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这边风风火火,百废待兴,形势可谓一片大好。然而谁也不曾料到,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梁益两州却在短时间内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
事情的起由说来还得怪晋国的梁州刺史杨亮。也不知这厮患了什么失心疯,居然在宁康元年八月里,派遣其子杨广悍然出兵,进袭秦国的南秦州,目标直指仇池。
话说秦国进取晋国之心久矣,早在平灭燕国之后,就曾在东路做过几次尝试,奈何石桥、桃山、武原三战皆败,损失惨重,这才老实了许多;中路荆襄地区长期为桓氏经营,晋国的精兵多存于此,秦国倒也不敢轻启战端;如此,苻坚便把突破口放到了西路,由是派镇南将军杨安出兵,一举攻灭了仇池国,打开了通往晋国梁州之门。
自从两年前杨安平灭仇池国以来,一直就在仇池厉兵秣马,单等一个好时机入侵晋国西路。杨亮主动来犯,简直就是瞌睡时候有人送上了枕头,这等好机会焉容错过?当即雷霆出击。
杨广这等后辈小子如何是百战老将杨安的对手?何况杨安筹谋已久,麾下更是兵精将猛?于是一战之下,杨广全军覆没,本人也落得个兵败身亡。
杨安趁势进兵,连战连胜之下,沿路戍守望风而逃,很快推进到了梁州州治汉中。杨安兵围汉中,杨亮只得退守磬险。苻坚闻讯大喜,急调前禁将军毛当、扬武将军姚苌、射声校尉徐成、秘书监朱肜、益州刺史王统等率军来援。
杨安由是兵力大增,当下兵分两路,一路以朱肜、王统为首,两万人马出汉川,继续追击杨亮;另一路则由毛当、姚苌、徐成率领,三万大军南下直取剑阁,不但要全取梁州,更欲图谋益州。
杨亮连战皆败,兵员所剩无几,仓促间纠集了一万多巴獠人(巴蜀之地的土著)迎战,结果在青谷被朱肜、王统打得全军覆没,本人也遁去无踪。汉中遂成孤城,很快为杨安所破,由此,晋国的梁州为秦国所得。
再说毛当、姚苌、徐成那一路。从梁州入益州本有剑阁天险相阻,可惜晋国的梓幢太守周虓就是个蒙祖荫上位的世家子,有文才却完全不知兵,居然把主力放在涪城(梓潼郡治)而不是剑阁,结果剑阁天险为徐成轻取。秦军随即兵进涪城,这下子周虓慌了手脚。
大敌当前,周虓却昏招迭出。这厮想的不是集中兵力迎敌,却是自己家人的安危,竟然又分出几千步骑护送自己的母亲与妻子,想循西汉水撤往江陵。结果被姚苌侦知,一阵猛冲之后,尽数被俘。周虓得到母妻被俘的消息,长叹一声,打开涪城的城门投降。
(周虓此人相当有意思,笔者在这里费点笔墨,带读者看看魏晋人物的风采。周虓丢剑阁、献梓潼固然该杀,但他却又是个有骨气的大孝子。到了秦国之后,苻坚想用其为尚书郎,周虓说道:“我世受晋朝厚恩,若非老母被俘,绝不会降秦。如今母子平安,我已心满意足。休说区区一个秦国郎官,王侯我也不做。”由此可见,此人其实是相当有气节的,只是因为至孝才献城投秦)
(这还不算,周虓每次见到苻坚,竟敢直呼其为“氐贼”!一次参加元日大典,秦军仪卫盛大,苻坚便问:“晋国的元日大典能比得上大秦的吗?”结果周虓厉声回答:“我只看到犬羊相聚,何敢比拟天朝?”秦国群臣大怒,屡次请苻坚杀他,苻坚却笑而不依。再后来周虓变本加厉,不但试图逃亡,还曾联络他人刺杀苻坚;苻坚却依然绕过了他,只是将他流放,直到后来病死。从这些史料来看,魏晋人物真是太有个性,满纸都能读出浓浓的人性。这些轶事能够发生,固然是因为周虓至情至性,又何尝不是因为苻坚宽厚大度呢?)
晋国宁康元年(秦国建元九年)十一月,梓潼失守,通往益州腹地的大门被敲开了,晋国益州刺史周仲孙慌忙组织军马,前往绵竹阻击秦军。
与此同时,姗姗来迟的晋国援军也终于进入了蜀地。桓冲所部远在姑孰,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只得派出段随的五千骁骑军,凭借骑兵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千里驰援。骁骑军到达江陵后,与桓豁的部将江夏相竺瑶合兵一处,总计两万步骑,浩浩荡荡向西开去,行军日久,此时已近绵竹。
。。。。。。
广阔的蜀中平原上,晋国援军惶惶而行,士气说不出的低落。时值秋冬,冷风呼号,凄雨弥漫,天地间一片萧瑟;一路而来,但见人烟寥寥,鸡犬不闻,千里沃野尽作了鼠蛇相争之地,哪里还有一丝天府之国的气象?
“照理说周仲孙的军马正在绵竹与秦军对峙,这大后方不应当是如此凄败的模样啊?”江夏相竺瑶神情凝重,喃喃自语:“莫不是前线已然兵败?”
身边的段随微微一笑,说道:“并无战报送来,想必周刺史还在绵竹。我等还是速速赶到绵竹为好!”
竺瑶不敢苟同:“还是小心些为好!倘若真个绵竹已失,秦军怕是都已打去成都了。嘿嘿!若真是那样,我等再行鲁莽急进,休说救援无功,怕是自身都要难保!”
竺瑶所言不无道理,毕竟眼前的景象太是不正常。段随想了一想,正色道:“前番周刺史的军报里,言秦军攻势甚笃,急盼我等支援。军情紧急,真要是耽误了绵竹周刺史那里,朝廷定然怪罪下来。这样罢,我骁骑军马快,先往绵竹赶去。就请竺将军率部缓步跟来,以为后援,如何?”
竺瑶还待相劝,却见段随面色坚毅,应是心意已决,便点了点头,说道:“也只好如此了。从石此去,还望处处小心!”段随拱手致谢。
于是在段随的大喝声中,五千骁骑军滚滚而去。竺瑶则率领一万五千步军慢慢跟进,另外派出大量斥候,四处查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