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00000090

三十、戚继光和俞大猷武功到底谁强?

明朝有两位军事家和武道宗师,便是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人在当时被称为“戚虎俞龙”,说他们“杀贼如土”,端的是赫赫有名。

那么,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武艺到底哪个厉害点?我们知道,戚继光擅刀法和长枪,俞大猷擅棍棒及双手长剑法,这两人在抗倭时,经常在一起,也曾经私下演练过各自武艺,但胜负结果,却是没明说。

戚继光所习枪法中,最得意的乃是杨家枪,按他书中所说,是杨家的六合枪。

在讨论军阵枪法时,戚继光说当今天下枪法都推崇杨家枪,但杨家枪却因为有些人敝帚自珍而不传其妙,或因枪法变化多端,故大多练得不得其法。于是又有不少去学沙家竿子、马家枪法的。而沙家秆子和马家枪法,虽各有其妙,却有长短之异,惟独只有杨家枪,有奇正虚实各种好处,施于军阵,和各家全都不同。所以他在军中推广的,是他自杨家六合枪里归纳出的二十四势长枪法。

说到杨家枪,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肯定宋朝杨家将的杨家枪。那可是大大有名啊,杨老令公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这个是小说家言民间传说来的,这里的杨家枪其实和杨家将无甚关系。

不过戚继光擅长的杨家枪虽和杨家将无关,但却也是地道的宋时名将传承。

话说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原金国军官山东杨安儿等人起义抗金,称“红袄军”。杨安儿有个妹妹叫杨妙真,在家中唤做“小姐姐”,骑射精强武艺高超,尤其掌中一条长枪神出鬼没,从无敌手,枪下亡魂无数,当时极负盛名,人号为“四娘子”,军中则尊称为“姑姑”。有记载说她是杨安儿的女儿,这是不对的。因为年龄对不上,这两人最多相差几岁。

这位擅长枪法的“四娘子”, 后来在战场上遇见了一位也擅长枪法的好男儿——潍州北海的抗金义军首领“李铁枪”李全。据说两人大战数场,打出了感情,于是结为夫妻。两人曾经打过,这个事不假。结婚也是真的,但有意思的是,两人单挑的结果,至少有几种不同的版本。

按宋人笔记的记载,李全和杨妙真的第一场打,鏖战终日,不分胜负。于是李全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他去暗中埋伏了钩刀手,待第二天再打时,假装不敌逃跑,结果杨妙真追进了埋伏圈,被钩下马来,李全就乘机把她给抓了。杨安儿见妹妹被抓,只好备了牛酒去要人,不知怎么最后却演变成了上门提亲,于是皆大欢喜。

而金史的记载,却和宋人笔记掉了个儿。说是杨妙真飞马投枪,其枪深入大石达一尺,李全飞马去拔,结果没拔出来……于是李全下马拜服,两人结为夫妻。

在宋史里,倒是没说他们打架的事,比较严肃,但却说是李全归附了杨妙真。因此我觉得这场打,应该是杨妙真赢了,一来杨妙真活跃于金的腹地,金史记载应该更靠谱些。另外一个,则是宋人士大夫很可能因重男轻女,不爽杨妙真牝鸡司晨,于是就在笔记里来了这么一笔。不过这一出倒是写得很富戏剧性,文才不错。

杨安儿起兵后,本有意归宋,曾与大侠刘佑的门客淮人季先来往,诉说其归宋意图。然而还未及实施,就于嘉定七年在登、莱一带战败后,被贪图赏金的舟子杀死。此刻李全转战于几百里外的沂水、临朐一带,杨妙真军在李全所部,都来不及救援。杨安儿残部在其母舅刘全率领下归于杨妙真所部,杨妙真和李全成为成为这一支红袄军的首领,继续抗金。

嘉定十一年,通过原来联络杨安儿的季先,李全应宋楚州太守应纯之“应爷爷”之邀,归于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左副元帅、枢密副使仆散安贞辅太子完颜守绪大举攻宋,破宋成州等地,进围滁、濠、光三州。宋廷令各路军马出战,李全、杨妙真所部连战连胜,于涡口一战斩杀数千金军,又于化陂湖再次大捷,斩杀数员金将,得其金牌,其中有金“四驸马”者,追杀至曹家庄而还,金军的三处包围均告瓦解。李全因此领达州刺史衔,杨妙真封令人

