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5200000013

第十三章《混子说历史》之高允,北魏兴盛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谁更稳定?

他说,单从疆域变化而言,南朝相对稳定一些。南朝的统治者和基本盘是汉人,有着绝对的掌控力,疆域内即便有异族也泛不起浪花。而北朝是群狼抢肉。起初前秦统一了北方,在狼王苻坚的领导下,众狼有过短暂的蜜月期。苻坚是氐族人,他一死,整个北方立刻裂变成了两大版块:关中一带被羌族人占领称为后秦;河北山东一带则被鲜卑慕容家族占领称为后燕。此时,北方还有个小团队开启了二次创业,就是鲜卑拓跋家族创建的北魏。为什么说是二次创业呢?五胡乱华时,他们也来抢过肉,结果被苻坚一巴掌给拍死了。渐渐地,后秦后燕北魏形成了三足鼎立,北魏最弱最小,在今天内蒙古一带。最终结果呢?北魏统一了北方。前面我们提到过,刘裕称帝后为什么没有使用汉而使用了宋作为国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为曹魏所灭,刘裕建国时眼看着北魏在壮大,犯忌讳。事实证明刘裕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南北朝第一阶段的对峙,就是南宋对北魏。

我问,南朝与北朝,谁的战力值更高?

他说,肯定是北朝。中国的历史更迭,多是北灭南。北朝战力高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平原多、良田多,而南方多丘陵,产粮区少,在农耕时代,北方人口密度大于南方。第二、在古战场上,骑兵相对步兵而言,无论行军速度还是单兵战力都是外挂一般的存在,而北方又是马匹的主产区,士兵多善骑。第三、胡人更加彪悍、健硕,单兵作战能力更加突出。

我问,按理说,南方气候不是更宜居吗?

他说,那是今天。古代南方人口增长缓慢,一个重要因素是瘴气,瘴气是啥?可以理解为疟疾、血吸虫、霍乱、麻风、天花、流感、疹症大荟萃。

我问,南北朝中的南朝与北朝,谁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他说,从贵族血脉的角度说,西晋灭亡后,达官贵人跑到南京另起炉灶,建立东晋,整个南朝基本就是东晋的延续,那么可以把南朝理解为正统。《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肯定倾向于东晋,再怎么说,整个晋朝也是司马家族的高光时刻,所以,司马光认为南朝是正统。但是历史又以结果论英雄,最终是北朝灭了南朝,隋唐又是北朝的延续,所以李唐宗室修《晋书》时奉北朝为正统。

我说,按照我的理解,当时汉人都去了长江以南,北方全是胡人,北朝就不可能是正统。

他说,这里面有个基本盘的问题。虽然胡人统治了整个北方,但老百姓依然是汉人居多,胡人处在最上层,中间管理层也以汉人为主。西晋末年流行衣冠南渡,但是并非所有大家族都南渡了,半数以上依然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而且老百姓始终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多留在了北方。

我说,类似日本占领华北平原?我读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学校就会邀请老红军来讲抗日故事,其中有个细节我一直都理解不了,据老红军讲,当年几个日本兵管着我们两个县,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他说,杀他们的结果,就是惹来屠城。他们把一两个县作为一个管理单位,核心层是日本人,然后吸纳中国人组建对应的简易政府。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老百姓普遍是比较麻木的,他们对谁来管理自己不是那么敏感,反正让我种地、让我活命就行了,没有电视上演的那种对谁恨之入骨。所以,历朝历代从来就不是靠兵丁驻防来统治广大农村地区的。按你的理解,日本的管理密度太疏松了。其实不然,日本作为外来侵略者,相比中国历朝历代来说,这在驻兵上已经是高密度了。元朝与清朝连县县驻兵都没做到,照样稳定了局面。上学时你们学的太平天国,听起来势力范围很大吧,覆盖整个长三角。实际上呢,真正掌控在手里的不过是沿江的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上不过是乡官自治。

我说,有点类似南非,管理层是白人和优质黑人,基本盘是黑人。

他说,差不多。

我问,胡人统一北方后,会不会主动联络汉族各大名门望族?

他说,肯定的,名门望族也会主动联络他们。得天下者得士心,只要你掌握了政权,他们就愿意效力于你。

我问,后秦、后燕、北魏三足鼎立时,按理说,后秦是最有统一实力的,毕竟盘踞关中,为什么胜出的反而是北魏呢?

