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7900000025

第25章 同胞兄弟分庶嫡

话说商王狩猎于邢地大鹿,他要检阅将士们的训练情况。可是,商王和群臣刚刚进入山林,就有一支猛虎从山上冲了下来,直奔商王,众臣皆惊恐万分,呆若木鸡。霎那间,猛虎就要抵达商王面前。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只见一少年迎面冲向猛虎,挡住商王。

商王与众臣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猛虎一跃而起,张开血盆大口,冲向少年。少年遂侧身闪开,让过虎口,然后,迅速用双手侧抱虎腰。猛虎扑空,俯于地面,猛虎想要挣脱,再次转向少年。少年紧紧抱住虎腰不放,虎大怒,张嘴伸舌,再次攻击少年。少年右手迅速出击,拔断虎舌,痛得猛虎嗷嗷乱叫。猛兽岂肯罢休,左右攻击少年,少年迅速跳上虎背。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上前捕杀猛虎。

商王子羡踢了踢血肉模糊的猛虎,确认猛虎已经毙命。他望着到处血迹的少年,发出了自豪的笑声。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小王子子受。

他打量儿子子受,问他可有受伤,子受转了一圈,好让父王能够看清他没有受伤。商王对儿子充满爱意,那种爱来自内心深处。子受立于石上,满脸骄傲,口中言道:“小小猛虎,竟然不知死活,敢与小王我争斗。”

商王一把拉住儿子,称赞儿子勇力过人,无人能及。群臣也跟着啧啧称赞。

幼子子受勇力擒虎,让商王子羡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他刚刚即位三年的一天。同样是在邢地,他和王子们居住于沙丘行宫。商王与大臣们游走于宫廷园林之中,穿梭于亭台楼阁间。

正走着,前面有阁梁倾斜,风吹梁柱,发出吱吱作响,看样子随时都会倒塌。大臣们见状都非常恐惧,转身避开。王子子启与子衍躲在商王身后,不敢靠近。

子受上前,仔细观察梁柱,横梁无碍,只是立柱年久腐朽,无力支撑。子受双手托起阁梁,命令侍卫去取新柱。

不久,新柱抬到,子受双臂用力一举,阁梁恢复原位,腐朽变短的立柱倾刻倒下。大臣们都瞪目而视,不敢言语,唯恐阁梁沉重,子受不能自持。商王子羡手心冒汗,替年幼的子受担心,他命侍从尽快把柱子立起,支撑柱阁梁。

只见子受不慌不忙,抬好横梁,好让侍卫将立柱立于横梁之下。立柱支撑结实后,子受才放下阁梁。他用手摇晃新柱,立柱稳如磐石,才放心离开立柱。商王喜笑颜开,群臣赞不绝口。

在子受面前,兄长子启与子衍显得格外渺小,子启从箕子那里学来的占卜、博弈等技艺在商王子羡面前,都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一提。

商王子羡与正妃有三个儿子,长子子启、次子子衍、幼子子受。长子启生性软弱,师从从王弟箕子学习占卜之术、天文历法,游戏博弈。次子衍更是沉默寡语,毫无起色可言,父亲严厉,唯有长兄对他呵护,整日里跟随兄长子启,形影不离。幼子子受天资崇敏、能言善辩,且体格魁伟、勇力过人。

商王非常喜欢幼子子受,很像当年公亶偏向三子季历。

他拉着刚刚擒虎的幼子,商王心中暗想:有子如此,将来征战沙场,一定会让蛮夷闻风丧胆,俯首称臣,东夷可定。想到这里,商王又把目光投向,身体相对弱小、沉默寡言的子启和子衍,不禁叹气垂头,忧心毕露。

他的伤感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嫡长子继位制,将来继承王位的必定是子启,不可能落到子受身上。商王替成汤江山担忧,他认为长子子启难以承担天下共主的重任。

商王朝是靠武力维持的,多数邦国迫于殷商的武力镇压,才屈服于大商邦。接受封号,称臣进贡,换取商王对邦国所属的土地臣民的承认,得到大商邦庇护。倘若大商邦征战能力衰弱,邦国就会远离,甚至背叛。因此,殷商必须一直保持强大,大商邦才不会分崩离析。

子受的强悍令子启和子衍无地自容,仿佛三王子中,只有子受才能撑得起殷商天下。从父王眼里,两位兄长也可以看到如此观点,他俩心中不满,却无力反转。

田猎结束时,子受倒拽九鹿,再次令商王大开眼界,换得群臣再次称赞。

子启唏嘘感叹,他不服,却又没有出色的才能展示给父王和群臣欣赏。

商王子羡对子受的爱不自觉溢于外表,有史官近前问道:“此番田猎,大王可有立太子之意?”

商王叹了口气,茫然地眼望前方,他叹了口气,“唉~,是呀,可是朕尚未想好,子启过于柔弱,恐难以威震四海,继承成汤江山。”商王好像在回答史官的问话,又好像在自言自语。太史明白商王的心思,便不再言语。

…………

沬邑,夜幕笼罩后宫,商王再次从梦中惊醒,他梦到猛虎向他扑来,他到处寻找子受,却不见子受踪影。于是,他从梦中惊醒,深感人生无常。倘若子受当时无力擒虎,他恐怕已经一命呜呼。先把太子立了吧,免得他归天之后出现龙蛇争斗,危及成汤江山,他暗自下定决心。

次日,他召集群臣商议立太子之事。作为子启的老师,箕子毫不犹豫,近前谏言:“大王,嫡长子启现已长大成人,依先王定下的法令,当立为太子。今大王有意,臣便问卜时日,择期立定便是。”商王沉默不语,静待众卿开口。

