句话,也就不惊讶为什么胡谨能够屹立不倒了。

柳权离任,竟陵王在金陵,时下的扬州群龙无首,以胡谨为大,他要是反对竟陵王任职,必定串联一部分官员,上书阻拦,形成滔滔之势,逼皇帝改变主意。

鲍熙不同意徐佑的看法,道:“竟陵王遥领刺史,人不在吴县,扬州诸事全仰仗胡长史,除非谋逆,其余都可一言而决,这样的权势,任谁也不会反对!”

徐佑笑道:“鲍主簿认为胡长史是怎样的人?”

鲍熙不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认真思索了一下,道:“聪明人!”

徐佑双手一拍,道:“对,聪明人!聪明人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胡长史需要的不是一州刺史的权势,而是安安稳稳的坐在长史的官位上发财!”

“嗯?”鲍熙皱眉,有点跟不上徐佑的思路,道:“你继续说!”

“胡长史可有治理扬州一州事务的才干?”

鲍熙嗤之以鼻,道:“让他管一县都够呛,何况一州?”

“那就是了,胡长史没有权势上的野心,要不然也不会在扬州长史这个位置上一坐十余年。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他的出身,做五品长史已经到了极限,再想谋求进阶也不是不可,但最多只能升任四品散职,空有名位,而无实权,哪里比得过扬州长史来得实惠?所以,对现在的官位,他应该是满意的。”

顾允立刻道:“微之所言有理,以我的见闻,胡长史不求高官厚禄,正是这样的人!”

徐佑看了看他,似乎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吓得打了个寒颤,赶忙移开视线。心里忍不住腹诽道:开玩笑,老子是直男好不好?然后干咳一声,道:“胡长史是聪明人,有自知之明,真要是竟陵王遥领刺史,由他主事,不出半年,扬州必定乱成一团,到时候主上追究起来,去官去位,抄家破财,岂有现在这样逍遥自在,既有名位,也有财源,更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

徐佑不是神仙,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做出如此精确的评价和认知。所有这些,都是何濡多年来刺探楚国各地军机民情的成果,扬州作为最重要的州之一,更是事无巨细,不能放过一丝一毫。他又擅长品鉴人心,对胡谨的为人看的比本人还要透彻和清晰。

多储备点知识是没错的,譬如现在,徐佑仅仅听了竟陵王三个字,就可以从层层迷雾中抓到事情的本质,然后在第一时间做出最合适的应对。

鲍熙没有被说服,他不是固执,而是老成,宁可无功,也不能有过,道:“这都是你的猜测,明府一身负家国之望,不可犯险行事……”

果然自家孩子都是好的,顾允再有才干,现下也只是钱塘县令而已,说什么家国之望,比起何濡还能吹牛,莫非谋士说话的套路都是一致的?

“所以飞卿的奏章不要急着送,等收到胡长史的书信,再看看诸多同僚的反应,然后决定如何处置!”

顾允是顾氏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在扬州举足轻重,胡谨绝对不敢忽视他,无论如何都会手书一封,以冠冕堂皇的词语,劝他以扬州为重,上表力谏,好一壮声势。

不过这不是徐佑本来的打算,在鲍熙的反对声中,他只能做出让步。其实在胡谨拉拢之前,先于诸多同僚上奏,能将收益最大化。可他不是顾允,不能不考虑鲍熙的存在。

顾允反倒对徐佑很有信心,道:“微之肯定不会错的!”

这是一个好兆头,鲍熙对顾允的影响力虽然无人能比,可徐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这个看似铁桶一般的保护罩上割开了一道小口子,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够取鲍熙而代之。

顾允兴奋的看向鲍熙,想要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可鲍熙还在犹豫,道:“就算如此,反对竟陵王任刺史,也只是对胡长史有益处……”

“自明日起,朝廷会源源不断的接到大量反对竟陵王出任扬州刺史的奏章,有些可能是为了讨好胡长史,但有些却是真正为了扬州着想。其实飞卿上不上书,影响不了大局。可重点在于,飞卿身在宦海,又是顾氏的子弟,面对这样的大事,一言不发,既不合理也显得奇怪。”

官场古今如一,可以出风头,出风头才能在同僚中脱颖而出,让上司看到你的才干;可以唱反调,让人不能忽视你,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守中庸,两不得罪,避免犯错,不犯错就是有功,稳扎稳打慢慢熬资历,但不管怎样,一定不要让自己变得跟大家不一样。

出风头也好,唱反调也好,守中庸也好,至少还是同类,但要是让别人觉得你很奇怪,很不一样,那就被排挤出了这个圈子。

“上书,可能得罪主上,可不上书,却要得罪众多同僚。两害相权,我觉得飞卿应该一同上书,反对主上的乱命。”

要是别人,肯定觉得徐佑疯了,皇帝和同僚,怎么选也该选择站在皇帝一边,但是鲍熙仿佛也疯了一样,终于点了点头,道:“徐郎君,你赢了!”

