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00000188

七十八、关于火药

一、炼丹术与火药的发明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硫磺、硝石、木炭性质的探索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对这三种物质就有了一定认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就认识了木炭,把它当做燃料。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强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们就开采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接触到硫磺,如温泉会释放出硫磺的气味,冶炼金属时,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难闻,这些都会给人留下印象。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墙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它的颜色和其他一些盐类区别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错,在实践中人们掌握了一些识别硝石的方法。南北朝时的陶弘景“草木经集注”中就说过:“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这和近代用火焰反应鉴别钾盐的方法相似(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硝石和硫磺一度被作为重要的药材,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硝石被列为上品中的第六位,认为它能治20多种病。硫磺被列为中品药的第三位,也能治10多种病。这样人们对硝石和硫磺的研究就更为重视。虽然人们对硝石、硫磺、木炭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制成火药还是炼丹家的功劳。

2、炼丹术中的化学方法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汉武帝也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从此,炼丹成为风气,开始盛行。历代都出现炼丹方士,也就是所谓的炼丹家。炼丹家的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样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炼丹术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显示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炼丹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直接与火药的发明有关系。所谓“火法炼丹”大约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这也是炼丹术这种愚昧的职业能够产生发明的基础。炼丹家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挫折,使得炼丹家不得不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这样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发明火药之前,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

3、火药的发明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 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

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二、中国古代火药配方的演变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能着火的药,触火即燃是它的主要特性。叫它做“药”,是因为制造火药的两种主要成份-硝和硫磺都是药品,所以叫做火药。与依靠空气中氧气才能进行燃烧的物质不同,火药是由硝石释放氧气完成燃烧过程的自供氧燃烧体系,因而可以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由此可见,硝石在火药中扮演着氧化剂的角色。而硫磺在火药燃烧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是火药能够爆炸的重要因素。

在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纪),有一个叫计然的人就说过:“石流黄出汉中”,“消石出陇道”。石流黄就是硫磺;消石就是硝石,古时还称焰硝、火硝、苦硝、地霜等。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炭、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第一部药材典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硝石、硫磺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即使在火药发明之后,火药本身仍被引入药类。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

1、对火药成分的认识

火药是由练丹家发明的。由汉代到唐代,练丹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大胆的试验,虽然没有达到练出“仙丹”的目的,但在练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

人们对组成火药的三种成分的性质有了一定认识。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在实践中,已经了解到木炭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有天然存在,人们很早就开采它。同时在冶炼中,逸出的刺鼻的二氧化硫和温泉中四溢的硫磺气直接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就在这些接触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硫的一些性能。除了获知它对某些皮肤病有特别的疗效外,还有某些奇特的性质。如《神农本草经》里说:“石硫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就是说硫能和铜铁等金属化合。我国最早一本炼丹著作东汉的《周易参同契》里,记载硫和水银化合生成红色硫化汞的反应。硫的这些性能在从事炼丹的方士眼里很受器重。硫不仅能和铜铁等金属化合,还能把那神奇的水银制服。于是练丹家们在妄图用水银炼制所谓的“金液”、“还丹”中,常常使用硫。在实验中,人们还发现,硫着火容易飞升,性质活泼,很难擒制。要使它药性缓和变成比较容易控制,练丹家们采用了一种名叫“伏火法”的办法,就是经过和其他某些易燃物质混合加热或进行某种程度的燃烧,使它变性。

火药的发明就和这类硫磺伏火的实验有密切联系。硝的引入是制取火药的关键。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撒在赤炭上立即就产生焰火,能和许多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在炼丹中,常用硝来改变其他药品的性质。同时又有很多伏火硝石的方法。又因为硝石的颜色和其他一些盐类如朴硝(硫酸钠)等差别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错,因此人们还掌握了识别硝石的方法。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这和近代用焰色反应来鉴别硝酸钾是相似的。这为后来大量地采用硝石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由于医药学和炼丹活动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在伏火硫磺、伏火硝石的多次实验中观察到,点燃硝石、硫磺、木炭的混合物,会发生异常激烈的燃烧。

2、唐代火药配方

唐代练丹家们于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首创硫磺伏火法,在《诸家神品丹法》卷五中载有“孙真人丹经内伏硫磺法”:取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子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烧起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炭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有冷却,取出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又创“伏火矾法”。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讲“伏火矾法”时说道:“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面,烟渐起,以湿纸四五重盖,用方砖片捺以土冢之,候冷取出,其硫磺伏住。”

以上两种配方,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不过所用的药料是天然品,没有经过提炼,质地既不纯净,份量也不标准,所以火药的力量还是微弱。

