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00000183

七十六、明末四大高僧

中国佛教至明代已呈颓废之态,佛门各宗到此时后继乏人,社会各界对佛教也不象前代那样极力支持。晚明出现了所谓四大高僧,收拾颓废局面,佛教出现了短暂的回升之势。这四位高僧指的是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其中云栖祩宏(1535-1615)被认为是明代中兴净土的宗师,而藕益智旭则在佛学理论方面作出了极有影响的发展。

一、云栖祩宏(1535-1615年)

别号莲池,俗姓沈,任和(今浙江杭州)人,一段时间内连续遭受父母双亡、丧妻、失子的本伤刺激,看破红尘,于三十二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后云游参学,后居杭州云栖寺。云栖祩宏对于华严圆融学说和禅悟都有极深的造诣,力主佛教内部的融合并归向净土。他认为,宋明佛教衰落的原因,就在于禅法的堕落和戒律松弛。禅家乱用机锋棒喝,公案泛滥,抓了鸡毛当令箭,扯虎皮当大旗。古人棒喝是为了引发禅机,要求施者明具慧眼,而当时的禅师们自己不悟,答不出来问题就伸出棒子打人,往往师徒们互不尊重,倒在地上打作一团,实在让人对禅失去了信心。云栖祩宏又试图以经教的权威性来拯救禅的危机,他说:

"参禅者藉口教外别传,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系邪也。(《竹窗随笔.经教》)"

主张禅教合一的同时洙宏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禅净合一的论述上。在他看来,即便是有大慧根的人,修净土也是值得的,"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因而:

"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贵一门深入,此数语尤万世不易之定论也。"

禅和净土完全失去了界限,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洙宏把禅净合一发挥到极致。而且,"贵一门生入",净土的易行性是无可质疑的。

禅家有名言说:"本来无佛,无可念佛,佛之一字,吾不喜闻。"而净土宗则有训导说:"西方有佛,号阿弥陀,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两家差别可谓了然分明。可是祩宏一点也不觉难以调和,他说,参禅和念佛都是通向解脱的道路,适合什么就该做什么,提倡某一种法门在文字上与其它宗派发生冲突是不奇怪的。他举例说,当年的禅门巨匠如永明延寿、真歇清了等人,既是禅门巨匠,却又都修习净土有成,禅法高明,又谋得了好去路。接下来祩宏又从报身的角度证明净土的好处,他说,禅悟并不等于成佛,禅悟并不等于得到圆满的报身,很难达到真正的涅盘境界。念佛则不然,一心诚念阿弥陀佛,到了极乐国土后,有佛力的直接加持,终归能修到圆满的报身,永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祩宏为宣扬往生之法,特别强调所处时代的恶劣,即末法时代修法是十方困难的,禅家流于胡搅蛮缠,教家空头理论也做不周全,只有净土法门修起来最简单。净土之教,"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是"末法之要津"。"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总之,与其做各种各样枝节上的努力,不如直接抱住大树,就怎么也不会出叉子了。

祩宏很清楚在明末的衰世,再讲高深的佛理已经不合时宜,故而,他重视一些浅显的说教和宣称,比如作《戒杀放生文》,宣扬佛教最基本的爱护生命的精神。他更不满于当时的佛教道场中男女混杂,不守时规的状况,作《水陆仪轨》整理佛教礼仪。这些都在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紫柏真可(1543-1603)

字达观,俗姓沈,江苏吴江人,是和祩宏同一时代的高僧,许多著名学者如汤显祖等都曾向他问教,可见其学问功底之深,真可一生参访尊宿,没有专一的师承,立志复兴禅宗,同时又对儒释道三家以及教内各宗持调和的态度,和当时佛教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合拍而动。真可一生从未受请担任寺院主持也从不开坛说法,但却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在接度后学方面的作用。他把文字比作水波之相,禅比作水本身,据此发问说,如果一定要离开文字去求禅,岂不是和渴了饮水,却偏要拨开水波一样可笑吗?他又把禅比作春天,把文字比作花,两者互为表现,据此又得出了德山喝、临济棒都是文字,澄观疏、智者论也是禅的观点。

真可对净土的评价很高,但却不象当时僧人们常说净土易修,他认为,参禅得悟固然难度不小,但是修成净土也不容易,不解佛法三昧,修净土也很难成就,对于那种"以为念佛求生净土易而不难,比这参禅看教,唯此着子最为稳妥"的看法,真可持怀疑态度。真可因此对净土看得很重,说倘若"到家果能打屏人事,专力净业,乃第一义",这就是把净土捧到最高法门上去了。