不过,杨妙真等各路抗金义军名声大盛,南宋小朝廷很不高兴。在朝廷看来,这些抗金忠义军都出身不正,不是中央直接领导的部队,本质上都是贼寇,所以必欲剪除而后快。于是分裂瓦解、断绝粮饷、封锁河道阻其通路等等手段不一而足,最后干脆乘李全统军北上与蒙古军作战时,直接发动攻击掩杀其留后部队,个中种种极其复杂。总之,最后各路宋军成功灭杀了李全的家人包括孩子,彻底逼反了李全和杨妙真。

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李全开始反攻宋军报仇,虽然杀死了几名凶手,但自己也死于宋军围攻。宋军又和金军联手,试图彻底绞杀杨妙真。杨妙真在获悉李全死讯后,知道主力覆灭大势已去,遂和部将们道:“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今事势已去,撑柱不行。汝等未降者,以我在故。尔杀我而降,汝必不忍,若不图我,人谁纳降?今我欲归老涟水,汝等宜告朝廷,本欲图我来降,为我所觉,已驱之过淮矣。以此请降,可乎?”众将从之,杨妙真突围而去。

对这位以一手梨花枪纵横天下二十年无敌手的杨四娘子,宋史说她于几年后亡故,自此再无记载。而各种正史中,对她此后的事迹也都语焉不详,好象她真的归老林间了。

实际上杨妙真在杀出宋、金联军的重围后,并没脱离险境,一直和宋、金两方的剿灭部队鏖战不已。她几十年抗金,兄长死于金军之手,丈夫及家人又被宋军所杀,不容于宋、金,可谓不共戴天。而此刻她所在的山东安徽地界内,蒙古和金正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她也和蒙古打过仗,但却无不可调解的深仇大恨,面对宋金两方的联合绞杀,她最后归了蒙古。

蒙古大汗窝阔台很有意思,当下拜杨妙真为山东、淮南行省,使她成了一员真正的女性封疆大吏,且统制的是直接面对宋、金的最前线行省。她的部队,山东民间被称为“娘子军”,盖其号为“四娘子”之故。按杨妙真说的“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话来看,当时她约三十多四十岁左右。时任蒙古丞相的耶律楚材,对杨妙真甚为推崇,称其“族出名家,世传将种。无儿女之态,有大丈夫所为。吏民服心,朝廷注意,遂授东台之仕,冀舒南顾之忧。”

杨妙真后来传位于她和李全的儿子,其家世袭,山东李家遂为元初名门世家之一。

从杨妙真的事迹看,她的杨家梨花枪,真是全出于军阵的实战枪法,且纵横几十年无敌手,未尝闻其一败,堪称军中绝技。戚继光使的杨家枪,就是她这一路。因为戚继光在说杨家枪时,曾明确道:“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他说当时天下枪法咸尚杨家枪,也绝非虚言。

戚继光对自己的枪法是很自信的,不但在军中推广的主要技艺是长兵器,还曾经很自豪地说,天下各处所传的杨家枪法,都和我的枪法道理一样,其中两门最妙的是拿法,如配以我的步法,只需如此这般,则无敌于天下矣。其实他最得意的狼筅这种极阴险的兵器和用法,看图势,也是脱胎于长枪。

当时和戚继光齐名的另一位明朝军神俞大猷,也是武林高手。俞大猷的双手长剑剑法学自李良钦,是当时流传甚少的古代军阵搏杀技之一,艺成后李良钦曾说其“异日剑术天下无敌矣”。

俞大猷后来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剑经》,但是翻开一看,却讲的全是棍法,这事是件四百年来一直未解决的公案,迄今没一个明确的答案。当代武术史研究学者和武术 家马明达先生认为,其书名为剑经,说得是棍法,但有可能是以棍存剑,这倒是最合理的解释。

俞大猷从北方南下抗倭时,路经少林寺,于是便进了这个天下武术出少林的武林圣地。当时少林僧人们给他表演了各种技艺,结果俞大猷说你们练的不对,然后如此这般说了一大堆,之后少林和尚拜服。最后的结果,是老方丈派了两名小和尚,跟随他学习艺,三年艺成归寺。此事的出处,见于俞大猷为少林寺重建十方禅院写的碑记,这碑记是俞大猷应当年跟随他学艺的小和尚之一请求写的。

