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 五
只有两种可能让对手放弃战争,一种是让他知道,获胜不可能,另一种,让他明白,获胜的代价太高。
从这点上看,这次邵武保卫战是胜利的,因为破虏军让北元付出了五倍于自己的代价。但是,北元朝廷有取之不尽的兵源和资源,而邵武只有一地。换句话说,忽必烈输得起,而文天祥输不起。
现在,文天祥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痛,彻骨的痛。
这无疑是一场政治战,保全了邵武军的基业和破虏军的威名,却几乎打残了整支军队。损失最大的低级军官,蜈蚣岭之战,各队队长和伙长一直战斗在最前方。
通常是,“一句弟兄们,跟我上”,然后挥动长刀杀入敌群。只至流尽身上最后一滴血。这些人都是赣南溃败后,重上百丈岭的老兵。无论作战经验和对大宋的忠诚,都远非后来补充进来的新附军军官可比。
文天祥最揪心的,还是大将杜浒。自从荆棘岭上撤下来后,这员虎将就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身上大大小小二十几道伤口,让随军大夫看着都直摇头,用这些医者的话来讲,他们从来没见过,伤这么重还能活下来的。
无数弟兄倒在了荆棘岭和蜈蚣岭间,百里不到的山路,彻底被血所染红。四千多百丈岭下来的老兵,五千多从黄去疾手中改编过来的“新兵”,此战之后,剩余不到一半。并且这个数字中还包括那些受伤者,而以目前的天气和军中缺医少药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阵亡的数字还会提高。
如果此时,在建武的武忠趁机杀入光泽,或两浙东路的陈岩整顿军马来攻,文天祥知道,自己几乎没力量招架。
除了破虏军,现在邵武境内还有三股力量,一股是陈吊眼的义贼,一股是许夫人麾下的兴宋军,还有一股,是整体投诚的杨晓荣部。前两股力量,根本不受文天祥节制。至于杨晓荣部,文天祥虽然心胸开阔,却一百二十个不放心。
这为杨将军跟在页特密实身边不是一年两年了。别人投降蒙古人,可能是迫不得已,而杨晓荣,只是为了升官发财。
他倒不畏惧杨晓荣部的战斗力,杨晓荣在新附军崩溃时刻,收敛的那六千多兵马,在文天祥眼里,根本不堪一击。出动破虏军残破不全的第一标,足以将杨晓荣的部曲缴械。
偏偏文天祥现在不能动杨晓荣。
政治有时候就这么玄妙,明知道那里是浓疮,也不能贸然去挤压。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就会被视为没有容人之量,无数有意无意的文人,就会挥动他们的生花妙笔,把本来简单事情,描写得越发复杂。
这样下来,将来必然给破虏军的发展制造巨大障碍。
“丞相,我想重编三标人马”,邹洬凑到文天祥身后,低声说道。建宁县内的余火还没完全扑灭,文天祥的临时指挥所还搭在城外的山坡上。帐篷周围来往的人很多,有破虏军,也有许夫人和陈吊眼麾下的将领。所以大伙商议事情的声音不敢太高。
“把这次的俘虏补充进队伍么,跟老夫子说一声,让他和子俊尽力动员俘虏,肯留下的,咱们都留下。但先别去动杨晓荣的人马,咱们不能轻易给人落下话柄”。文天祥回过头,谨慎地说道。
“我知道了,我说的不是补充,而是将原来的四个标,打散了重新组合,先拼出一个标主力,剩下的,完全打散了,将愿意留下的俘虏,补充进去,统一整编。大家一起训练,重新打造咱们的破虏军!” 邹洬郑重地说道,眼中闪出一缕刚毅,“由老兵带着新兵,让所有人像我们当时在百丈岭上一样,重新学习。半年后,咱们手里的军队只会比原来更强!”