经过炼丹家们不断的改进,大约到晚唐时期(九世纪末叶),中国发明的黑色火药便正式出现了,现在叫黑火药;因为它呈褐色,又有人叫它褐色火药。它是硝酸钾、硫磺、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极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起来相当激烈。这是因为硝酸钾是氧化剂,加热的时候释放出氧气。硫和炭容易被氧化,是常见的还原剂。把它们混合燃烧,氧化还原反应迅猛进行,反应中放出高热和产生大量气体。假若混合物是包裹在纸、布、皮中或充塞在陶罐、石孔里的,燃烧的时候由于体积突然膨胀,增加到几千倍,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

3、宋代火药配方

火药应用于军事以后,在制造技术上和性能上逐渐有所发展和提高。北宋仁宗时(公元1040年左右),以熟悉法令典故而著称的宰相曾公亮等编写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12里,已经详细记载炮火药、蒺藜火药、毒烟火药的配制方法。

上述三个火药配方都是用硝石、硫磺、木炭为基本原料,再掺杂一些其他物质,而配制成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火药。这三个配方,既是经过宋军试用改造后优良的定型制品,又是各地配制火药的样本。其硝、硫、炭之间的组配比率,渐趋合理。

但是,和现代黑色火药比较,这三种火药的组配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性能只具有纵火、散毒、放烟的作用。《武经总要前集》所载“霹雳火球”就是按上述第一配方而制的,它也不是爆炸性火器,名为霹雳,是由于火药后竹竿爆裂,发出很大响声,又由于竹竿爆裂,球体内的炽热瓷片散飞附近,可以伤人,所以说它有爆炸性火器的萌芽。

由此可见,北宋初期的火药,一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配方成份也很复杂,还是一种低级火药。北宋末期所出现的“霹雳炮”、“铁火炮”,其中装药则肯定已经是具有爆炸性能的火药了。

到了元代,火药配方中硝的含量已经明显增加,达到了60%,硫磺和炭各占20%左右。制造工艺也有所改良,减少了杂质,剔除了火药中的缓燃物质,成品多为颗粒状,具有了较大威力。

4、明朝火药配方

到了明代,火药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成书于明代前期的《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多种火药配方,并提出“必要知药性之宜”才能“得火攻之妙”,较《武经总要》已有较大的发展。

戚继光于公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写成的《纪效新书布城诸器图说》中,对铳用发射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记载的更为详细。其配方为硝石75.75%,硫磺10.6%,木炭13.65%,和现代黑色火药的标准组配率已经基本一致。

在《武备志》稍后,公元1637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中的《佳兵篇》所载的《火药料》中,把其区分为直击的火药和横击的火药,相当于发射和爆炸的概念。说直击的火药是硝九、磺一的比率,横击的火药是硝七、磺三的比率。这说明,这时的火药成份已较单纯,人们对发射用火药和爆炸用的火药的组配规律,已经确实地掌握了。

明代火药的配制工艺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其主要包括对原料的精选、提炼及配制、检验等方面。

硝是配制火药的主要原料,它的纯度对火药威力的影响很大。明代制硝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将天然硝石放在没有杂质的淡水中溶解,把其中的泥沙等颗粒性杂质沉淀并剔除。第二步是用一定数量的鸡蛋清、红箩卜等吸附物放入硝溶液中多次煮沸,吸附其中的渣滓及盐碱等成份,然后用笊篱将吸附物捞出。第三步是将水胶放入硝液中再次煮沸,尔后将硝液倒入瓷瓮中冷却凝固,使废水浮在瓮上,泥末沉于瓮底,纯硝居于中央,最后去水除渣,取出纯硝晒干。经过上述工艺流程,每百斤天然硝大致只能提炼出30斤纯硝。这种纯硝呈白色结晶,。

硫磺是一种快速燃爆物,它纯度对火药爆发力的影响很大。明代硫磺的提炼工艺流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将硫块捣碎,拣去沙粒、杂物。第二步是将捣碎的硫磺放入锅中加淡水煮沸,去除杂质,倒入瓮盆内沉淀一天后,将沉淀物剔除,取得粗硫。第三步是按10斤硫磺倒入2.5斤牛油和1斤麻油的比例,进行煎煮,使油不粘糊硫磺,再用柏叶加入锅中与硫磺同煮,吸去锅中成黑色的渣滓。第四步是将去渣的粗硫放入沸油中煎煮,待油面泛起黄沫后,放入盆中冷却,最后除去面上的黄沫和杂质,取出无渣滓、去油性的纯净硫磺,这种硫磺呈柠檬色块状结晶。

木炭粉是火药中的助燃物,其质量优劣能影响火药的燃烧速度。焙制木炭时,最好选用清明前后的柳条,因为此时的柳条叶芽将萌未萌,养分集中在柳条上。如果将这种枝直条匀的柳条取下,去皮除节,自然封干,尔后再焙制成炭,碾成粉末。用这种木炭粉配制的火药,因木炭的去皮而无烟,去节而无树脂,从而提高了燃烧速度和的各向均匀性,增强了瞬时爆发力。