不出徐佑所料,任命竟陵王的诏令一下,自扬州刺史府开始,长史、司马、诸曹,再到郡守、县令和学官,全都对安子道此次的任命感到不满,纷纷上书表示反对。

除此之外,朝中也物议沸腾,浑不知安子道抽什么风,让一个行将就木、喜好酒色财气的废物担当扬州刺史的重任,也都一个个气势汹汹的问起罪来。据说大司徒庾庆的口水都喷了安子道一脸,安子道掩面退朝,一言不发。

然后,安子道再下诏令,加赏竟陵王安子尚特进、持节、都督扬州、江州、湘州三洲诸军事,封车骑将军。

天下哗然!

于是百官的反弹愈加激烈,朝堂上天天争执不断,安子道态度强硬,不为讽谏所动,一心要让自己的王弟出掌扬州。

局势陷入了僵持,谁也不肯退让!

顾允也接到了胡谨的书信,信的内容很简单,要顾允以天下为重,不能让竟陵王危及国本,但凡圣人门生,都要以死相争。顾允没有回信,只是将自己写好的奏章让来人看了看,然后当面烧了书信,送信使离开。

这不是君权至上的朝代,也没有朋党论,大臣串联上书属于小事,但鲍熙还是要顾允谨慎一些,不留给任何人把柄。

顾允的奏折淹没在汪洋大海,没有激起一丝波澜,除了在金陵任秘书监的三叔派心腹来钱塘询问缘由,其他再无人关注了。

鲍熙松了一口气,这是最理想的结局,不得罪同僚,也不得罪主上,皆大欢喜。但徐佑注定不让他省心,这天造访县衙,对顾允说了一句话:

“火候差不多了,飞卿该上表提议迁州治到金陵了。”

同类推荐
  • 战国:穿越来破局

    战国:穿越来破局

    一幅耳机,一个活了千年的人……当穿越成真,当回到过去,战国乱局该如何破?顺应历史亦或转动车轮改变走向?我走入乱局深处,却发现乱局之中还有乱局,能破吗?怎么破?如何破?铁马,长戈,神器,圣水,占卜,诅咒,炼气士,刺客……这是一段隐秘的传说。
  • 极品秀才
  • 蛮狮

    蛮狮

    秦末汉初,多少英雄儿女辈出庐。
  • 碧血丹心逍遥剑

    碧血丹心逍遥剑

    顺治皇帝是他的把兄弟,多尔衮成了他岳父,独臂神尼是他的师妹,他就是大明仙王的弟子赵威!得到师父的真传书籍,独自修炼,炼成绝学,行走在大明末世。一把逍遥剑,一腔碧血照丹心。
  • 布衣天国

    布衣天国

    安逸到兵临王京城下的时候,才明白宫廷到底是怎么一个恐怖黑暗的地方;以至于把一个原本纯真、善良的妹妹变成了权倾朝野的“妖后”;如果没有结识当年那个气宇轩昂的马上少年,是不是现在兄妹俩还可以在乡间的老树荫下享受着悠闲?还是早已经被萧燕儿的铁骑化为了尘烟?也许皇陵里的那场大火释放了一个饱受禁锢的灵魂,那洁白灵魂在璀璨的夜空下孤独的摇曳着,用她樱桃般的粉唇低声喃语:“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第一大魔窟企鹅群号:728431016(未满)欢迎加入第一大魔窟微信群号:jy13952113975(未满)欢迎加入
热门推荐
  • 穿越王朝做郡马

    穿越王朝做郡马

    我叫林天一 出生平的我 在一次翻阅网址的时候 突然穿越来到古代沦落成一个乞丐 变成了一个过街老鼠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撞见王爷 王爷见我可怜便把我带回了家做家丁 就这么我碰见了他的女儿 让我心动了许久 于是便开启了我想方设法泡他女儿到手的计划 ...........
  • 86度咖啡馆

