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没多久,龙渊就失望的回来了。他告诉万如南说,纪轩哥今天一早就出去了,也许要十来天后才能回来。万如南听后大呼可惜,忙向龙渊询问他口中这个纪轩哥的详细情况。龙渊毕竟还只是个小孩,叙述得并不是很清楚,万如南于是又向别人打听,终于知道了这个奇人的大概情况:
这人叫石纪轩,今年还没满十六岁,只比龙渊大两岁多点。他家本住在离乡里很远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他一出生时就有先天性疾病,身体一直不好,父母为了给他治病才搬到乡里来的,一是离医院近方便些;二是在乡里住挣钱相对容易一点。可治了两三年却始终没治断根。后来等他到了三岁多时就不见了,父母说是让医生抱去给治病去了,可许多乡亲却都怀疑是他父母不忍心见他发病时的痛苦把他抛弃了。
没想到,六七年后,已经九岁多的石纪轩又回来了,人也长得很精神,又聪明活泼的很是逗人喜爱,还比同年龄的孩子懂事得多,乡亲们对他都很喜爱。只不过他每个月都得离家外出十来天,他父母说是去继续治病,要十年才能断根。
石纪轩的父母虽然很能干,但当初为了给他治病,家里欠下了许多债务,直到他回家后才逐渐全部还清,经济条件并不好。可即便如此,他父母还是在他回家后就一直让他呆在家里,不让他做什么重活,因此他的空闲时间是比较多的。他年纪虽小,又没上过学,却一样能知书识字,人又聪明,很快就成了附近的孩子王,许多小孩甚至包括一些年纪比他大点的孩子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并听从他的指挥。
也许是从给他治病的那位大夫那里学会了下围棋,石纪轩没事就教和他一起玩的小孩们下棋,没有棋具就自己动手制作。不久之后,孩子们就都学会了下围棋,甚至许多大人也跟着学了起来。只是大人们学会之后发觉自己竟然下不过这群小孩子,感觉太没面子了,慢慢的就不再学了,只有孩子们一直乐此不疲,大人们也不去过问,所以他们的水平究竟有多高,大人们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外人来了,也不会去和几个小孩切磋棋艺,因此他们围棋水平虽然很高,却始终不为人知。不过,围棋似乎确实能开发智力,会下围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蛮不错的。
万如南听到这些情况后,知道应该是有一个隐士收留了石纪轩,并给他治好了病,还教会了他下围棋,然后石纪轩再把从隐士那里学来的棋教给了众小孩。这隐士学的当然是中国古棋了,所以从他那里学棋小孩们也都是用的古代围棋规则。这么一来,所有事情都能解释得通了。
只是万如南实在难以相信龙渊说的石纪轩能给他让三子的话。如果这些话完全属实,那石纪轩的围棋水平该有多高?恐怕顶尖国手们也就这个水平了。可石纪轩上面还有一个隐士呀,他的水平又该有多高呢?按常理推断,他的水平怎么也得比石纪轩这个弟子高出一截吧?这岂不是说,他的水平很有可能胜过现在那些世界冠军?这也实在太难以让人接受了吧?
但事实摆在眼前,万如南却又不得不信,那就是石纪轩确实教出了一个棋力可以和顶尖业余高手相抗衡的小孩龙渊。于是,带着一丝怀疑心态的万如南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抽空拜访了龙渊所说的另外两个和他棋力差不多的小孩,他们一个叫龙慎,今年才十六岁;另一个叫石泽明,十七岁。他们的特点是极为好战,一旦把对手拖入乱战之中,他们就能如鱼得水,大展身手。
弈林围棋道场的小棋手们除了那几个具有定段实力的人外,其他小棋手与龙渊、石泽明、龙慎他们分先下棋都互有胜负,就是那几个具有定段实力的小棋手,让两子也很难在他们手中赢棋。道场的小棋手们之所以能和他们互有胜负,完全是因为他们布局相对较差,而且官子普遍较臭,要不然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从他们口中,万如南又多次听到了对石纪轩的棋力的称赞,于是好奇心越来越重,想要见到石纪轩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了。可是石纪轩每次出去都要十天左右才会回来,而他们来到时石纪轩才刚出去,万如南总不能为了等他石纪轩一个人而把这么多人的行程全都耽误了吧?毕竟他们这次的行程只安排了一个星期。无奈之下,万如南只得按原计划带着道场的人回北京去了。
万如南是个很爱惜人才的人,他看到龙渊只不过跟一个少年随便学了几年围棋就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而且现在只有十三岁,认定龙渊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临走前对龙渊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让他跟随自己到弈林围棋道场去学棋,自己甚至可以给他免掉全部学费。
龙渊在听了万如南对职业棋手前景的描述之后,心中也很渴望能跟他去北京。可惜万如南虽然能给他免学费,但他一个小孩去北京,不但没人照料,生活费开支也必然不小,他父母当然只有强迫他忍痛放弃了。
万如南于是遗憾的回到北京。他是退役国手,和中国棋院的领导及许多国手的关系都很好,回到北京后在一次与国手们的闲聊中,他说到了自己的遭遇,向众国手询问石纪轩应该是个什么水平。
众国手听后一致认为,可能龙渊他们对石纪轩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他们的棋力既然能与弈林围棋道场的普通学员相抗衡,能让他们三子的只有顶尖国手,可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少年又怎么可能达到顶尖国手的实力?
万如南虽然心中还有些半信半疑的,但因为后来忙于各种事务,也就逐渐把这件事情给抛到脑后去了,全然没想到在那遥远的山乡,正是因为自己当初鼓动龙渊去北京学棋的那番话,让一个少年作出了一个对当作世界棋坛格局影响深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