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还要再说,身后转出一位青年官员,此人不过二十多岁,风神俊朗,身穿绿衫,乃是司兵参军王忠良,朗声说道:“张参军所说,虽然理对,但失之于迂。崔相如今正自倚重朱温,驱除朝中异己,若无好处,岂肯得罪朱温?至于罗长史所说,不可不虑!以臣之见,崔相和朱温,虽然利合,但毕竟不是一路,外虽亲密无间,内中必有缝隙,只要所用得人,此事未必不成!”
李煜大喜,道:“如卿所言,自是好事,不知卿可愿往京中奉表?”
王忠良拱手道:“主公,固所愿尔,愿主公能给臣全权,以便臣便宜从事!”
李煜哈哈一笑,道:“本王允了,表章一事你与罗长史好好参详,有何用度,从罗长史那里支用即可!”
王忠良深施一礼,谢道:“臣定不辱使命。”说罢,退回班中。
张怀虽然被王忠良直言拨了面子,心中不免生气,可看到王忠良被汉王委以重任,却也不敢再争什么上下,李煜安慰道:“大家议事,正是要查漏补缺,彼此争执,各执一词在所难免,理不辨不明,事不谈不清,这样才不会有谬误,张参军切莫因此生了误会!”
张怀虽是有点书生意气,迂腐了些,却不是笨人,汉王又温言劝慰,这心里也舒畅了许多,连说“不敢,不敢”随之退回班内。
见王忠良得了头彩,洪杉在许存身后,转了出来,拱手道:“主公,如今虽然得了这数州之地,却远非安稳,末将随许将军征战,虽来汉中不久,但日常在营,常研习汉中地理。这汉中之地,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
“在汉中之北通关中平原;主要有三条道路,一为褒斜道 以南循褒谷、北走斜水而得名,路程500余里。由兴元,向西北行至褒城县,进入褒水河谷北行,过石门、三交城、赤崖(又称赤岸),抵达褒水源头。此处和与它对应的斜水河谷有分水岭相隔,称五里坂。出谷便是扶风眉县之五丈原,当初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即在此和司马懿对阵。这路在秦岭诸道中最短,省时省力,如今褒城县我军尚未攻取。
二为傥骆道 由洋州入傥水河谷,过分水岭后,再沿骆谷入关中。傥骆道路程虽短,但是中间绝水地段较褒斜道为长,山路险峻,通行困难。
三为子午道 该道在长安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转入沣水河谷,翻越秦岭,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池河镇附近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绕黄金峡西到洋州东的龙亭,此处与傥骆道南口相近,两条道路在洋州汇合后,再西行至兴元。如今洋州驻军四千,亦未攻取
南通西蜀,主要有两条道路:
一为金牛道 又称“剑阁道”、“石牛道”,即传说中蜀王受秦国欺骗,遣力士为运送石牛所开之道。自汉中勉县西南行,到三泉,穿越巴山至利州与陈仓道会合,南行穿剑门山,即天险剑阁,经梓潼、涪、雒到达成都。自汉中至蜀者,多取途于此,所谓蜀之喉嗌也。
二为米仓道 兴元向南行,溯汉水支流濂水而进,穿越米仓山,再沿宕渠水而行,即到达巴中。由此向西可阆中,取道西至成都。若继续顺流而下,则能抵达宕渠、垫江,汇入西汉水,南入大江。由此南徇三巴,图谋东川。
此外,关中入蜀的陈仓道由长安沿渭水西行至凤翔,翻越秦岭山脉西端,向西南过散关,到凤州,沿着嘉陵江北段而下,经河池、武兴、关城、白水关,至利州与金牛道汇合入蜀。
陈仓道迂回遥远,不若褒斜道近捷,但较为平坦易行,又有嘉陵江水运之便。
如今凤州虽在主公手上,但利州咽喉之地,却仍在王宗弼镇守之下。
西控秦陇,由汉中西行,可达武兴,阶州,成州,略阳等地,此处土地险阻,有麻田、氐叟,多羌戎之民,北接天水、南安、陇西,南临梓潼郡,阴平有景谷道(又名左担道)通往江油和涪县,乃是蜀中侧门,虽然此地贫瘠,不可不重。
东达荆襄,由洋州沿汉水而下,可以从秦岭、巴山之间的缺口向东到达西城,称为“西城道”。循汉水东进过旬阳、锡县可至郧州,由此东去陆路可入南阳,抵达名都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史称“旬关道”。从郧关东南顺流而下,则到达江汉平原的北方门户——重镇襄阳。自西城东南陆行,还有一条支路可达上庸(今湖北竹山)、新城(今湖北房县),然后能够南下秭归,或东去襄阳。”
“此数路之中,洋州北通关中,控子午、西城、傥骆诸道,实是咽喉要道,一旦为他人所取,我兴元防不胜防,当速派一上将,立可袭洋州,西城,屯兵驻扎,互为犄角,进可攻略山南东道,退课可保汉中之东平安。”
“褒城县,乃是褒斜道入口,可速派一支偏师,取了褒城,免得褒城之敌投了凤翔”
“如能得了利州,则蜀中在汉中,失了立脚之处,剑门崎岖难行,蜀军日后,定然难出西蜀一步,只是王宗弼乃是蜀中大将,又有坚城,怕是难取。”
“米仓道直通东川,如能大军快速出动,夺数州之地并非难事,只是我军兵少,怕是力有未逮!”
“故以末将看,但攻略东、西、北三数处孤军驻守之地,对蜀中,则先取守势,后图攻略。”
洪杉手指臂画,将汉中地理娓娓道来,李煜边听边点头,心里赞叹:“果然强将手下无弱兵,王宗播甚是识人!”
待洪杉说完,李煜笑道:“洪统制武艺高强不说,论事条理如此清晰,文武双全,真乃是大将之才!洪统制所言,众位以为如何?”
李煜话刚落音,武官队中,又转出一将,洪声道:“主公,臣有话讲”
李煜抬头看时,原是蜀军东营的一名校尉,随笑道:“孙校尉请讲!”
孙校尉从怀中,拿出一幅卷轴,想众人一展:“各位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