三、憨山德清(1546-1623)

字澄印,俗姓蔡,安徽全椒县人。十九岁在金陵栖霞寺披剃出家,初从云谷禅师修习禅法,后随无极明信学习华严教法。二十六岁时,德清北游参禅,广访名家。万历四年(1576),德清与祩宏的禅净合一说影响了德清。德清与紫柏真可交情也深。

德清从师承上属临济宗的传人,其思想重点却在于禅教一致和禅净合一上。

德清首先批判了禅宗的堕落。他认为自禅宗建立到宋初可算是禅门兴盛的时期,但随即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代,道场败坏到了难以收拾得地步。参禅者多,而且个个傲得愚蠢,把佛门仪式看成低贱的事,与佛法作怨家,嘴里说的是套话,又以胡言乱语为机锋,情况已到了十分糟糕的地步。

解救禅门危机的良策是禅净合一。德清极力提倡宗杲看话禅,认为参禅之人只有抱住一个话头,发起大疑情,才有可能大疑大悟。看话禅与经教是一致的,禅不离教,教即是禅。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耳。今禅宗人动即呵教,不知教诠一心,乃禅之本也。"(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教禅两者都统一于一心这里,并非离开一心去参悟另外的禅。教诠释一心,所以也是参禅的根本。德清继承延寿的观点,把性相、禅教等都摄到一心之中了。

关于禅净合一,德清的观点与真可稍有不同,真可把参禅看成是念佛的入门手段,德清却把念佛看成是参禅的必由之途。德清着重地指出,对于参禅者来说,心地不净是最大的障碍,"非念佛无以净自心",心净了自然也就领悟了自心。"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念佛,即是参禅"。

发展到了极致,德清要求参禅之人干脆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当成话头:"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即下疑情,审问者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见者念佛的毕竟是谁。"

在德清眼中,明末已是佛教末法之世,人心恶浊,少有利根,所以只有从念佛入手参禅修道,他一再声称"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而且,念佛往生净土可以作为任何学人的理想归宿,所谓"净土真修",不但能对治禅门流弊,而且可以保证最终的解脱,因此,净土修行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德清一再强调,念佛这一种法门,即可包容统摄其它所有法门:

"......净土一门,修念佛三昧,此又统摄三根,圆收顿渐,一生取办,无越此者。以上佛祖,极力开示,已非一矣,无奈末学,志尚虚玄,以禅为高,薄净土而不为。"

净土一门适用于任何根性的人,从大菩萨到声闻缘觉,从"愚夫愚妇"到"极恶之辈",任何人都可以借此捷径修成正果,彻底地解决"生死大事"。到此憨山德清把禅完全地纳入念佛之中,两者甚至连特征上也失去了区别。德清晚年闭关念佛,昼夜念佛六万声,以禅师的身份大修净土,在禅门中实属罕见。

四、藕益智旭(1599-1655)

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是藕益智旭(1599-1655)。智旭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江人。少习儒书,曾著《辟佛论》,对佛学进行批判,后来因为读到了祩宏的著作,转而信佛,二十四岁时,智旭从德清弟子雪岭出家,论师承也应算是临济宗门人。智旭出家后,有感于明末清初禅门败落之况,"每每中夜痛哭流涕",甚至把法师骂成乌龟。起初他着意于宣传戒律,但根本没有人注意他的行动,从此他潜心研究佛经,开始做禅教一致与净土理论的工作。

智旭的佛学深受天台宗学说影响,以一念统摄教禅各家,而最终则归于念佛的当下之念。智旭告诉信徒,不要在心外觅法,法外亦无处觅心,整天参禅、看教、学律,终是一念。一念者,就是要至心念佛,如果一切众生以此谛信念佛法门,那么教、禅、律都可以归入这一最高的法门中,不再有分歧了。

智旭不但要把诸宗归入净土,还试图论证诸宗本来就出自净土,"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归还净土法门"。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的根本,是了中之了义,圆顿的圆顿,方便中的方便。古人早就摄禅于净。今人错会了古人的意思,如此等等,智旭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净土的圆满。当时的禅宗,在智旭看来,不过是"口头三昧",街头卖弄口舌而已。总之到了智旭的时代,禅净合一已经变成了以净摄禅了。

