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天空赤霞澎湃,映红半边天,晚风吹起,荡起秋爽之意。
于破荒大陆的东方,有一个村落,名为成家村,又有隐士村之称。此村落,在楚国境内只是一处微不起眼的小村落,若在这片浩瀚无垠的破荒大陆之中,更是沧海一粟罢了。
此时的村落中,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柴火之味,却让人沉醉。
在村内,不时有孩子的笑声响彻,只见许多小孩在道路两旁玩耍,直到许多妇女的斥喝声传来时,孩子们才一哄而散,各自回家了。
村中大部分男子皆是耕作者,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偶尔也会上山打猎;而大多女子则是待在家中相夫教子。
虽说他们大多村民没见过大世面,外界的喧嚣他们也不予理会,但并不代表他们毫无见识。
相反,在楚国王朝之中,在很久以前,此村落威名远扬,声名赫赫。
因为在那时,此地年年都有进士以及军师“出土”,才有了隐士村之称。更有甚者,这里曾经走出几位天仙,威风八面,为此此地被人奉若圣地,前来朝圣之人不计其数。
只不过不知为何,在许多年前的一天,所有加入仙门的本村之人,全部离奇暴毙,似乎遭受了某种逆天诅咒,封住了成村的血脉。
至于那几位天仙,也从此失踪,下落不明,有人说,他们陨落了,也有人说,他们堕入魔域了,众说纷纭。
更奇异的是,从那时起,此村居民也被烙印了枷锁,这里的大地甚至生出了浓郁的诅咒之力,每个村民的修为凡是达到淬体大成,便再也无法精进,抱憾终身。
多年以来,也有很多村民离开此地,去外地谋生,试图藉此打开这个枷锁,得以破除这个诅咒,可依旧无济于事,依旧受诅咒缠身,世代皆是如此。
甚至在当时,有强大人物莅临此地,运转逆天神通,展开强大术法,企图解开诅咒,可是,最后却遭受反噬,修为倒退。
临走时,他留下一语“后人若有福泽,突破淬体,进入脱凡,此咒可破!”
可是,至今都无人突破脱凡。而且,从那时起,外人再也不敢涉足于此,致使此村落渐渐落寞,被世人淡忘。
时过境迁,很多村民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落的东边,有一座红木搭成的藏书阁,朴素藏拙,古意盎然,里面藏书万千,无论是儒家千册,道家百藏,就如满汉全席,陈列其中。
但这些并非什么神通术法,只是一些天地道理罢了,而且其中的藏书随处可见,只不过这里比较齐全罢了。
至于藏书阁的来历,村中无人得知,自从他们出生那一刻起,此书阁便已存在,据说藏书阁陪伴了几十代村民的成长,若哪里毁坏,村民自会修葺如新。
最怪异的是,村中有一条成文祖训,与藏书阁有关。村民无论男女,自出生那一刻起,必须与书海相伴,博览群书,若有耐心,最好全部阅完。至于是何缘由,无从得知。
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之意,村民皆有涉猎。只是藏书阁之中的书卷,时过境迁,似乎无人阅读玩所有。
不过,此藏书阁却令村民眼识开阔,甚至从书中知晓远古时,有许多生灵,可移山填海,呼风唤雨,寿命悠久,能与天地同寿。
此等生灵,称为‘仙’。世人都神往的可怕存在。
曾经岁月当中,村中不乏有神智聪颖之辈,在书海中遨游,经过年月沉淀,才识惊人,从而一朝识道,潜龙升天。
嘟…
恰逢此刻, 一声似是尘封千古的开门声从藏书阁之地响起,音浪悠远古朴,让人听之全身酥麻,鸡皮骤起。
而后,从书阁内走出一位十五之龄的少年,长发垂腰,身段匀称,一身白袍纯净无尘,眼眸深邃犹如高空星斗,一对眉毛若天剑,英气逼人,肌肤白皙如温玉,充斥着磅礴朝气,有一代儒圣气质。
若仔细观其双眸,内藏霞光,神采暗生,流转不息,仿佛蕴有无量智慧。
只见他迈过门槛,一举一动,都有道韵相随,体表还有丝丝儒家正气萦绕,非一般人能看得出来。
“九叔好!”刚走几步,少年忽地向旁边一人弯腰问好。
“哦,是元旭啊,你终于舍得走出书阁了?赶紧回去吧,否则你爷爷又该数落你了。”
村中小道上,一位上身无挂,肩扛榔头的壮汉笑脸盈盈,语气和善,憨态可掬。
“知道了,九叔,我这就回去。”少年礼貌回以微笑时,立即大步向前走去,途中自然遇到许多村民,他都微笑向对方问好,文质彬彬,不失礼数。
穿过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巷后,少年的视线中,出现了一间木屋,以楠木修葺而成,稻草盖顶,简朴自然。
可是,少年却止步不前了,怔怔地盯住前方,随后低下头,像个小姑娘般,抓着长袍在那里揉搓,全然一副犯错模样。
“旭儿,爷爷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喜欢读书是好事,但也应该劳逸结合,下次不许回来这么晚了,再这样,爷爷就不会给你留饭了”
不知何时,门前早已站着一位拄杖的八旬老汉,脸上皱纹密布,老态龙钟,但他的双眸之中,却不失光彩,未曾生出半点迟暮之意,令人很是费解。
听到此话,少年心里升起一股暖流,这话他听见许多遍了,耳已生茧,但他心知老人是关心自己,刀子嘴豆腐心,绝不可能不给他留饭的。
“知道了,爷爷。”
他乖巧地点了点头,随即小跑过去,搀扶着老人进门,之后爷孙俩便享受着早已摆上桌的粗茶淡饭。
月挂高空风残夜,一觉醒来晨曦临!