按理推断,俞大猷肯定是和少林和尚动手了,而且最后赢了少林和尚,才有可能出现少林方丈派小和尚跟随他学艺一事。任谁去少林寺对和尚们说你们练的都不对,结果必然是和尚们上来过招。武艺一道,哪里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只不过这是为少林寺写的碑记,俞大猷总不好明目张胆地下少林寺的面子,说和尚们打不过他,这一节应该是被他略去了。

那么,戚继光和俞大猷有没有动过手呢?

戚继光在自己的著作里说,俞大猷曾给他演示过棍法。从他关于这一节的前后记载来看,他们俩应该是动过手的。原因之一,是我之前说的,武道不是靠嘴说能分高下的。这两位中国史上军阵武道的宗师巨擘,最重的就是实战,见面讨论武艺岂能只说不练。其二,就是戚继光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了。

戚继光的武道,从他的著作来看,极为讲究先手,无论拳法刀法枪法,只要被他得了势,对手基本只有败亡一途,因此胜负存亡往往只在一两手之间。这也很符合他所精研的均为军阵武道这一特点。战场上刀枪如林扑面而来,生死存亡只在呼吸之间,那里有可能让人你来我往从容打个几十回合的。

根据戚继光说,俞大猷的棍法,其妙者只在得手之后一拿一戳,其后之势犹如圆石转于万仞之山,再无住歇。以此观之,俞大猷的棍法极为凶猛,且也是讲究的抢先手,一旦被他得了先手压制住,其后攻势便如巨石下山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戚、俞两人的武道心法不谋而合,和他们都是极究军阵武道有关,可说是万流归宗。

之后戚继光又道,俞老总的技艺胜我几倍,和他放对,一旦失势,便无再复之势。即使有扳回的机会,但面对武道宗师,一败则终是永不可返矣。其实不单是棍法,枪法和其他各色武艺,都是一个道理,我以此法教习军中长枪,效果非常显著,“极妙极妙”。

戚继光说俞大猷技艺胜我几倍,这有可能是谦虚和推崇之语,但从此后的记载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他败了,且在失了先手后,曾一度找到机会反攻,试图扳回局面,但终于不果。

另外,从他说的话里,很可能两人比试的是棍法,所以他才说其实长枪和其他武艺也是一个道理。之后戚继光将从俞大猷的棍法里吸取的优点,融合进了他在军中推广的枪法,效果很好。

不知道戚继光如果用长枪和俞大猷的棍打,又是谁更厉害些呢?

同类推荐
  • 武牧江湖

    武牧江湖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江湖?江湖上除了快意恩仇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壮怀激烈、生离死别?世人皆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中华武备趋弱,甚至影响了此后华夏千年。却不知宋太祖另有武牧江湖的策略。只可惜一代雄豪,绝世武略在一夜烛影斧声里,涣散泯灭。一个由开国皇帝组立的神秘机构,在与朝廷、外邦、绿林纠缠中,爱恨情仇繁乱纷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希文一声长叹,几多世人的无奈在其间。绝世的权力,绝世的武功,却也一样有绝世的缺憾。人间值得?人间不值得?
  • 画妻

    画妻

    北宋末年,金兵攻入汴梁,茂德帝姬被俘虏,并于押解途中诞下一女,身世成谜,后被武林盟主慕容天山所救,取名慕容嫣,并传授武艺,十年后,与梅山老妖一战却误入圈套不幸身亡,慕容嫣被封印于一幅画中,历经千年岁月轮回。到了公元2010年,这幅画在诅咒了四人死亡后无意中落在了一个严重口吃的何来手里,一面是警方追捕,一面是父母反对,何来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岁月再度轮回,一段恩怨情仇就此展开。
  • 五胡涛海传

    五胡涛海传

    偏安一隅,坐落着天云山脉,自成天下第一武林大派“天云门”,其掌门人云淞阳育有二子,兄为云天涛,弟为云天海。八王之乱后,朝廷之力无法对抗胡族的金戈铁马,眼看华夏文明即将万劫不复。二位英雄少年,身怀绝技,行走于乱世烽火中,能否叱咤江湖风云,能否拯救天下苍生,且看本书详细分解。(故事背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胡族四野,生灵涂炭。)
  • 将军引