智旭思想的另一特色是他对地藏菩萨德大力宣扬,在智旭看来,要修净土,要追求现世的幸福,都必须至心供养持颂地藏名号,如此能切实地灭除罪报。

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经中说他生生世世发下了数不尽的,最为深重的誓愿,如"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等等,所以是以大愿为其德性表征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又说,持颂地藏菩萨名号可以灭除五逆重罪,甚至于转变现报,故而在佛教徒眼中,这位菩萨是专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大神,民间把他推崇为阴间的教主,地位远在各殿阎罗之上。这当然是中国老百姓根据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形象定位。事实上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可说是尊崇之极,佛经上一再说明,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的佛陀都是蒙地藏的愿力得以证道的,并且,在释迦入灭,弥勒未生之中的50多亿年里,娑婆世界众生的问题都交由地藏菩萨代为照料,所以地藏菩萨又是代理元首级的人物。

智旭根据诸经认为,既然地藏菩萨威神力量可以消除各种先天、后天的罪报,那么,诵地藏之名号对于一般愚昧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十方必要的。崇祯九年(1636年),智旭前往地藏九华山,住华严阁,专劝僧俗持念地藏菩萨名号。他曾结坛百日,持颂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五百万遍,又让僧俗共持"十万万"遍,"求转大地众生共业",颇有关怀全人类的风范。在智旭的倡导下,地藏信仰在东南地区广为传播,九华山道场盛极一时。

智旭的活动带有极强的宗教实践色彩,他不但大力宣扬以得救,还在具体的宗教行事中实施礼忏、持咒、血书、燃香等活动,有效地唤起了下层民众的热情,给处于兵荒马乱中的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安慰。

净土往生也好,地藏信仰也可,智旭强调的都是一个信字,这在中国宗教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可以说,发展到明清时代衰落的佛教僧人,已经不再着力于探索宇宙人生玄而又玄的解脱境界,而更多地把希望的眼光落到来世的幸福上去。从重视实践修行方面说,是对原始佛教精神的复归,但从其追求易行方便的实际作为看,各宗归净使得中国佛教失去了原有各宗鲜明特色,理论上融合混杂,难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佛家发展至此,创造力的活力也近于灯枯油尽了。

客观总结中国的佛教发展史,在明末四大高僧手中,揭开了中国佛家彻底转向信仰实修的帷幕。

同类推荐
  • 呆客

    呆客

    爱恨情仇两难断,一杯浊酒敬苍天!人生悲苦随风去,仗剑行侠济苍生。
  • 浮樽记

    浮樽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本书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末代国君姬俱酒在亡命天涯的道途上寻找真我的故事。侠、王、将、士,诸子百家笔下的绮丽世界,没有复杂的情感纠葛,只有萌萌哒基情(划掉)和狗血的剧情。有着哈姆雷特性子的俱酒公子,遇事总要犹豫再三,却在无数次回头中悟出了有关生命的真谛。北冥鲲鹏、九嶷湘神、禹王葬礼、阴晋之战、东皇祭典,以轻灵笔触唤起每个人心底的热忱,谨以此书献给同样热爱生活的你们。
  • 青祠白帝传

    青祠白帝传

    《凤栖梧》真个有情天未悯,不尽悲欢,不尽相思汛。好叫风花逐远信,云笺到此成烟烬。谢却年华都染恨,已是离分,已是无由问。怎奈梦觉心转困,依稀清影凝方寸。~~歌青云明朝宪宗年间,朝野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潜涌。张士诚遗宝牵动着整个大明江山的命脉和武林格局的变化。万壑山庄举办的比武招亲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江湖活动,其间的明争暗斗和人心诡诈,又让李梦涯和卫雪清这一对单纯眷侣经历怎样痛不欲生的离合?儒家和道家、佛家的冲突,西厂和江湖的矛盾,中原和昆仑、乌斯藏的纠葛,构成了一个纷繁博大的生动武林。家国大义,儿女情长,这是一部英雄和佳人的不朽传奇,这是致敬金庸、古龙、温瑞安、凤歌的赤诚之作。敬请阅读拙作《青祠白帝传》!
  • 江湖变

    江湖变

    以此纪念我玩过的最好玩的游戏《江湖风云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玩玩。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武侠世界,一个恐怖如斯的江湖!哈哈哈哈。主角纵横江湖,千秋大业,一统人界!杀人不过两三剑,而我能笑四五天!提剑上马吹玉笛,转眼人头便落地!千军万马视如一,我只一剑破营敌!
热门推荐
  • 异界美食商