5、配制火药的工艺流程

配制火药的工艺流程共四步。第一步是将精选和提炼过的硝、硫、炭,按配制火药的要求,秤准份量,按配方比例,分别放入石臼或木槽中,反复捣碾多次,使之成为细末。第二步是将碾细的硝、硫、炭三种粉末,按比例混合放入木臼中,再加入量的纯水或烧酒,将混合物拌合成湿泥形态,并用木杵捣碾成千上万次。在捣碾过程中,严禁沙石杂入臼中,以免磕碰后生火成灾。当混合物将干时,加水再捣,使混合物充分匀和细腻,尔后取出日晒。第三步是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查。选取一部分晒干的火药样品,放在纸上燃烧,如果迅速燃尽而纸张完好无损,则是合格制品。或者将样品放在手心中燃烧,火药燃毕而手心不觉热者,说明成品燃速快,是合格制品。反之,如果火药燃毕后在纸上留有黑心白,或手心感到烧灼者,则为不合格制品,需要反工再次捣碾,直到合格为止。其四是筛选合格药粒,赵士祯在写成于公元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的《神器谱》中说:火药的颗粒,“粗大者不用,下细者不用,止取如粟米一般者入铳”,说明当时对火药颗粒大小与火药燃烧速度的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将经过检验合格的药块破碎成粒,用粗细不同的箩筛,分别筛出大铳(炮)、佛郎机和鸟铳所用的大中小各种火药粒,不成粒状的可以用作火门引火药,剩下的细粉末全部剔除。这种按枪炮口径和药室大小,选用相应档次的粒状火药的目的,既是为了提高发射威力,也是为了保证发射时的安全。

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自18世纪初叶逐渐衰萎,清代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所用的火药,大体仍按明代火药配制理论和技术,采用人工操作的办法配制而成。而同期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展。

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清朝一些统兵将领导和火药研制人员,发现了旧制火药的不足。为了改良火药性能,进行了大量改进配制工艺的试验,将提炼硝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三次,制成组配比率为硝 76%、硫10.7%、炭13.3%的发射火药。经对比试验,和英军***的性能基本相当。

中国古代火药发明后,在军事使用中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其发展规律是:配制上由没有严格比例到有一定比例;成份上庞杂到简单、纯净;形状上由粉末到颗粒。火药的燃烧、爆炸和发射三种性能,也逐渐被应用到火器中去。

三、火药的发明者

火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发明,他和孙思邈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他们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他老人家有一天不晓得抓了些什么硫、硝、炭的东西就爆炸了,所以我们今天才有了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闻名于世,被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火药的应用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1、唐朝时的火药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2、两宋时的火药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永乐大典》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

3、明代的应用

明代在作战火器方面,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神火飞鸦”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同类推荐
  • 梦入无级

    梦入无级

    我叫梦煞,当我发现可以在梦中创建游戏时,一款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虚拟游戏诞生了。就算你是一条只想躺这的咸鱼,也可以进入游戏看看比现实中还要美丽的风景,喝个茶钓个鱼,挖墓探险,金榜题名,战场御敌,醉卧江湖。叮:梦幻游戏已创造完毕,是否进入
  • 浪潮生

    浪潮生

    建文四年,‘鬼谷门’祖师谷梁一助朱棣靖难,太子朱文奎莫知所终。东宫遗脉流落江湖,倾三十年之力,布下惊天棋局,搅弄风云于庙堂、江湖之间。万历三大征,出危蹈死,兄弟阋墙;江湖暗流奔涌,是身藏?是心藏?......天玄令、天玄五诀、天玄大阵、旷世神兵...深陷棋局惨遭灭门,杨氏遗孤又该如何破局?
  • 喋血鹰嘴崖

    喋血鹰嘴崖

    亲爱的读者朋友,请静心阅读我的小说,用鲜花和收藏支持我吧。
  • 缘来只为遇见你

    缘来只为遇见你

    没有承诺,没有如果,茫茫人海,偏偏遇见你。因为注定,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宿命。
  •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这是一个屌丝男稀里糊涂穿越到武侠世界,然后和附送的系统斗智斗勇,顺手解决几个大反派的故事。真的只是顺手,而已。
热门推荐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她来自远方

    她来自远方

    她是天上的天使,意外成为一名人间女孩,却不幸离世。命运再次降临,一次意外,她复生了一个叫周倾的女孩。周倾考到崎川一中,随后她搬来小姨家中。在这她接触到了哥哥江迟,随后在学校又和许硕相遇,却惊喜的发现许硕竟是自己的青梅竹马...她想找到当年自己离世的真相,往事的记忆将揭开封尘
  • 诺之玉言