他说,后秦最吃亏,四面都是劲敌,西有夏,南有晋,东有燕,北有魏。还有一点,他们是胡人,而整个中原大地的基本盘是汉人,胡人直接扎根在汉人根据地,根基不牢。他们应该使用蚕食战略,从一个边吃起,慢慢的推进。北魏就从今天内蒙古的位置朝下推进,一点一点的,最终全取北方。后来日本侵略中国,也是借鉴了这个战略,不是直取南京,而是先占领东三省,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逐步推进,一直到日本投降,大半个中国还被他们掌握着。

我问,胡人为什么最终又被我们汉文化同化了呢?

他说,殖民的过程就是两种文化碰撞的过程。谁的文明更先进,谁就会占主导。例如欧洲文化对非洲肯定是更先进的,所以欧洲语言、秩序很快在非洲推广普及。相比少数民族而言,我们的语言、文字、文明秩序都更先进一些,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上风。政权方面是胡人领导汉人,但是文化方面,我们完全把他们吞噬了。

我问,北魏把首府设在哪?

他说,他们先是把老巢设在内蒙古,然后逐步南推,设在大同。在古代大同就是边塞城市,本身就有很多游牧民族定居在此。北魏皇族是鲜卑族,也是游牧民族,他们选大同就是给自己一个缓冲区,一方面是慢慢适应汉文化,一方面是预防北方游牧民族骚扰。定都大同后,大同人口越来越多,而大同周围土地贫瘠,遇到不好的年头,整个都城吃饭都是问题。很多人建议迁都邺城(今邯郸安阳一带),邺城周围良田无数,物资充沛,为什么不去呢?就是觉得在汉人里的基础还不够牢,去了容易政权不稳,当政权足够稳定后再南推不晚。在统一北方五十年以后,他们才迁都洛阳。

我说,有高人指点。

他说,是的,拓跋家族得到了当时北方四大家族之一的清河崔氏的鼎力支持,代表人物是崔浩。拓跋家族能统一北方,最大的功臣就是崔浩。当初拓跋家族想从大同搬迁到邺城,所有人都支持,只有崔浩反对,崔浩反对的理由是迁都容易导致动乱,这是中原王朝不变的规律,咱不能挑战概率。拓跋家族非常信任他,毕竟自己是外人,不懂中原规矩,凡事多问问崔浩没毛病。

我问,崔浩还有哪些功劳?

他说,北魏初创者叫拓跋珪,崔浩当时给他干秘书。北魏第二任叫拓跋嗣,这期间,崔浩反对迁都,建议北魏跟刘裕建交并借道给刘裕让他们攻打后秦,当然拓跋嗣没听,吃了大亏。刘裕死后,拓跋嗣想趁机南下,崔浩极力反对,提出了一个折中建议,您若是实在想打,就打到淮河以北,把这些地盘先拿下来,以淮河为界进行对峙,而不能直接去偷滑台、虎牢这些重镇。结果呢?拓跋嗣也不听,又碰了一鼻子灰。经过几个回合,拓跋家族终于认识到崔浩的价值,对他越来越信任了,到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崔浩已成拓跋家族最得力的助手,帮着拿下大夏国、击退柔然、消灭北凉,实现北方大统一。

我说,头号功臣。

他说,但是,下场很惨。实现大统一后,拓跋家族觉得应该修修国史,增加一下民族自信心,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拓跋家族有多勇猛。太武帝拓跋焘跟崔浩说,你来负责这个事,一定要实话实说,可别忽悠后人。崔浩也真听话,照实写了。你想,他们就是来自大兴安岭的蛮夷,茹毛饮血,哪有什么文明史?原本,拓跋焘是想写本家族传记传给后人的,结果崔浩自作主张直接给刻碑上了,等于把拓跋家族的黑历史给现场直播了,那能有好果子吃嘛?杀!不仅要杀他,要灭九族,整个崔氏都要杀,有联姻关系的也要杀,北方四大家族差不多全军覆没,唯一的幸存者叫崔模,是荥阳太守,崔模笃信佛教,十分虔诚,而崔浩呢,特讨厌信佛之人,因此当权时就总欺负崔模,等到崔浩被杀连累整个家族时,崔模因为常被崔浩欺负,竟然在这场灭族惨剧中,幸免!

我说,伴君如伴虎,一点都不假。

他说,我个人感觉,到了崔浩这个级别的官员,不会弱智到真的如实编写历史。若真是因此,那么同修国史的其他编辑也会被株连九族,为什么同是编辑的高允什么事都没有?说明一点,崔浩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是几股力量绞杀了他。

我问,会是什么力量呢?