    86度咖啡馆

    她1直是个幸福的女人,突然有1天,她的世界1下子变了1个样,带着可爱的女儿,她努力地生活他是1个有名的外科医生,可是他严厉,苛刻,不解风情,甚至把他的心门永远紧锁她1直以来的梦想是开家咖啡馆,爱的咖啡馆,她还是相信爱他在和她的磕磕碰碰中,他们又将迎来了怎样的生活?人生永远在你的想像之外。
  • 洪荒重生之昊天

    洪荒重生之昊天

    洪荒小说中,昊天是一个很尴尬的角色,一直受圣人师兄挤压。本文是写重生昊天,不一样的洪荒历史。
  • 西游之最强作死系统

    西游之最强作死系统

    孙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西游世界成为了孙悟空,觉醒了最强作死系统,做的事情让别人对宿主产生欣喜或者愤怒都可以产生善恶值,于是孙空开始了疯狂的作死之路,玉帝:孙空实乃三界第一毒瘤,如来:孙空大佬别在往我身上甩黑锅了,现在找我要赔偿的大佬一大堆,西天都快破产了。唐僧一行人:孙空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 幽冥执法者

    幽冥执法者

    都市玄幻主角机缘巧合结缘上古魔道创始人大魔头罗梦,开启一系列修仙升级,一步步踏上大道。开启了屌丝逆袭 与4大世家的上古三大派系的纷争。最总成为大道世界的主宰,成为了新的立法者。
  • 关于渣们都被我虐哭这件事

    关于渣们都被我虐哭这件事

    欢歌因为被绑架意外身亡,谁知竟回归元身。她居然是天界的乌鹊神君,具有乌鸦嘴技能。奈何得罪了东海三太子,被迫做任务积攒功德,好抵消犯下的罪过。天生拥有乌鸦嘴技能的她究竟面临什么人间挑战?而她是否又能遇到良人?
  • 归芸日记

    归芸日记

    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务必要看这一段话首先咱是新人,创作质量存在着很大问题,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的话,希望大家提建议,指正第一卷的内容比较杂乱无章(但也和后文成呼应作用,改了好几遍,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串联在一起的方法),在跟着第二卷番外之后大概就解释了大部分的世界观了,后面就好一点,整体世界观比较大,和传统玄幻有着很大的区别(玄幻加科幻),大部分境界都是自创前期看不出来,中期就会慢慢体现出这个隐藏的末世观念小说内容有点无厘头,但大多后来都能解释,如果出现解释不了的,就在编呗(doge)最后,嗯……看了一些对于小说的这个分析,真的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过我会尽力的也希望读者们能喜欢!目前还在上学,更新也许会不稳定(暂时没这个问题,因为转站过来稿子还是很多的)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以个人为视角所经历的全部的历史……
  • 熵境一修仙笔记

    熵境一修仙笔记

    上下四方曰宇,宇有极乎?古往今来曰宙,宙有止乎?文明有源乎?万物有灵乎?曰:生久必葬,恒久必藏。老而不死,是为妖。妖而无极,是天道。皎洁的月光背面,巨大的灰柱锤落,夯出了里许的大坑,有锈迹斑斑的青铜光泽浮现。这个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的改造人,颤抖着粗糙的手,扒开表面的浮土,露出了篆刻的道语文言。庄迦遗族的历史,被时光掩盖在月壤灰土的表面。“仙”字有源,立人傍山,傍的却是天环山。呼吸着不同的空气,模仿着象形的真言,随着原仙入定,第一个“贡嘎”诞生,就此重回了人类曾经错失的岔口起点,点开了碳基文明树的另一个分支,开创了一个孪生纪元,两个血浓于水的文明,从此各奔东西,走上了自我救赎的征程,开创了修真与科元。
  • 如今的你真的好吗?

    如今的你真的好吗?

    如今的你真的好吗?也许如今的你真的不知道,好不好的定义,未来才能知道;如今的我真的好吗?也许如今的我觉得很好,好不好这样的结论性的评判语,也许只有未来的事实,才能真的判定;如今真的好吗?也许并非如此,好不好,这样的结果,是属于未来的结果,还是现在的现实呢?我不知道,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也不知道,也许没人知道,也许只有天知道
  • 少年仙尊

    少年仙尊

    他曾纵横诸天,为万界最强者,曾有大能将他作为毕生信仰,也有种族将他视为至高之神,浩瀚宇宙,如他指尖尘埃,无尽星河,不敌他弹指之间,仙界众仙为他惊惧,满天神佛匍匐于他身前,曾有佛,因他跌落莲台,亦有仙,因他撒血云天,如今,他借岁月归来,化身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