清晨,朝霞金灿灿,好像金子洒落,忙碌的一天再次来临,村中多户男人洗掉早起的睡意,换上行装,肩扛锄榔瓢铲往田地走去。
时至今日,村民当中依旧有一些学识渊博之辈,只不过他们不喜欢朝中的勾心斗角,不愿入朝为官,又无机缘往仙道上奔跑。
即使加入仙门,又有诅咒缠身,也无多大的作为。因此,干脆留在此宁静之地,伴妻培子,倒也乐得自在,毫无怨言。
成元旭吃过早饭,在爷爷的千叮万嘱下,换上行装,往书阁走去。
今日,不知为何,村道上村民出奇的多,三三俩俩,成群结队,交谈热络。
目睹这些,成元旭却不为所动,脚步未曾有半点迟缓,依然往书阁走去。
不过,当他经过一个草棚时,他脚步倏地一顿,随后微微侧耳,表情认真,似是在倾听什么。
“什么,截天明日开山收徒?怎么突然提前了一个月?”
人群中,一片哗然,许多村民瞪圆了眼睛,一脸惊诧,更多的是不解。
以往,仙踪一般会在冬至之时才会招收弟子,可如今只是秋季,时间足足快了两个月,绝对是破天荒的一次,实属怪异。
“我也不知,不过昨日听闻,截天教之中一位人杰在乱石岗中擒获机缘,悟得无上仙法,你说会不会跟这个有关?”有人摇头时,随之发问。
听到此言,很多人低头思索,但这些岂是他们所能明了的,绞尽脑汁也毫无所获,只能作罢。
“你们听说了吗?那位人杰,无意间发现村长的孙子成海有修仙之资,已内定为外门弟子。”
这时,忽然有一人走了过来,插进队伍中,惊叹出声时,一脸唏嘘不已,眼中充满了渴望以及神往,更多的是妒忌。
“什么?有这等事?那嚣张跋扈的二腿子竟有此气运,真是…真是….”
有人脑海翁鸣,惊呼出声时,神色之中,尽是鄙夷与不忿。
“嘘…小点声,如今不同往日,他的身份为此水涨船高,吾等还是少惹为妙。”那人连忙禁声,顾盼之后,发现没有异样,才松了口气。
没有人见到,当那人谈起成海时,成元旭的双手猛地握拳,不知为何如此,直到他做了个深呼吸后,才松开了双拳,从而往藏书阁走去。
“喲!这不是成元旭么?好巧!”
忽然之间,一句戏谑声传来…
“又往书阁跑了?俗话说,鸟儿只求飞出雀巢,困兽只求逃出囹圄,可你偏偏似黄花闺秀,常年待字闺中,难道是为了等待迎娶?真是可怜,可笑。”
前方出现了两位少年,挡住了成元旭的去路。
这二人与成元旭年龄相仿,满是讥讽之意的话语正是从其中一位身着青袍少年嘴中吐出的,此人长得还算人模狗样,却不用正眼看人,双手抱胸,不住地抖腿,表情十分得瑟。
最怪异的是,这两位少年出现之时,附近村民似乎意识到什么,皆有意避开,妇人更是抱起自家孩子走回家中,关紧房门,随后附耳于门墙,仔细窥听外面动静。
成元旭神色淡漠,瞥了一眼那两位少年,不作理会,绕过他们,继续向前走去。
然而事与愿为,一直未曾说话的,穿着蓝色长袍,模样俊俏,身段高于成元旭一头的少年,忽的迅速移动脚步,再次挡住他的去路。
只见那少年上唇翘起,神色傲慢,俯视成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