他说,两方面,一是崔浩致力于恢复汉家文化、实现高官与博学合一的士族门阀政治理想,打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政权,那样基于血统的鲜卑贵族将很容易被取代,因此,太武帝拓跋焘推行的汉化政策越多,鲜卑贵族越恨崔浩。二是北魏时期,佛教兴盛,崔浩提议、组织过灭佛运动,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崔浩的这个提议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朝很多人也信佛,必然会遭到朝中握有重权的佛教徒的反扑。

我说,拓跋家族是鲜卑人,野蛮人系列,给人感觉不该信佛。

他说,这是统治策略。相对整个中原大地而言,北魏当权者是外人。他们发现老百姓普遍信佛,佛教在民间基础特别好,他们看好了佛教这个媒介,于是整个皇族上下也都开始信佛,甚至发动灭佛运动的太武帝拓跋焘最初也信佛。这跟美国总统要手持《圣经》宣誓是一个概念,是不是真信不重要,但是站队很重要。拓跋焘不是灭了河西走廊的北凉吗?灭了国不说,还把皇族和臣民包括文士、僧人及能工巧匠,就像赶牲口一样赶到了大同。当时,佛像的造像技术从古希腊传至中亚,又从中亚传至新疆和河西走廊,北魏攻灭北凉的这次战争,就把造佛像的技术带到了大同,佛像多多自然信徒多多。

我说,也就是说,太武帝拓跋焘对佛教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说,是的。后来为什么他又下决心灭佛呢?物极必反,当佛教体量、影响力大到可以左右政权时,自然就会引发灭佛运动,这就如同股灾一定对应着历史高点是一个道理。最初,整个皇族对佛教的定义就是工具,说的好听一点,是用来建立跟汉族老百姓链接的通道,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统治工具。结果呢?皇族一个个都沉湎于佛教,包括太子,是让你们假装信一下,你们竟然搞起沉浸式了。其次呢,国家提倡全民信佛的结果是僧尼待遇高,有吃有喝不用服兵役,而且到处圈地圈钱,成了商业帝国,僧侣们也不正干,既搞钱又搞女人。拓跋焘一看,这不行,长此以往,这些人早晚要夺权,关键是太子也已经被洗脑了,整天阿弥陀佛,等他接班他还不把整个江山送给尼姑了?

我说,我搜集资料时,发现有另外一个说法,是崔浩信了寇谦之改良五斗米教发展而来的道教,把拓跋焘也给掰弯信道教了,进而打击佛教,推动了灭佛运动。

他说,我跟你讲,能当皇帝的人,都只信自己,无论信什么教都只是表演。佛教想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什么?佛教协会会长积极站队,还有就是不能朝皇族内部渗透。你可以拥有你的佛教帝国,但是信徒只能是普通老百姓,表面控制权在你手里,你是万人跪拜的活菩萨,但是你要听我的,否则?我能容你吗?

我问,那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与崔浩又有什么关系?

他说,崔浩是提议者、实施者。一直到今天,很多佛教徒都把崔浩被株连九族认定为报应。我个人的观点,是当时佛教对朝中渗透太深,反噬了崔浩,不管什么年代,灭信仰都是最难的。

我说,应该推行他们鲜卑人信的教。

他说,晚了,当时佛教群众基础已经很好了,拓跋家族是分子,而分母是99.99%说汉语的老百姓,他们要想统治好,必须被动汉化,跟汉族通婚、使用汉姓,甚至积极信佛。

我问,佛教什么时候再次兴盛?

他说,很快,太武帝灭佛只持续了六年,他死后,灭佛行动也被废止了,佛教又迅速发展起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先后开凿,少林寺也是同时期兴建的。到北魏末期,各地已有寺院三万有余,僧尼共二百万了。

我问,这些胡人宫内,有没有一些很奇葩的规矩?

他说,男女之事比较多。例如父亲死后,儿子要接管后妈,王昭君就先后嫁给过两个儿子。后世有人说唐朝李世民是鲜卑之后,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接管了兄弟媳妇,还有李隆基跟儿媳妇之类的,意思是汉人干不出这些脏事,只有胡人才会。这些还不算什么,我说个最奇葩的,“子贵母死”,意思是北魏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必须被赐死,以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干涉朝政。

我问,为什么一提北魏时期的权臣,人们第一反应就想到了高允?

