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两本册子,一本是兵员的名册,一本是拨给我们的兵甲。”左青峰从怀里掏出来两本册子。
“我看看。”刘默福看着左青峰递过来的册子,翻着翻着,又想起了老帅郑印。当初自己就和现在的左青峰一样,事事都要问郑帅,根本拿不定主意。想到这里不禁莞尔,自己真的要老了。
“连坐居多,不是都不能用。”刘默福放下名册,拿起了另一个册子。
“三千两银子,大部分要花在兵甲上了,到哪里弄,这是个难事。”刘默福看了一眼给的兵甲数目。
“呦,能自己走了?”赵荣叼着一根茅草,也不管他们在商议什么,愿不愿意让他听,就径直走了过来。
“全靠赵医官。”刘默福说完对左青峰使眼色。
“找到那个方子了,本想着带上,结果听到老刘醒了,一时心急又落下了,晚些时候给赵医官瞧瞧?”左青峰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赵荣赵医官,可不是一般人。这兵甲的事他们三个人没门路,这位的路子可不是一般的多,赶忙上去搭话。
“方子的事不着急,我倒有个事想和左军侯商量商量。”赵荣吐掉了嘴里的茅草,正色道。
“好商量好商量。”左青峰有求于人,笑着说道。
“我想上阵杀敌。”赵荣收起了以前吊儿郎当的语气。
“啊?”左青峰脑子不停地思考,一下子涌出好多问题,他一个也想不明白。脸对着赵荣,眼睛却求助似的看向刘默福和姜涛,张着嘴只能就发出个啊字。
姜涛也是满脸不可思议。刘默福眉头皱成一个川子,本来想通过他买些马匹、兵甲,现在这个局面就复杂了。他心里在不停地权衡利弊,要考虑的太多了。赵荣,不是一般身份,是宣府镇总兵赵苛儿子。如果说九边九镇能和皇上、总督一起上棋盘的,那就只有这宣府总兵赵苛了。他的儿子不管是在哪里,那都是有人盯着的。他们三个,手里两百人都还没有凑齐,就这么快进入这些大人物的视线里,尤其是皇上的视线里。怎么看都不是好事。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最起码,皇上要是看着,那这两百人的军饷、马匹、粮草、兵甲数量断不会少他们的,尤其是马匹,马可比人金贵。
“不如一起聊聊?”左青峰指了指刘默福和姜涛。
“好!”赵荣知道这三个人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刘默福和姜涛的意见非常重要。
“你既然想上阵杀敌,为什么学医啊?”左青峰问到。
“我十岁起就在军镇长大,向往的肯定是征战沙场,马革裹尸。我母亲生我的时候难产,导致我从小身体羸弱,舞不得刀枪。我父亲就让我跟在万全老先生身边,调理身体。都说我八岁跟着万老先生学医,其实我五岁就跟着了,跟了五年,好在脑子不笨,学了些皮毛。”赵荣说完还掏出一本医书晃晃,以为左青峰也学过医。发现他不感兴趣,又揣进怀里。
“都说你武艺了得,怎么个说法?”姜涛一直为上次自己怕丢面子,怂了的事耿耿于怀。
“除了我那小妹子,至今没有遇到敌手。”说道武艺,满脸的自豪,又想到赵菀,脸又拉了下来。“我在她手上走不出十招,我的一身武艺,全靠我那小妹子打磨。”
“赵婉?”刘默福关心的都是细节,和大人物扯上关系的人和事他比较在意。觉得这些都是变数。会对大伙儿的前程,甚至是性命有影响。左青峰还很年轻,正是讲兄弟情义、热血方刚的时候,也是交真心朋友的时候。让他现在带着目的去交朋、想问题,会对他有负面影响。当初他分析哪个军镇出兵时,他就没有点破,皇帝可能在操盘的事。
“小妹是二娘生的,我九岁那年出生的,那时候我还跟万老先生四处行医。母亲生我时亏了身子,所以父亲又娶了一房,生了小妹。赵婉这个名字是母亲和二娘两个人取得,当时母亲陪着大肚子的二娘去看黄河。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叫婉村的渔村生的,所以取名赵婉。二娘命不好,小妹还没学会喊娘,染了疫,三个月人就走了,都是我娘一手带大,视如己出。别家的姑娘都学刺绣,爱胭脂,小妹从小崇拜父亲,学的都是刀枪棍棒。父亲觉得亏欠,就由着她性子了。还有什么想知道,尽管问。”
“我们是真的要打仗的,是要杀人的,最重要的,是会死人的。”权衡了利弊,把赵荣加进来,好处大于坏处。事情要一件一件来办,既然兵员已经决定在册子里,矮子挑高个用。那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头等大事,便是兵甲、马匹。加赵荣进来一切都要简单的多。想了想。先起步再说,不然都是空谈。
“保家卫国,当仁不让。”这八字,赵荣说的掷地有声。
“你要是加入,那就相当于从军了,可不是在伤兵营的时候了。令行禁止,可不是说说的。”刘默福心里又打起鼓,话虽是这么说,他要是真犯了军规,谁还敢砍他的脑袋不成?
“我十岁起,就生活在军镇。令行禁止,我知道轻重。”赵荣拍着自己的胸膛。
“别说,还像那么回事。”姜涛拍了一下赵荣的肩膀,又想到自己曾经在他面前吃过瘪,想找回场子:“遇上鞑子可别当个绣花枕头。”
“那算你一个”左青峰毕竟年轻,前世又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保家卫国、马革裹尸这类话天然的没有抵抗力。可毕竟是搏过命的人,激动过后立马想到了正事,“嘿嘿...,小荣啊,啊,不对,赵老弟,你这一装备得不少钱吧?”说着摸了摸赵荣身上的铠甲,“啧啧,铠甲啊,铁的呀,好东西啊!”
“兵甲不着急了,只要我们这两百人的名册有赵荣,他们就不会在这些东西上克扣我们。”刘默福对左青峰说。转头又对赵荣说道:“在报上去前别让人知道了,不然两百人估计有一半是你爹的人,一半是皇上的人。”
“嗯。”赵荣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知道自己父亲一心为国,没有二心。可别人不这么看,皇帝不这么看。说宣府上下铁板一块,士兵只知道赵总兵,不知道还有飞龙旗,只认总兵大印,不看调兵虎符。是事实吗?是!可这怪得了他父亲?他父亲不喝兵血,不吃空饷错了?日夜操练,爱兵如子,错了?他是想不明不明白。
左青峰看商量的差不多了,就对刘默福和赵荣说道:“今天先去换了兵牌,明天去看看这名册上的人,先把人定下来,之后再来找你俩商量后面的事。”
刘默福也觉得差不多了,就最后叮嘱了两句:“大灾刚过,不是犯了什么大事,不用卡的那么死,都是为了活命。家小妻儿不算累赘,只要入了伍,都有朝廷养着,也不花我们钱,顶多就是多修些房子,不用想那么多。”
“走了。”左青峰向刘默福点了点。想起来边军条例确实有说,军饷包括供给军士全家人的“月粮”和单独在军事行动时发放给军士本人的“行粮”,骑兵(马军)的月粮定额是二石,普通军士的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