“只怕蒙古人不会给咱们留那么长时间,咱们歼灭了页特密实,恐怕以后北元将士的主攻目标就会变成咱们”,文天祥的笑容有些苦。这是他事先想过的结果,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给朝廷喘息的机会。
邵武保卫战前,甚至保卫战当中,他都有机会只把页特密实打痛,让他意识到邵武不好啃。而让达春暂时放弃深入邵武,把注意力继续转移到海上行朝那边。
然而,他却不得不拼上全部家底。消灭页特密实部,并且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
他可以不在乎朝廷,但周围人未必不肯在乎。天下悠悠之口未必能理解。破虏军作为一支新生力量,面对的敌人,恐怕不止是北元。
已经有儒者在批评他擅改军制,试图自立。在这些人眼中,祖宗规矩,比民族兴亡还重要。
“他们不给咱们时间,咱们自己创造时间,用那支老兵组成的标,杀出邵武去,到处给他们添乱,增加他们调动兵马的时间”。张唐用树枝指着地图,激动地说,“咱们老是守,肯定守不住。不如杀出去,让鞑子去守。咱们声势越大,那些新附军躲咱们越远。而鞑子朝廷想调遣精兵,没有几个月,也调动不起来”。
“好主意!”文天祥与邹洬同声称赞。张唐说的方法不错,如果把战场放在邵武,多少人马也经不起大元持续派兵攻击。如果攻守易位,对邵武本地的破坏就小得多。并且对其他抵抗力量的鼓舞也大。
北元现在控制的疆域这么大,不可能不出现空隙。派出的人马只要向水银一样渗进去,应当能够自我保存。
“我看派一支骑兵,来去匆匆,并且攻击性也强”,参谋曾宸低声建议,“让他们放弃城市,四处劫掠,对鞑子的打击更大!”
是这样,文天祥点点头。利用机动力量对大元腹地进行打击,收到的效果不亚于直接冲突。现在北元把大宋江山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了显示这个朝廷合法与合理,他们在已经征服的地区,必然从劫掠者的角色向统治者的角色转变。
维持当地“治安”,就成了蒙古官员和那些投降了蒙古的汉奸们的职责。看到这么一支队伍出现在他们的地面上,没有官员会不觉得恐慌。
问题是,真的派全部精锐出去么?邵武由谁来守,周围的敌视力量凭借什么来威慑?关键时刻,怎么保证这支力量能调得回来?
主意是好主意,具体如何实现,却很难找到头绪。
“人还是少啊”,文天祥有些苦恼地想。问题是,队伍多了,他也养不起。山多地少,是邵武的优势,同时,也局限了军队规模的扩张。
“丞相,龙岩寨寨主陶老么,石牌寨寨主李翔求见”,亲兵匆匆走进来汇报,“他们说要有厚礼献给丞相,希望丞相能在白忙之中赐见”。
“请他们进来,不,我亲自出去接他们”,文天祥脑袋里猛然灵光一闪,脸上的愁容立刻被笑容取代。刚才还愁没兵,却忘记了一支重要力量。若是打家劫舍,骚扰敌人后方,那可是十八家寨主们的老本行。
“两位寨主,此番大捷,多亏了诸位兄弟的力量,文某代邵武百姓谢过二位了”,文天翔抢先一步,在两个山寨首领之前抱拳施礼。对于这些江湖豪杰,他以前没打过几次交道,经验不多,只好尽力做到客气。
“丞相大人,折杀我等”,两个寨主同时躬下身去,将文天祥的双拳托住。“我等有幸为国出力,与文大人并肩杀敌,乃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怎么这么别扭呢?张唐在一边听得直皱眉头。文大人的口气,挺起来像半个江湖人,两个江湖人却装开了斯文。
“这位将军是?”两个山寨首领敏锐地意识到了张唐的不快,以为他是朝廷大员,赶紧上前见礼。
“我是张唐,粗人一个。二位别跟我斯文,比杀了老张还难受”,张唐大咧咧地说道。
“我们”两个寨主愣了愣,迟疑道:“难道,官话不是这样说么?”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整个帐篷里一下子被阳光充满,文天祥一边笑,一边说道:“两位当家的,还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也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省得大家都难受”。
“好的,就这么办”,陶老么年纪大,捋着胡须笑道,“丞相,那我们就不客气了,我们两个,想入伙。给您的礼物,就是两个山寨加一起,一千五百多弟兄,还有这些年打家劫舍弄来的钱财!”