他说,古代做官,脑袋拴在裤带上,随时会掉,所以在后人看来,能寿终正寝活到九十八岁并且做过五朝元老的人,简直就是图腾,甚至可以供奉起来,让自己也如此的好运。其次呢,南北朝是一个很重视名声的时期,声誉对一个人能否做官、官能做多久有很大影响,间接造成了文人间互相吹捧的风气,夸人都夸的很离谱,高允的“好”很大一批都来源于同僚赞美。

我问,真的活到九十八?

他说,公元五世纪,九十八岁相当于今天的一百二三十岁。你知道中国的长寿村为什么多在偏远山区吗?因为,他们的户籍信息不准确,中国真正的长寿村在北京、上海。所以,对于高允的九十八,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只是无从考证了,看一个细节,他的职业生涯是从四十一岁开始记录的。

我问,高允是贵族出身吗?

他说,高允家族属于第三梯队了,充其量是大户人家,第一梯队是鲜卑贵族,第二梯队是四大家族。

我问,高允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他说,人物传记里,若是描述他的武功有多高强,道德有多高尚,都说明一点,他做的事,太少值得记载的。比如李广作为大将军没有一场歼敌过千的战役。传记里对高允的记录,多是道德方面的,例如很清廉,政府不发工资,俩儿子砍柴养活他;审判犯人很公正;做人很诚实,等等。至于说事业方面的记录?极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能寿终正寝?就是足够无为,使用的是司马懿模式,小心翼翼、苟且偷生,时刻不得罪人。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解读,高允虽然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父亲死的早,他基本就是孤儿模式,一心只想为国家效力,他的内心信仰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也不站队,我也没私心,一心为国家做事。再说回崔浩,他是标准的贵族门阀的代表,出生即站队。

我问,北魏时期的版块大,还是前秦时期的版块大?

他说,前秦时期大。前秦巅峰时的版块是很夸张的,拿今天的地图给你讲吧,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东三省都隶属前秦范畴。为什么这么牛逼呢?因为前秦使用的是苏联模式,是战略联盟,也是省力模式。而北魏呢,则是从内蒙古朝下打的,从一个个村庄打出来的,消耗太大,所以版图不是很大,北到内蒙古,西到银川,南到秦岭,大体是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不包括东三省。

我问,花木兰是不是北魏时期的?

他说,是的,当时北魏出征柔然,柔然就是今天的蒙古。

我说,我一直以为花木兰是替汉人打仗呢!

他说,北魏最终就是隋唐,也可以理解为汉人。

我问,北魏哪一代皇帝彻底实行汉化政策?

他说,孝文帝。先找个祖宗,说黄帝是鲜卑始祖,要求鲜卑姓改为汉姓,禁止鲜卑姓同姓通婚,鼓励与汉人通婚,把户籍系统也改了,融鲜卑与汉族的姓氏制度于一炉,不分什么鲜卑什么汉族,从此大家都是中国人,过上几十代,已经分不出哪是汉人哪是鲜卑人了。

我问,南北朝,会互通有无吗?

他说,会!相互会派使者做文化交流,也是间歇性的,想起来就打几拳,想起来又亲两口。白袍将军陈庆之“出访”了一次北魏,回去后特别尊敬北方人。有人就问他,去了一次北方咋被洗了脑?他说,最初,我认为长江以北(北朝),全是戎狄之乡,等到了洛阳(北魏首都),才知道高级知识分子都在中原,长江以南(南朝)根本赶不上,怎么可以轻视!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朝当神医

    回到明朝当神医

    医科大学学渣林悦穿了,带着医院仓库的后门穿了,竟然可以随意穿越现代和明末。别人穿越是带着王霸之气,林悦却是只想活着!“我只想在这个时代舒舒服服的活着!”坐拥大别墅,顺便看几个病人,让他们感谢自己,好给自己当靠山!可谁想病人有些不靠谱,居然有戚继光、张居正、万历皇帝……
  • 清乐图

    清乐图

    人心多变,如何分黑白方圆,世事诡谲,总不离胜败得失。世间万事,风云变幻。苍黄大地即将翻覆,纵使波谲云诡,但心制一处,便无往不利。
  • 大唐闲散王爷

    大唐闲散王爷

    穿越到大唐贞观盛世,且看我怎样点石成金,大展宏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啊,不,前世只是个老师,写本网络小说,就忙死、累死了,这个时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图,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干出一个千古盛世,哪用得着自己帮忙、瞎操心?这一世,我还是做一个闲散王爷,整天喝喝酒、观赏观赏大唐风景,多好。
  • 隋末:从救隋炀帝开始