    将军引

    她是卫国大将军的独生“公子”,是所有人头疼的祖宗、是少林寺达摩院的首座大弟子,是公主看上的驸马,是威震天下的平北大将军。她的心一半是杀戮,一半是慈悲。爱恨交错,生离死别。大慈大悲我佛,血溅三尺家国。金戈铁马将军,爱恨织错江湖。举剑斩断恩义,香冢埋葬英魂。江南漠北天下,犹唱巾帼遗曲。牛鬼蛇神伏拜,南无阿弥陀佛。
  • 悠然剑神

    悠然剑神

    江湖,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退隐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林,不为名利,只图一世清宁,过属于自己清净的日子,哪也只是妄想。一个本不该属于江湖的荒林,在有人踏入的那一刻,就打破了原本属于它的寂静。从此,它便成了江湖。——————————-邪魔新书:《大宋公务员》http://520yd.com/book/520yd.com
热门推荐
  • 李府旧事

    李府旧事

    要说这世间最倒霉的是谁,还是要数李府的二姑娘李明珺。十一岁,来陇天城云游的高僧说她命贵但也命硬,克父母克亲友。李明珺为李府祈福,到静相寺居住五年。十六岁,回府当日在李府门口闹了个大笑话,之后被祖母嫌,嫡母厌,兄弟姐妹冷漠脸,生母闭门不肯见。十八岁,生辰当天吃面给噎死了。再睁眼,又已经回到了静相寺。还是十六岁时候,也还是回李府之前。这一次她要好好活下去……但随着自己的重生,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前世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府里的人接二连三的死去,究竟是何人所谓?
  • 我有一剑可封神

    我有一剑可封神

    我有一剑可封神。“从年少开始我便受尽万般疾苦,连自己最亲的亲人都无法保护,那是年幼的我懵懂无知,今日我当用这一剑,封神!”
  • 村里的女人花

    村里的女人花

    她心慈面软、性情温和、遇事犹豫不决,她的人生不算悲剧,却又恰似悲剧,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她苗正根红,内心坚强,肩负着村主任的担子,处处为村里着想。他一生叱咤风云,在轰轰烈烈的年代做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宝座,为了权利,他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至今不愿改变他僵持的思想和行为,以招致民怨。故事曲折真实,会把你带入那个以往的年代和现实的生活当中。
  • 你不知道的猫事

    你不知道的猫事

    作者的一生和猫的相爱相杀
  • 网游之灵御万法

    网游之灵御万法

    东风吹,战鼓擂。美人醉,盼君回。漫漫征途从来就不平坦,危险、苦难、恐慌······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唯有勇者,敢于踏着敌人的战火,忍受死亡的威胁,历经血雨腥风,与磨难之中淬成!拿起你手中的武器,一同在游戏之中横扫天下!灵御万法~!
  • 破世死神

    破世死神

    百年前诸神大战,三大主神之一的死神被众神击破神袛,流放世间,成为了凡人,在经过百年多的流浪,他看透了众神监管的肮脏世界,他决心在这世间行走重新打出一条新的秩序,且看他在众神眼下如何玩弄众神!!!
  • 九一道途

    九一道途

    修炼一途不过一九之数升迁变化,人生一路不过九一之道阅尽尘间。在这片大陆上,修炼是必不可少的。修炼途中,他游走在大陆各地。做过杀手,当过护卫。有时是马背上的商人,有时又是偏远大山里的老师。他闯荡在茂密丛林,行走在繁华都城。创宗门,建势力,划天下,护大陆,他平淡的一生,待你慢慢看来。
  • 异界修行记

    异界修行记

    天界神将惨遭陷害成为凡人,看成为凡人的少年如何再回巅峰
  • 月亮不会奔我而来

    月亮不会奔我而来

    丧中带甜,1v1纯爱故事,姐弟恋,但不止于恋爱故事,里面很多治愈人心的故事,确定不来看看?
  • 入魔为善

    入魔为善

    世间佛魔两道,世人皆认为佛本为正、魔皆为邪,但熟不知佛魔皆是一念之间,为了守护,我也可堕落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