    诺之玉言

    一代才女,宠爱集于一身,马甲不断······祁氏家族,玄冥岛上神一样的存在,传闻,祁家少主神出鬼没,无人知晓他到达了何种境界·······这样一对俊男才女将会怎样的方式相识,未来又会如何呢?
  • 地球第一狂婿

    地球第一狂婿

    不被丈母娘待见的赘婿,甚至在他面前给自己的女儿招下一任女婿,谢京磊的三年赘婿生活受尽了屈辱,偶然回到了儿时生活的山上获得了神秘的机缘,透视,千里眼,顺风耳以及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出现在这个赘婿身上,而他也一飞冲天……
  • 梦尘烟雨如墨染

    梦尘烟雨如墨染

    她,是二十一世纪华夏的顶级杀手!只因一块上古血龙玉,坠海穿越异世。她—柒墨姬!她,是穿梭大千世界做任务的宿主!意外穿越成某个系统,搅动异世风云。她—白清!他,是幽冥暗域的双世界之主之一!铁石心肠且嗜血狠辣,为她毁天灭地。他—权霆?!柒墨姬:繁花一世皆为你,阿?,我愿与子偕老,执子之手。或许命运的安排我躲不过,但能来到这个世界便是这清风明月给我最大的礼物。莫道消魂人不休,只愿于你长相守。白清:穿越了太多的位面,三千世界我几乎都去过。都没有这一次来的更伤痛,所以我愿意牺牲自己,为我最爱的朋友送上最灿烂的祝福。权霆?:因为周遭太暗,我造了自己的光。相遇总是猝不及防,光照在了她明艳动人的脸上。从此我心沦陷……姬儿,你惊艳了我的岁月,我便温柔你的一生。究竟是两条岁月的交织纠缠,还是无数个位面的相互碰撞? 十二空灵兽究竟是为了守护苍瀚位面,还是为了穿梭在各个世界?命运,我真的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
  • 我身体关押着诸天大佬

    我身体关押着诸天大佬

    白明渊穿越到武力至上的世界,前世,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度过一生。今世,在白明渊十八岁之时,被小人谋害,却意外觉醒金手指系统,原来自己的身体竟关押着这诸天的大佬们。【完成任务,脚踩南刀堂,拳打北海剑宗,奖励:解放青莲剑仙】【完成任务,让绝灭手潘辰跪下唱征服,奖励:雷动王成名武技十方雷动】【完成任务,让圣光照耀邪教血幽门,奖励:无上神兵,神魔尺】......随着白明渊不断完成任务,解放各路大佬,收获神兵绝学。青莲剑仙,去!让天剑宗见识见识什么才是剑修!什么是万剑归宗!天乌王,听说对面有金乌血脉,去!让对面见识见识何为金乌之祖!白明渊手持神兵,背后站尽诸天大佬!这一世,不再迷茫,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辈之人,只争朝夕!
  • 妈咪,爹地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

    妈咪,爹地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

    为继承家业,温氏的继承人温湳洺不得不隐藏身份,找一个普通男人生个儿子,却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一对古怪精灵的龙凤胎。达到目的后,温湳洺决定与宝宝的父亲裴何浔斩断关系,安心继承家业,却没曾想裴何浔怎样都不肯放手。三年后,得知温湳洺悄悄生下孩子的裴何浔,为了惩罚这个冷漠无情的女人,并夺回自己的孩子,一气之下,回家继承家产。只见两只萌宝冲进办公室,拼命地抓住妈咪的裙摆,奶呼呼地大喊道:“妈咪!爹地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
  • 我们这伙人的生活

    我们这伙人的生活

    L市的盘龙区和合网吧内,正传来杂七杂八的嚷嚷声儿。和合网吧一进门,一楼大厅聚集了小二十号儿人,有拿钢管的、镐把子的、还有几个不给哪台电脑键盘拽出来在手里拎着的!而这些人就跟让黑洞吸住了似的,往一个方向聚着。“草你妈,还跟我赛脸不?不要跟我约一下试试马力么?”一个短寸染着黄头发的青年大声呵道。“……”蹲在地上的青年没说话,只怨恨的抬头看着眼前的书泽。“给嘴揣兜里了啊?说话!”看蹲着的青年没说话,书泽此时更加生气,反手又是一个东北反抽,响彻整个一楼!同时也给青年扇坐地上了。
  • 书包里的戒指

    书包里的戒指

    “霆叔,我们的遇见会是错的吗”“没有对错,上天既然让我们相见,自有让我们完成的使命,在这过程中,我们尽管相爱就好,其余的上天自有安排”
  • 星途圣战

    星途圣战

    20000小时以上小说读者,现在的小说相似的情节太多,我想写点不一样的原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