    隋末:从救隋炀帝开始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巡幸雁门,惨遭突厥始毕可汗大军围困。彼时,正在雁门躺平的叶云,收到了来自系统的提示。【检测到隋帝杨广即将被突厥围困,宿主是否即刻救驾?】叶云:救驾?我有系统,能签到,躺平到天下太平不就完了?不救!【成功为隋帝解围可获得新型猪种三只!】叶云:新型猪种?三只?好像很划算的样子啊......……若干年后,隋帝杨广崩于江都。李世民,李靖,秦琼等一干人等手持黄袍聚集在叶云面前。李世民等:“隋帝已崩,天下大乱,请主公以天下生民为己任,登基称帝!”叶云:???
  • 大秦:我皇长子身份,被祖龙曝光

    大秦:我皇长子身份,被祖龙曝光

    穿越大秦,成为咸阳城外夏家庄少庄主。掐指一算,八年之后,祖龙死,秦地分,天下大乱!为了自保,夏弘开始招贤纳士,训练家丁。却不想一日,庄上来了两个奇怪的大叔。赵叔号称尝遍天下美味……老李号称览尽天下书籍……正当夏弘自觉羽翼丰满,准备逐鹿天下之际,赵叔,老李联袂而至。老李:“公子何故造反?”赵叔:“瓜怂,你爹额斯秦始皇!”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女配逆袭而来

    快穿之女配逆袭而来

    你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爱谁,或者成为谁的妻子女儿或者妈妈,而是找到自我,活出精彩的自己。
  • 曾来过你的世界

    曾来过你的世界

    有的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哪有心心念念的久别重逢,更多的是甜蜜的回忆及可望不可及的和幻想。
  • 我的感怀

    我的感怀

    人生之路的思考与收获
  • 无序永存

    无序永存

    秩序与混乱交织,光暗轮转,高楼废土更迭……宇宙终归何方……吾辈何以为战?
  • 诸天仙域

    诸天仙域

    诸天大界,宗派如林,万族矗立。一个黄金盛世,天骄涌现,诸强争霸,生在盛世,亦活在乱世。一少年,一青云佩,一路征战,斗天骄,战诸强,脚踏神魔,追逐巅峰之路,奏起一曲战歌,演绎出无上传奇!——有意兴趣的读者可以加入我的小说交流群: 566828782 寒轩阁!
  • 假神传说

    假神传说

    这片大陆万族林立,掠夺修炼资源而战乱不休。传言有长生的神境,而却无人能够证实。但这却是一个精心策划的世界,天道圆满,然而人心有缺。一场百年恩怨,使得少年走出大荒,无意中入局,陷入各种奇谋诡计,尝尽人生百态,面对这世间虚假,他该如何?
  • 何以为天

    何以为天

    天下割据,群雄角逐。大陆灵气衰竭,宗派势力逐渐瓦解,薄弱。皇朝势力再次走入世人眼中。无天皇朝护国公府世子何云也,一朝出世,便掀起了大陆波澜。修行路,只能一板一眼,苦踱向前?不!乱世称雄,时不我待,唯有剑走偏锋才是王道!(注:本书没有草根逆袭,没有少年受辱,没有戒指里的老爷爷等各种俗套剧情,老书虫可放心入坑。)
  • 农家娇妻桃花多

    农家娇妻桃花多

    柳千妩的娘亲生性畏惧高大的男人,想着某一天自己的女儿定要嫁一个如玉君子,夫妻琴瑟和鸣。后来……柳千妩带回来多只‘健壮的狼’,齐齐对着柳千妩的娘亲喊了一声‘岳母大人’,震耳欲聋。柳千妩的娘亲只觉眼前一黑,颤巍巍的抬起手:……一句话简介:身软貌美穿越娇娇女柳千妩和几匹身强力壮纯种古代狼没羞没臊的小日子。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混沌雷尊

    混沌雷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仙界浑浊,为统治人间界,多次上演灭世大战。雷尊念苍生无辜,自混沌中觉醒。但是却陷入无尽杀劫,阻挡着他成长的道路。手足相残,红颜命薄,最终化身为魔。大道路上,尸骨满天。QQ交流群:248251383(聊天唠嗑、探讨情节、龙套细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