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李白《夜宿山寺》
面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如激流勇退,何必恋栈,使自己处在“危楼高百尺”的境地?
明知事不可为,何苦偏要硬拗,勉强自己去“摘星辰”,结果闹出了大动静,惊动了“天上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多不值呀!
我想对袁崇焕说说上面的话,不知道进士出身的他是否读过李白的这首名诗。
言归正传。
明末大才子张岱在其作品《石匮书后集》中对袁崇焕有这样一番评论:“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格暴躁,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我认为这段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袁崇焕说话很不靠谱,“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应该没有问题。他出奇的大胆,做了许多离奇的事情,确有“着魅着魇”(中了魔了)的感觉,这些出格的言行的后面可以看到“性格暴躁”的影子。而“五年灭寇,寇未灭而自灭之矣!”也正是己巳事变的结局。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身材短小精悍的人不少。据《崇祯长编》里记载,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在崇祯三年的折子中称:“崇焕初次陛见时,臣见其容貌丑陋,退谓同官,此人恐难胜任”。钱龙锡是袁崇焕的盟友,他应该不会去丑化袁崇焕,更不会在向皇帝的报告中说假话。他的奏疏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袁崇焕“身材短小精悍,形如小猱”的说法是可信的。
“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的个性使袁崇焕具备“胁迫议和”的主观条件;
而五年平辽的难题和后金积极议和的态度,使他具有“胁迫议和”的客观条件;
结合己巳事变中的种种反常表现,我个人认为比较赞同明代以及现代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己巳事变是袁崇焕和皇太极自导自演的一场“胁和”大戏。
在“己巳之变”当中,崇祯拘捕了袁崇焕,之后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审讯,在会审之后宣判如下: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刑场面惨不忍睹,据《石匮书后集》记载:“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而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犹唾骂不己。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几百年来,人们对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看法不一,时至今日,争论仍很激烈,我不打算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认为袁崇焕不是一个民族英雄,而是一个问题人物,他对自己的悲剧难以自辞其咎。
第二,我不认为袁崇焕是一个汉奸卖国贼,他的主观恶性不应过分夸大。
第三,我认为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一方面,他对国家没有太多的贡献,他所谓的英雄事迹大多经不起推敲,他有许多事情做的不恰当,人们对他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
另一方面,他所主张的议和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虽然他的议和主要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考量,但是在他看来,议和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并不损害国家的利益。“胁迫议和”在形式上看有汉奸的嫌疑,但是“胁迫议和”的结果和目的不足以构成汉奸。
我个人认为袁崇焕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觉悟和道德水平一般,军事上没有什么才能,不具备挽救时局的旷世之才,他更适合做一个县令。
他的悲剧与他胆大妄为、敢于冒险的性格密不可分,是一场性格悲剧。
对于袁崇焕的争论,源自清代乾隆年间。
袁崇焕案在崇祯朝本来是定案,到了清乾隆时期,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特意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有如下记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乾隆定调之后,《明史》的作者们按照乾隆的指示精神,对“袁崇焕案”彻底翻案,袁崇焕所涉及的指控都有了新的说辞。
在乾隆钦定的《明史》里突然出现了“反间计”的记载,按照《明史》的叙述,袁崇焕由误国的罪臣变成了蒙冤的忠良,崇祯成为了中反间计而误杀忠良的昏君,明朝整个朝廷也因阉党复仇陷害忠良成了奸党当道。
这完全符合了乾隆有关“主暗政昏”的定调,而“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的最终结论也使明亡清兴顺理成章。
对袁崇焕的平反不仅仅在案子上,更体现在对袁崇焕的美化上。
乾隆戊寅年的一幅肖像中,袁崇焕化身为一个美男子,皮肤白皙,容貌俊美,成为现在最流行的袁崇焕的标准像,完全看不出张岱“形如小猱”以及钱龙锡“容貌丑陋”的描述。
对于这些变化,几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我想提请人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为袁崇焕翻案的乾隆以箝制思想闻名。他大兴文字狱,在编定四库全书的同时,禁毁了一大批不和谐的书籍,可以说在箝制思想方面,无出其右者。
二、有没有反奸计袁崇焕都难逃一死。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有:“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市米资盗、谋款诱敌、斩帅践约、纵敌长驱和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携僧入城”。这些罪名大多是列举事实,其中并没有通敌的罪名。这些罪名个个都是死罪,并不是因为有反奸计才杀他。
三、给袁崇焕翻案可以消除人们对明朝的认同和怀念,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四、袁崇焕是后金很好的和谈对象,袁崇焕死后,皇太极就失去了和谈的对象,他没有动机要去使用反奸计害死袁崇焕,使自己失去和谈的对象。
五、对于袁崇焕长什么样,明朝人要比一百多年后的清朝人更具有发言权。
多言何益?没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立场和认识水平去看待这段历史。
只要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任何观点都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