    异界美食商

    从前,有三座山,山下的迷雾森林里...只有一个小店。极品紫灵石为墙,上古聚灵阵为底...桌椅是炼器大师鬼手子所铸极品神器?餐具乃神女红鸾仙子所雕绝品玉石!!—辰时起,异香扑。鲜香麻辣、沁人心脾的食物香气瞬间飘满三界。众人望眼欲穿,只见阵法化菜单,明晃晃的几个大字悬于屋顶半空中。【今日新品:佛跳墙,66枚极品紫灵石/盏】
  • 188次沉沦,总裁夫人有点野

    188次沉沦,总裁夫人有点野

    苏棠前世眼盲心瞎,信错了人,渣男贱女不仅谋她家产还害她性命,火海身殒,本以为是重来一次,却不想竟是借尸还魂。这一次,苏棠一心只想报仇雪恨!可那个男人怎么看起来很可怜的样子?身体残疾、家人不睦、被人随意欺辱,竟然比她上一辈子还惨?既然如此,那她就勉为其难护着他点吧。晚宴上,苏棠翘着二郎腿睥睨的看着眼前一堆人,冷声道:“这人本小姐罩的,谁再敢欺负他一个试试!”众人看向苏棠身后,只见上一秒还模样乖觉,此刻却一脸阴翳的男人,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不敢了不敢了,给我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了!”求求您,快把这妖孽收了吧!
  • 神能接我一剑否

    神能接我一剑否

    手持三尺青峰,何人不能杀?剑出破万法,吾辈剑修,有剑足矣!
  • 穿越三国之满级开局

    穿越三国之满级开局

    什么叫满级开局?开局门吏众多算不算?开局就有够用十几年的钱算不算?开局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算不算?开局就有两百多万人口算不算?开局就有一个超庞大可以武装六十万的军械库算不算?你们可能还在奋斗,某个姓曹的可能还在为粮饷发愁,但是我“袁术”已经满级了。小兵;报!主公!刘备率三万大军犯我边境!袁术;哎呀,怎么这么烦,让孙坚提兵三十万去灭了他。小兵;报!曹贼提兵十万犯我边境!袁术;让张勋提兵五十万去灭了他!小兵;报!袁绍提兵二十万犯我边境!袁术;让世子提兵八十万去灭了他!
  • 牧野纪之初春

    牧野纪之初春

    牧野是不属于六界管辖的存在,由始神颐虚创造。先王在神魔大战中陨落,只留下两岁稚童继位。“若是能将神卷上的所有遗愿完成,娘亲、爹爹与阿兄便都能回来?”“没错。”神凰是颐虚爱宠,只辅佐有缘的牧野王。曦珩看着那只神气的鸟和它带来的那一叠厚厚的闪着金光的卷帛,幼小的心灵从此被阴影覆盖。牧野本无春。你若来,我便领你在荒原里找路。渡你的魂,留你的灵。百年之后你再来,这牧野定是芳华万里。
  • 网游:这个剑士杀心太重

    网游:这个剑士杀心太重

    暴躁剑士在线干架!魔武双修,能抗能奶,这个剑士一人成团,无人能挡!
  • 无限梦境修炼系统

    无限梦境修炼系统

    落魄少年因自杀偶然获得梦境系统,原以为自己会如小说里写的一样。杀杀鸡,种种田,就能成仙,成神。但事与愿违,第一次接到系统任务便被坑了,面对奇葩的系统和任务,少年究竟是一飞冲天还是沦陷于此?
  • 成为神的奴隶

    成为神的奴隶

    我失恋了想自杀,却没想到变成了神明的奴隶,明明不喜欢被命令,但是她给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九死一霄

    九死一霄

    两个异世之人,一个身上背负着莫名的罪恶,一个是所谓“正义”的无情失忆神官。狼烟千里乱葬岗,乱世孤魂无人访。如果先祖留下的罪恶也要由后代承受诅咒的话,那么,战斗永远不会消失。不喜欢说话的冷漠神官,不正经且特喜欢撩良家妇女的酒楼老板,常年呆在山洞里却异常爱吃酒楼饭菜的千面桃花姬,因救所爱之人而堕入魔道的笑面猫……筱筱表示这里好乱我想回家找九鹿呜呜呜……筱筱:“嗯……该怎么给你描述喜欢这种情感呢?”九鹿:“……你让我亲一口也许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