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社会发展就变的开节奏了,那个时候道处都是厂房,各种各样的工人,开时大干,修车,修水库,修大楼,等等的,全国各地都在大搞建筑之风,而我们所熟知的深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鱼一步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那个时候的深圳可没有现在这样耳目能熟,人人皆知了。
我的家是农村的,对于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不曾知道的,而我能感觉到的发展便是我能看到的,也就我们镇子方圆几十公里的距离,我们一个大家族在之年是在一个大院子里长大的随着人口慢慢的增多,自然得分家,分家也就意味着要建房子,那时候对于地地道道的老百姓来说,建房子可谓是件大事,很多人家都是沒有木头的,所以就连建一个像样的土坯房都是一种奢侈,更别说建砖瓦房了,根本不可能。好在我们生长在黄土高坡上,都是依山而筑, 黄铜的粘黏性比较强晒干之后就非常的硬,非常适合做窑洞,我们家也是一样的贫穷,自然只能做窑洞,这也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家,我们家共有八口人,爷爷,奶奶,爸,妈,我三个姐,还有我老小,我们四姐弟都是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我大姐83年,我二姐85年,我三姐87年,我89年,每人相差两岁,所以那时候我们家日子过的还是非常苦的,因为孩子多,地少,那时候我们四个都是没分到地的,只到九十年代后我大概5岁左右的时候才给我们分的地。
家里的所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我爸一个人在外打工,养活我们一家八口人了,家里也养一些羊,牛,鸡,等家禽,但那时候的家禽根本不值几个钱,我们姐弟的年纪都相差不大,所以念书的年纪也都同时在学校,每年的学费,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了。
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挺多的,家里生男孩了,就在生个女儿,也就一家两孩子,如果生女孩了,就还得生,必须得生个男孩,所以一家有三个孩子,四个孩子的家庭很多。在农村里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很普遍的,但同时家庭人口的增多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毕竟娃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就拿我来说,从小就听村里人常说我是500元卖的,但这可不是说我就是从外面花钱的。那时候有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农村家庭只能有两个孩子,而城市家庭的,只能有一个孩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独生子女。我是我太爷爷的长孙!也是我爷爷唯一的孙子,可想而知我就是家中的宝,好吃的好喝的都是给我留着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