“你们?”文天祥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两个寨主,都受陈吊眼的节制。破虏军贸然将之收下,未免对不住陈吊眼。
“我们各寨只是听陈总盟主调遣,并非他的手下。并且,我们两寨跟了文大人,相当于金盆洗手,为国出力的事情,陈大当家也不会拦着。”石牌寨寨主李祥低声解释,他年龄较陶老么轻,头脑也更加灵活,看出了文天祥的犹豫,立刻撇清了和陈吊眼的关系。
“破虏军军规严,并且,会将两位的原班人马打散,重新分配部曲”文天祥笑着说道,目光审视着两位寨主的表情。
“既入大人帐下,当守一切军规”,陶老么坚定地说,“不瞒大人,我觉得大伙分散在山中,成不了气候。抱在一起,才能杀鞑子。况且这次见了破虏军军威,我不信跟着大人,这个选择是错”。
“与其胡乱找人投靠,我宁愿投靠大人!”李祥跟着补充了一句大实话。
文天祥微笑着,安排人前去接纳两位寨主,并知会陈吊眼此事。破虏军打胜了邵武保卫战,吸引了鞑子,同时也吸引了天下英雄。这样一来,前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队伍的血液,也会越来越新鲜。
而如何把这些新鲜血液融合入破虏军原来的体系中去,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前来投奔的队伍,不能个个要求他们都像百丈岭上的残兵一样,有着必死的觉悟。毕竟江南西路兵败后,十几路人马,肯走上百丈岭再举义旗的,只有四千余人。
放眼整个大宋故国,很多抵抗力量也好,暂时投靠鞑子的新附军也罢,处于观望状态的不在少数。他们只会投奔强者,如果你想凝聚他们,首先,你需要展示出比蒙古人强的实力,或者说胜利的希望。
希望,无疑比死亡的威胁,更有凝聚力。
文忠的记忆中,有十万文人投海殉国。如果把这十万死都不怕的人凝聚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已经可以横扫天下。
文天祥突然笑了笑,他找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凤叔(邹洬),入城后,咱们就重编队伍。抽调军中精锐,组成完整的第一标,交给张唐带领,作为咱破虏军的拳头,谁敢这时候来占便宜,就狠狠给他一下。”
“谢丞相!”张唐高兴地咧开了大嘴,抽调几个标的精兵组成第一标,此后他手握的就是天下第一精兵。
“不必谢我,原来的江淮营,还有在这两次作战中功劳显著的老兵不能给你。让苗春把他们召集起来,组成几个教导队。等新编各标组成后,将教导队分散到标中去,负责协助各级军官训练士卒!”
“这个主意好,这些人的功劳在那明摆着,他们的指导,不怕有人不服气”。
“杨晓荣那支人马咱们不动,给他一个标的定额。让苗春亲自带教导队到那个标里,训练那些士卒。”
“这….?” 邹洬有些犹豫,帮杨晓荣训练队伍,等他恢复了元气,羽翼丰满了,对破虏军未必是福。
文天祥点点头,仿佛已经知道了邹洬在犹豫什么,“凤叔,他越心存犹豫,咱们越要对他推心置腹。咱们这次能顺利消灭页特密实,他在其中居功至伟,让夫子把这些细节都编成故事,想法流传出去。他如果再度投靠北元,也得考虑鞑子是否能赦免他。”
丞相够阴险的,这么一来,杨晓荣还有胆子再投降鞑子么?参谋曾宸暗暗地想。奋笔疾书,记录下文天祥每一步安排:“和百丈岭时一样,各级军官晚上必须在一起上课,咱们给他讲兵法,教他们识字,关键是让他们明白,军人为谁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