立太子乃皇家家事,群臣岂敢随便言语。

沉默许久,史官出班进言:“启禀大王,臣翻阅礼章法典,发现王子启并非嫡子,不能立为储君。”

王公大臣们都哑然失声,静静地瞪着史官,看他有什么奇谈怪论,能把一个公认的嫡长子说成一个庶子。也有人替史官担心,一个史官竟敢干涉皇家家事,真是不要命了?也有人好奇,难道子启是正妃与他人所生的私生子?惊叹过后,他们把目光从史官身上移开,落到了商王身上。

他们好奇地等待商王的判决。

商王的表现却出人预料,他丝毫不显惊色,稳坐龙椅,威仪而和悦地问:“卿何出此言?请速速讲来。”商王的态度让群臣更为出乎预料,各种好奇猜测都涌现出来。

大殿上,所有目光再次齐聚于史官身上,仿佛要把他的身体融化掉,剩下他的心,好让大家看个究竟。史官见商王没有责怪他,便义正严辞地说道:“大王,臣之所以说王子启并非嫡长子,是因正妃娘娘生王子启和王子衍时,还不是正妃,而是次妃。既然王子启由次妃所生,自然是庶子,不是嫡子。王子受是正妃娘娘受封后所生,才是嫡长子。”

史官的解释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话还能这么说?

话虽荒唐,却毫无毛病,谁也无法反驳。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待商王定夺。欲知商王如何定夺,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周教授他媳妇是只鸟

    周教授他媳妇是只鸟

    亿万年前一个不小心涅槃到了人界,不过是短短几十万年没来,咋就不一样了?那一个个的都是些啥?亭台楼阁呢?马车呢?集市呢?茶楼酒馆呢?烧鸡呢?
  • 穿越异世做狂妃

    穿越异世做狂妃

    身为影后的黎珞羽在某一天跟闺蜜一起吃饭的路上悲催的被车撞死了又悲催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架空时代还有一个淘宝系统貌似也不亏。在黎珞羽穿越了几天后,没想到闺蜜也穿过来了。两人凭借着现代的智商在异世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马甲。可是,某王爷看着黎珞羽眼神晦暗又温柔:“娘子”黎珞羽大喊不妙,可是……
  • 凝视深渊之深海迷踪

    凝视深渊之深海迷踪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们对深海的认知还远远比不上对月球的了解多。表面上是因为那让人难以应付又无法回避的强大水压,或许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人类对那黑暗深渊的本能恐惧吧。听说过“蓝洞”吗?见过只有一尺长却是能够让鲸鱼都害怕的“刀齿鲨”吗?如外星生物一般的丑陋、凶残生物“博比特蠕虫”呢?还有专门喜欢攻击人的巨型石斑鱼、“鬼火水母”、巨型“螳螂虾”、水下古遗址、跨国海上犯罪组织、世界上最神秘的湖泊、白垩纪遗留下来的地下海、北部湾水下龙宫……如果你有一颗猎奇爱冒险的心,就让主人公凌浩带你进入一个蔚蓝、深邃的迷之世界探险吧。
  • 暮年神王回忆录

    暮年神王回忆录

    这是个奇怪的神王,明明有着鹤发童颜的面容以及眼里平凡人都能看出的快乐,却又仿佛有着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愤怒……绝对原创,没有抄袭,新人写书,并非全职。
  • 刚转学就被表白了该怎么办

    刚转学就被表白了该怎么办

    刚刚转学的凌伊二发现这个学校不是那么简单。双马尾的高冷女高中生怎么会和他一起转学??为什么同年级的萝莉却是需要两个家教!!话说可不可以丢掉烦人的妹妹!嗳?嗳嗳这位老师请你自重啊喂!!
  • 修真之魔王重生

    修真之魔王重生

    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被炸成肉泥,修真界人人拍手称快!有人说要吞了他的金丹滋补灵力,有人说要扒了他的皮做皮甲,还有人扬言要烧了他的老巢泄愤!可转眼这些人都莫名奇妙地被悬尸于林,被人吞了金丹、扒了皮肉、焚了洞府。一时间修真界人心惶惶,传闻——那魔头又重生了!
  • 反派太可爱了

    反派太可爱了

    叶青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进了昨晚弃追的仙侠文里,不久便捡到一个小可爱,小可爱每天撒娇卖萌要抱抱,直到有一天仙侠大会上被正道人士剑指着的大反派叫了她一声“姐姐”……叶青:呜呜,我养的小可爱居然是那个毁天灭地的大魔王宋远之:姐姐,我们去困觉吧
  • 末世重生点

    末世重生点

    许多年前,有个不信佛的小和尚骑着白鹿,来到天蘅高山之巅,一方悬崖。山顶有上古蘅木的分身幼树,有异瞳化猫小少年巷沄,有老和尚爱而不得孤守终生。后来神魔相爱,化猫失踪。外有异世界入侵,内有百家厮杀争霸,老和尚以身献祭终得解脱,小和尚失去白鹿不闻不问。 接着小和尚成了老和尚,重遇幻化为人的上古蘅木……尘世纷扰,炼狱难熬,天蘅浪漫,却无家归。他与执掌天地的神明相逢,神明拥着怀中蘅木,蘅木可活百花,神明可逆乾坤。神明普渡众生,从未偏向于他。唯独爱是神明倾心的正义,是神魔妖鬼的软弱存在意义,也是小和尚穷奇一生的黄粱一梦。
  • 天之凤国

    天之凤国

    玉碎國仇緣起天深宮閨苑奈何鳳韶光易逝落繁華人世變遷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