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穿越了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望见数千年不朽的壮族文化。数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心中除了最亮的那一抹中国红便是这唯美的壮乡。
谈到壮族文化相信大家最不陌生的便是壮族山歌了吧!但壮族文化不止山歌哟!
山歌乃壮族之魂。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族山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狩猎时代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山歌仍被人们所重视更成为了辛勤劳动人民的动力。辛勤劳作一天后不管再累回到家总要唱几句山歌,就当作缓解一天的疲惫。春来暑往,山歌伴着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来到壮乡最有灵魂的便是这山歌了。
刺绣乃壮族之基。壮族刺绣渊源于古时期的"男耕女织",绣品是当地百姓向土司上贡和赠送达官显贵的重要礼品之一。传统习俗中,织布、挑花、绣锦是每个壮族妇女必须必备的技能。农闲时节,壮族妇女就相互邀约在屋檐下,穿针引线,切磋技艺。绣花帽、背带、腰围、腰带、花鞋等居家用品皆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绣花鞋是壮乡的一朵奇葩,红白喜事及节庆场面,妇女和小孩们的绣花鞋便是全场焦点。绣花背带上的麒麟图案更是寄托了"麒麟送子"的祥瑞之意。刺绣可谓是壮乡之基啊!
三月三乃壮族之信仰。壮族三月三除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更是为了祭祖,因此又叫祭龙节或歌仙姐。壮族三月三是以歌唱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祭祖节日。这一天壮族人家每家派一个男性代表一起抬着一头活猪到固定的护村山山顶来祭祖,妇女们则带着糕点、香烛和纸幡来共同祭拜祖先。祭拜完男女老少欢歌载舞不仅庆祝播种的喜悦更是祈求风调雨顺、平安顺遂。一些出类拔萃的对歌者,在对歌中找到意中人,从而使得一年一度的歌仙姐成为赛歌、选偶的喜庆活动。三月三寄予了壮族人民最忠实的信仰。
壮乡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之地,那是我的美好回忆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凝望着最初的凝望,心中除了那一抹最亮的中国红便是这唯美的壮乡了。